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因為可惜羅士信英年早逝,忠心可嘉,特意看過羅士信的事跡。他應該是去年就投軍了,投的張須陀,立下不少功勞,所以他也沒想著今年去招攬他。反正如果瓦崗在不被李密奪權的情況下還能勝過張須陀的話,他還是得投到瓦崗。
怎麽會在今年跑到馬邑來呢?
羅士信怪不好意思地笑了,回道:「我想從軍,但年紀不足,原本去年想試試去我們齊郡的張通守那裏,看他要不要我。但成行之前,聽說了都尉的事跡,就想……就想……」
他就想,人家可能因為他的年紀不收他,李世民自己也才這個歲數,都領兵平叛了,不能不收他吧?
於是他就沒去張須陀那裏,而是去洛陽找李世民。結果去了才知道李世民成了馬邑都尉,他又轉向馬邑,一路上真正是吃了不少辛苦。
他雖然沒好意思說,但大家都明白了,不由一起大笑。李世民笑著笑著,意識到自己身邊好像年紀小的越來越多了,這可真成校長了,中學校長。
沒過幾天,魏徵與長孫無忌也回來了,房玄齡那邊的工廠也已經建起了雛形,招好了女工。雖然新廠房還在蓋,但是已經可以開工了。
李世民已經從嬴政和劉徹那裏薅來了他們目前全套的毛紡和鋼鐵工業架構,隻是他擔心在馬邑待不長,本來想找地頭蛇合作,人家不願意,他這邊從招人買礦開始做怕是沒時間,所以沒有把冶鐵業做起來,自然也就沒有煤焦油用,隻能專注毛紡事業了。
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軍中,從瓦崗那裏賣玻璃器和鏡子錢裏調了一筆帶過來,自己在蜂窩煤的分紅也全帶出來了,跟突厥買馬,訓練騎兵。
羅士信與李孝恭都在軍中,李道宗和李智雲就隻能跟在李世民身邊學習,看著羅士信羨慕又嫉妒。李智雲還好,李道宗是真去問過李世民:「羅士信也不比我大多少,怎麽他就能帶兵?」
李世民深深意識到,原來人真的可能是沒數的。
而且這個沒數的也是他們李家人,莫非這是他家遺傳?他得經常自省才行,不能遺傳這個壞毛病。
看李道宗還特別認真地等他回答,李世民按著他肩膀把他撥了半圈,指了指門外,道:「你現在就去找羅士信,讓他上馬與你一戰,隻要能打個平手……不,隻要能撐上三個回合,我就讓你帶兵。」
還好李道宗不是真沒數,一聽這個要求就蔫了,也不要求帶兵了,乖乖跟在他身邊學習軍務,閑時還會帶李智雲去毛紡廠假模假式的巡察一下,代替李孝恭去嚇唬覬覦他們李氏產業的地頭蛇。
毛紡廠已經開始產出了。盡管紡機才兩台,梳毛機也才四台,針織機更是沒空做呢,但商隊運回來的羊毛已經肉眼可見的在減少,要不是又運了兩趟之前積壓沒運回來的,恐怕這會都見底了。
其實還是要突厥人自己運過來才方便,但現在要借這個名義經常讓商隊去突厥內部收集情報,也隻好控製產量了。
不過八月再過去,魏徵就打算讓突厥人自己送羊毛過來。他去上兩趟,以後就不必以商隊的名義了,隻以李世民的名義去向義成公主送禮物就可以,也不必跑得那麽勤。
所以機器還在生產,一台一台地投入使用。到八月魏徵再度出發去見義成公主的時候,產能已經擴大到原來三倍,半個善陽縣的貧家婦人都在為李世民織毛衣。
