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何說動夷人首領種甘蔗,合理安排甘蔗的種植,就是司馬相如需要完成的事了。
不過說了半天,司馬相如還是不知道為什麽要種甘蔗。劉徹沒打算賣關子,讓人呈上他帶回來的白糖,給他們都嚐一嚐。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立刻反應過來了。
「陛下!」司馬相如整個人都亢奮了,「這竟然是甘蔗所出?臣當往巴蜀,為陛下開此財源!」他順著天子的話,把柘叫成了甘蔗。
桑弘羊比司馬相如還激動,因為他更通經濟,立刻就想到了這玩意能斂多少財。劉徹看他一臉羨慕嫉妒恨,恨不能自己去巴蜀之地幹這趟活的樣子,笑了一聲,道:「桑弘羊,你不用管這個,給朕想想鹽鐵專賣的事情。等朕對匈奴大勝一次,就要推行此策了。」
桑弘羊微怔。
鹽鐵官賣不是稀罕事,早在春秋時,齊國就由管子主持,實行了「官山海」之策。不過大漢初立時為了休養生息,採用黃老之治,到當今天子才開始慢慢轉變國策,但遺風尚存。
像司馬相如的丈人卓王孫,就是在巴蜀之地因冶鐵而致巨富的人家。
劉徹一心要解決匈奴的問題,自然思考過財源,過去就與桑弘羊聊過這個事。不過現在大戰未啟,錢還夠用,再加上劉徹雖然已經掌握了朝政,但現在連個兒子也沒有,又沒有對匈奴的大勝,對朝廷和各封國不能說特別有控製的把握。直接提出鹽鐵官營的話,恐怕不是時機。
現在卻在中朝會議時正式提出來,這是有把握了?
劉徹笑了笑,智珠在握,視線從他的心腹臣子中一一掃去,又搖了搖頭。曬鹽和新式高爐煉鐵的技術,沒什麽政治方麵的考量,就不必讓他們來做了。他已經讓少府去弄煉鐵的事,至於鹽,雖然是最賺錢的,但他想等一等。
等他想辦法收回一些沿海封國的鄰海之地再說。
也不是他捨不得給劉姓宗親好處,是他還要造船出海,走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把絲綢茶糖都賣到外麵去,總得收幾個港口回來,也得在海邊造船。
等曬鹽之法鋪開,高爐產量暴增,技術短時間內不外泄,哪個民間的商人的生產能與朝廷的鹽鐵抗衡?
劉徹已經想過了,劉姓諸王手中製鹽的權力他也要收回,史書所載這件事是在他一係列手段削弱諸侯國之後。現在有技術在手,提前一些還是可以嚐試一下的。
想到這裏,他笑著看向司馬相如:「製糖之法由少府派人與你去做,你找那卓王孫,告訴他以後鐵官隻能官營,讓他出錢給朕製糖吧。」
司馬相如又吃了一驚,怕自己理解錯了,追問道:「陛下是說,分糖利於人?」
「不錯。鹽鐵收為國有,白糖之利卻不必如此。」
因為太簡單了,保密不了多長時間。種甘蔗倒是密集勞動需要人力,榨糖和最簡單的黃泥淋水法也就是普通工坊就能做下來,不像曬鹽,那是需要大片曠地和特定的臨海地帶才能做的。
技術泄露之後,地方上隨便雇二三十個人,找個偏僻角落一藏就開工,他還派人滿世界找這些小作坊查封麽,不可能的。諸侯王更是會在自己封國公然庇護製糖販賣。
不如放手給民間做,但是收重稅!
至於說以後若是一切順利,能有真正的工業化製糖,那就另說了。糖是戰略物資,還是要管控起來的。
現在先種甘蔗,讓西南夷分潤好處,加強與大漢的聯繫。甜菜就先等一等吧,也算是一種飢餓營銷,待他賣幾年高價糖再說。
司馬相如跟天子問明白了內情,心下激動不已。陛下的意思竟然是真的不禁民間生產,鹽鐵官營不可扭轉的話,卓王孫家勢要敗,但若是搭上製糖這條線又不一樣了。
對他自己也有好處,就他去找卓王孫談給陛下出錢製糖的事,卓王孫自己出錢占股,好意思不分給他這個替天子帶話的女婿嗎?
