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顧明珠自然的跟兩宮太後撒嬌,司馬淑妃眼眶開始發紅,作為司馬左丞相府唯一的嫡女,自己也是被祖母、伯母還有母親這般的疼寵,三位姑媽雖然有女兒,何嚐不把自己當成親閨女對待,時至今日,總算能體會自己進宮前夕,母親、祖母、伯母的不舍了。
司馬淑妃恰好的掩飾住了眼底裏的豔羨和惆悵,兩宮太後沒有說話,她也不敢貿然的插嘴,既然她現在在這裏了,兩宮太後肯定是有安排,自己又何須急於一時,遂很淡定的坐著不動。
顧明珠進來的時候就發現了司馬淑妃,心裏也有疑惑,她沒有主動開口,她知道昭宗帝不喜歡自己跟後宮有過多的接觸,兩位母後也怕自己會吃虧,正如母親說的,自己雖然有些聰明,但心眼子還不夠宮裏一個普通的女官,還是安分的聽她們的安排的好。
身份貴重的顧明珠從來都沒有想過身邊的人給自己安排好的每一步到底有什麽不妥,也從來不會因為得到了許多就要得到更多。因為從小身體不好,也清楚的知道疼愛自己的家人為了自己花費了多少的心力,也深刻的明白知足常樂。自己享受了家人帶給自己的榮耀、奢靡的生活,自己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不會想著借用自己的身份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無限製的透支自己所擁有的福氣。
霍太後和李太後對視了一眼,看向顧明珠的,目光有些心疼。這孩子,就是太乖巧太聽話太體貼人太孝順了。也不怪人如此的心疼她,不為她好好籌謀一番。
也怨不得她們放心不下,顧明珠從小被同昌大長公主嬌養,養成了單純良善的性子,雖然被顧老爺子帶出去見了一番世麵。到底也沒有讓她真正接觸到人性陰暗一麵。進宮之後,被昭宗帝護著,越發的目下無塵。這樣的性子,根本就不適合在後宮生存,偏偏昭宗帝是個偏執的,怎麽也放手不了,最後也隻能給顧明珠找個幫手了。
因為孝宗帝的緣故,敬宗帝吃了外戚的苦。深深的熬了許多年才一點點的拔除外戚帶來的禍端,昭宗帝是敬宗帝費了苦心培養出來的繼承者,自然是繼承了敬宗帝的宏圖大誌。前朝和後宮素來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的關係,每走一步自然得好好計量。
昭宗帝不願意後宮跟前朝牽扯太深,因此宮裏妃嬪出身都不太高,就算出身高了,昭宗帝也有法子壓下後妃娘家勢力。
司馬氏是司馬惟庸的嫡孫女。司馬惟庸探花出身,在翰林院熬了十年,才到六部磨練。最後進入了中書省,在官場上自然是有自己的勢力。雖然當初因為成王魯王爭儲時候暗地裏站隊過,好在還是一直忠於敬宗帝。昭宗帝也不是個心胸狹窄的皇帝,隻要有足夠的才能能為他所用,一定的明辨是非,一定程度的忠誠。昭宗帝就不會太過於追究。
但司馬惟庸送了唯一的嫡孫女進宮的時候,昭宗帝的表情有瞬間很微妙,在陪兩宮太後用膳的時候,隨口說了句話。霍太後和李太後在宮裏浸淫了一輩子,昭宗帝的意思如何不清楚?李太後還好,她本身也是能善於聽取他人意見,也相信兒子的眼光。霍太後就有些複雜,司馬氏的出身不低,又是個聰明人,日後要是起了異心,肯定會是很大的威脅。
李太後從來不會反駁霍太後的話,就決定了好好的考驗一番司馬氏,司馬淑妃的表現沒有讓她們失望,特別是司馬氏毫不猶豫的喝下絕子湯的時候,那股膽量讓霍太後佩服,也就放下了心防,由得昭宗帝提拔,也讓後麵的發展開始順理成章。
這其中的內情,顧明珠自然是不知情,司馬淑妃是個聰敏的,司馬左丞相能做到左丞相的職位,更加是個不簡單的,如何不明白其中的訣竅。
直到用完膳,顧明珠都沒有跟司馬淑妃說上一句話,這不是她自恃身份,看不起人,是兩宮太後沒有說話之前,她也不好妄自開口。她很清楚自己開口之後的後果,在她還沒有進宮前,有個美人就借著她進宮的機會跟她說了幾句話,她順口就在兩宮太後麵前說了,後來宮裏就傳出那位美人跟她關係匪淺,差點害了當時有孕在身的熊皇後,雖然事後水落石出,顧明珠被同昌大長公主狠狠的訓了一頓,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跟後宮妃嬪保持一點的距離。進宮之後,有了兩宮太後保駕護航,她也就沒有必要。她清楚的知道,玩心眼手段自己根本就不是後宮妃嬪的對手,還不如怎麽讓自己日子過的舒心一點才是。