這個時候,李世民還沒見著利潤。天氣正熱著,正常人不會買毛衣穿,織好的衣服和圍巾手套羊毛襪等小件都屯在倉庫裏,等著入秋後發賣。
不過他送了些樣品回長安和洛陽,反響不錯。隋朝上層本就是北朝的軍事貴族,胡漢文化交融,對這種毛紡物接受良好。
錢嘩嘩地流出去,還沒回頭,好在有族裏出錢,廠子還能運轉,付得出工資。
現在支持他訓練騎兵和買盔甲的錢,一小半來自於他在這裏也開了個煤球作坊,大量製作蜂燒煤發賣,一大半來源於他的坩堝煉鋼。
隋朝允許民間冶鐵,交稅就行。李世民走精品路線,馬邑除了煤和鐵之外,還有石墨與粘土出產,正是用坩堝煉鋼的天選之地。石墨坩堝煉鋼不能做大件,但是製成的武器都是中高端的貨色,價格高昂。
李世民除了高級將領一人送了一把之外,就是送了一些回京作為禮物,其中自不會少了楊廣的。其他的,他可不會奢侈到拿這種武器裝備軍隊,而是都擺出來賣了。
馬邑盛產煤,少量產鐵,當地又是軍事重鎮,本有兩家冶鐵大戶。自李氏所產的刀劍開始發賣,這兩家就有點坐不住了。
胡善性子急,約定的時間之前就坐到了酒肆裏,麵前擺著他帶來的李氏劍。跟他約了見麵的曾恢還沒到,他便自己拭著劍鋒,眉頭都快打成結了。
還拔了根頭髮往劍刃上吹,曾恢再不來的話,說不得他就要斬個桌角看看了。
不知何時,曾恢坐到了對麵,屈指敲了敲桌子。
胡善回過神,將劍放下,未語先嘆:「你我兩家在馬邑這麽久,沒想到爭不過一個外來的李氏。」
曾恢笑了笑,給自己斟酒,慢悠悠地道:「你姓什麽?我姓什麽?怎麽跟唐國公比。不要說人家打出來的劍就是好,就算不比我們強,李氏鐵了心要在馬邑做冶鐵的生意,你我又能爭麽?」
胡善一滯,不服地冷笑道:「那李都尉開始找你合作,你怎麽也沒答應?別說沒去找你,馬邑就我們兩家,不可能找我胡家,不找你曾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怎麽會在今年跑到馬邑來呢?
羅士信怪不好意思地笑了,回道:「我想從軍,但年紀不足,原本去年想試試去我們齊郡的張通守那裏,看他要不要我。但成行之前,聽說了都尉的事跡,就想……就想……」
他就想,人家可能因為他的年紀不收他,李世民自己也才這個歲數,都領兵平叛了,不能不收他吧?
於是他就沒去張須陀那裏,而是去洛陽找李世民。結果去了才知道李世民成了馬邑都尉,他又轉向馬邑,一路上真正是吃了不少辛苦。
他雖然沒好意思說,但大家都明白了,不由一起大笑。李世民笑著笑著,意識到自己身邊好像年紀小的越來越多了,這可真成校長了,中學校長。
沒過幾天,魏徵與長孫無忌也回來了,房玄齡那邊的工廠也已經建起了雛形,招好了女工。雖然新廠房還在蓋,但是已經可以開工了。
李世民已經從嬴政和劉徹那裏薅來了他們目前全套的毛紡和鋼鐵工業架構,隻是他擔心在馬邑待不長,本來想找地頭蛇合作,人家不願意,他這邊從招人買礦開始做怕是沒時間,所以沒有把冶鐵業做起來,自然也就沒有煤焦油用,隻能專注毛紡事業了。
他更多的精力放在軍中,從瓦崗那裏賣玻璃器和鏡子錢裏調了一筆帶過來,自己在蜂窩煤的分紅也全帶出來了,跟突厥買馬,訓練騎兵。
羅士信與李孝恭都在軍中,李道宗和李智雲就隻能跟在李世民身邊學習,看著羅士信羨慕又嫉妒。李智雲還好,李道宗是真去問過李世民:「羅士信也不比我大多少,怎麽他就能帶兵?」
