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竇夫人先立了起來,彎腰扶他,他負氣不動,竇夫人拉了他一把,嗔道:「你去不去看。」
「去,去,不去還能怎的。我怎麽生了這麽個不聽話的兒子。」
他被帶去看電台,迷惑地仔細觀察了一遍,問:「什麽東西,二郎留這個給你作什麽?」
「等一等。」竇夫人看著放在一邊上發條的老式鬧鍾,「時間快到了。」
他們的電台當然不是整天開著,每天約了五個時間開機,防著有事,夜間還有一次。現在正要到傍晚那次了。
李淵耐心等了又等,就見夫人從洛陽帶過來的二郎莊子上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坐在個奇怪的仿佛騎馬玩具的器具上不停的踩踏,另一個在那叫電台的東西上點點戳戳,又戴了個耳罩在耳朵上。
這時候竇夫人才輕聲慢語地向他介紹起電台來。
「二郎當年說遇到道士,其實不止如此,他的師父不讓他多說,他怕泄露天機,隻能聽師父的瞞著所有人。這是他師父給的寶物,能千裏傳訊,臨行前他才將電台給我,每天約定時間開啟,有事便能與我說了。」
說著,她吩咐道:「告訴二郎那邊,他阿耶知道了,很生氣,讓他自己跟他阿耶說吧。」
說著,不由掩了唇,向李淵笑了起來。
李淵無奈搖頭,想到二郎要是在麵前,自己沒說上兩句,必然眼淚汪汪一頭紮過來耍賴,還能怎麽辦呢。
兒子都這麽大了,帶兵都把突厥的可汗抓來了,他還能拎過來打一頓不成?
從小就沒打過,長這麽大了還怎麽打。
總歸父子倆心思是一樣的,他就不生這個閑氣了。
但他對這個電台還是不太信,沒說話,凝神看著。沒過一會,電報員就翻譯了那邊的回話:「阿耶莫氣了,兒在清河,阿耶又不能過來打我。」
李淵整個給氣笑了。
好好好,他信了,確實是他家的好二郎在那邊回復了訊息,別人不能正好把他給氣到牙癢癢又捨不得打的程度。
「問他,問他。」他憑空戳著電台,猶豫了一下,問竇夫人,「那邊的人可靠麽?」
「二郎說可靠。」
既然李世民說可靠,李淵也隻能信了。都要造反了,如果連傳信息的人都不是可信之人,他們父子還是一起去吃斷頭飯吧,也別忙活造反了。
「問他打算何時起事,如何起事。」
這下等的時間長了,那邊李世民竟是寫了篇長文讓人發過來,李淵耐心等了許久,倒也沒有白等。這一篇文章確實把父子倆沒有溝通的問題講得很詳細了。
竇夫人見李淵看完後又從頭再看,良久不語,催促道:「你還有話還問麽,若是沒有,就叫人告訴那邊結束聯絡關機了。」
李淵搖了搖頭,隻再說了一句:「起事前定要通知為父。」
他也不去研究電台到底是怎麽千裏傳訊的,急急帶竇夫人回房,等四下無人了,一把將竇夫人抱起來轉了兩圈——年歲雖長,但他是上陣仍能連發十數箭斃敵的武將,兩膀子力氣足能舉起兩個竇夫人在屋裏走幾個來回。
竇夫人叫他嚇了一跳,這是她沒讀過蘇軾的詞,不然必要感慨「老夫聊發少年狂」,他們夫妻年輕時都沒見李淵這樣輕狂過。
李淵卻是難捺激動,放下妻子後還連連說著:「真吾家千裏駒也,真吾家千裏駒也!」
但電報卻不能留,剛才他已經交還給電報員,親眼看著他燒掉了。竇夫人追問他:「二郎究竟寫了什麽?」
「二郎眼中有天下,也有細謀,更有將來定鼎天下的眼光。」李淵感慨著,略去了時下的一些安排,告訴夫人,「他同我說為何要分利於河北世家,卻是從南北分治數百年說起。如今我等關隴世家以武勛傳家,早就被山東氏族看作武夫,更不用說天下分裂已久,天下郡縣至今也不能同心。我父子有意天下,他沒有太多時間經營河北,便用這樣的利益將他們快速拉攏,其實也是提前表明態度。將來一旦起事,崔、盧、王等氏族必然會多考慮一二,更容易投到他的麾下。」
如此,李氏入主江山,除了天然以姻親關係和政治利益綁在一塊的關隴集團之外,多少也能拉攏到河北山東的氏族,至少不會相看兩相疑,不能盡用其力。
最好的結果,就是河北官吏能迅速轉變立場,隨二郎起事,有了從龍之功,這樣一來就好辦多了。
「這個二郎,這些事也不早與我說。」
竇夫人沉靜下來,看著李淵在得子如此的激動中踱步來回,向她說著自己的種種謀劃盤算,冷不丁地道:「你讓大郎結交豪傑,用心軍事,你告訴他這些謀劃了嗎?」
李淵被打斷,愣了愣,道:「還不曾說,事關機密,高君雅還盯著我。不過等我將太原完全控製在手就好了,大郎也不傻,雖然我不曾明說,但交待他做的事,他難道還能不明白嗎?」
竇夫人便靜靜地看著他,看得他不解,疑惑道:「夫人究竟想說什麽?」
「阿郎,你對大郎說,這都是二郎的謀劃吧,待二郎起兵後,太原再有所行動。好嗎?」
李淵不解,又薄生怒氣,甩袖道:「這是什麽道理,難不成我倒成了二郎的部屬?」
竇夫人淒婉哀聲:「如果不這樣,我家不能成事,不過是一家人一起赴死;若是成事,你又打算立誰做太子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去,去,不去還能怎的。我怎麽生了這麽個不聽話的兒子。」
他被帶去看電台,迷惑地仔細觀察了一遍,問:「什麽東西,二郎留這個給你作什麽?」
「等一等。」竇夫人看著放在一邊上發條的老式鬧鍾,「時間快到了。」
他們的電台當然不是整天開著,每天約了五個時間開機,防著有事,夜間還有一次。現在正要到傍晚那次了。
李淵耐心等了又等,就見夫人從洛陽帶過來的二郎莊子上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坐在個奇怪的仿佛騎馬玩具的器具上不停的踩踏,另一個在那叫電台的東西上點點戳戳,又戴了個耳罩在耳朵上。
這時候竇夫人才輕聲慢語地向他介紹起電台來。
「二郎當年說遇到道士,其實不止如此,他的師父不讓他多說,他怕泄露天機,隻能聽師父的瞞著所有人。這是他師父給的寶物,能千裏傳訊,臨行前他才將電台給我,每天約定時間開啟,有事便能與我說了。」
說著,她吩咐道:「告訴二郎那邊,他阿耶知道了,很生氣,讓他自己跟他阿耶說吧。」
說著,不由掩了唇,向李淵笑了起來。
李淵無奈搖頭,想到二郎要是在麵前,自己沒說上兩句,必然眼淚汪汪一頭紮過來耍賴,還能怎麽辦呢。
兒子都這麽大了,帶兵都把突厥的可汗抓來了,他還能拎過來打一頓不成?
