可補充道一半,忽然就止住了聲音。
還要什麽答案呢,眼前小姑娘臉上飛起的紅暈便足以說明了一切。
……
阿意睡了個回籠覺,崔清若捨不得離開,便陪著靠在床頭眯了一會兒。
及至再醒來說了會兒話後,便到了午膳時間。
用過午膳過後,崔清若要去崔家看望崔老爺子,阿意如今正是黏她黏得緊,連午覺也不肯睡,就跟著一道兒過去了。
可是去時還好好的,回來時,崔清若便察覺到小姑娘情緒明顯不對起來。
回鍾府的馬車上——
瞧了瞧依偎她身旁正怔怔出神的小姑娘,崔清若怕將人驚著了,放輕了聲音先喊了聲「阿意」,見人回神後才繼續道,「在想什麽呢?」
一聽她問起,阿意眼神當即便閃躲了下。
崔清若見狀也不著急追問,隻輕輕握了握阿意的手——
感受她無聲的鼓勵,阿意心中的猶豫逐漸散去,深吸一口氣後抬眸問道,「大舅母,外祖父是也要來京城了麽?」
崔清若一愣,老爺子要來京城的事她還沒和阿意說起過——
在她遲疑的瞬間,阿意就已經有了答案,眸子瞬時執拗起來,「外祖父是不是因為我才來的京城?」
「阿意,你外祖父——」
「是不是五哥哥——,是不是太子殿下讓外祖父來的京城?」
眼看著她眸中已隱隱有了淚光,崔清若忙攔住她的話,先詢問道,「阿意,你先告訴大舅母你如何知曉你外祖父要來的事的?」
「我,我在崔府時聽到了您和雲姨的說的話,說以後要在京城久住,」越往後說,阿意越是著急,「如果是因著我的話,我,我今日回去後就要告訴五哥哥,我不要留在京城,我也不要外祖父陪著我留在京城——」
「阿意,你先聽大舅母說好不好?」
怕她這般著急回頭要鬧頭暈,崔清若微微提高了些聲音先將人穩住,然後拿了帕子出來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一點點解釋給她聽,
「雖然順江府有鍾家的老宅,但是你外祖母、你阿娘、你大舅舅可是都葬在了京城,你外祖父怎麽可能一直留在順江府呢?人們常說故土故土,何為故土?不是因著宅子,而是在於人啊,說起來,其實你外祖父早就有了回京的意思,隻是你年齡小,老爺子未曾告訴你而已。」
阿意眼睫濕潤潤一排,聞言顫抖了下,「真的麽?」
崔清若失笑,抬手點了點她的鼻尖,「你這丫頭,傻了不是?你且想一想,大舅母何時騙過你?」
確認在大舅母眼中沒有尋到半點兒謊言的痕跡,阿意才知曉是自己多想了,不好意思般地露出了一點兒笑意來。
崔清若瞧見,心頭稍鬆,「你下次可不許這般胡亂琢磨了,有這琢磨的功夫倒不如開口問問大舅母不是?難不成才月餘不見,就和大舅母生疏了?」
阿意不肯說話,隻蹭著她的胳膊撒嬌。
崔清若小心護著她的腦袋別撞到了車廂邊上,本是還想問問這小祖宗怎麽突然想到這些事兒上去了,結果還沒問出口,卻見身旁的小姑娘突然坐直了身子,認真看向她,
「大舅母,我以後要永遠和你在一起!」
崔清若因她這突如其來的話愣了下,回過神來陡然明白過來,這小祖宗一向機靈得很,怕是從自己來京和老爺子要進京的事上察覺到了不對勁,方才說這話是要表明她不要成親呢!
在這事上,她雖不如朗兒和小玖這倆孩子那般憤憤,但是卻也不會主動勸著阿意,畢竟誰著急就讓誰煩心去吧。
而且阿意如今年齡也還小,自是遲一些再定婚事更好,這般倘若過了一年半載小姑娘不喜歡了,也還有周旋的餘地。
這般一想,崔清若自己心頭也跟著輕鬆不少,順著阿意的話道,「行行行,和大舅母在一起——」
……
崔清若說老爺子本就有進京的意向的確是真話,隻是如今因著燕昭橫插這一手將這時間提前了不少。
因著有著阿意改宗宴那日,聖上身邊的大太監親自到了鍾府一趟在前,及至到了老爺子抵京這日時,燕昭作為太子親自在城門迎了一迎時,京中百官倒是也不覺得驚訝,畢竟老太傅曾做過聖上幾年的老師,太子代聖上問候一二也在情理之中。
等到再後麵,太子隔三差五登門鍾府時,一時之間,竟也未有人察出什麽不對來。
這期間,倒是還發生過一件旁的事——
京中上了些年歲的都知曉,當年鍾家的小女兒鍾敏英嫁給了薑家的長子薑成,雖然有些門第差距,但郎才女貌,也曾被傳為佳話過。
如今這門親事因著雙方都已去世且薑家根本沒了人而逐漸被人淡忘,但是最近又重新被人回憶起來,因為鍾家亮出了一份「和離書」來。
這說來似是並不合理,畢竟哪裏有代死人申求和離的?
