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秦皇漢武唐童現代留學日常 作者:南林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算他們學會了,憑他們一人之力,回去也用不上。
費那個力,不如學點有用的。
第23章 新村官
皇帝開創者、在職皇帝、預備役皇帝在梨村過了一個他們有生以來最貧困的年。
但他們也知道,相比他們所知道的貧困,這裏的年已經很寬裕了。尤其是打工的人回家,帶回來不少物資,這幾家人的孩子手上也多了零花錢。
陸老大知道自己房子被租出去了也挺高興,陸根水把黃金分給他一些,叫他去城裏時換成錢,他就跟老婆帶著兒子在老屋那住了,跟他們打招呼說隨便住。
馬尾辮和幾個年輕人,跟著兩個中年人一起來村裏,給兩戶絕嗣的老人送了米油,又到幾個窮得底掉的人家坐了坐,還去了據說是戰死軍士的家中,同樣送了東西,這叫皇帝三人組有點驚訝,向村民私下問了身份。
陸根水見怪不怪地答道:「鄉裏的領導。今年鄉長帶隊去別地了,去年是鄉長來的我們這。」
李世民去找了段校長,段校長在自己家給他騰了張床,年前就經常讓他住家裏,跟自己一起上班,周末回梨村。他安排了學校的老師,還有他自己,輪流給他補課。
李世民雖然在這裏過了年也才虛歲十一,實足不過十歲,但他心性跟現在的四五年級小學生不是一回事,在家時雖然受寵,但也被看作應該懂事的年紀來教導了,心性早熟。
他也聰慧。他的母親在史書上記為過目能誦,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他自己看書,看個兩三遍就能背下來。再加上他那時開蒙後讀書,背書就是基本功,早訓練出來了。
且他與嬴政、劉徹一樣,作為歷史留名的帝王,雖然未必在智商上一定遠超旁人,但精力充沛、做事專注,對感興趣的事能保持長久的熱情,這方麵確實是超過一般人的。
也就是說,如果他就是當世的真正小學生,以他的能力,雜事牽絆的情況下未必一定能考985或211,但考個大學應該是基操。
現在他全力補習小學的數學和語文,尤其是數學,進度自然很快。在初步弄懂了符號和基本運算規律之後,從十月自學到過年回村,不論難題的話,他已經差不多完成小學三年級的學習了,能考七八十分的那種。加減乘除問題不大,主要是現在的小學數學題也上了難度,剛接觸的人不習慣那種思維方式,不是一下能跟上。
他本來也才十歲,就算明年下半年入學,從四年級開始上,都不算上學晚的。
可能做難題還不行,但書上的練習沒什麽問題。
李世民讀過史書後認真想了幾天,確定自己現在回去啥也幹不成,而且歷史與政治的複雜,也不是他這個年紀輕易能弄明白的。
所以嬴政與劉徹的精力放在讀史與史評上,他卻暫時放棄了這一塊,隻簡單看看,而將精力放在了數學上。他還小,又沒有臣子可用,隻能靠自己將這些學回去教給別人。
取捨之道,盡管年紀尚幼,他也明白。
年後,還沒到學生開學的時候,李世民還在家自己刷題,馬尾辮又回來了,這回沒中年人,隻她自己,村裏人喊她劉shu記。劉徹還問她:「你這劉氏是大漢的劉氏嗎?」
「應該是吧。」劉敏笑著答道,「早就找不到族譜了,不過劉邦傳下來那麽多後代,我要是也不奇怪啊。哎你們落戶在這了,分地怎麽說,定下來沒有?」
「不分了,我們打算進城。」劉徹哪看得上村裏的地,他們賣幾塊玉有了錢就打算離開見見世麵,分地這事麻煩,不想糾葛。他有點不高興,她都自認是他劉氏之後了,怎麽直呼太祖高皇帝的名諱呢,能不能有點尊重?
劉敏想了想,也沒說什麽,她剛來,情況還沒完全摸清楚。
隨著這位劉shu記進駐,村裏的生活開始慢慢發生了變化。
先是修路,嬴政三人特意去看了那讓他們羨慕的路是怎麽修的,對施工的機械幾乎嘆為觀止。也實在是村裏閉塞,僅有的幾部手機被孩子們占得緊緊的,還整天打遊戲。打工的人回來之後則是整天看直播,奇形怪狀的男人和尖下巴的女人嘰哩哇啦亂叫,實在沒讓他們看到什麽了不起的事物。
通訊功能非常了不起,但是學不來,除了李世民不死心的打聽了一下沒打聽出名堂之外,嬴政和劉徹都放棄了。
他們一天天的就看著那路延伸過來,李世民從段校長那兒回來後,去跟工人打聽了一下,回來說這條路因為在山裏修比較難,得有六七個月才完工。
聽著挺久的,但是看已經修好的部分,寬4.5米,硬化路麵,到時不要說自行車,三輪車,就是那不用牛馬人力驅動的四輪汽車在上麵跑,也是沒問題的。
他們見過的貨車,要把山裏的貨拉出去,把外麵的貨拉回來,有這樣的路,那還叫事嗎?
