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已是秦王政十三年的八月了。男人在稻田裏忙碌,老人和女人也要侍弄自家的菜地。王義到家的時候隻有大母陳桃在做飯。
見他回來,陳桃從灶上探出頭,吩咐道:「到後麵菜地去,叫你阿母摘兩根黃瓜,掐些豆角,你再摘點黃瓜去你三叔家換兩個番茄回來。」
「哎。」王義把包袱放下,去了後麵菜地。母親鄭榮果然在這裏幹活呢。
現在他休沐回家,家裏也不會特意殺雞買肉了,不過自家種的菜會多弄一點來吃。這些菜也是這兩年農官教著漸漸種上的,鄭榮摘了黃瓜,拿了幾根給他去換番茄,嘴裏嘀咕著:「我們家種得不全,這番茄跟雞蛋一起煮湯味道好,當果子吃也好,明年看看哪裏能騰出兩分地來,把它也種上。」
中午就用番茄和雞蛋燒了一鍋鹹鹹酸酸香香的湯,黃瓜切片用鹽拌了拌,自家豆腐坊裏早留了一方豆腐,同樣涼拌了,這個天氣吃最好。
還有一盤煮豆角。雖說沒有大葷,但王義吃得心滿意足——他在外麵也隻偶爾買點肉吃,捨不得大手大腳。而縣裏頭的菜色並不豐富,多數時候食肆裏賣的還是過去的那些菜,葵、藿、韭、蘿菔之類。
水煮出來伴著粟吃,王義吃慣了家裏的菜,對這些過去常吃的食物已經有點食不下咽了。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王義幫家裏幹了點雜活,就要去鄰近的善居裏找林嬰,他家母豬下崽了,正好王家要抱豬崽,說好今天去的。他先去裏長那開驗傳,回來後鄭榮掐了一捆豆角回來給他,讓他帶給林嬰。
「阿母好大方。」王義接過來跟母親開著玩笑,「我跟阿嬰交情好著吶,不用特意送他禮物。」
鄭榮白了他一眼,湊近了小聲說:「你天天在家看書也沒瞧見麽,這豆角根本吃不完,兩個月就能摘,天天摘天天長,家裏都吃夠了,跟人學醃成了酸豆角也還是有剩,送又送不掉。你不是說林家種的菜少麽,你多拿點過去。」
他們家實在種得多了,鄭榮就打算明年少種點豆角,把番茄給種上。
阿母原來打的這個主意,王義哈哈笑著出去,到善居裏找到了林嬰,把菜送上了門,倒是沒說母親這心裏話,隻說家裏種的多了,送他點不打緊的。
林嬰家裏沒種什麽菜,也不了解,好奇問了問,突然頓住不動了。
王義:「阿嬰?」
「別說話,我有個想法……你說,把菜賣到長安縣怎麽樣?」
王義怔了怔,一拍巴掌:「對啊!」
軹道亭自是有人把菜往縣裏販賣。但普通人家種的菜也隻夠自吃的,豆角要是種多點倒是有多,可也因為多,賣不上價。如今的縣裏也不是後世,縣裏一樣有菜地,他們這樣並非菜農的人家,這點零散的菜真不至於挑到城裏去賣,家裏還有事要忙呢。
所以除了幾家菜種得多的,沒人有這個想法。
林嬰得了王義讚許後,自己又退縮了。
「阿義,好像也不成……」
「怎麽不成,關市不是讓我們想主意麽,這主意就好。又交了差,又讓家裏掙了錢。你聽我的,家裏種的菜是少,可要有人把菜一起收了,加點價去市亭賣,你看我們這些菜,縣裏人會不買嗎?」
說著他又有了新主意:「以後大夥都種起來了不好說,可現在都不用去市亭,就我們去問問食肆,他們會不收?關市、主吏掾、文無害、獄掾……他們府上不願意買些青菜黃瓜絲瓜豆角來嚐嚐?」
光是這些地方,軹道亭種的菜都不夠賣的!