說完糖,再說鹽,劉徹又點了主父偃。
這個年紀老大才在他這裏得到重視的人,有才是真有才,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窮人乍富得誌猖狂了,因著這個還把命送了。劉徹打算以後單獨叫他來提點一二,若是再犯錯就算了,他沒那麽大的善心救苦救難。
隻不過是因為此人確實有能力,他還想多用幾年罷了。
他準備實行推恩令了,並且要派主父偃去適合曬鹽的諸侯國內辦事,借他攪風攪雨的本事挑剔那些諸侯王,削一削他們的封地。
自家事自家知,他們老劉家的諸侯王一被窩爛事,什麽子占父妾的,什麽兄妹姊弟□□的,什麽□□怕人說出去追殺滅口的。
媽的。
劉徹好色重欲,但他仍然是個正常人。他就想不通了,天下是沒有美人了嗎?這些親戚成天盯著自己家裏的血親是什麽毛病。他稍微代入一下自己跟姐姐平陽公主,就一陣惡寒,汗毛都豎起來了啊!
好,就讓主父偃去走一圈,喜歡骨科是吧,削了封地看你們還愛不愛。
本來他也不是太在乎這些叔伯兄弟的破事,鬧出來正好讓他削。但在後世太吃虧了,叫人嘲笑髒唐臭漢,他這個天子都跟著丟人。
重要的事一一安排下去,期間少不了放視頻,讓人了解自己要做的大概是與什麽相關,做成了將是什麽樣的利潤,也算是一種鼓舞士氣。
其他沒事的人也不能閑著,都發了普通話教材學習。他這趟穿越帶的財物換錢不多,下次就不一樣了。有錢可以把簡體書籍都換成漢隸印刷,字體不是問題,但語言不行,所以這些侍奉筆墨的文學之臣就多學點吧,需要的時候去給工匠們翻譯解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過說了半天,司馬相如還是不知道為什麽要種甘蔗。劉徹沒打算賣關子,讓人呈上他帶回來的白糖,給他們都嚐一嚐。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立刻反應過來了。
「陛下!」司馬相如整個人都亢奮了,「這竟然是甘蔗所出?臣當往巴蜀,為陛下開此財源!」他順著天子的話,把柘叫成了甘蔗。
桑弘羊比司馬相如還激動,因為他更通經濟,立刻就想到了這玩意能斂多少財。劉徹看他一臉羨慕嫉妒恨,恨不能自己去巴蜀之地幹這趟活的樣子,笑了一聲,道:「桑弘羊,你不用管這個,給朕想想鹽鐵專賣的事情。等朕對匈奴大勝一次,就要推行此策了。」
桑弘羊微怔。
鹽鐵官賣不是稀罕事,早在春秋時,齊國就由管子主持,實行了「官山海」之策。不過大漢初立時為了休養生息,採用黃老之治,到當今天子才開始慢慢轉變國策,但遺風尚存。
像司馬相如的丈人卓王孫,就是在巴蜀之地因冶鐵而致巨富的人家。
劉徹一心要解決匈奴的問題,自然思考過財源,過去就與桑弘羊聊過這個事。不過現在大戰未啟,錢還夠用,再加上劉徹雖然已經掌握了朝政,但現在連個兒子也沒有,又沒有對匈奴的大勝,對朝廷和各封國不能說特別有控製的把握。直接提出鹽鐵官營的話,恐怕不是時機。
現在卻在中朝會議時正式提出來,這是有把握了?
