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帶來了,李世民除了讓人在本地再找些孤兒收過來教學,叫李智雲管理之外,也讓他和其他帶來的李氏宗親一起作為李氏在這裏羊毛生意的代表。
事情不需要他們做,露個臉就行了,表示這生意是李氏在做。
那李氏宗親就是李孝恭和李道宗,李孝恭年紀較長,而李道宗比李世民小一歲,今年才十四。
李淵雖然沒有親兄弟,但有同一個祖父傳下來的堂兄弟,親族並不少。隻是他都快五十了才得到天子信任轉武職,現在做著扶風太守。
他的堂兄弟們,有的如李贄、李安、李哲已亡,有的如李德良少有疾一直不曾出仕,有的如李孝基和李韶,他們的父親李璋曾經作為北周的臣子意圖殺死權臣楊堅,他倆在隋朝不可能起用了。
還活著的同輩,因為他這個年紀了才轉武職,就很難到他的麾下靠他提拔了。現在族中將目光放在了李世民和下一代身上,誰都能看出來楊廣對李世民的喜愛,小小年紀就做了正四品的馬邑都尉,顯然前途無量。
所以李氏族中自然要讓年輕一代投身到李世民軍中,李世民也沒意見,不過他要自己挑人。還好因為輩份關係隻讓年輕一輩來,不然他可怕他們把叔父李神通塞過來。
這位叔父真不是他不敬,看《舊唐書》他就有一肚子槽要吐。
他這輩子打過勝仗嗎!
沒打過,怎麽還好意思跟房杜爭功的?
啊?做人能不能有點數啊!
偏偏史書上還說這個叔父跟他親近,中毒那次虧得神通叔父幫他,李世民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麽原歷史中那個自己跟他親近,也許神通叔父為人還不錯?但是現在他要打仗呢,不要神通叔父來拖後腿,本來手下就沒多少人,自己族裏當然要找幾個能幹的幫手來。
年輕一輩裏頭,他本來也不知道誰是可靠之材,但他有掛呀。所以他指了兩個人要過來,一個是李孝恭,一個就是李道宗。
本來還有個他很喜歡的李道玄,可惜太小了,比李智雲還小一歲,實在不能帶。就李道宗族中都詫異,覺得他太小了要換個人,但李道宗自己願意來,最終還是跟來了。
隻苦了李孝恭,他仿佛小學班主任,左邊掛著十四歲的李道宗,右邊掛著十歲的李智雲,軍中事罷,挎著兩個半大不小的堂弟到「毛紡廠」的工地上視察。
因為房玄齡雖然能把事情一把抓,但他隻是李世民的幕僚,朝廷的官職已經辭掉了,又不是世家子弟,這個身份壓不住,還得李孝恭不時來露個麵才行。
剛開始的一個月隻是買了土地平整,順便找了磚窯買磚,等土地平整好了,磚也運到了,開始蓋房。李世民在洛陽時就已經讓工匠打造了許多零件,出發前又在長安、洛陽兩處買下許多工匠。
他從嬴政與劉徹那裏可薅夠毛了,精梳機和紡機的圖紙是現成的,還是用三視法畫的圖。
工匠看不懂,但他培養的學生能看懂。派兩三個學生帶著工匠加班加點的幹活組裝,廠房蓋好時,已經能搬進去三台機器了。
李孝恭根本看不懂,沒事裝模作樣的過來瞧瞧,還得看著兩個小的,不讓他們亂摸。
李道宗:「這就是我們家要做的羊毛生意?」
李孝恭深沉臉:「正是。我家反正是出了錢的。」
李道宗:「我家也出了錢。」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茫然。族中也不是每家都願意出錢的,他們兩家是因為他們二人投到了李世民麾下,指著李世民帶他們步入仕途呢。要說看好,誰都不太看好。
正經人誰會買突厥的毛氈啊。要說作工精良的毛毯倒也有人買,可能做大嗎?
李智雲卻對二哥無條件信任,肯定地道:「這紡機和梳毛機看著就特別厲害,我二哥要做的生意一定能做起來!」
李孝恭一本正經地點頭:「不錯。說起來現在已經四月了,那位出使的魏先生,應該已經到了吧,回程不知道能帶回多少羊毛,這裏可等著開工呢。」
魏徵當然已經到了。他也沒有朝廷正式的身份,隻是以李氏名下商隊的名義,求見可敦義成公主。
義成公主得到稟報,不由多問了一句:「不是使者,隻是商隊?」
侍女:「是唐國公的商隊,那個姓魏的道士為首,但隊中還有長孫晟將軍的兒子長孫無忌,他們說替唐國公次子送禮物給公主。」
義成公主便笑了:「長孫將軍的兒子在隊中,這怎麽會是普通的商隊,請他們進來,殺一頭牛待客。」
魏徵與長孫無忌入帳,就見上首坐著一位約莫三十餘歲的婦人,身材微胖,原本應是一張鵝蛋臉,如今也偏圓了,但眉宇間英氣勃勃,眼含笑意,正是嫁到突厥,已經經歷了兩位可汗的宗室女義成公主。
兩人以平民身份下拜,義成公主抬手虛扶,笑道:「這位少郎君是長孫將軍的兒子,卻隻是副使。想來魏先生也是大才,我又怎敢以白身相視。兩位請起,坐。」
她以目示意,侍女便去相扶。二人謝後入座,魏徵心中稱奇,這位義成公主看上去可不像是被迫和親柔弱無依的公主,這精氣神明顯在突厥能說得上話,長孫晟傳授的資料果然不錯。這樣更好。
他笑道:「哪裏是什麽大才,不過是流露江湖,得到李家二郎的賞識,替他管些買賣罷了。近來兩京之中有了新奇的琉璃寶鏡,郎君便想趁通商之機,送於公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事情不需要他們做,露個臉就行了,表示這生意是李氏在做。
那李氏宗親就是李孝恭和李道宗,李孝恭年紀較長,而李道宗比李世民小一歲,今年才十四。
李淵雖然沒有親兄弟,但有同一個祖父傳下來的堂兄弟,親族並不少。隻是他都快五十了才得到天子信任轉武職,現在做著扶風太守。
他的堂兄弟們,有的如李贄、李安、李哲已亡,有的如李德良少有疾一直不曾出仕,有的如李孝基和李韶,他們的父親李璋曾經作為北周的臣子意圖殺死權臣楊堅,他倆在隋朝不可能起用了。
還活著的同輩,因為他這個年紀了才轉武職,就很難到他的麾下靠他提拔了。現在族中將目光放在了李世民和下一代身上,誰都能看出來楊廣對李世民的喜愛,小小年紀就做了正四品的馬邑都尉,顯然前途無量。
所以李氏族中自然要讓年輕一代投身到李世民軍中,李世民也沒意見,不過他要自己挑人。還好因為輩份關係隻讓年輕一輩來,不然他可怕他們把叔父李神通塞過來。
這位叔父真不是他不敬,看《舊唐書》他就有一肚子槽要吐。
他這輩子打過勝仗嗎!
