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就是,庶民若無力抵禦生活中的風險,手中的土地資源就會向士族匯聚。
打個比方,某村地主黃老爺,從來不欺壓百姓,是人人稱頌的大善人,百姓楊小二一時不湊手,去找他幫忙,他也能借幾個錢。
後來楊小二生了重病,實在沒辦法,隻能賣田地。
找的買主就是善良的黃老爺,黃老爺也給了高價,楊小二非常感激,用這錢救回了命。
然後一家子淪為黃老爺的佃農,甚至隱戶。
而另外一些老爺,可能沒黃老爺這麽仁善,會人為地製造苦難,迫使村民放棄田地。
庶民活於這世上,就如孤舟行於大海,風浪稍大就會翻船。
強搶,隻是其中最下乘的方式,多的是巧妙的法子。
徐州三號的豐產,讓農夫們手中有了餘糧,具備了一點點抵禦災害的能力,這也就動了士族們的利益。
他們沒反應才怪。
「......什麽?就為了田地?!」
高順雙目圓睜,出離憤怒。
這都是些什麽惡人啊?
下獄還是輕的,活該打死餵狗!
張禎反問,「為了田地,這個理由難道還不充分麽?」
那是士族的命脈。
高順:「可是,士族田地更多,若也種徐州三號,便也能大豐收!這不就等於增加了田地?」
還是增加一兩倍。
張禎輕笑,「高將軍,知足的人,會像你這麽想。但不知足的人,是另一種想法。」
高順虛心請教,「什麽想法?」
張禎:「兼併更多的田地,再種上徐州三號,不是更好?」
到那時,利潤就能翻幾番。
為此,他們甘冒大險,悄悄來到京城,試圖說服關中士族、朝中文武,一起抵抗徐州三號。
會有這麽大膽子,估計也是因為呂布西征。
呂布兇殘,張禎仁義。
這是世人的慣性思維。
敬她,卻不怕她。
高順沉默片刻,咬牙罵了句粗話,「真他奶奶的損!」
朱儁定是想到了這一節,才會大為光火,抓了那些外地士族。
此刻他想殺人,卻又覺得無力。
因為,天下不知足的士族肯定很多。
被朱儁下獄的那幾個,隻是露在水麵上的,水麵下定然還藏著一大群。
他殺得盡麽?
忽然想到一事,有些欣慰地道,「關中士族倒還識大體,沒有跟著他們胡鬧。」
那幾個外地士族聯絡了好幾家,都無人應承,因而才會在外喝酒時失態,胡言亂語,被朱家子弟聽了去。
王允警告過後,更是無人對種植徐州三號有異議。
張禎:「嗬嗬。」
高順:「......我又說錯了?」
張禎:「沒說錯。不過,關中士族之所以識大體,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從我這兒撈到更大的利益。」
外地士族離她遠,對她不夠了解,眼裏隻看到徐州三號。
關中士族離她近,跟她打過多次交道,深知她的能耐,相信她所主導的課農司能培育出比徐州三號更好的糧種。
如果他們不相信,會比外地士族鬧得更厲害。
高順:「......所以,還是因為利益?」
不是因為大義?也不是因為公理?
張禎輕嘆,「是啊!」
為了利益也沒什麽不好的。
她不怕士族謀利,隻怕他們目光短淺,就如牢中那幾個。
高順又沉默了會兒,問道,「神悅,你不生氣麽?」
他都替神悅難過。
大公無私,為國籌謀,卻遇上這些見不得光的魑魅魍魎,小人算計。
張禎無所謂地道,「我生什麽氣?」
盡可能多地兼併土地,是士族階層的本性,她早就知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就是了,上升不到情緒層麵。
高順重重道,「可我生氣!」
一腔怒火,不知如何發泄。
張禎莞爾,「高將軍,你乘馬車時,車輪下若有螞蟻擋路,你會怎麽做?」
高順:「......碾壓過去。」
張禎輕輕鬆鬆地道,「對呀,碾壓過去,犯不著生氣。」
如果所有士族團結起來,一起向她發難,她也許會緊張害怕。
現在隻是一小撮,不值一提。
開玩笑,如今她左手朝堂右手軍隊,占盡優勢,若還前怕狼後怕虎,不如回家種紅薯。
哦對了,這會兒還沒紅薯。
何況,士族的本性,決定了他們之間必定也是勾心鬥角,根本無法精誠團結,所以她有什麽好怕?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順者昌,逆者亡。
第352章 我五十米的大刀呢
這群外地士族,並沒有在關中掀起多大的風波。
像顆小石子投到湖裏,盪起一群漣漪,很快就消散了。
關了半個多月,朱儁來找張禎,問怎麽處置。
放了,太便宜他們。
殺了,又不合律法。
這兒畢竟不是紛亂的戰場,是井井有條的京城,不能任性妄為。
本來他不想讓張禎知道這件事兒,又覺得瞞不過。
她的耳報神多著呢。
張禎略一沉吟,道,「還是得放。」
朱儁有點失望,「你也沒別的主意?」
若光是放人,我也會,還用找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打個比方,某村地主黃老爺,從來不欺壓百姓,是人人稱頌的大善人,百姓楊小二一時不湊手,去找他幫忙,他也能借幾個錢。
後來楊小二生了重病,實在沒辦法,隻能賣田地。
找的買主就是善良的黃老爺,黃老爺也給了高價,楊小二非常感激,用這錢救回了命。
然後一家子淪為黃老爺的佃農,甚至隱戶。
而另外一些老爺,可能沒黃老爺這麽仁善,會人為地製造苦難,迫使村民放棄田地。
庶民活於這世上,就如孤舟行於大海,風浪稍大就會翻船。
強搶,隻是其中最下乘的方式,多的是巧妙的法子。
徐州三號的豐產,讓農夫們手中有了餘糧,具備了一點點抵禦災害的能力,這也就動了士族們的利益。
他們沒反應才怪。
「......什麽?就為了田地?!」
高順雙目圓睜,出離憤怒。
這都是些什麽惡人啊?
