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生誤會了。」李世民對此並不意外,誰能看著他不以為是他阿耶在背後啊,換他他也這麽想,「我父或許日後也有此心,但現在並不知情。你要見的人,就是我。」
他笑了笑,重新介紹:「在下李世民,現為諸屯監,暗中與瓦崗寨勾連作亂,有反隋而奪天下之誌。不知先生名姓,可有言於我?」
魏老道還能有什麽言語,理智說著妖孽,感情上仿佛在過家家酒,木著臉重新見禮並作自我介紹:「在下巨鹿郡人士,魏徵,字玄成。」
「魏徵!」對麵一直很淡定的少年突然聲音拔高了,變聲期的嗓子說起話來嘎嘎的,一拔高更難聽了,「哪個魏徵!」
神經病啊!魏徵再度產生了不信任的感覺,咬字清晰地重新說了一遍:「巨鹿郡下曲陽縣人,魏徵,字玄成!」
嬴政和劉徹的腦子裏同時響起了李世民的慘叫聲:「魏徵來了啊啊啊啊啊啊誰把他引來了啊啊啊啊啊!」
他咽了口唾沫,謹慎又小心地微笑,說:「那先生可願意留下助我?」
魏徵默默看著他,話都不想說了。
他不想,可以嗎。
剛剛慘叫過的李世民宣洩之後還是能保持麵上平靜的,看出來魏徵的不甘願,笑道:「先生是擔心我年幼,還是覺得大隋氣數未盡,跟著我盡早是覆亡的結局?」
魏徵也已經破罐子破摔了,平靜地道:「既是覺得閣下年幼,也是見大隋尚未到那般地步。天下雖亂,但正如陳王首義而身死,眼下這些起事之人都是為王前驅。幸運者將來還能投得真主,不幸者隻有身死族滅。徵雖不才,還愛惜此身,不想就這樣喪命。」
李世民回憶了下魏徵的生平。不錯,他原本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一直要到大業十三年,元寶藏起事投了瓦崗,他才到了瓦崗軍中。後來呢也算他倒黴吧,身不由己地換了幾次陣營,每次不能說自願,但也兢兢業業出謀劃策。
談不上對隋有什麽忠心,隻是看出來現在還不是起事的時候。如今征遼失敗,很多人還以為皇帝會休養幾年呢。
還是那句話,盡管房杜這樣的人都已經不抱希望了,但也有很多人抱著希望:萬一他暴斃了呢,那大隋可能還有救啊。
除了真正的野心家,能太平過日子,誰想亂世啊。幾百年的亂世了,沒過夠麽。
想到這裏,李世民又是一笑,篤定地道:「既然這樣。玄成願意在諸監屯暫時棲身,做個小吏麽?今年我打算在附近將良種推廣,正缺人手。既然還不到起事的時候,那就為天下人先做點事吧。」
總比關起來或者一刀砍了強,魏徵確實沒打算告密,聽了這個安排也還滿意,便應下了。
李世民也沒客氣,讓他休息了一天,第二天還沒官身呢,先把他揪去幫忙了。
當然不要魏徵親自去挖馬鈴薯,但當個統計的監工還是行的。要記錄不同地塊的產量、個數,事是小事,農夫做不了,非得有個識字識數的去才行。
李世民本來帶了莊上的少年去幫忙,現在有魏徵,不用白不用。
魏徵人也幹脆,曉得不會放自己走,第二天利落地收拾好,戴著鬥笠就跟李世民到了田裏,問明白要做的事後,也不閑著,學著農夫的樣子親自去挖馬鈴薯。
這一挖又把他挖破防了。
「這是什麽,我怎麽從沒見過,稱出來多少?我看得有五百斤吧?」
李世民不在這片地,他問的是農夫。
那個一直在諸屯監做事,因為農活熟練被李世民調來的中年漢子咧開了嘴,自豪地說:「不止,少說也有六七百斤哩。這是特意選了山上的爛地種的,那邊用來育種的好地,用的都是精選過的種,精心耕作,一畝能收三千斤。再那邊,是上次收上來之後挑了挑種又種下去的,屯監說什麽有退化,但也能收到快兩千斤。」
他忍不住多說了兩句:「屯監心善,去年秋薯收了分給我們一袋。我兄弟家父子兩個都征去運糧,我家大郎二郎也去了,家裏能幹活的少。我教家裏人今年種上這個,下半年總不會餓死了。屯監說育種地裏長的不能給我們,那得留著繼續擴種。但做對照的那些,今年收上來,能拿出來叫我們村子裏都分一分,我家裏人可以教別人種。」
魏徵為之默然。
還能說什麽呢,隻能嘆了口氣,問他:「這是哪裏來的,不是中原之物吧?我雖不能說通農事,也不至於完全認不出來糧食。」
「是屯監從胡商那裏買來試種,見種得好便多種了要教大夥種。」農夫指了指遠處,「這一塊是我們屯監帶我們種的,那一塊的麥地才是陛下看重的地方,收了這邊就要忙那邊了。」說著忙,他臉上卻是笑,可見收穫是極好的。
魏徵讓他們先做著,自己去麥田那邊瞧了瞧。
小麥還沒到收的時候,但也長成了,一眼可見不同。魏徵微微張嘴,竟似傻了一般。
李世民巡查到這的時候看見他,奇怪地問:「我不是讓你去統計馬鈴薯嗎,你怎麽在這?」
魏徵抬眼見是他,便指了指麥田,問:「這是你育的種,傳說畝產五六百斤的小麥?」