從小就沒打過,長這麽大了還怎麽打。
總歸父子倆心思是一樣的,他就不生這個閑氣了。
但他對這個電台還是不太信,沒說話,凝神看著。沒過一會,電報員就翻譯了那邊的回話:「阿耶莫氣了,兒在清河,阿耶又不能過來打我。」
李淵整個給氣笑了。
好好好,他信了,確實是他家的好二郎在那邊回復了訊息,別人不能正好把他給氣到牙癢癢又捨不得打的程度。
「問他,問他。」他憑空戳著電台,猶豫了一下,問竇夫人,「那邊的人可靠麽?」
「二郎說可靠。」
既然李世民說可靠,李淵也隻能信了。都要造反了,如果連傳信息的人都不是可信之人,他們父子還是一起去吃斷頭飯吧,也別忙活造反了。
「問他打算何時起事,如何起事。」
這下等的時間長了,那邊李世民竟是寫了篇長文讓人發過來,李淵耐心等了許久,倒也沒有白等。這一篇文章確實把父子倆沒有溝通的問題講得很詳細了。
竇夫人見李淵看完後又從頭再看,良久不語,催促道:「你還有話還問麽,若是沒有,就叫人告訴那邊結束聯絡關機了。」
李淵搖了搖頭,隻再說了一句:「起事前定要通知為父。」
他也不去研究電台到底是怎麽千裏傳訊的,急急帶竇夫人回房,等四下無人了,一把將竇夫人抱起來轉了兩圈——年歲雖長,但他是上陣仍能連發十數箭斃敵的武將,兩膀子力氣足能舉起兩個竇夫人在屋裏走幾個來回。
竇夫人叫他嚇了一跳,這是她沒讀過蘇軾的詞,不然必要感慨「老夫聊發少年狂」,他們夫妻年輕時都沒見李淵這樣輕狂過。
李淵卻是難捺激動,放下妻子後還連連說著:「真吾家千裏駒也,真吾家千裏駒也!」
但電報卻不能留,剛才他已經交還給電報員,親眼看著他燒掉了。竇夫人追問他:「二郎究竟寫了什麽?」
「二郎眼中有天下,也有細謀,更有將來定鼎天下的眼光。」李淵感慨著,略去了時下的一些安排,告訴夫人,「他同我說為何要分利於河北世家,卻是從南北分治數百年說起。如今我等關隴世家以武勛傳家,早就被山東氏族看作武夫,更不用說天下分裂已久,天下郡縣至今也不能同心。我父子有意天下,他沒有太多時間經營河北,便用這樣的利益將他們快速拉攏,其實也是提前表明態度。將來一旦起事,崔、盧、王等氏族必然會多考慮一二,更容易投到他的麾下。」
如此,李氏入主江山,除了天然以姻親關係和政治利益綁在一塊的關隴集團之外,多少也能拉攏到河北山東的氏族,至少不會相看兩相疑,不能盡用其力。
最好的結果,就是河北官吏能迅速轉變立場,隨二郎起事,有了從龍之功,這樣一來就好辦多了。
「這個二郎,這些事也不早與我說。」
竇夫人沉靜下來,看著李淵在得子如此的激動中踱步來回,向她說著自己的種種謀劃盤算,冷不丁地道:「你讓大郎結交豪傑,用心軍事,你告訴他這些謀劃了嗎?」
李淵被打斷,愣了愣,道:「還不曾說,事關機密,高君雅還盯著我。不過等我將太原完全控製在手就好了,大郎也不傻,雖然我不曾明說,但交待他做的事,他難道還能不明白嗎?」
竇夫人便靜靜地看著他,看得他不解,疑惑道:「夫人究竟想說什麽?」
「阿郎,你對大郎說,這都是二郎的謀劃吧,待二郎起兵後,太原再有所行動。好嗎?」
李淵不解,又薄生怒氣,甩袖道:「這是什麽道理,難不成我倒成了二郎的部屬?」
竇夫人淒婉哀聲:「如果不這樣,我家不能成事,不過是一家人一起赴死;若是成事,你又打算立誰做太子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