如果全國都修了這樣的路,京城的軍隊可以迅速帶到邊境,這對於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來說不重要,可對於嬴政夢想中的龐大帝國來說,幾乎是完美。
他想要這樣的路啊。
機械一時是做不到,但用的材料似乎可以想想辦法。巧了,劉徹也這麽想,兩人不約而同,在工人休息時各自找人打聽,發現這東西還真能想想。
水泥。就算這次不行,下次來也要想辦法弄明白它。
沒有這裏的機械,開路並不能省下人力和時間,但是他們那時候的路,想要高質量完成、長久使用的話是很費人工的。土不是堆上去就開始夯實,而是要鋪上三層,生土、熟土,以及最上層加工過的熟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費那個力,不如學點有用的。
第23章 新村官
皇帝開創者、在職皇帝、預備役皇帝在梨村過了一個他們有生以來最貧困的年。
但他們也知道,相比他們所知道的貧困,這裏的年已經很寬裕了。尤其是打工的人回家,帶回來不少物資,這幾家人的孩子手上也多了零花錢。
陸老大知道自己房子被租出去了也挺高興,陸根水把黃金分給他一些,叫他去城裏時換成錢,他就跟老婆帶著兒子在老屋那住了,跟他們打招呼說隨便住。
馬尾辮和幾個年輕人,跟著兩個中年人一起來村裏,給兩戶絕嗣的老人送了米油,又到幾個窮得底掉的人家坐了坐,還去了據說是戰死軍士的家中,同樣送了東西,這叫皇帝三人組有點驚訝,向村民私下問了身份。
陸根水見怪不怪地答道:「鄉裏的領導。今年鄉長帶隊去別地了,去年是鄉長來的我們這。」
李世民去找了段校長,段校長在自己家給他騰了張床,年前就經常讓他住家裏,跟自己一起上班,周末回梨村。他安排了學校的老師,還有他自己,輪流給他補課。
李世民雖然在這裏過了年也才虛歲十一,實足不過十歲,但他心性跟現在的四五年級小學生不是一回事,在家時雖然受寵,但也被看作應該懂事的年紀來教導了,心性早熟。
他也聰慧。他的母親在史書上記為過目能誦,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他自己看書,看個兩三遍就能背下來。再加上他那時開蒙後讀書,背書就是基本功,早訓練出來了。
且他與嬴政、劉徹一樣,作為歷史留名的帝王,雖然未必在智商上一定遠超旁人,但精力充沛、做事專注,對感興趣的事能保持長久的熱情,這方麵確實是超過一般人的。
也就是說,如果他就是當世的真正小學生,以他的能力,雜事牽絆的情況下未必一定能考985或211,但考個大學應該是基操。
現在他全力補習小學的數學和語文,尤其是數學,進度自然很快。在初步弄懂了符號和基本運算規律之後,從十月自學到過年回村,不論難題的話,他已經差不多完成小學三年級的學習了,能考七八十分的那種。加減乘除問題不大,主要是現在的小學數學題也上了難度,剛接觸的人不習慣那種思維方式,不是一下能跟上。
他本來也才十歲,就算明年下半年入學,從四年級開始上,都不算上學晚的。
可能做難題還不行,但書上的練習沒什麽問題。
李世民讀過史書後認真想了幾天,確定自己現在回去啥也幹不成,而且歷史與政治的複雜,也不是他這個年紀輕易能弄明白的。
所以嬴政與劉徹的精力放在讀史與史評上,他卻暫時放棄了這一塊,隻簡單看看,而將精力放在了數學上。他還小,又沒有臣子可用,隻能靠自己將這些學回去教給別人。
取捨之道,盡管年紀尚幼,他也明白。
年後,還沒到學生開學的時候,李世民還在家自己刷題,馬尾辮又回來了,這回沒中年人,隻她自己,村裏人喊她劉shu記。劉徹還問她:「你這劉氏是大漢的劉氏嗎?」
「應該是吧。」劉敏笑著答道,「早就找不到族譜了,不過劉邦傳下來那麽多後代,我要是也不奇怪啊。哎你們落戶在這了,分地怎麽說,定下來沒有?」
「不分了,我們打算進城。」劉徹哪看得上村裏的地,他們賣幾塊玉有了錢就打算離開見見世麵,分地這事麻煩,不想糾葛。他有點不高興,她都自認是他劉氏之後了,怎麽直呼太祖高皇帝的名諱呢,能不能有點尊重?
劉敏想了想,也沒說什麽,她剛來,情況還沒完全摸清楚。
隨著這位劉shu記進駐,村裏的生活開始慢慢發生了變化。
先是修路,嬴政三人特意去看了那讓他們羨慕的路是怎麽修的,對施工的機械幾乎嘆為觀止。也實在是村裏閉塞,僅有的幾部手機被孩子們占得緊緊的,還整天打遊戲。打工的人回來之後則是整天看直播,奇形怪狀的男人和尖下巴的女人嘰哩哇啦亂叫,實在沒讓他們看到什麽了不起的事物。
通訊功能非常了不起,但是學不來,除了李世民不死心的打聽了一下沒打聽出名堂之外,嬴政和劉徹都放棄了。
他們一天天的就看著那路延伸過來,李世民從段校長那兒回來後,去跟工人打聽了一下,回來說這條路因為在山裏修比較難,得有六七個月才完工。
聽著挺久的,但是看已經修好的部分,寬4.5米,硬化路麵,到時不要說自行車,三輪車,就是那不用牛馬人力驅動的四輪汽車在上麵跑,也是沒問題的。
他們見過的貨車,要把山裏的貨拉出去,把外麵的貨拉回來,有這樣的路,那還叫事嗎?
如果全國都修了這樣的路,京城的軍隊可以迅速帶到邊境,這對於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來說不重要,可對於嬴政夢想中的龐大帝國來說,幾乎是完美。
他想要這樣的路啊。
機械一時是做不到,但用的材料似乎可以想想辦法。巧了,劉徹也這麽想,兩人不約而同,在工人休息時各自找人打聽,發現這東西還真能想想。
水泥。就算這次不行,下次來也要想辦法弄明白它。
沒有這裏的機械,開路並不能省下人力和時間,但是他們那時候的路,想要高質量完成、長久使用的話是很費人工的。土不是堆上去就開始夯實,而是要鋪上三層,生土、熟土,以及最上層加工過的熟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