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小雨也笑,咿呀學著喊,「舅—舅—」
信紙還有第二封,等秦霽翻過去,小雨看到箋紙上那枚大大的手印後,不肯再說話,呆呆窩在秦霽懷裏。
小雨害怕比自己大很多的東西,這是她見過一條大狗咬人後留下的癥結。眼前這個手印,就比她的兩隻手還要大。
小雨攥緊了秦霽的衣袖,一下子動也不動。
「秦芹。」秦霽捏捏她僵住的臉蛋,「怎麽了?」
小雨把臉埋進她的脖子,連眼睛也不敢睜開,「娘親,走,走。」
秦霽抱著她回臥房,哄了一陣後,由秦霄留在房裏陪她玩。秦霽則騰出空去忙自己幾個鋪子上的事情,幾個時辰後才回來。
天黑下來,秦霄用過晚飯回了秦府,小雨也玩累睡著了。
秦霽泡在浴斛中,想起那封未寫完的回信,還有箋紙上那枚鮮粉的手印,忽而笑了一聲。
她閉上眼,兩道月眉也是彎彎含著笑意。
回到書房,秦霽找出秦霄未寫完的信箋,照著陸迢的問題,補完了後半封信。
將將起身時,秦霽才發現案邊還有一個竹筒。
今早送來的信筒……有兩個。
秦霽打開剩下的這個,裏麵還是陸迢的字,不止一張箋紙,倒在案上的有七八張,隻不過裏麵寫的……與前幾次大不相同。
這次倒出的每一封箋紙上,都有她的名字,箋紙開頭寫的是各個節日的祝詞,這些信大多隻寫到一半,結尾常常是洇成一片的墨點,又或是長長一道墨色的劃痕。
秦霽一封封看完,從前年,到今歲,每個要緊的節日,他都沒落下。
隻是未有一封寄到自己手裏。
案前的燭火劈帛一聲,倏然變暗。
可某個人的影子,卻在眼前漸漸變得清晰。
莫名地,秦霽說不清心裏現在是什麽感受。
這滋味就像在心裏剝了一瓣酸橘子,酸酸脹脹,明明是不好受的,可又叫人心尖有幾分發軟。
*
秦霽這次的回信還沒寄出,便收到了陸迢的第四封信。
與第三封隻隔三日。
信送到芷園時,永安郡主也在,見狀不免擔憂,「前陣子不是來過信麽?」
陸迢送信一直用的自己的人,這幾副麵孔,永安郡主也熟。
司正在軍營裏呆了一段時日,直來直往,一時想不出轉圜的話,結結巴巴:「回郡主,無甚要緊事,就是大爺……這次……大爺……」
這次大爺隻給夫人寫了信,像是出了什麽事,還三令五申讓他路上快些,不許耽擱。
這一來,好像又沒什麽要緊事。
知道內情的人隻有秦霽,她出麵替他解圍,「這一路辛苦,偏廳有放涼的茶湯,你先去那裏坐著歇會兒罷。待會兒再來回郡主的話。」
司正鬆了口氣,轉望向永安郡主,
永安擺手,「去罷去罷,我隻是順嘴一提,他無事便好。」
「郡主放心,大爺在西南一切都好。」司正揣起裝著信的竹筒,去了偏廳。
永安聽到這句後便安心下來,取出新製的絨球兔子,去逗搖床裏的小雨玩。快三天沒見著自己的寶貝孫女,她實在是想念得很。
小雨才一歲大,已經記住了許多人。抓了會兒絨球兔子,看清絨球兔子後的人時,即刻露出笑臉,「祖—母—」
小娃娃笑的甜絲絲,聲音裏帶著天然的稚氣,把永安的心都給喊化了。
永安點了點她的鼻子,好奇問秦霽,「你是怎麽帶的小雨?她甜起來像個糖人似的。」
「小孩不都是這樣麽?小時候總是愛笑一些。」
秦霽記得,以前秦霄也是這樣,小小年紀就會笑著喊姐姐,把她的幾個閨中密友都喊成了親姐姐。
永安郡主似乎被她這句話提醒,想起什麽,頓了片刻後彎唇一笑,「你說的對。」
「陸迢這麽大的時候也愛笑,他也是後來才變得沉靜不愛說話,說起來,這裏麵也有我的錯。」
這話秦霽沒法接,隻垂首默默聽著。永安郡主卻不往下說了,抱起秦芹,「小雨跟祖母去園子裏逛逛好不好?」
小雨看向秦霽,見她點頭答應,即刻抱住了永安郡主的脖子,親親熱熱道:「祖母粗去玩!」
她們出去後,陸迢的第四封信被送至秦霽手中。
這次的信裏,都是和她說的話。
陸迢說,軍營裏識字的人少,他常常給人代筆,逢年過節便寫上一封,有的沒寄出去,便隨意放在一處,前幾日這些代筆寫過的箋紙竟都不見了。
秦霽還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信。
言辭得體,理由拙劣,欲蓋彌彰。
*
西南,楊木關。
春風未曾落下這處偏遠之地,和風煦日,群山蒼翠,關山內外都是好景。
然而陸迢卻無心多賞。
一整個春天過去,他都沒收到秦霽的回信。
他已然確信,不見了的竹筒的確誤寄給了她,此後硬著頭皮補寄的信亦是全無用處。
到底是失策了,他想。
這樣的念頭在五月被打消。
端午節的前一日,秦霽的信到了。
陸迢那日在關外與蠻夷征戰,兩天後領著大軍歸營才得此消息。
深夜,他挑開簾布,藉著月光和燭光,拆開了秦霽遲來的信。
