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布更覺得這小道姑合自己心意,「哈哈,豪爽,好!」
張禎:「將軍豪情,貧道也不做扭捏之態。」
呂布又笑,這麽個小嬌娘,卻自稱貧道。
回到主位上,示意她坐到身旁,溫聲道,「是誰告訴你,本將欲殺董卓?」
張禎暗喜,總算說到主題了,這頭開得還行。
「還需別人告知麽?這是明擺著的事。董卓窮凶極惡,倒行逆施,引得天怒人怨。天下義士,誰不想取其首級!而能殺董卓者,唯將軍一人!」
「董卓也知將軍誌存高遠,與他並非一丘之貉,豈有放過將軍之理?將軍若不先發製人,便隻能任人宰割!」
「還望將軍早做決斷!」
張禎雙袖一拂,施了重禮。
呂布扶她起來,「不急,此事我自有主張。」
張禎避開他的攙扶,直起身子微笑道,「將軍是要等王司徒號令麽?」
呂布一驚,「你怎麽連這個都知道?」
莫非王允那邊走露了消息罷?
張禎不回答他這個問題,道:「貧道有一言,不得不告知將軍。王司徒雖有忠心,卻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並非中流砥柱,將軍若唯他馬首是瞻,隻怕比如今還不如。」
呂布:「......你究竟是誰?」
張禎慷慨陳詞,「將軍殺董卓,應是發自本心,出於大義,不計個人安危,為天下臣民剷除此獠!而非受人引誘,因女色而背叛舊主。」
隻有這樣,他才能樹立正麵的形象。
刺殺董卓,呂布本是最大的功臣,但因為王允的美人離間計,他反而成了醜角。
別人說起,都是他因女色而殺舊主,立意頓時卑下。
後來還被張飛送了「三姓家奴」的外號。
但張禎總覺得,事情不會這麽簡單,更不會這麽香艷。
她也懶得理會呂布的真實動機是什麽,眼下,隻能是大義。
呂布:「你究竟是誰?!」
張禎悠然道,「三清弟子,留侯之後。」
呂布:「留侯都死多少年了,還能教你?」
張禎:「不敢隱瞞將軍,教授貧道的並非先祖留侯。」
呂布略有些激動,「那是誰?」
徒弟就有這等見識,師傅肯定更厲害,他要延請此人!
高順也專心聽著。
將軍身邊,確實需要謀士。
張禎:「三清。」
呂布茫然,頭頂一個大問號。
高順:「......三清,不是塑像麽?」
剛覺得這小道姑見識非凡,她就信口開河!
張禎沒說話,看了半夏一眼。
半夏戰戰兢兢地道,「師傅,師傅原是張家九娘子,天生癡傻,前幾日得三清點化,方有了神智......」
都亭侯好可怕,高將軍也好可怕,說不下去了。
張禎適時道,「三清授我神書,委我重任。」
呂布:「什麽神書?」
張禎眼眸低垂,擺出神棍樣,「時機還未成熟,不可說。」
高順:「什麽重任?」
張禎正氣凜然地道,「匡扶漢室!」
她承認,從進門開始,她就在忽悠呂布。
但「匡扶漢室」這四個字,每一個都很真。
而且並非臨時起意。
還在華夏現代時,她就和爺爺討論過,若是身處三國,怎樣才能結束戰亂,還天下太平,並且避免之後的五胡亂華?
經過多方論證,結論隻有一個:匡扶漢室。
呂布和高順看著她,目光怪異,就像看一個無法形容的奇葩。
不是在說殺董卓麽?
怎麽扯到這上頭?
匡扶漢室這種話,能隨便說麽?
把「匡扶漢室」掛在嘴上的,他們隻見過一個,就是董卓。
張禎也不管他們怎麽看自己,徐徐道,「將軍破軍入命,註定輔佐帝星,貧道與你誌同道合。」
呂布下意識重複,「誌同道合?」
小道姑會常伴他左右?
張禎不得不把話說得更明,「將軍,貧道將是你的謀士,也是你的同袍。生死相隨,榮辱與共!」
那張無瑕美玉般的小臉上,有著不容錯認的赤誠。
生死相隨,榮辱與共。
呂布細嚼這幾個字,隻覺心髒突兀地跳動了一下,感覺很怪異。
怪在哪裏,他說不出來。
第11章 又被浮雲道長說中了
張禎已經走了一會兒,呂布和高順還是坐在原位,各自沉思,誰也沒出聲。
許久,高順問道,「將軍,你怎麽看?」
呂布神情恍惚,也不知在想些什麽,「怎麽看?嗯,好看,好看得很。」
她若在這府中常來常往,該安置在何處才好?
感覺哪裏都不合適。
重新蓋座繡樓麽?還是建座道觀?
高順:「......將軍真信她得三清點化?」
奉先這分不清主次的老毛病,什麽時候能改改!
