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一個武勛貴族家的孩子,跟薛道衡真不熟,但在書上看到也很替他可惜,隻是他自己是沒有辦法的,嶽父既問了,那這事不就應該嶽父管起來嗎?
長孫晟看到表情就知道被甩包袱了,又好氣又好笑,再度發問:「他不是因病?」
李世民小小糾結了一下,自以為隱秘的察顏觀色,小心詢問:「嶽父問這是什麽意思?」
還能有什麽意思。長孫晟病還沒好透,就把兒子叫過來盤問。長孫無忌倒是講義氣,硬是沒賣好友,但他身邊人可不敢對家主說謊。
於是長孫晟輕易就知道,李世民今年總問他的身體,這次病起,自己兒子一天派人跑一趟,去向李世民通報自個的身體狀況。
再拿著下人的口供問兒子,長孫無忌隻能招了,是李世民要求的。
再猜不出點端倪,長孫晟豈還是那個不費一兵一卒安撫突厥的人物麽。他盡管以前不太信,但現在也可以肯定了,他女婿真遇上高人了,算得神準的那種。今天問話,既是問一問有沒有親友像他一樣遇病遭難,也是一種試探。
而聽李世民的口氣,薛道衡恐怕不是病逝這麽簡單。
所以他是什麽意思,他當然是想知道究竟,「你知道什麽,都與我說了吧。」
說是不能全說的,但嶽父瞞下了治病的事情,李世民知道他是可信的,至少是會替自己隱瞞的,話說到這地步,嶽父應該也猜出了一些表麵的情況,所以他也可以說一些事,請嶽父大人幫忙。
「薛大夫一直被陛下忌恨,今年新律推行不暢,薛大夫與人議論,竟稱『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為人密報獲罪。陛下以悖逆論處,令其自盡。」
長孫晟倒吸一口涼氣。
他不是因為薛道衡的死,而是因為這預言特麽的詳細過頭了,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他今天知道會有所得,但沒想到女婿竟然是實心眼的,給他來個底兒掉!
不不不,這女婿不能去突厥出使,心眼太實在了。
眨巴著眼的李世民:其實我的大秘密根本就沒說出來呢。
冷靜了一會,長孫晟心上就籠上了一層陰雲。他是楊廣的臣子,但是去年高潁等人之死就讓他覺得不太合適了,接下來若是薛道衡也因此獲罪就更沒道理。
薛道衡就是個文學之臣,雖然有謀劃之才,卻無實權,更無兵權,這樣的人都容不下而因言獲罪,實非明君之為。
「你……還知道什麽?」
李世民這回卻不肯說了,隻是搖頭,長孫晟也不放他走,盯了他半晌,李世民自己想了想,很是為今年的吐穀渾親征而不值,吞吞吐吐地道:「我師父還說今年陛下親征吐穀渾大不吉,雖是夏日,但山中氣候不定,人在其間行走,常會陡遇寒氣,若是大軍不做準備,凍死者必然不少。嶽父深得陛下信任,能不能提醒陛下,那邊地理與中原不同,小心山中酷寒,軍備中得有保障全軍取暖之物。」
長孫晟合上眼,靜默了許久,李世民不好打擾他,也在想自己的心事。
始皇和漢武都提醒過他要保密,母親也要他保密。
他原本也是下了決心,誰也不說,就算母親那裏也沒有全講實話。
但是這真的好難啊!
他可以不管薛道衡,也可以在母親的掩護下悄悄的給她調理身體,但是長孫晟是他嶽父,是無忌的父親,他怎麽能冷血到坐視其病逝呢?
吐穀渾之戰,大隋本是勝方,但因為不習地理導致士卒白白凍死,他不懂不知道便罷了,知道了無能為力也罷了,可是嶽父插手,或許有能力使結果稍稍改善,又叫他怎麽沉默閉嘴,什麽也不做呢。
「唉。」他長長地嘆了口氣。
適逢長孫晟也在嘆息,李世民疑惑:「嶽父也沒有辦法嗎?」
長孫晟搖了搖頭:「我或許可以建言一二。我雖遊走於突厥而非吐穀渾,但講到塞外地理,陛下多少願意聽我一聽。隻是畢竟盛夏,又能多攜帶多少,隻怕於事無補啊。」
李世民有點沮喪,低頭想了一會,突然想到一件事,心中盤算了半天,最終覺得應該沒什麽大礙,而且有嶽父把關呢。
「我想起師父教我時隨口提起一事,或許能有點用,等我做出來,再請嶽父看。」
至於是什麽,他暫時不說,不像是保密,倒像是小孩兒嘚瑟,要突然拿個大寶貝出來給人炫耀。長孫晟心裏好笑,確信這孩子真的是從高人那裏知道了一言片語,並非自個兒有什麽特殊的本事。
就是未免嘚瑟過頭了,他半生功業都在突厥,也隻敢說分化離間拉攏,使之臣服大隋,這小子開口就是把突厥滅了。
大隋當然不懼怕突厥。楊氏帝業是在北朝建立的,北朝雖然出了許多望之不似人君的暴君,但本就與胡人混雜,更有胡人建立的王朝,本身就是草原上廝殺出來的強者。
突厥原本隻是柔然的煉鐵奴,柔然又本是鮮卑的一支,北魏拓跋氏南遷,柔然才有了在草原發展壯大的機會,然而仍舊不是北魏和北齊的對手。
大隋在北方建立基業,也繼承了對草原部族戰而勝之的底氣,隻覺得麻煩,卻不覺得是危機。但與此同時,長孫晟也知道控製突厥容易,滅突厥卻難。李世民小小年紀口出狂言,他以後要好好教訓才是,不然長成之後容易惹事。
