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布:「......這麽厲害?」
他昨日才誇衛成是種田世家,不料這裏真有個名符其實的種田世家。
賈詡肯定地點點頭,「就是這麽厲害。這位氾老兄隻要得先祖一兩分真傳,咱們就真不愁糧食了!」
說到後來心中感慨,呂奉先這什麽運道,氾勝之的後人,竟然會主動找上門。
雖說找的是張神悅,不是呂奉先。
但是,張神悅本來就是呂奉先運道的一部分。
也可以說是他最大的運道,兩者不分彼此。
賈詡再一次覺得沒有跟錯人。
陳宮與他想法相似,親切地招待華佗,邀其去看新收的稻穀。
——氾老丈不是神悅請來的,都有驚人的身世背景,那她特意請來的華佗來歷也不能小,至少不會比他和賈詡小,須得敬重。
呂布坐著無聊,踱到院裏聽張禎和氾老者說話。
什麽區田法,什麽保水保肥、寬幅點播、穗選法、種瓜法、調節稻田水溫法等等,聽得他一頭霧水。
他隻聽懂了一件事,氾老者名先,字生易。
張禎跟氾先聊得極為投機,她聽得出來,此人是真的懂得農耕,他說的許多理論,與後世的科學種植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法不同,卻是一個意思。
呂布默默讓人給他們上茶。
他不心疼氾先,心疼神悅,嗓子都有點啞了。
氾先謝過大將軍,繼續興致勃勃地道,「冬日將至,道長準備種甚麽?」
他原以為浮雲道長隻是掛名,真正懂農事的是皇莊裏那些老農。
誰知她竟然真的懂!
他說什麽她都明白,甚至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不像他家那些兒孫,明明也從小熟讀先祖留下的農書,卻個個長著榆木腦袋,蠢得要死。
為啥他不愛說話?
嗬嗬,跟蠢人說不清楚。
張禎奇道,「冬日還能種麽?我聽他們說,這幾年越來越冷了,返不了青,白費種子。」
氾先輕蔑地道,「那是村人愚笨。趁現在樹葉還沒落完,砍些輕便的樹枝回來曬幹,再像縫衣裳一般用藤條串好,落雪前蓋到田地裏,春日再掀開。甚麽不能種?」
張禎:「......好辦法!」
這不就是古代版薄膜?
環保,簡易。
「那便種麥子罷!」
能多收一季糧食,真是意外之喜。
氾先卻有不同意見,「種麥也可,但為明年計,老朽以為種豆更好。」
頓了頓解釋道,「種豆能肥地,春種稻穀或麥子,冬種豆,這麽種上一兩年,田地就越來越肥了。」
而且大豆的畝產和麥子差不多,還更能飽腹。
張禎:「老丈言之有理!」
她仿佛記得農業頻道講解過,大豆的根係有種叫「根瘤菌」的物質,具有固氮作用。
因而種植大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結構,使得土壤更加肥沃。
沒想到啊,一千多年前的氾先竟然就知道了。
他可能說不出其中原理,可他從實踐中得出了結論!
這正是她想找的農學家,具有探索精神、實踐精神。
一激動,就想請氾先任課農令。
氾先連連推辭,說他現在未立寸功,怎好一來就居於高位?先從屬吏做起,有功再提拔不遲。
張禎一想也對,便依他所言。
氾先家在安陵縣,離長安有幾天的路程,張禎就給他在大王莊安排了個小院,讓他專心指導皇莊的冬種事宜。
想把家人接來,或者回去探望都使得。
還擔心莊頭和課農司其他屬吏不聽他的話,專門給大家開了個會,又多次交待張祈照顧好他。
張祈:「......你放心回長安,我保證將氾老丈當成自家長輩伺候!」
妹妹什麽都好,就是有點囉嗦。
張禎:「那,我回去了?」
張祈:「好走不送,回見。」
張禎:......是她的錯覺嗎?怎麽忽然感覺哥哥好冷淡呀。
第82章 哄完一個,又哄另一個,心累
扣除留給各莊的口糧,以及比去年豐收一斤留一兩的獎勵,三處皇莊共有糧食六十六萬九千二百九十斤。
張禎的意思是,獻給小皇帝六萬斤,剩下的全部歸大將軍府。
呂布聽她一心偏向自己,心裏別提多美。
雖然不算很多,卻是神悅對他的一片真心。
但他也不能讓神悅白忙一場,執意運去張府兩萬斤。
其實不用他「執意」,張禎沒給自己留,純粹是忘了,他一提起,懊惱得想給自己一巴掌。
——還好鳳仙同學仗義,否則她就被迫無私奉獻了。
張家當晚就吃上了新鮮的大米。
想到這是兒女辛勤勞作的成果,張淙、蔡琛隻覺得這米飯分外香甜,都比平日多吃了一碗。
給小皇帝的那一份,張禎親自押運到未央宮。
呂布本來想陪她去,卻被高順拉住稟報軍務。
具體帳目,張禎跟劉協說得清清楚楚。
莊戶留多少、呂布分多少、自己分多少,沒有一絲隱瞞。
擔心他對呂布拿大頭有意見,解釋道,「陛下,若非大將軍忠心,這皇莊到不了咱們手上。前前後後,多虧大將軍一直照應。那些糧食給了大將軍,他也是養活士卒護衛陛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昨日才誇衛成是種田世家,不料這裏真有個名符其實的種田世家。
