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怎麽說呢,李靖這老東西,麵皮是一絲顫動也無,隻偶爾看過來一眼,全無波瀾起伏。開始兩人隻是聊些舊事,說到當初李靖在馬邑想要報信卻被識破,一路作為囚犯被帶著走。這位盧氏舊友便感嘆:「藥師早得楊素稱讚,大概也是因此受到楊廣忌憚,才讓人蹉跎至此,隻在馬邑為丞吧。」
李靖笑了笑,附和了兩句,不太想談倒黴的前半生,正想問一問舊友的來意,看安排他做什麽好,就聽對方又道:「太子當初就是在馬邑練兵建功。唉,若是藥師早去馬邑,馬踏突厥擒得可汗的大功,正應該是你所得啊。」
不,不應該。
李靖心說我一個郡丞又不是主官,更不是主管軍事的,早去也輪不到我啊。
但他沒有反駁,反跟著嘆息了一聲。
因為他覺得這人不太對勁,好端端跑來,不請他提攜,反跟他說起舊事,隱隱似乎還引著他對太子不滿似的,他倒要聽聽看是怎麽回事。
果然,在他嘆息著又似真似假的附和抱怨了幾句之後,這個他其實沒多少印象的舊同僚便打開了話匣子,說來說去,離不開對太子的不滿,又提起進軍長安路上的舊事,說道:「藥師大概不知,當初陛下任用你,雖說有太子的推薦,但最終是齊王在陛下身邊進言,一力擔保,甚至願意承擔戰敗後果的緣故啊。」
李建成與李靖全無交情,硬說當初全靠李建成保舉,鬼都不信。但是李建成因為相信自己二弟的推薦,直麵難以打敗的敵人,在父親麵前力保李靖,這就不能不說是恩情了。至於推薦人李世民,遠在洛陽,派人把李靖綁上路,一般人看來確實不像是有情麵的樣子。
李靖便虛虛向洛陽方向拱手,正色道:「我隻道是陛下用我,不想還有齊王的恩惠,這些年也不曾聽人提過。」
「藥師常在太子麾下,齊王不欲讓藥師為難,自然不提。」
那現在提,自然是想讓我為難了。李靖定定地看了舊識一眼,順著他的話說了下去,終於到了圖窮匕現的時候——而他在失驚立起,厲聲嗬斥,再被巧言勸說之後,終於沉思而又答應了下來。
送走客人,李靖獨自出了會神,讓人去請徐世勣過來。
說來有趣。太子年紀輕輕,卻是個老愛操心的,親手把數名較年輕的心腹將領,包括自己的堂兄弟李道宗和李道玄,鄭重其事地交給他,請他教他們兵法。
大唐初立,天下狼煙未定,反王四起,太子自己也屢屢出征,這幾個年輕的將領卻一直撥在他帳下使用。
換個人這麽做,這幾個嫡係仿佛被排擠出核心集團一樣,會不開心;他帳下多了個太子親信監視,也不開心。
但事實上到現在為止,他們不開心的原因先是不服氣,覺得他李靖有什麽資格教人,現在是覺得他藏私,不把真本事教出來,有人還跟太子告狀。
他也沒覺得有被監視,隻是煩惱這些個學生不太聽教。不過好在上次太子訓斥過兩個堂弟之後,所有人都老實了不少。
徐世勣雖然也歸他統帥,但此人獨領一路大軍,並不是在他帳下聽用,其軍事能力也得到李靖認可,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
李靖方才沉思一陣,才決定請徐世勣過來議事。李道宗和李道玄是李氏宗親,雖說是太子派來的,但究竟會不會傾向齊王,李靖也沒把握。他有點後悔,平日光是注意軍事上的事,沒怎麽關心朝政,連他們的立場都弄不清。
其他人資歷不夠,想來想去,還是隻有徐世勣這樣在瓦崗就追隨太子的老人才值得他找來商量。
徐世勣跟李靖差著年紀,又沒多少交情,陡然相邀,還以為有什麽突然而來的軍情,一點沒耽擱,匆匆就來了。
卻聽到這麽個爆炸消息。
什麽!齊王想奪位?
什麽!齊王想李藥師從軍中調一隊精銳使用?
什麽!齊王的腦子沒壞掉吧?