李世民深深意識到,原來人真的可能是沒數的。
而且這個沒數的也是他們李家人,莫非這是他家遺傳?他得經常自省才行,不能遺傳這個壞毛病。
看李道宗還特別認真地等他回答,李世民按著他肩膀把他撥了半圈,指了指門外,道:「你現在就去找羅士信,讓他上馬與你一戰,隻要能打個平手……不,隻要能撐上三個回合,我就讓你帶兵。」
還好李道宗不是真沒數,一聽這個要求就蔫了,也不要求帶兵了,乖乖跟在他身邊學習軍務,閑時還會帶李智雲去毛紡廠假模假式的巡察一下,代替李孝恭去嚇唬覬覦他們李氏產業的地頭蛇。
毛紡廠已經開始產出了。盡管紡機才兩台,梳毛機也才四台,針織機更是沒空做呢,但商隊運回來的羊毛已經肉眼可見的在減少,要不是又運了兩趟之前積壓沒運回來的,恐怕這會都見底了。
其實還是要突厥人自己運過來才方便,但現在要借這個名義經常讓商隊去突厥內部收集情報,也隻好控製產量了。
不過八月再過去,魏徵就打算讓突厥人自己送羊毛過來。他去上兩趟,以後就不必以商隊的名義了,隻以李世民的名義去向義成公主送禮物就可以,也不必跑得那麽勤。
所以機器還在生產,一台一台地投入使用。到八月魏徵再度出發去見義成公主的時候,產能已經擴大到原來三倍,半個善陽縣的貧家婦人都在為李世民織毛衣。
這個時候,李世民還沒見著利潤。天氣正熱著,正常人不會買毛衣穿,織好的衣服和圍巾手套羊毛襪等小件都屯在倉庫裏,等著入秋後發賣。
不過他送了些樣品回長安和洛陽,反響不錯。隋朝上層本就是北朝的軍事貴族,胡漢文化交融,對這種毛紡物接受良好。
錢嘩嘩地流出去,還沒回頭,好在有族裏出錢,廠子還能運轉,付得出工資。
現在支持他訓練騎兵和買盔甲的錢,一小半來自於他在這裏也開了個煤球作坊,大量製作蜂燒煤發賣,一大半來源於他的坩堝煉鋼。
隋朝允許民間冶鐵,交稅就行。李世民走精品路線,馬邑除了煤和鐵之外,還有石墨與粘土出產,正是用坩堝煉鋼的天選之地。石墨坩堝煉鋼不能做大件,但是製成的武器都是中高端的貨色,價格高昂。
李世民除了高級將領一人送了一把之外,就是送了一些回京作為禮物,其中自不會少了楊廣的。其他的,他可不會奢侈到拿這種武器裝備軍隊,而是都擺出來賣了。
馬邑盛產煤,少量產鐵,當地又是軍事重鎮,本有兩家冶鐵大戶。自李氏所產的刀劍開始發賣,這兩家就有點坐不住了。
胡善性子急,約定的時間之前就坐到了酒肆裏,麵前擺著他帶來的李氏劍。跟他約了見麵的曾恢還沒到,他便自己拭著劍鋒,眉頭都快打成結了。
還拔了根頭髮往劍刃上吹,曾恢再不來的話,說不得他就要斬個桌角看看了。
不知何時,曾恢坐到了對麵,屈指敲了敲桌子。
胡善回過神,將劍放下,未語先嘆:「你我兩家在馬邑這麽久,沒想到爭不過一個外來的李氏。」
曾恢笑了笑,給自己斟酒,慢悠悠地道:「你姓什麽?我姓什麽?怎麽跟唐國公比。不要說人家打出來的劍就是好,就算不比我們強,李氏鐵了心要在馬邑做冶鐵的生意,你我又能爭麽?」
胡善一滯,不服地冷笑道:「那李都尉開始找你合作,你怎麽也沒答應?別說沒去找你,馬邑就我們兩家,不可能找我胡家,不找你曾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