用完膳之後,顧明珠陪著兩宮太後逗弄吃飽喝足,精神頭足的兒子,對於霍太後讓司馬淑妃抱阿離,顧明珠有些吃驚的看著李太後,李太後隻是淡然的笑了笑,顧明珠開始隱隱有些明白,還是沒有將話給捅破。
司馬淑妃如今協助熊皇後管理後宮,自然是不能像顧明珠一樣可以隨心所欲,瞅了個機會,像兩宮太後告辭,兩宮太後也沒有挽留,知道司馬淑妃離開了,也沒有跟顧明珠說上一句話。
等司馬淑妃走之後,顧明珠並沒有迫不及待的追問,隻是一副所有所思的樣子。
李太後抿唇一笑,對著霍太後說道,“果然是做了母親的人,性子也沉穩了不少。”眼神卻落到顧明珠的身上。
顧明珠有些不依的膩在李太後懷中,霍太後白了一眼沒有形象的顧明珠,“就知道你是個不經誇的,這話還沒說完呢,就恢複了原狀。”
“霍母後一會褒一會貶的,”顧明珠做出一副委屈的樣子拉著李太後的手,“弄的明珠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了,李母後您可得幫我說句公道話。”
“你霍母後說的沒錯,”李太後難得站在了霍太後這邊,點了一下顧明珠的鼻子,“都是做母親的人了,可不能這般沒正形,待到日後阿離長大了,你這個做母親的也麵上無光。”
顧明珠撅嘴,做起了身子,“難道做了母親就不是你們的明珠了嗎?果然有了阿離,明珠在你們心中就不重要了,這三句話裏就有四句是阿離阿離,難怪說兒女是父母的債,果然說的沒錯,阿離就是我的債主。”
霍太後被顧明珠這話逗的臉都板不住了,對著李太後好一陣搖頭,“哪有做母親的跟兒子吃醋的,這要是讓人聽進去了指不準怎麽笑話你呢,這樣的話以後可別再說了,做母親就得有母親的樣子,以後阿離有一學一的,教壞了孩子怎麽辦?”
顧明珠瞪大了眼,一臉不置信,“霍母後,我怎麽可能會教壞孩子呢?我這麽聽話又懂事,絕對會是阿離的好榜樣的。”
霍太後被顧明珠的話給噎住了,半晌無語的看著她,見顧明珠半分自覺都沒有,歎了口氣,“這孩子,什麽時候臉皮這麽厚了,算了,以後阿離還是我跟你李母後多費點心思。”
李太後也讚同的點頭,撫著顧明珠的臉頰,“明珠,以後還是穩重點兒好,不管怎麽說,你現在都是母親了,不能跟從前一樣了。”
顧明珠無語問蒼天,自從她生下阿離之後,幾乎是所有人都在自己耳邊念叨自己該怎麽樣該怎麽樣,不該怎麽樣不該怎麽樣,難道生了孩子,她就真的要改變嗎?
可是在她看來,這跟以前都沒有什麽區別啊,昭宗帝不想讓孩子占據了自己所有的心思,自己每天能見到孩子的時辰有限。
她也知道不管是皇室還是顧氏,對這個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昭宗帝雖然心思隱藏的深,作為枕邊人,她如何不知道皇上對於阿離的期盼?從得知她懷孕時候起,他嘴上不說,儼然是胸有成竹的表情,每次自己說起肚子裏的孩子是公主時,他眼裏的寵溺深含篤定,篤定他知道孩子的性別,卻從來不會在嘴上反駁自己,由著自己的猜想。對於這種猜想,顧明珠雖然沒有根據,心裏卻是相信昭宗帝有秘密,這個秘密還是與自己相關。
顧明珠感到一陣心灰,昭宗帝的脾氣她了解,可是,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走上那一條路,那是一條布滿荊棘、陷阱、冒險的路,稍有不慎,受傷不怕,就怕萬劫不複。當年的昭宗帝如何走過來,就算他不說,自己也能明白。她是真的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將來如此的辛苦,哥哥們從小的經曆她也是看在眼裏,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快快活活的,不求有多大的才能,隻希望他能順遂一生,做個逍遙王爺就好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百年顧氏,到了哥哥這一輩,可以說是走到了巔峰,大哥哥是廣平候世子,二哥哥尚了先帝唯一的嫡出公主,封了平寧侯,三哥哥是平國公,一門三侯,加上自己這個大長公主愛女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貴妃,有育有皇子。不怕皇上心存芥蒂,早已有人不滿了起來。一旦發生什麽,顧氏的下場可想而知,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可是這樣的擔憂,卻是不能對人說,特別是昭宗帝。昭宗帝不喜歡自己將心思過多的分在顧氏,可那是自己的家人,自己如何不能多想?如今有了孩子,顧明珠更覺得頭疼萬分,要是這個孩子是個公主該有多好,自己就不會有這麽多的煩惱了。