這個消息讓徐世勣的大腦一時之間都停擺了,而李靖顯然有同款疑問,極少見的滿臉懷疑地問他:「難道在齊王眼中,我竟是如此愚蠢之人嗎?」
愚蠢到不明白知己者究竟是誰,愚蠢到會從太子的大船上跳到他們的破船上,所以李靖想多了,總覺得其中還有什麽陰謀詭計。
兩個聰明的大腦合計了一個下午,也沒想出來其中還有什麽套路。他們哪知道齊王李建成也是覺得這點子太冒險了,根本沒同意,是李元吉假借李建成的名義派人來的。
隻能說,確實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每個人都會有幾個豬隊友,但看自己夠不夠強,能不能抵掉豬隊友的破壞力了。
合計不出結果的兩人決定還是把事情盡快稟報上去為妙,李靖說不定還能從對方那裏套出一些事,暫時不能泄密。兩人又想多了,生怕齊王敢來收買李靖,說不定他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他們不知道的地方,把電報員也給買通,根本不敢用電報發消息,而是由徐世勣親自騎馬趕去太子處上報。
徐世勣換了衣服,快馬趕到李世民軍中的時候,李世民麵前正放著一封電報與親信議事,聞訊哎呀了一聲:「終於到了,白叫他吃這趟辛苦。」
待徐世勣風塵僕僕地入內,將李靖之事一一道出,卻見眾人沒有震驚之色,反而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笑意。他們瓦崗曾經的老大翟讓更是起身過來,親熱地拍打著他身上的塵土,連道「怪我怪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李靖笑了笑,附和了兩句,不太想談倒黴的前半生,正想問一問舊友的來意,看安排他做什麽好,就聽對方又道:「太子當初就是在馬邑練兵建功。唉,若是藥師早去馬邑,馬踏突厥擒得可汗的大功,正應該是你所得啊。」
不,不應該。
李靖心說我一個郡丞又不是主官,更不是主管軍事的,早去也輪不到我啊。
但他沒有反駁,反跟著嘆息了一聲。
因為他覺得這人不太對勁,好端端跑來,不請他提攜,反跟他說起舊事,隱隱似乎還引著他對太子不滿似的,他倒要聽聽看是怎麽回事。
果然,在他嘆息著又似真似假的附和抱怨了幾句之後,這個他其實沒多少印象的舊同僚便打開了話匣子,說來說去,離不開對太子的不滿,又提起進軍長安路上的舊事,說道:「藥師大概不知,當初陛下任用你,雖說有太子的推薦,但最終是齊王在陛下身邊進言,一力擔保,甚至願意承擔戰敗後果的緣故啊。」
李建成與李靖全無交情,硬說當初全靠李建成保舉,鬼都不信。但是李建成因為相信自己二弟的推薦,直麵難以打敗的敵人,在父親麵前力保李靖,這就不能不說是恩情了。至於推薦人李世民,遠在洛陽,派人把李靖綁上路,一般人看來確實不像是有情麵的樣子。
李靖便虛虛向洛陽方向拱手,正色道:「我隻道是陛下用我,不想還有齊王的恩惠,這些年也不曾聽人提過。」
「藥師常在太子麾下,齊王不欲讓藥師為難,自然不提。」
那現在提,自然是想讓我為難了。李靖定定地看了舊識一眼,順著他的話說了下去,終於到了圖窮匕現的時候——而他在失驚立起,厲聲嗬斥,再被巧言勸說之後,終於沉思而又答應了下來。
送走客人,李靖獨自出了會神,讓人去請徐世勣過來。
說來有趣。太子年紀輕輕,卻是個老愛操心的,親手把數名較年輕的心腹將領,包括自己的堂兄弟李道宗和李道玄,鄭重其事地交給他,請他教他們兵法。
大唐初立,天下狼煙未定,反王四起,太子自己也屢屢出征,這幾個年輕的將領卻一直撥在他帳下使用。
換個人這麽做,這幾個嫡係仿佛被排擠出核心集團一樣,會不開心;他帳下多了個太子親信監視,也不開心。
但事實上到現在為止,他們不開心的原因先是不服氣,覺得他李靖有什麽資格教人,現在是覺得他藏私,不把真本事教出來,有人還跟太子告狀。
他也沒覺得有被監視,隻是煩惱這些個學生不太聽教。不過好在上次太子訓斥過兩個堂弟之後,所有人都老實了不少。
徐世勣雖然也歸他統帥,但此人獨領一路大軍,並不是在他帳下聽用,其軍事能力也得到李靖認可,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
李靖方才沉思一陣,才決定請徐世勣過來議事。李道宗和李道玄是李氏宗親,雖說是太子派來的,但究竟會不會傾向齊王,李靖也沒把握。他有點後悔,平日光是注意軍事上的事,沒怎麽關心朝政,連他們的立場都弄不清。
其他人資歷不夠,想來想去,還是隻有徐世勣這樣在瓦崗就追隨太子的老人才值得他找來商量。
徐世勣跟李靖差著年紀,又沒多少交情,陡然相邀,還以為有什麽突然而來的軍情,一點沒耽擱,匆匆就來了。
卻聽到這麽個爆炸消息。
什麽!齊王想奪位?
什麽!齊王想李藥師從軍中調一隊精銳使用?
什麽!齊王的腦子沒壞掉吧?
這個消息讓徐世勣的大腦一時之間都停擺了,而李靖顯然有同款疑問,極少見的滿臉懷疑地問他:「難道在齊王眼中,我竟是如此愚蠢之人嗎?」
愚蠢到不明白知己者究竟是誰,愚蠢到會從太子的大船上跳到他們的破船上,所以李靖想多了,總覺得其中還有什麽陰謀詭計。
兩個聰明的大腦合計了一個下午,也沒想出來其中還有什麽套路。他們哪知道齊王李建成也是覺得這點子太冒險了,根本沒同意,是李元吉假借李建成的名義派人來的。
隻能說,確實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每個人都會有幾個豬隊友,但看自己夠不夠強,能不能抵掉豬隊友的破壞力了。
合計不出結果的兩人決定還是把事情盡快稟報上去為妙,李靖說不定還能從對方那裏套出一些事,暫時不能泄密。兩人又想多了,生怕齊王敢來收買李靖,說不定他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他們不知道的地方,把電報員也給買通,根本不敢用電報發消息,而是由徐世勣親自騎馬趕去太子處上報。
徐世勣換了衣服,快馬趕到李世民軍中的時候,李世民麵前正放著一封電報與親信議事,聞訊哎呀了一聲:「終於到了,白叫他吃這趟辛苦。」
待徐世勣風塵僕僕地入內,將李靖之事一一道出,卻見眾人沒有震驚之色,反而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笑意。他們瓦崗曾經的老大翟讓更是起身過來,親熱地拍打著他身上的塵土,連道「怪我怪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