但鍾家就是做了,且還做得坦坦蕩蕩。
雖不乏有人疑問這鍾薑兩家到底結了怎樣的仇,鍾老爺子才會在自己女兒死後也要給她求一個自由身,半點兒也不想和薑家有所沾連,但那都是私底下的事,明麵上根本沒人提起。
而且當年鍾家的小女兒去世之時本也就未葬在薑家的祖墳處,現在和離書一亮出來,連墳都不用遷,隻需把一些宗冊文書改定便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還要什麽答案呢,眼前小姑娘臉上飛起的紅暈便足以說明了一切。
……
阿意睡了個回籠覺,崔清若捨不得離開,便陪著靠在床頭眯了一會兒。
及至再醒來說了會兒話後,便到了午膳時間。
用過午膳過後,崔清若要去崔家看望崔老爺子,阿意如今正是黏她黏得緊,連午覺也不肯睡,就跟著一道兒過去了。
可是去時還好好的,回來時,崔清若便察覺到小姑娘情緒明顯不對起來。
回鍾府的馬車上——
瞧了瞧依偎她身旁正怔怔出神的小姑娘,崔清若怕將人驚著了,放輕了聲音先喊了聲「阿意」,見人回神後才繼續道,「在想什麽呢?」
一聽她問起,阿意眼神當即便閃躲了下。
崔清若見狀也不著急追問,隻輕輕握了握阿意的手——
感受她無聲的鼓勵,阿意心中的猶豫逐漸散去,深吸一口氣後抬眸問道,「大舅母,外祖父是也要來京城了麽?」
崔清若一愣,老爺子要來京城的事她還沒和阿意說起過——
在她遲疑的瞬間,阿意就已經有了答案,眸子瞬時執拗起來,「外祖父是不是因為我才來的京城?」
「阿意,你外祖父——」
「是不是五哥哥——,是不是太子殿下讓外祖父來的京城?」
眼看著她眸中已隱隱有了淚光,崔清若忙攔住她的話,先詢問道,「阿意,你先告訴大舅母你如何知曉你外祖父要來的事的?」
「我,我在崔府時聽到了您和雲姨的說的話,說以後要在京城久住,」越往後說,阿意越是著急,「如果是因著我的話,我,我今日回去後就要告訴五哥哥,我不要留在京城,我也不要外祖父陪著我留在京城——」
「阿意,你先聽大舅母說好不好?」
怕她這般著急回頭要鬧頭暈,崔清若微微提高了些聲音先將人穩住,然後拿了帕子出來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一點點解釋給她聽,
「雖然順江府有鍾家的老宅,但是你外祖母、你阿娘、你大舅舅可是都葬在了京城,你外祖父怎麽可能一直留在順江府呢?人們常說故土故土,何為故土?不是因著宅子,而是在於人啊,說起來,其實你外祖父早就有了回京的意思,隻是你年齡小,老爺子未曾告訴你而已。」
阿意眼睫濕潤潤一排,聞言顫抖了下,「真的麽?」
崔清若失笑,抬手點了點她的鼻尖,「你這丫頭,傻了不是?你且想一想,大舅母何時騙過你?」
確認在大舅母眼中沒有尋到半點兒謊言的痕跡,阿意才知曉是自己多想了,不好意思般地露出了一點兒笑意來。
崔清若瞧見,心頭稍鬆,「你下次可不許這般胡亂琢磨了,有這琢磨的功夫倒不如開口問問大舅母不是?難不成才月餘不見,就和大舅母生疏了?」
阿意不肯說話,隻蹭著她的胳膊撒嬌。
崔清若小心護著她的腦袋別撞到了車廂邊上,本是還想問問這小祖宗怎麽突然想到這些事兒上去了,結果還沒問出口,卻見身旁的小姑娘突然坐直了身子,認真看向她,
「大舅母,我以後要永遠和你在一起!」
崔清若因她這突如其來的話愣了下,回過神來陡然明白過來,這小祖宗一向機靈得很,怕是從自己來京和老爺子要進京的事上察覺到了不對勁,方才說這話是要表明她不要成親呢!
在這事上,她雖不如朗兒和小玖這倆孩子那般憤憤,但是卻也不會主動勸著阿意,畢竟誰著急就讓誰煩心去吧。
而且阿意如今年齡也還小,自是遲一些再定婚事更好,這般倘若過了一年半載小姑娘不喜歡了,也還有周旋的餘地。
這般一想,崔清若自己心頭也跟著輕鬆不少,順著阿意的話道,「行行行,和大舅母在一起——」
……
崔清若說老爺子本就有進京的意向的確是真話,隻是如今因著燕昭橫插這一手將這時間提前了不少。
因著有著阿意改宗宴那日,聖上身邊的大太監親自到了鍾府一趟在前,及至到了老爺子抵京這日時,燕昭作為太子親自在城門迎了一迎時,京中百官倒是也不覺得驚訝,畢竟老太傅曾做過聖上幾年的老師,太子代聖上問候一二也在情理之中。
等到再後麵,太子隔三差五登門鍾府時,一時之間,竟也未有人察出什麽不對來。
這期間,倒是還發生過一件旁的事——
京中上了些年歲的都知曉,當年鍾家的小女兒鍾敏英嫁給了薑家的長子薑成,雖然有些門第差距,但郎才女貌,也曾被傳為佳話過。
如今這門親事因著雙方都已去世且薑家根本沒了人而逐漸被人淡忘,但是最近又重新被人回憶起來,因為鍾家亮出了一份「和離書」來。
這說來似是並不合理,畢竟哪裏有代死人申求和離的?
但鍾家就是做了,且還做得坦坦蕩蕩。
雖不乏有人疑問這鍾薑兩家到底結了怎樣的仇,鍾老爺子才會在自己女兒死後也要給她求一個自由身,半點兒也不想和薑家有所沾連,但那都是私底下的事,明麵上根本沒人提起。
而且當年鍾家的小女兒去世之時本也就未葬在薑家的祖墳處,現在和離書一亮出來,連墳都不用遷,隻需把一些宗冊文書改定便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