還是同以前一樣,他問的是什麽,她回的便是什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信紙還有第二封,等秦霽翻過去,小雨看到箋紙上那枚大大的手印後,不肯再說話,呆呆窩在秦霽懷裏。
小雨害怕比自己大很多的東西,這是她見過一條大狗咬人後留下的癥結。眼前這個手印,就比她的兩隻手還要大。
小雨攥緊了秦霽的衣袖,一下子動也不動。
「秦芹。」秦霽捏捏她僵住的臉蛋,「怎麽了?」
小雨把臉埋進她的脖子,連眼睛也不敢睜開,「娘親,走,走。」
秦霽抱著她回臥房,哄了一陣後,由秦霄留在房裏陪她玩。秦霽則騰出空去忙自己幾個鋪子上的事情,幾個時辰後才回來。
天黑下來,秦霄用過晚飯回了秦府,小雨也玩累睡著了。
秦霽泡在浴斛中,想起那封未寫完的回信,還有箋紙上那枚鮮粉的手印,忽而笑了一聲。
她閉上眼,兩道月眉也是彎彎含著笑意。
回到書房,秦霽找出秦霄未寫完的信箋,照著陸迢的問題,補完了後半封信。
將將起身時,秦霽才發現案邊還有一個竹筒。
今早送來的信筒……有兩個。
秦霽打開剩下的這個,裏麵還是陸迢的字,不止一張箋紙,倒在案上的有七八張,隻不過裏麵寫的……與前幾次大不相同。
這次倒出的每一封箋紙上,都有她的名字,箋紙開頭寫的是各個節日的祝詞,這些信大多隻寫到一半,結尾常常是洇成一片的墨點,又或是長長一道墨色的劃痕。
秦霽一封封看完,從前年,到今歲,每個要緊的節日,他都沒落下。
隻是未有一封寄到自己手裏。
案前的燭火劈帛一聲,倏然變暗。
可某個人的影子,卻在眼前漸漸變得清晰。
莫名地,秦霽說不清心裏現在是什麽感受。
這滋味就像在心裏剝了一瓣酸橘子,酸酸脹脹,明明是不好受的,可又叫人心尖有幾分發軟。
*
秦霽這次的回信還沒寄出,便收到了陸迢的第四封信。
與第三封隻隔三日。
信送到芷園時,永安郡主也在,見狀不免擔憂,「前陣子不是來過信麽?」
陸迢送信一直用的自己的人,這幾副麵孔,永安郡主也熟。
司正在軍營裏呆了一段時日,直來直往,一時想不出轉圜的話,結結巴巴:「回郡主,無甚要緊事,就是大爺……這次……大爺……」
這次大爺隻給夫人寫了信,像是出了什麽事,還三令五申讓他路上快些,不許耽擱。
這一來,好像又沒什麽要緊事。
知道內情的人隻有秦霽,她出麵替他解圍,「這一路辛苦,偏廳有放涼的茶湯,你先去那裏坐著歇會兒罷。待會兒再來回郡主的話。」
司正鬆了口氣,轉望向永安郡主,
永安擺手,「去罷去罷,我隻是順嘴一提,他無事便好。」
「郡主放心,大爺在西南一切都好。」司正揣起裝著信的竹筒,去了偏廳。
永安聽到這句後便安心下來,取出新製的絨球兔子,去逗搖床裏的小雨玩。快三天沒見著自己的寶貝孫女,她實在是想念得很。
小雨才一歲大,已經記住了許多人。抓了會兒絨球兔子,看清絨球兔子後的人時,即刻露出笑臉,「祖—母—」
小娃娃笑的甜絲絲,聲音裏帶著天然的稚氣,把永安的心都給喊化了。
永安點了點她的鼻子,好奇問秦霽,「你是怎麽帶的小雨?她甜起來像個糖人似的。」
「小孩不都是這樣麽?小時候總是愛笑一些。」
秦霽記得,以前秦霄也是這樣,小小年紀就會笑著喊姐姐,把她的幾個閨中密友都喊成了親姐姐。
永安郡主似乎被她這句話提醒,想起什麽,頓了片刻後彎唇一笑,「你說的對。」
「陸迢這麽大的時候也愛笑,他也是後來才變得沉靜不愛說話,說起來,這裏麵也有我的錯。」
這話秦霽沒法接,隻垂首默默聽著。永安郡主卻不往下說了,抱起秦芹,「小雨跟祖母去園子裏逛逛好不好?」
小雨看向秦霽,見她點頭答應,即刻抱住了永安郡主的脖子,親親熱熱道:「祖母粗去玩!」
她們出去後,陸迢的第四封信被送至秦霽手中。
這次的信裏,都是和她說的話。
陸迢說,軍營裏識字的人少,他常常給人代筆,逢年過節便寫上一封,有的沒寄出去,便隨意放在一處,前幾日這些代筆寫過的箋紙竟都不見了。
秦霽還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信。
言辭得體,理由拙劣,欲蓋彌彰。
*
西南,楊木關。
春風未曾落下這處偏遠之地,和風煦日,群山蒼翠,關山內外都是好景。
然而陸迢卻無心多賞。
一整個春天過去,他都沒收到秦霽的回信。
他已然確信,不見了的竹筒的確誤寄給了她,此後硬著頭皮補寄的信亦是全無用處。
到底是失策了,他想。
這樣的念頭在五月被打消。
端午節的前一日,秦霽的信到了。
陸迢那日在關外與蠻夷征戰,兩天後領著大軍歸營才得此消息。
深夜,他挑開簾布,藉著月光和燭光,拆開了秦霽遲來的信。
還是同以前一樣,他問的是什麽,她回的便是什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