賈詡肯定地點點頭,「就是這麽厲害。這位氾老兄隻要得先祖一兩分真傳,咱們就真不愁糧食了!」
說到後來心中感慨,呂奉先這什麽運道,氾勝之的後人,竟然會主動找上門。
雖說找的是張神悅,不是呂奉先。
但是,張神悅本來就是呂奉先運道的一部分。
也可以說是他最大的運道,兩者不分彼此。
賈詡再一次覺得沒有跟錯人。
陳宮與他想法相似,親切地招待華佗,邀其去看新收的稻穀。
——氾老丈不是神悅請來的,都有驚人的身世背景,那她特意請來的華佗來歷也不能小,至少不會比他和賈詡小,須得敬重。
呂布坐著無聊,踱到院裏聽張禎和氾老者說話。
什麽區田法,什麽保水保肥、寬幅點播、穗選法、種瓜法、調節稻田水溫法等等,聽得他一頭霧水。
他隻聽懂了一件事,氾老者名先,字生易。
張禎跟氾先聊得極為投機,她聽得出來,此人是真的懂得農耕,他說的許多理論,與後世的科學種植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法不同,卻是一個意思。
呂布默默讓人給他們上茶。
他不心疼氾先,心疼神悅,嗓子都有點啞了。
氾先謝過大將軍,繼續興致勃勃地道,「冬日將至,道長準備種甚麽?」
他原以為浮雲道長隻是掛名,真正懂農事的是皇莊裏那些老農。
誰知她竟然真的懂!
他說什麽她都明白,甚至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不像他家那些兒孫,明明也從小熟讀先祖留下的農書,卻個個長著榆木腦袋,蠢得要死。
為啥他不愛說話?
嗬嗬,跟蠢人說不清楚。
張禎奇道,「冬日還能種麽?我聽他們說,這幾年越來越冷了,返不了青,白費種子。」
氾先輕蔑地道,「那是村人愚笨。趁現在樹葉還沒落完,砍些輕便的樹枝回來曬幹,再像縫衣裳一般用藤條串好,落雪前蓋到田地裏,春日再掀開。甚麽不能種?」
張禎:「......好辦法!」
這不就是古代版薄膜?
環保,簡易。
「那便種麥子罷!」
能多收一季糧食,真是意外之喜。
氾先卻有不同意見,「種麥也可,但為明年計,老朽以為種豆更好。」
頓了頓解釋道,「種豆能肥地,春種稻穀或麥子,冬種豆,這麽種上一兩年,田地就越來越肥了。」
而且大豆的畝產和麥子差不多,還更能飽腹。
張禎:「老丈言之有理!」
她仿佛記得農業頻道講解過,大豆的根係有種叫「根瘤菌」的物質,具有固氮作用。
因而種植大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結構,使得土壤更加肥沃。
沒想到啊,一千多年前的氾先竟然就知道了。
他可能說不出其中原理,可他從實踐中得出了結論!
這正是她想找的農學家,具有探索精神、實踐精神。
一激動,就想請氾先任課農令。
氾先連連推辭,說他現在未立寸功,怎好一來就居於高位?先從屬吏做起,有功再提拔不遲。
張禎一想也對,便依他所言。
氾先家在安陵縣,離長安有幾天的路程,張禎就給他在大王莊安排了個小院,讓他專心指導皇莊的冬種事宜。
想把家人接來,或者回去探望都使得。
還擔心莊頭和課農司其他屬吏不聽他的話,專門給大家開了個會,又多次交待張祈照顧好他。
張祈:「......你放心回長安,我保證將氾老丈當成自家長輩伺候!」
妹妹什麽都好,就是有點囉嗦。
張禎:「那,我回去了?」
張祈:「好走不送,回見。」
張禎:......是她的錯覺嗎?怎麽忽然感覺哥哥好冷淡呀。
第82章 哄完一個,又哄另一個,心累
扣除留給各莊的口糧,以及比去年豐收一斤留一兩的獎勵,三處皇莊共有糧食六十六萬九千二百九十斤。
張禎的意思是,獻給小皇帝六萬斤,剩下的全部歸大將軍府。
呂布聽她一心偏向自己,心裏別提多美。
雖然不算很多,卻是神悅對他的一片真心。
但他也不能讓神悅白忙一場,執意運去張府兩萬斤。
其實不用他「執意」,張禎沒給自己留,純粹是忘了,他一提起,懊惱得想給自己一巴掌。
——還好鳳仙同學仗義,否則她就被迫無私奉獻了。
張家當晚就吃上了新鮮的大米。
想到這是兒女辛勤勞作的成果,張淙、蔡琛隻覺得這米飯分外香甜,都比平日多吃了一碗。
給小皇帝的那一份,張禎親自押運到未央宮。
呂布本來想陪她去,卻被高順拉住稟報軍務。
具體帳目,張禎跟劉協說得清清楚楚。
莊戶留多少、呂布分多少、自己分多少,沒有一絲隱瞞。
擔心他對呂布拿大頭有意見,解釋道,「陛下,若非大將軍忠心,這皇莊到不了咱們手上。前前後後,多虧大將軍一直照應。那些糧食給了大將軍,他也是養活士卒護衛陛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