王義越說越來勁,恨不得親身去做這個生意,林嬰也有點激動,但還是好笑地拉了他一把,提醒他:「找家裏人做吧。可惜我隻一個寡母,做不得這個生意。」
「怎麽做不得,我們想的主意,我們家裏不掙這個錢怎麽行。你阿母不是黃棘裏嫁到這邊的嗎?讓她找你舅家呀,有你撐腰,你舅家也不敢甩開你阿母單幹。我們也攢下些錢了,拿去做本錢,在亭中收菜賣到縣裏,一趟就能得利,絕不會虧了的。黃棘裏,善居裏,還有我家的陽裏,這就三裏的菜可以收了。」
兩人在休沐時也不休息了,一起到林嬰家裏,拿紙筆出來寫呈給關市的公文。他們都是三年裏在學室主攻數算速成的學子,寫文章不太在行,拿慣用的鉛筆塗塗改改忙了半天,總算文從字順,把意思表達清楚了,然後才拿毛筆正式謄寫了一份,署了兩人的名。
在家也待不住了,雖不好張揚,但他們也先跟家裏人說了。林嬰的母親雖是寡婦,但能把他拉扯大,也是個能幹潑辣的婦人,一聽這主意比林嬰還積極,立刻決定入夥,還把林嬰寄回來的錢全從地裏挖了出來,準備他們那邊說定了,就回母家找兄弟說。
反而是王義家不太積極,因為他家現在就有個豆腐坊很來錢。王義的父親自己要下田,母親擔著家裏的一攤子事,現在主要是他大父大母和姑母王沐在做活,家裏人力已經這樣緊張了,哪裏還有人手收菜賣菜。
王義在家好產歹說沒說通,想了一晚上,提前回縣的那天早上又鄭重其事地把家裏人聚在一起,說道:「家裏人力不足,阿父為什麽不在裏中雇幾個人呢?我們九叔那一家生了六個兒子,隻有十畝地,隻能給人庸耕餬口。大父大母早起辛苦磨豆,不如從他家雇一人來做。」
大父不肯,說自己還做得動,不願意分利潤給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見他回來,陳桃從灶上探出頭,吩咐道:「到後麵菜地去,叫你阿母摘兩根黃瓜,掐些豆角,你再摘點黃瓜去你三叔家換兩個番茄回來。」
「哎。」王義把包袱放下,去了後麵菜地。母親鄭榮果然在這裏幹活呢。
現在他休沐回家,家裏也不會特意殺雞買肉了,不過自家種的菜會多弄一點來吃。這些菜也是這兩年農官教著漸漸種上的,鄭榮摘了黃瓜,拿了幾根給他去換番茄,嘴裏嘀咕著:「我們家種得不全,這番茄跟雞蛋一起煮湯味道好,當果子吃也好,明年看看哪裏能騰出兩分地來,把它也種上。」
中午就用番茄和雞蛋燒了一鍋鹹鹹酸酸香香的湯,黃瓜切片用鹽拌了拌,自家豆腐坊裏早留了一方豆腐,同樣涼拌了,這個天氣吃最好。
還有一盤煮豆角。雖說沒有大葷,但王義吃得心滿意足——他在外麵也隻偶爾買點肉吃,捨不得大手大腳。而縣裏頭的菜色並不豐富,多數時候食肆裏賣的還是過去的那些菜,葵、藿、韭、蘿菔之類。
水煮出來伴著粟吃,王義吃慣了家裏的菜,對這些過去常吃的食物已經有點食不下咽了。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王義幫家裏幹了點雜活,就要去鄰近的善居裏找林嬰,他家母豬下崽了,正好王家要抱豬崽,說好今天去的。他先去裏長那開驗傳,回來後鄭榮掐了一捆豆角回來給他,讓他帶給林嬰。
「阿母好大方。」王義接過來跟母親開著玩笑,「我跟阿嬰交情好著吶,不用特意送他禮物。」