呂布漫不經心地道,「約莫是真的罷。」
高順眉頭緊鎖,「神鬼之說虛無縹緲,怎能當真?」
比起三清點化,他更願意相信她得了留侯的真傳。
留侯雖然早就仙逝了,難保沒有書卷留下。
呂布:「她不是說了俗家姓張麽?你若不信,大可派人去查一查。」
臨走時,她還告知家裏住址和父、伯姓氏官職,很容易查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張禎:「將軍豪情,貧道也不做扭捏之態。」
呂布又笑,這麽個小嬌娘,卻自稱貧道。
回到主位上,示意她坐到身旁,溫聲道,「是誰告訴你,本將欲殺董卓?」
張禎暗喜,總算說到主題了,這頭開得還行。
「還需別人告知麽?這是明擺著的事。董卓窮凶極惡,倒行逆施,引得天怒人怨。天下義士,誰不想取其首級!而能殺董卓者,唯將軍一人!」
「董卓也知將軍誌存高遠,與他並非一丘之貉,豈有放過將軍之理?將軍若不先發製人,便隻能任人宰割!」
「還望將軍早做決斷!」
張禎雙袖一拂,施了重禮。
呂布扶她起來,「不急,此事我自有主張。」
張禎避開他的攙扶,直起身子微笑道,「將軍是要等王司徒號令麽?」
呂布一驚,「你怎麽連這個都知道?」
莫非王允那邊走露了消息罷?
張禎不回答他這個問題,道:「貧道有一言,不得不告知將軍。王司徒雖有忠心,卻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並非中流砥柱,將軍若唯他馬首是瞻,隻怕比如今還不如。」
呂布:「......你究竟是誰?」
張禎慷慨陳詞,「將軍殺董卓,應是發自本心,出於大義,不計個人安危,為天下臣民剷除此獠!而非受人引誘,因女色而背叛舊主。」
隻有這樣,他才能樹立正麵的形象。
刺殺董卓,呂布本是最大的功臣,但因為王允的美人離間計,他反而成了醜角。
別人說起,都是他因女色而殺舊主,立意頓時卑下。
後來還被張飛送了「三姓家奴」的外號。
但張禎總覺得,事情不會這麽簡單,更不會這麽香艷。
她也懶得理會呂布的真實動機是什麽,眼下,隻能是大義。
呂布:「你究竟是誰?!」
張禎悠然道,「三清弟子,留侯之後。」
呂布:「留侯都死多少年了,還能教你?」
張禎:「不敢隱瞞將軍,教授貧道的並非先祖留侯。」
呂布略有些激動,「那是誰?」
徒弟就有這等見識,師傅肯定更厲害,他要延請此人!
高順也專心聽著。
將軍身邊,確實需要謀士。
張禎:「三清。」
呂布茫然,頭頂一個大問號。
高順:「......三清,不是塑像麽?」
剛覺得這小道姑見識非凡,她就信口開河!
張禎沒說話,看了半夏一眼。
半夏戰戰兢兢地道,「師傅,師傅原是張家九娘子,天生癡傻,前幾日得三清點化,方有了神智......」
都亭侯好可怕,高將軍也好可怕,說不下去了。
張禎適時道,「三清授我神書,委我重任。」
呂布:「什麽神書?」
張禎眼眸低垂,擺出神棍樣,「時機還未成熟,不可說。」
高順:「什麽重任?」
張禎正氣凜然地道,「匡扶漢室!」
她承認,從進門開始,她就在忽悠呂布。
但「匡扶漢室」這四個字,每一個都很真。
而且並非臨時起意。
還在華夏現代時,她就和爺爺討論過,若是身處三國,怎樣才能結束戰亂,還天下太平,並且避免之後的五胡亂華?
經過多方論證,結論隻有一個:匡扶漢室。
呂布和高順看著她,目光怪異,就像看一個無法形容的奇葩。
不是在說殺董卓麽?
怎麽扯到這上頭?
匡扶漢室這種話,能隨便說麽?
把「匡扶漢室」掛在嘴上的,他們隻見過一個,就是董卓。
張禎也不管他們怎麽看自己,徐徐道,「將軍破軍入命,註定輔佐帝星,貧道與你誌同道合。」
呂布下意識重複,「誌同道合?」
小道姑會常伴他左右?
張禎不得不把話說得更明,「將軍,貧道將是你的謀士,也是你的同袍。生死相隨,榮辱與共!」
那張無瑕美玉般的小臉上,有著不容錯認的赤誠。
生死相隨,榮辱與共。
呂布細嚼這幾個字,隻覺心髒突兀地跳動了一下,感覺很怪異。
怪在哪裏,他說不出來。
第11章 又被浮雲道長說中了
張禎已經走了一會兒,呂布和高順還是坐在原位,各自沉思,誰也沒出聲。
許久,高順問道,「將軍,你怎麽看?」
呂布神情恍惚,也不知在想些什麽,「怎麽看?嗯,好看,好看得很。」
她若在這府中常來常往,該安置在何處才好?
感覺哪裏都不合適。
重新蓋座繡樓麽?還是建座道觀?
高順:「......將軍真信她得三清點化?」
奉先這分不清主次的老毛病,什麽時候能改改!
呂布漫不經心地道,「約莫是真的罷。」
高順眉頭緊鎖,「神鬼之說虛無縹緲,怎能當真?」
比起三清點化,他更願意相信她得了留侯的真傳。
留侯雖然早就仙逝了,難保沒有書卷留下。
呂布:「她不是說了俗家姓張麽?你若不信,大可派人去查一查。」
臨走時,她還告知家裏住址和父、伯姓氏官職,很容易查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