劉徹笑了笑,智珠在握,視線從他的心腹臣子中一一掃去,又搖了搖頭。曬鹽和新式高爐煉鐵的技術,沒什麽政治方麵的考量,就不必讓他們來做了。他已經讓少府去弄煉鐵的事,至於鹽,雖然是最賺錢的,但他想等一等。
等他想辦法收回一些沿海封國的鄰海之地再說。
也不是他捨不得給劉姓宗親好處,是他還要造船出海,走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把絲綢茶糖都賣到外麵去,總得收幾個港口回來,也得在海邊造船。
等曬鹽之法鋪開,高爐產量暴增,技術短時間內不外泄,哪個民間的商人的生產能與朝廷的鹽鐵抗衡?
劉徹已經想過了,劉姓諸王手中製鹽的權力他也要收回,史書所載這件事是在他一係列手段削弱諸侯國之後。現在有技術在手,提前一些還是可以嚐試一下的。
想到這裏,他笑著看向司馬相如:「製糖之法由少府派人與你去做,你找那卓王孫,告訴他以後鐵官隻能官營,讓他出錢給朕製糖吧。」
司馬相如又吃了一驚,怕自己理解錯了,追問道:「陛下是說,分糖利於人?」
「不錯。鹽鐵收為國有,白糖之利卻不必如此。」
因為太簡單了,保密不了多長時間。種甘蔗倒是密集勞動需要人力,榨糖和最簡單的黃泥淋水法也就是普通工坊就能做下來,不像曬鹽,那是需要大片曠地和特定的臨海地帶才能做的。
技術泄露之後,地方上隨便雇二三十個人,找個偏僻角落一藏就開工,他還派人滿世界找這些小作坊查封麽,不可能的。諸侯王更是會在自己封國公然庇護製糖販賣。
不如放手給民間做,但是收重稅!
至於說以後若是一切順利,能有真正的工業化製糖,那就另說了。糖是戰略物資,還是要管控起來的。
現在先種甘蔗,讓西南夷分潤好處,加強與大漢的聯繫。甜菜就先等一等吧,也算是一種飢餓營銷,待他賣幾年高價糖再說。
司馬相如跟天子問明白了內情,心下激動不已。陛下的意思竟然是真的不禁民間生產,鹽鐵官營不可扭轉的話,卓王孫家勢要敗,但若是搭上製糖這條線又不一樣了。
對他自己也有好處,就他去找卓王孫談給陛下出錢製糖的事,卓王孫自己出錢占股,好意思不分給他這個替天子帶話的女婿嗎?
說完糖,再說鹽,劉徹又點了主父偃。
這個年紀老大才在他這裏得到重視的人,有才是真有才,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窮人乍富得誌猖狂了,因著這個還把命送了。劉徹打算以後單獨叫他來提點一二,若是再犯錯就算了,他沒那麽大的善心救苦救難。
隻不過是因為此人確實有能力,他還想多用幾年罷了。
他準備實行推恩令了,並且要派主父偃去適合曬鹽的諸侯國內辦事,借他攪風攪雨的本事挑剔那些諸侯王,削一削他們的封地。
自家事自家知,他們老劉家的諸侯王一被窩爛事,什麽子占父妾的,什麽兄妹姊弟□□的,什麽□□怕人說出去追殺滅口的。
媽的。
劉徹好色重欲,但他仍然是個正常人。他就想不通了,天下是沒有美人了嗎?這些親戚成天盯著自己家裏的血親是什麽毛病。他稍微代入一下自己跟姐姐平陽公主,就一陣惡寒,汗毛都豎起來了啊!
好,就讓主父偃去走一圈,喜歡骨科是吧,削了封地看你們還愛不愛。
本來他也不是太在乎這些叔伯兄弟的破事,鬧出來正好讓他削。但在後世太吃虧了,叫人嘲笑髒唐臭漢,他這個天子都跟著丟人。
重要的事一一安排下去,期間少不了放視頻,讓人了解自己要做的大概是與什麽相關,做成了將是什麽樣的利潤,也算是一種鼓舞士氣。
其他沒事的人也不能閑著,都發了普通話教材學習。他這趟穿越帶的財物換錢不多,下次就不一樣了。有錢可以把簡體書籍都換成漢隸印刷,字體不是問題,但語言不行,所以這些侍奉筆墨的文學之臣就多學點吧,需要的時候去給工匠們翻譯解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