鄭榮白了他一眼,湊近了小聲說:「你天天在家看書也沒瞧見麽,這豆角根本吃不完,兩個月就能摘,天天摘天天長,家裏都吃夠了,跟人學醃成了酸豆角也還是有剩,送又送不掉。你不是說林家種的菜少麽,你多拿點過去。」
他們家實在種得多了,鄭榮就打算明年少種點豆角,把番茄給種上。
阿母原來打的這個主意,王義哈哈笑著出去,到善居裏找到了林嬰,把菜送上了門,倒是沒說母親這心裏話,隻說家裏種的多了,送他點不打緊的。
林嬰家裏沒種什麽菜,也不了解,好奇問了問,突然頓住不動了。
王義:「阿嬰?」
「別說話,我有個想法……你說,把菜賣到長安縣怎麽樣?」
王義怔了怔,一拍巴掌:「對啊!」
軹道亭自是有人把菜往縣裏販賣。但普通人家種的菜也隻夠自吃的,豆角要是種多點倒是有多,可也因為多,賣不上價。如今的縣裏也不是後世,縣裏一樣有菜地,他們這樣並非菜農的人家,這點零散的菜真不至於挑到城裏去賣,家裏還有事要忙呢。
所以除了幾家菜種得多的,沒人有這個想法。
林嬰得了王義讚許後,自己又退縮了。
「阿義,好像也不成……」
「怎麽不成,關市不是讓我們想主意麽,這主意就好。又交了差,又讓家裏掙了錢。你聽我的,家裏種的菜是少,可要有人把菜一起收了,加點價去市亭賣,你看我們這些菜,縣裏人會不買嗎?」
說著他又有了新主意:「以後大夥都種起來了不好說,可現在都不用去市亭,就我們去問問食肆,他們會不收?關市、主吏掾、文無害、獄掾……他們府上不願意買些青菜黃瓜絲瓜豆角來嚐嚐?」
光是這些地方,軹道亭種的菜都不夠賣的!
王義越說越來勁,恨不得親身去做這個生意,林嬰也有點激動,但還是好笑地拉了他一把,提醒他:「找家裏人做吧。可惜我隻一個寡母,做不得這個生意。」
「怎麽做不得,我們想的主意,我們家裏不掙這個錢怎麽行。你阿母不是黃棘裏嫁到這邊的嗎?讓她找你舅家呀,有你撐腰,你舅家也不敢甩開你阿母單幹。我們也攢下些錢了,拿去做本錢,在亭中收菜賣到縣裏,一趟就能得利,絕不會虧了的。黃棘裏,善居裏,還有我家的陽裏,這就三裏的菜可以收了。」
兩人在休沐時也不休息了,一起到林嬰家裏,拿紙筆出來寫呈給關市的公文。他們都是三年裏在學室主攻數算速成的學子,寫文章不太在行,拿慣用的鉛筆塗塗改改忙了半天,總算文從字順,把意思表達清楚了,然後才拿毛筆正式謄寫了一份,署了兩人的名。
在家也待不住了,雖不好張揚,但他們也先跟家裏人說了。林嬰的母親雖是寡婦,但能把他拉扯大,也是個能幹潑辣的婦人,一聽這主意比林嬰還積極,立刻決定入夥,還把林嬰寄回來的錢全從地裏挖了出來,準備他們那邊說定了,就回母家找兄弟說。
反而是王義家不太積極,因為他家現在就有個豆腐坊很來錢。王義的父親自己要下田,母親擔著家裏的一攤子事,現在主要是他大父大母和姑母王沐在做活,家裏人力已經這樣緊張了,哪裏還有人手收菜賣菜。
王義在家好產歹說沒說通,想了一晚上,提前回縣的那天早上又鄭重其事地把家裏人聚在一起,說道:「家裏人力不足,阿父為什麽不在裏中雇幾個人呢?我們九叔那一家生了六個兒子,隻有十畝地,隻能給人庸耕餬口。大父大母早起辛苦磨豆,不如從他家雇一人來做。」
大父不肯,說自己還做得動,不願意分利潤給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