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按照指的路走了,元京墨想到紙條上圓圈打頭的三個字:「爸你居然能看懂。」
「以前不像現在,很多人就認得那麽些字,不會寫的畫個圈,差不多音的用會寫的字替都是常事,你爺爺收的錦旗經常有人寫元賀如。」
元京墨心裏一動。錦旗的事他也知道,但之前一直沒往這方麵想,元長江看他不走了也跟著停下:「咋了?」
「名差不多音念起來應該不影響……」元京墨皺著眉頭嘀咕一句,問元長江,「爸,咱們鎮上,還有周邊,跟於差不多的姓有嗎?」
秀溪於姓少,元京墨和秦孝找人的時候主要問的有兩點,「祖輩姓於的人」和「建國前參軍一直沒回來」。
有沒有可能,不是姓於呢?
元京墨一邊猜測一邊又覺得自己想法沒根據,跟病急亂投醫差不多,而且要是姓都不對那他們知道的信息就更少了。
「沒大有,」元長江話音一轉,「哎,有姓於的,經常從山上採藥到藥館換錢的那人就姓於。」
元京墨眼睛一亮,扯著元長江就要坐車回家。
「你媽還讓給你買些質量好的毛巾搓臉油和零食點心……」
「不買了不買了。」
元長江無奈:「人家寫的姓於,你就這麽忽然一想又不是真準。」
「試試看嘛!」
第40章 出發
元京墨和元長江出門早,在商場待的時間不長,從商場出來直接去路邊等車回家,回秀溪的時候剛十點。
下車了才想到這個時間秦孝不在家,他送東西到處都去,想找也找不到人。
元長江說:「還不如把你媽讓買的東西買了,回來我把你送下溪去正好。這下東西沒買完,早回來幹等。」
「爸——」
「行行行不說了,」元長江惦記著林珍榮交代的東西沒買完,隔了會兒跟元京墨說,「你要著急要不我送你去那人家裏問問?他家住得偏,在最西邊山根那一片。」
「我和秦孝說好了一塊兒找的,」元京墨托著臉沒答應,「爸你現在把我送秦孝家去也行,我有鑰匙。」
他有秦孝家鑰匙的事元長江知道,一直沒說什麽。也就是秦孝家自個兒一人,但凡是有家長在的元長江都得讓元京墨還回去。有個老詞叫瓜田李下,沒事還好,萬一有天家裏丟點什麽或者錢放忘了地方,問不問都膈應。
倆小孩玩得來給鑰匙就給了,元長江忍著沒把大人那一套往他們身上安,不過到底還是不太贊成,就說:「去了也是等,在家歇著吧。你要坐不住就去找你爺爺問問那個姓於的人,叫什麽多大年紀是哪家,問好了找起來省事。」
「哦哦好。」
元京墨應完就走,出了正屋門先腳步一拐到自己屋裏去把挎包放下,想著等去秦孝家的時候再帶,先往櫃子裏藏了藏。
藥館裏這會兒有人在,元京墨從通著院子的門進去坐到一邊,沒出聲響。
望聞問切,望麵部色澤、觀舌質舌苔,聽言語呼吸、嗅身體氣味,詢症況病史、問起居飲食,號雙腕脈象、觸患部情狀。
四診合參,不可偏廢。
元鶴儒習慣先觀舌診脈,閑聊一樣和來人說話便是最後一步「問」。
「頭疼多久了?」
「約摸著……十來天吧,剛開始不得勁沒管,後來就頭疼,家裏有頭疼藥吃了就管當時,一直沒見好。這不是,婷婷催著我來看看,別小病挨成大病。」
「沒大事,放心,」元鶴儒說話不疾不徐,語氣一貫溫和,「有段日子睡不好了吧?」
「是啊,十一點多睡兩三點就醒,其實睡得少沒事,正好多幹活了,就是最近這個頭疼沒完。」