司馬淑妃恰好的掩飾住了眼底裏的豔羨和惆悵,兩宮太後沒有說話,她也不敢貿然的插嘴,既然她現在在這裏了,兩宮太後肯定是有安排,自己又何須急於一時,遂很淡定的坐著不動。
顧明珠進來的時候就發現了司馬淑妃,心裏也有疑惑,她沒有主動開口,她知道昭宗帝不喜歡自己跟後宮有過多的接觸,兩位母後也怕自己會吃虧,正如母親說的,自己雖然有些聰明,但心眼子還不夠宮裏一個普通的女官,還是安分的聽她們的安排的好。
身份貴重的顧明珠從來都沒有想過身邊的人給自己安排好的每一步到底有什麽不妥,也從來不會因為得到了許多就要得到更多。因為從小身體不好,也清楚的知道疼愛自己的家人為了自己花費了多少的心力,也深刻的明白知足常樂。自己享受了家人帶給自己的榮耀、奢靡的生活,自己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不會想著借用自己的身份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無限製的透支自己所擁有的福氣。
霍太後和李太後對視了一眼,看向顧明珠的,目光有些心疼。這孩子,就是太乖巧太聽話太體貼人太孝順了。也不怪人如此的心疼她,不為她好好籌謀一番。
也怨不得她們放心不下,顧明珠從小被同昌大長公主嬌養,養成了單純良善的性子,雖然被顧老爺子帶出去見了一番世麵。到底也沒有讓她真正接觸到人性陰暗一麵。進宮之後,被昭宗帝護著,越發的目下無塵。這樣的性子,根本就不適合在後宮生存,偏偏昭宗帝是個偏執的,怎麽也放手不了,最後也隻能給顧明珠找個幫手了。
因為孝宗帝的緣故,敬宗帝吃了外戚的苦。深深的熬了許多年才一點點的拔除外戚帶來的禍端,昭宗帝是敬宗帝費了苦心培養出來的繼承者,自然是繼承了敬宗帝的宏圖大誌。前朝和後宮素來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的關係,每走一步自然得好好計量。
昭宗帝不願意後宮跟前朝牽扯太深,因此宮裏妃嬪出身都不太高,就算出身高了,昭宗帝也有法子壓下後妃娘家勢力。
司馬氏是司馬惟庸的嫡孫女。司馬惟庸探花出身,在翰林院熬了十年,才到六部磨練。最後進入了中書省,在官場上自然是有自己的勢力。雖然當初因為成王魯王爭儲時候暗地裏站隊過,好在還是一直忠於敬宗帝。昭宗帝也不是個心胸狹窄的皇帝,隻要有足夠的才能能為他所用,一定的明辨是非,一定程度的忠誠。昭宗帝就不會太過於追究。
但司馬惟庸送了唯一的嫡孫女進宮的時候,昭宗帝的表情有瞬間很微妙,在陪兩宮太後用膳的時候,隨口說了句話。霍太後和李太後在宮裏浸淫了一輩子,昭宗帝的意思如何不清楚?李太後還好,她本身也是能善於聽取他人意見,也相信兒子的眼光。霍太後就有些複雜,司馬氏的出身不低,又是個聰明人,日後要是起了異心,肯定會是很大的威脅。
李太後從來不會反駁霍太後的話,就決定了好好的考驗一番司馬氏,司馬淑妃的表現沒有讓她們失望,特別是司馬氏毫不猶豫的喝下絕子湯的時候,那股膽量讓霍太後佩服,也就放下了心防,由得昭宗帝提拔,也讓後麵的發展開始順理成章。
這其中的內情,顧明珠自然是不知情,司馬淑妃是個聰敏的,司馬左丞相能做到左丞相的職位,更加是個不簡單的,如何不明白其中的訣竅。
直到用完膳,顧明珠都沒有跟司馬淑妃說上一句話,這不是她自恃身份,看不起人,是兩宮太後沒有說話之前,她也不好妄自開口。她很清楚自己開口之後的後果,在她還沒有進宮前,有個美人就借著她進宮的機會跟她說了幾句話,她順口就在兩宮太後麵前說了,後來宮裏就傳出那位美人跟她關係匪淺,差點害了當時有孕在身的熊皇後,雖然事後水落石出,顧明珠被同昌大長公主狠狠的訓了一頓,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跟後宮妃嬪保持一點的距離。進宮之後,有了兩宮太後保駕護航,她也就沒有必要。她清楚的知道,玩心眼手段自己根本就不是後宮妃嬪的對手,還不如怎麽讓自己日子過的舒心一點才是。
用完膳之後,顧明珠陪著兩宮太後逗弄吃飽喝足,精神頭足的兒子,對於霍太後讓司馬淑妃抱阿離,顧明珠有些吃驚的看著李太後,李太後隻是淡然的笑了笑,顧明珠開始隱隱有些明白,還是沒有將話給捅破。
司馬淑妃如今協助熊皇後管理後宮,自然是不能像顧明珠一樣可以隨心所欲,瞅了個機會,像兩宮太後告辭,兩宮太後也沒有挽留,知道司馬淑妃離開了,也沒有跟顧明珠說上一句話。