下獄還是輕的,活該打死餵狗!
張禎反問,「為了田地,這個理由難道還不充分麽?」
那是士族的命脈。
高順:「可是,士族田地更多,若也種徐州三號,便也能大豐收!這不就等於增加了田地?」
還是增加一兩倍。
張禎輕笑,「高將軍,知足的人,會像你這麽想。但不知足的人,是另一種想法。」
高順虛心請教,「什麽想法?」
張禎:「兼併更多的田地,再種上徐州三號,不是更好?」
到那時,利潤就能翻幾番。
為此,他們甘冒大險,悄悄來到京城,試圖說服關中士族、朝中文武,一起抵抗徐州三號。
會有這麽大膽子,估計也是因為呂布西征。
呂布兇殘,張禎仁義。
這是世人的慣性思維。
敬她,卻不怕她。
高順沉默片刻,咬牙罵了句粗話,「真他奶奶的損!」
朱儁定是想到了這一節,才會大為光火,抓了那些外地士族。
此刻他想殺人,卻又覺得無力。
因為,天下不知足的士族肯定很多。
被朱儁下獄的那幾個,隻是露在水麵上的,水麵下定然還藏著一大群。
他殺得盡麽?
忽然想到一事,有些欣慰地道,「關中士族倒還識大體,沒有跟著他們胡鬧。」
那幾個外地士族聯絡了好幾家,都無人應承,因而才會在外喝酒時失態,胡言亂語,被朱家子弟聽了去。
王允警告過後,更是無人對種植徐州三號有異議。
張禎:「嗬嗬。」
高順:「......我又說錯了?」
張禎:「沒說錯。不過,關中士族之所以識大體,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從我這兒撈到更大的利益。」
外地士族離她遠,對她不夠了解,眼裏隻看到徐州三號。
關中士族離她近,跟她打過多次交道,深知她的能耐,相信她所主導的課農司能培育出比徐州三號更好的糧種。
如果他們不相信,會比外地士族鬧得更厲害。
高順:「......所以,還是因為利益?」
不是因為大義?也不是因為公理?
張禎輕嘆,「是啊!」
為了利益也沒什麽不好的。
她不怕士族謀利,隻怕他們目光短淺,就如牢中那幾個。
高順又沉默了會兒,問道,「神悅,你不生氣麽?」
他都替神悅難過。
大公無私,為國籌謀,卻遇上這些見不得光的魑魅魍魎,小人算計。
張禎無所謂地道,「我生什麽氣?」
盡可能多地兼併土地,是士族階層的本性,她早就知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就是了,上升不到情緒層麵。
高順重重道,「可我生氣!」
一腔怒火,不知如何發泄。
張禎莞爾,「高將軍,你乘馬車時,車輪下若有螞蟻擋路,你會怎麽做?」
高順:「......碾壓過去。」
張禎輕輕鬆鬆地道,「對呀,碾壓過去,犯不著生氣。」
如果所有士族團結起來,一起向她發難,她也許會緊張害怕。
現在隻是一小撮,不值一提。
開玩笑,如今她左手朝堂右手軍隊,占盡優勢,若還前怕狼後怕虎,不如回家種紅薯。
哦對了,這會兒還沒紅薯。
何況,士族的本性,決定了他們之間必定也是勾心鬥角,根本無法精誠團結,所以她有什麽好怕?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順者昌,逆者亡。
第352章 我五十米的大刀呢
這群外地士族,並沒有在關中掀起多大的風波。
像顆小石子投到湖裏,盪起一群漣漪,很快就消散了。
關了半個多月,朱儁來找張禎,問怎麽處置。
放了,太便宜他們。
殺了,又不合律法。
這兒畢竟不是紛亂的戰場,是井井有條的京城,不能任性妄為。
本來他不想讓張禎知道這件事兒,又覺得瞞不過。
她的耳報神多著呢。
張禎略一沉吟,道,「還是得放。」
朱儁有點失望,「你也沒別的主意?」
若光是放人,我也會,還用找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