來的人是何雨婷的媽媽,元京墨遠遠看了麵色,這會兒聽她說完在心裏推想,頭疼是狀不是證,所以吃頭疼藥治標不治本,當時表麵有點作用,實際根本不對症。
就像生了蟲的葫蘆藤,隻把壞葫蘆摘掉沒用。
元鶴儒沒著急下定論,又問:「心慌嗎?吃飯怎麽樣?」
「我一直早起晚間的心慌,這個時間早了,倒不厲害。吃不上多少飯,苦夏嘛,沒胃口正常。」
「這些也得注意,都是身體在提醒你,不能不當回事。」
何雨婷媽媽往前傾了傾身子:「元大夫,那我這是——」
元鶴儒在紙上寫下幾個字給她看:「你要是不嫌,我抓藥的空讓京墨再給你診一次,和你說說怎麽回事。」
平時元京墨常做抓藥的活,這會兒本來想照常幫著記方子抓藥,聽見元鶴儒的話腳下一頓,接著就繼續往前走。
他其實診脈很多,元鶴儒認為不上手看多少醫書都是浪費,有人來看病時元鶴儒倘若覺得脈象適合教給元京墨,就會問一句讓元京墨也號一遍。
秀溪的人和善,一聽沒有不應的,時間長了來藥館的人還會主動讓元京墨把脈練手。隻不過元鶴儒很少讓元京墨和來看病的人說什麽,通常是來人走後才問元京墨脈象如何怎樣辯證。
何雨婷媽媽答應得痛快,把手擱回脈枕上,笑著從學習到性格把元京墨誇了一通。
元京墨坐在元鶴儒的椅子上:「謝謝嬸子,那我把脈看看情況。」
照例看過舌苔,元京墨在剛才元鶴儒的基礎上多問一句:「是有什麽犯愁的事兒一直沒解決嗎?」
「真是讓你說著了,」何雨婷媽媽驚訝後就是嘆氣,「唉,婷婷他爸走了,她奶奶受不住這幾年一直沒好過,我這邊老人也是上了年紀得伺候,婷婷快開學了還在外邊打工,東借西借地剛湊齊學費,哪能不愁啊……」
「以前不像現在,很多人就認得那麽些字,不會寫的畫個圈,差不多音的用會寫的字替都是常事,你爺爺收的錦旗經常有人寫元賀如。」
元京墨心裏一動。錦旗的事他也知道,但之前一直沒往這方麵想,元長江看他不走了也跟著停下:「咋了?」
「名差不多音念起來應該不影響……」元京墨皺著眉頭嘀咕一句,問元長江,「爸,咱們鎮上,還有周邊,跟於差不多的姓有嗎?」
秀溪於姓少,元京墨和秦孝找人的時候主要問的有兩點,「祖輩姓於的人」和「建國前參軍一直沒回來」。
有沒有可能,不是姓於呢?
元京墨一邊猜測一邊又覺得自己想法沒根據,跟病急亂投醫差不多,而且要是姓都不對那他們知道的信息就更少了。
「沒大有,」元長江話音一轉,「哎,有姓於的,經常從山上採藥到藥館換錢的那人就姓於。」
元京墨眼睛一亮,扯著元長江就要坐車回家。
「你媽還讓給你買些質量好的毛巾搓臉油和零食點心……」
「不買了不買了。」
元長江無奈:「人家寫的姓於,你就這麽忽然一想又不是真準。」
「試試看嘛!」
第40章 出發
元京墨和元長江出門早,在商場待的時間不長,從商場出來直接去路邊等車回家,回秀溪的時候剛十點。
下車了才想到這個時間秦孝不在家,他送東西到處都去,想找也找不到人。
元長江說:「還不如把你媽讓買的東西買了,回來我把你送下溪去正好。這下東西沒買完,早回來幹等。」
「爸——」
「行行行不說了,」元長江惦記著林珍榮交代的東西沒買完,隔了會兒跟元京墨說,「你要著急要不我送你去那人家裏問問?他家住得偏,在最西邊山根那一片。」