等司馬淑妃走之後,顧明珠並沒有迫不及待的追問,隻是一副所有所思的樣子。
李太後抿唇一笑,對著霍太後說道,“果然是做了母親的人,性子也沉穩了不少。”眼神卻落到顧明珠的身上。
顧明珠有些不依的膩在李太後懷中,霍太後白了一眼沒有形象的顧明珠,“就知道你是個不經誇的,這話還沒說完呢,就恢複了原狀。”
“霍母後一會褒一會貶的,”顧明珠做出一副委屈的樣子拉著李太後的手,“弄的明珠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了,李母後您可得幫我說句公道話。”
“你霍母後說的沒錯,”李太後難得站在了霍太後這邊,點了一下顧明珠的鼻子,“都是做母親的人了,可不能這般沒正形,待到日後阿離長大了,你這個做母親的也麵上無光。”
顧明珠撅嘴,做起了身子,“難道做了母親就不是你們的明珠了嗎?果然有了阿離,明珠在你們心中就不重要了,這三句話裏就有四句是阿離阿離,難怪說兒女是父母的債,果然說的沒錯,阿離就是我的債主。”
霍太後被顧明珠這話逗的臉都板不住了,對著李太後好一陣搖頭,“哪有做母親的跟兒子吃醋的,這要是讓人聽進去了指不準怎麽笑話你呢,這樣的話以後可別再說了,做母親就得有母親的樣子,以後阿離有一學一的,教壞了孩子怎麽辦?”
顧明珠瞪大了眼,一臉不置信,“霍母後,我怎麽可能會教壞孩子呢?我這麽聽話又懂事,絕對會是阿離的好榜樣的。”
霍太後被顧明珠的話給噎住了,半晌無語的看著她,見顧明珠半分自覺都沒有,歎了口氣,“這孩子,什麽時候臉皮這麽厚了,算了,以後阿離還是我跟你李母後多費點心思。”
李太後也讚同的點頭,撫著顧明珠的臉頰,“明珠,以後還是穩重點兒好,不管怎麽說,你現在都是母親了,不能跟從前一樣了。”
顧明珠無語問蒼天,自從她生下阿離之後,幾乎是所有人都在自己耳邊念叨自己該怎麽樣該怎麽樣,不該怎麽樣不該怎麽樣,難道生了孩子,她就真的要改變嗎?
可是在她看來,這跟以前都沒有什麽區別啊,昭宗帝不想讓孩子占據了自己所有的心思,自己每天能見到孩子的時辰有限。
她也知道不管是皇室還是顧氏,對這個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昭宗帝雖然心思隱藏的深,作為枕邊人,她如何不知道皇上對於阿離的期盼?從得知她懷孕時候起,他嘴上不說,儼然是胸有成竹的表情,每次自己說起肚子裏的孩子是公主時,他眼裏的寵溺深含篤定,篤定他知道孩子的性別,卻從來不會在嘴上反駁自己,由著自己的猜想。對於這種猜想,顧明珠雖然沒有根據,心裏卻是相信昭宗帝有秘密,這個秘密還是與自己相關。
顧明珠感到一陣心灰,昭宗帝的脾氣她了解,可是,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走上那一條路,那是一條布滿荊棘、陷阱、冒險的路,稍有不慎,受傷不怕,就怕萬劫不複。當年的昭宗帝如何走過來,就算他不說,自己也能明白。她是真的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將來如此的辛苦,哥哥們從小的經曆她也是看在眼裏,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快快活活的,不求有多大的才能,隻希望他能順遂一生,做個逍遙王爺就好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百年顧氏,到了哥哥這一輩,可以說是走到了巔峰,大哥哥是廣平候世子,二哥哥尚了先帝唯一的嫡出公主,封了平寧侯,三哥哥是平國公,一門三侯,加上自己這個大長公主愛女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貴妃,有育有皇子。不怕皇上心存芥蒂,早已有人不滿了起來。一旦發生什麽,顧氏的下場可想而知,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可是這樣的擔憂,卻是不能對人說,特別是昭宗帝。昭宗帝不喜歡自己將心思過多的分在顧氏,可那是自己的家人,自己如何不能多想?如今有了孩子,顧明珠更覺得頭疼萬分,要是這個孩子是個公主該有多好,自己就不會有這麽多的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