李世民跳下馬來,搖了搖頭,「外麵傳得多了,有五百斤吧,還隻在試驗田裏才有這高產,換了民間,不是缺水就是缺肥,地又不好,還未必有餘力及時捉蟲除害。最後畝產能有三百就不錯了。推廣開來還得降,有兩百斤我就滿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笑了笑,重新介紹:「在下李世民,現為諸屯監,暗中與瓦崗寨勾連作亂,有反隋而奪天下之誌。不知先生名姓,可有言於我?」
魏老道還能有什麽言語,理智說著妖孽,感情上仿佛在過家家酒,木著臉重新見禮並作自我介紹:「在下巨鹿郡人士,魏徵,字玄成。」
「魏徵!」對麵一直很淡定的少年突然聲音拔高了,變聲期的嗓子說起話來嘎嘎的,一拔高更難聽了,「哪個魏徵!」
神經病啊!魏徵再度產生了不信任的感覺,咬字清晰地重新說了一遍:「巨鹿郡下曲陽縣人,魏徵,字玄成!」
嬴政和劉徹的腦子裏同時響起了李世民的慘叫聲:「魏徵來了啊啊啊啊啊啊誰把他引來了啊啊啊啊啊!」
他咽了口唾沫,謹慎又小心地微笑,說:「那先生可願意留下助我?」
魏徵默默看著他,話都不想說了。
他不想,可以嗎。
剛剛慘叫過的李世民宣洩之後還是能保持麵上平靜的,看出來魏徵的不甘願,笑道:「先生是擔心我年幼,還是覺得大隋氣數未盡,跟著我盡早是覆亡的結局?」
魏徵也已經破罐子破摔了,平靜地道:「既是覺得閣下年幼,也是見大隋尚未到那般地步。天下雖亂,但正如陳王首義而身死,眼下這些起事之人都是為王前驅。幸運者將來還能投得真主,不幸者隻有身死族滅。徵雖不才,還愛惜此身,不想就這樣喪命。」
李世民回憶了下魏徵的生平。不錯,他原本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一直要到大業十三年,元寶藏起事投了瓦崗,他才到了瓦崗軍中。後來呢也算他倒黴吧,身不由己地換了幾次陣營,每次不能說自願,但也兢兢業業出謀劃策。
談不上對隋有什麽忠心,隻是看出來現在還不是起事的時候。如今征遼失敗,很多人還以為皇帝會休養幾年呢。
還是那句話,盡管房杜這樣的人都已經不抱希望了,但也有很多人抱著希望:萬一他暴斃了呢,那大隋可能還有救啊。
除了真正的野心家,能太平過日子,誰想亂世啊。幾百年的亂世了,沒過夠麽。
想到這裏,李世民又是一笑,篤定地道:「既然這樣。玄成願意在諸監屯暫時棲身,做個小吏麽?今年我打算在附近將良種推廣,正缺人手。既然還不到起事的時候,那就為天下人先做點事吧。」
總比關起來或者一刀砍了強,魏徵確實沒打算告密,聽了這個安排也還滿意,便應下了。
李世民也沒客氣,讓他休息了一天,第二天還沒官身呢,先把他揪去幫忙了。
當然不要魏徵親自去挖馬鈴薯,但當個統計的監工還是行的。要記錄不同地塊的產量、個數,事是小事,農夫做不了,非得有個識字識數的去才行。
李世民本來帶了莊上的少年去幫忙,現在有魏徵,不用白不用。
魏徵人也幹脆,曉得不會放自己走,第二天利落地收拾好,戴著鬥笠就跟李世民到了田裏,問明白要做的事後,也不閑著,學著農夫的樣子親自去挖馬鈴薯。
這一挖又把他挖破防了。
「這是什麽,我怎麽從沒見過,稱出來多少?我看得有五百斤吧?」
李世民不在這片地,他問的是農夫。
那個一直在諸屯監做事,因為農活熟練被李世民調來的中年漢子咧開了嘴,自豪地說:「不止,少說也有六七百斤哩。這是特意選了山上的爛地種的,那邊用來育種的好地,用的都是精選過的種,精心耕作,一畝能收三千斤。再那邊,是上次收上來之後挑了挑種又種下去的,屯監說什麽有退化,但也能收到快兩千斤。」
他忍不住多說了兩句:「屯監心善,去年秋薯收了分給我們一袋。我兄弟家父子兩個都征去運糧,我家大郎二郎也去了,家裏能幹活的少。我教家裏人今年種上這個,下半年總不會餓死了。屯監說育種地裏長的不能給我們,那得留著繼續擴種。但做對照的那些,今年收上來,能拿出來叫我們村子裏都分一分,我家裏人可以教別人種。」
魏徵為之默然。
還能說什麽呢,隻能嘆了口氣,問他:「這是哪裏來的,不是中原之物吧?我雖不能說通農事,也不至於完全認不出來糧食。」
「是屯監從胡商那裏買來試種,見種得好便多種了要教大夥種。」農夫指了指遠處,「這一塊是我們屯監帶我們種的,那一塊的麥地才是陛下看重的地方,收了這邊就要忙那邊了。」說著忙,他臉上卻是笑,可見收穫是極好的。
魏徵讓他們先做著,自己去麥田那邊瞧了瞧。
小麥還沒到收的時候,但也長成了,一眼可見不同。魏徵微微張嘴,竟似傻了一般。
李世民巡查到這的時候看見他,奇怪地問:「我不是讓你去統計馬鈴薯嗎,你怎麽在這?」
魏徵抬眼見是他,便指了指麥田,問:「這是你育的種,傳說畝產五六百斤的小麥?」
李世民跳下馬來,搖了搖頭,「外麵傳得多了,有五百斤吧,還隻在試驗田裏才有這高產,換了民間,不是缺水就是缺肥,地又不好,還未必有餘力及時捉蟲除害。最後畝產能有三百就不錯了。推廣開來還得降,有兩百斤我就滿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