「我和秦孝說好了一塊兒找的,」元京墨托著臉沒答應,「爸你現在把我送秦孝家去也行,我有鑰匙。」
他有秦孝家鑰匙的事元長江知道,一直沒說什麽。也就是秦孝家自個兒一人,但凡是有家長在的元長江都得讓元京墨還回去。有個老詞叫瓜田李下,沒事還好,萬一有天家裏丟點什麽或者錢放忘了地方,問不問都膈應。
倆小孩玩得來給鑰匙就給了,元長江忍著沒把大人那一套往他們身上安,不過到底還是不太贊成,就說:「去了也是等,在家歇著吧。你要坐不住就去找你爺爺問問那個姓於的人,叫什麽多大年紀是哪家,問好了找起來省事。」
「哦哦好。」
元京墨應完就走,出了正屋門先腳步一拐到自己屋裏去把挎包放下,想著等去秦孝家的時候再帶,先往櫃子裏藏了藏。
藥館裏這會兒有人在,元京墨從通著院子的門進去坐到一邊,沒出聲響。
望聞問切,望麵部色澤、觀舌質舌苔,聽言語呼吸、嗅身體氣味,詢症況病史、問起居飲食,號雙腕脈象、觸患部情狀。
四診合參,不可偏廢。
元鶴儒習慣先觀舌診脈,閑聊一樣和來人說話便是最後一步「問」。
「頭疼多久了?」
「約摸著……十來天吧,剛開始不得勁沒管,後來就頭疼,家裏有頭疼藥吃了就管當時,一直沒見好。這不是,婷婷催著我來看看,別小病挨成大病。」
「沒大事,放心,」元鶴儒說話不疾不徐,語氣一貫溫和,「有段日子睡不好了吧?」
「是啊,十一點多睡兩三點就醒,其實睡得少沒事,正好多幹活了,就是最近這個頭疼沒完。」
來的人是何雨婷的媽媽,元京墨遠遠看了麵色,這會兒聽她說完在心裏推想,頭疼是狀不是證,所以吃頭疼藥治標不治本,當時表麵有點作用,實際根本不對症。
就像生了蟲的葫蘆藤,隻把壞葫蘆摘掉沒用。
元鶴儒沒著急下定論,又問:「心慌嗎?吃飯怎麽樣?」
「我一直早起晚間的心慌,這個時間早了,倒不厲害。吃不上多少飯,苦夏嘛,沒胃口正常。」
「這些也得注意,都是身體在提醒你,不能不當回事。」
何雨婷媽媽往前傾了傾身子:「元大夫,那我這是——」
元鶴儒在紙上寫下幾個字給她看:「你要是不嫌,我抓藥的空讓京墨再給你診一次,和你說說怎麽回事。」
平時元京墨常做抓藥的活,這會兒本來想照常幫著記方子抓藥,聽見元鶴儒的話腳下一頓,接著就繼續往前走。
他其實診脈很多,元鶴儒認為不上手看多少醫書都是浪費,有人來看病時元鶴儒倘若覺得脈象適合教給元京墨,就會問一句讓元京墨也號一遍。
秀溪的人和善,一聽沒有不應的,時間長了來藥館的人還會主動讓元京墨把脈練手。隻不過元鶴儒很少讓元京墨和來看病的人說什麽,通常是來人走後才問元京墨脈象如何怎樣辯證。
何雨婷媽媽答應得痛快,把手擱回脈枕上,笑著從學習到性格把元京墨誇了一通。
元京墨坐在元鶴儒的椅子上:「謝謝嬸子,那我把脈看看情況。」
照例看過舌苔,元京墨在剛才元鶴儒的基礎上多問一句:「是有什麽犯愁的事兒一直沒解決嗎?」
「真是讓你說著了,」何雨婷媽媽驚訝後就是嘆氣,「唉,婷婷他爸走了,她奶奶受不住這幾年一直沒好過,我這邊老人也是上了年紀得伺候,婷婷快開學了還在外邊打工,東借西借地剛湊齊學費,哪能不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