長孫晟這天夜裏睡到一半突然坐起來,把身邊的夫人都鬧醒了,擔心他身體還沒好,撐著困意坐起來詢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長孫晟看到表情就知道被甩包袱了,又好氣又好笑,再度發問:「他不是因病?」
李世民小小糾結了一下,自以為隱秘的察顏觀色,小心詢問:「嶽父問這是什麽意思?」
還能有什麽意思。長孫晟病還沒好透,就把兒子叫過來盤問。長孫無忌倒是講義氣,硬是沒賣好友,但他身邊人可不敢對家主說謊。
於是長孫晟輕易就知道,李世民今年總問他的身體,這次病起,自己兒子一天派人跑一趟,去向李世民通報自個的身體狀況。
再拿著下人的口供問兒子,長孫無忌隻能招了,是李世民要求的。
再猜不出點端倪,長孫晟豈還是那個不費一兵一卒安撫突厥的人物麽。他盡管以前不太信,但現在也可以肯定了,他女婿真遇上高人了,算得神準的那種。今天問話,既是問一問有沒有親友像他一樣遇病遭難,也是一種試探。
而聽李世民的口氣,薛道衡恐怕不是病逝這麽簡單。
所以他是什麽意思,他當然是想知道究竟,「你知道什麽,都與我說了吧。」
說是不能全說的,但嶽父瞞下了治病的事情,李世民知道他是可信的,至少是會替自己隱瞞的,話說到這地步,嶽父應該也猜出了一些表麵的情況,所以他也可以說一些事,請嶽父大人幫忙。
「薛大夫一直被陛下忌恨,今年新律推行不暢,薛大夫與人議論,竟稱『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為人密報獲罪。陛下以悖逆論處,令其自盡。」
長孫晟倒吸一口涼氣。
他不是因為薛道衡的死,而是因為這預言特麽的詳細過頭了,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他今天知道會有所得,但沒想到女婿竟然是實心眼的,給他來個底兒掉!
不不不,這女婿不能去突厥出使,心眼太實在了。
眨巴著眼的李世民:其實我的大秘密根本就沒說出來呢。
冷靜了一會,長孫晟心上就籠上了一層陰雲。他是楊廣的臣子,但是去年高潁等人之死就讓他覺得不太合適了,接下來若是薛道衡也因此獲罪就更沒道理。
薛道衡就是個文學之臣,雖然有謀劃之才,卻無實權,更無兵權,這樣的人都容不下而因言獲罪,實非明君之為。
「你……還知道什麽?」
李世民這回卻不肯說了,隻是搖頭,長孫晟也不放他走,盯了他半晌,李世民自己想了想,很是為今年的吐穀渾親征而不值,吞吞吐吐地道:「我師父還說今年陛下親征吐穀渾大不吉,雖是夏日,但山中氣候不定,人在其間行走,常會陡遇寒氣,若是大軍不做準備,凍死者必然不少。嶽父深得陛下信任,能不能提醒陛下,那邊地理與中原不同,小心山中酷寒,軍備中得有保障全軍取暖之物。」
長孫晟合上眼,靜默了許久,李世民不好打擾他,也在想自己的心事。
始皇和漢武都提醒過他要保密,母親也要他保密。
他原本也是下了決心,誰也不說,就算母親那裏也沒有全講實話。
但是這真的好難啊!
他可以不管薛道衡,也可以在母親的掩護下悄悄的給她調理身體,但是長孫晟是他嶽父,是無忌的父親,他怎麽能冷血到坐視其病逝呢?
吐穀渾之戰,大隋本是勝方,但因為不習地理導致士卒白白凍死,他不懂不知道便罷了,知道了無能為力也罷了,可是嶽父插手,或許有能力使結果稍稍改善,又叫他怎麽沉默閉嘴,什麽也不做呢。
「唉。」他長長地嘆了口氣。
適逢長孫晟也在嘆息,李世民疑惑:「嶽父也沒有辦法嗎?」
長孫晟搖了搖頭:「我或許可以建言一二。我雖遊走於突厥而非吐穀渾,但講到塞外地理,陛下多少願意聽我一聽。隻是畢竟盛夏,又能多攜帶多少,隻怕於事無補啊。」
李世民有點沮喪,低頭想了一會,突然想到一件事,心中盤算了半天,最終覺得應該沒什麽大礙,而且有嶽父把關呢。
「我想起師父教我時隨口提起一事,或許能有點用,等我做出來,再請嶽父看。」
至於是什麽,他暫時不說,不像是保密,倒像是小孩兒嘚瑟,要突然拿個大寶貝出來給人炫耀。長孫晟心裏好笑,確信這孩子真的是從高人那裏知道了一言片語,並非自個兒有什麽特殊的本事。
就是未免嘚瑟過頭了,他半生功業都在突厥,也隻敢說分化離間拉攏,使之臣服大隋,這小子開口就是把突厥滅了。
大隋當然不懼怕突厥。楊氏帝業是在北朝建立的,北朝雖然出了許多望之不似人君的暴君,但本就與胡人混雜,更有胡人建立的王朝,本身就是草原上廝殺出來的強者。
突厥原本隻是柔然的煉鐵奴,柔然又本是鮮卑的一支,北魏拓跋氏南遷,柔然才有了在草原發展壯大的機會,然而仍舊不是北魏和北齊的對手。
大隋在北方建立基業,也繼承了對草原部族戰而勝之的底氣,隻覺得麻煩,卻不覺得是危機。但與此同時,長孫晟也知道控製突厥容易,滅突厥卻難。李世民小小年紀口出狂言,他以後要好好教訓才是,不然長成之後容易惹事。
長孫晟這天夜裏睡到一半突然坐起來,把身邊的夫人都鬧醒了,擔心他身體還沒好,撐著困意坐起來詢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