沒打過,怎麽還好意思跟房杜爭功的?
啊?做人能不能有點數啊!
偏偏史書上還說這個叔父跟他親近,中毒那次虧得神通叔父幫他,李世民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麽原歷史中那個自己跟他親近,也許神通叔父為人還不錯?但是現在他要打仗呢,不要神通叔父來拖後腿,本來手下就沒多少人,自己族裏當然要找幾個能幹的幫手來。
年輕一輩裏頭,他本來也不知道誰是可靠之材,但他有掛呀。所以他指了兩個人要過來,一個是李孝恭,一個就是李道宗。
本來還有個他很喜歡的李道玄,可惜太小了,比李智雲還小一歲,實在不能帶。就李道宗族中都詫異,覺得他太小了要換個人,但李道宗自己願意來,最終還是跟來了。
隻苦了李孝恭,他仿佛小學班主任,左邊掛著十四歲的李道宗,右邊掛著十歲的李智雲,軍中事罷,挎著兩個半大不小的堂弟到「毛紡廠」的工地上視察。
因為房玄齡雖然能把事情一把抓,但他隻是李世民的幕僚,朝廷的官職已經辭掉了,又不是世家子弟,這個身份壓不住,還得李孝恭不時來露個麵才行。
剛開始的一個月隻是買了土地平整,順便找了磚窯買磚,等土地平整好了,磚也運到了,開始蓋房。李世民在洛陽時就已經讓工匠打造了許多零件,出發前又在長安、洛陽兩處買下許多工匠。
他從嬴政與劉徹那裏可薅夠毛了,精梳機和紡機的圖紙是現成的,還是用三視法畫的圖。
工匠看不懂,但他培養的學生能看懂。派兩三個學生帶著工匠加班加點的幹活組裝,廠房蓋好時,已經能搬進去三台機器了。
李孝恭根本看不懂,沒事裝模作樣的過來瞧瞧,還得看著兩個小的,不讓他們亂摸。
李道宗:「這就是我們家要做的羊毛生意?」
李孝恭深沉臉:「正是。我家反正是出了錢的。」
李道宗:「我家也出了錢。」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茫然。族中也不是每家都願意出錢的,他們兩家是因為他們二人投到了李世民麾下,指著李世民帶他們步入仕途呢。要說看好,誰都不太看好。
正經人誰會買突厥的毛氈啊。要說作工精良的毛毯倒也有人買,可能做大嗎?
李智雲卻對二哥無條件信任,肯定地道:「這紡機和梳毛機看著就特別厲害,我二哥要做的生意一定能做起來!」
李孝恭一本正經地點頭:「不錯。說起來現在已經四月了,那位出使的魏先生,應該已經到了吧,回程不知道能帶回多少羊毛,這裏可等著開工呢。」
魏徵當然已經到了。他也沒有朝廷正式的身份,隻是以李氏名下商隊的名義,求見可敦義成公主。
義成公主得到稟報,不由多問了一句:「不是使者,隻是商隊?」
侍女:「是唐國公的商隊,那個姓魏的道士為首,但隊中還有長孫晟將軍的兒子長孫無忌,他們說替唐國公次子送禮物給公主。」
義成公主便笑了:「長孫將軍的兒子在隊中,這怎麽會是普通的商隊,請他們進來,殺一頭牛待客。」
魏徵與長孫無忌入帳,就見上首坐著一位約莫三十餘歲的婦人,身材微胖,原本應是一張鵝蛋臉,如今也偏圓了,但眉宇間英氣勃勃,眼含笑意,正是嫁到突厥,已經經歷了兩位可汗的宗室女義成公主。
兩人以平民身份下拜,義成公主抬手虛扶,笑道:「這位少郎君是長孫將軍的兒子,卻隻是副使。想來魏先生也是大才,我又怎敢以白身相視。兩位請起,坐。」
她以目示意,侍女便去相扶。二人謝後入座,魏徵心中稱奇,這位義成公主看上去可不像是被迫和親柔弱無依的公主,這精氣神明顯在突厥能說得上話,長孫晟傳授的資料果然不錯。這樣更好。
他笑道:「哪裏是什麽大才,不過是流露江湖,得到李家二郎的賞識,替他管些買賣罷了。近來兩京之中有了新奇的琉璃寶鏡,郎君便想趁通商之機,送於公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