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爭氣不要緊,咱們還有婉兒,你能說個好妹夫回來也算給咱們侯府爭了光。」
陸迢這兩年在朝中聲名鵲起,能力手段有目共睹,難得於男女一事上也未見荒唐。這樣一個前途無可限量的年輕人,不知是多少京中勛貴的夢中佳婿。
隻是兩年來,數不清的紅繩往他那裏牽過去,沒有一條能得到回音。
想起今早自己一口應下的事,趙惟生搖起了摺扇,待冷風吹去麵上的尷尬後才道:
「再過一個月乃家父五十大壽,不知你是否得閑,若是能來府上坐一坐,他必定會很高興。」
隱隱察覺到旁側的眼神變得犀利,他訕笑著補了一句,「舍妹自幼便喜歡金陵,早想著見你一見,她性子活潑,你們一處定有話可聊。」
陸迢笑著搖了搖頭,「你不是說了麽,今上有意派我去江省,過得一月隻怕不在京城。放心,令尊大壽那日,我必派人將禮送到府上。」
他喚了趙望進來,令抱起畫軸。
趙惟生望著他們出門,悻悻耷下肩膀。隻字未提趙婉,這下沒戲。
但他立刻注意到另一件事情,扶著樓梯的欄木追到陸迢身邊,小聲問道:「你真要去那位畫師的麻煩?」
陸迢嗯了聲,「攪亂今上視聽,抓去砍頭。」
趙惟生心下一驚,停在原地。直看著陸迢信步走出戲樓,他才反應過來,這人剛剛在戲弄自己。
回了白鷺園,趙望放下畫軸,仍處於震驚之中。
「陳大家能出名一大半賴著他的梅花印章,竟然有人能仿出來,此人還真是厲害。」
陸迢掃過那副畫,眉心微斂。
耍小聰明而已,不過是投對時機,挑對人,所以無人細究其中真假。
趙望察出不對,改口說起正事,「爺,現在可要派人去找他?」
去年此事牽連了戶部一幹人等,涉事其中的六皇子也被趕出了京城,封為燕王去了封地。
這副畫後來一直留在大爺這裏,最近大理寺在整理案卷,要拿回此畫存為證物。大爺曾提過這畫上少了樣東西,得填上才好,省得日後麻煩。
趙望未等到吩咐,伸長腦袋看向案邊似在出神的人,試探著喚了一聲,「大爺?」
「無需派人。」陸迢目光從那副畫上移開,「我不日就會動身。」
趙望拱手,「是。」
陸迢下晌去了刑部,恰比秦甫之先一步到。門吏遠遠就認出陸迢的馬車,單單迎向他那一側。
轉頭時不忘翻個白眼,有意要忽視那位正朝這裏走來的前禦史。
待他畢恭畢敬迎上前,卻見每次都是冷臉進冷臉出的陸侍郎,這回臉上竟然掛上了笑。
他連忙也陪上笑臉,「陸侍郎,今日這是……」
陸迢的眼神完完全全繞開他,人也去向他剛剛離開的那側。
門吏隨之又聽到了一種熟悉的恭敬語氣,然而用這種語氣說話的人是陸迢。
「秦大人,來得巧了,我同您一道進去。」
兩個時辰過去,門吏還未從震驚中恢復,又見陸迢親自送秦甫之出了花廳。
人走近時,門吏對他的態度也開始畢恭畢敬,彎著腰賠笑,「秦禦史,小人最近犯了眼病,剛剛竟然沒認出您來,您千萬別怪。」
秦甫之步伐稍頓,「我不是你們刑部的人,你認出我也是無用。」
門吏被他哽住,兩年過去,誰知這禦史半點沒變,一時不知怎麽接話,臉上堆滿尷尬的笑。
上了馬車,秦甫之閉目凝神,靠在車廂廂壁。
下晌的幾個時辰,他一直在花廳與陸迢討議烏台一案。
這個新晉的刑部侍郎謙和從容,進退有度,與傳聞中的「性不近人」大有出入。
是個讓人欣賞的後輩。
然而在此之前,他在秦甫之心裏另有一個身份——金陵人。
秦霽在金陵留過一段時日。
陸迢在自己麵前越是謙和,秦甫之便越覺可疑。當初自己流放嶺東,秦霽給自己寄來報平安的短箋還有禦寒的衣物。
那封短箋所用箋紙便是金陵特色的硯心紙。
寒冬的天,她是如何將這些送來嶺東?且還是直接放在自己屋前。
這次去刑部交接完,秦甫之一連多日未再見到陸迢。都察院事務繁忙,另烏台案牽連眾多,他常常脫不開身。
終於得了些進展,另一位同僚不在,他隻好自己拿著這幾日的錄下的口供去到謄錄案卷的後房。
書吏見到是他,交上鑰匙,笑道:「秦禦史不知,前陣子這裏險些遭蟲,案卷都翻出去曬了一番,還沒來得及理好。張禦史這是故意把苦差交給您呢。」
秦甫之擺擺手,他慣來不計較這些,轉動鑰匙打開了房門。
都察院審理的案子,多與官員有關。這間門房常年關上,裏麵分門別類擺放著各時結案的卷宗,並著證據放在一起,非禦史不得入內。
走進去,裏麵果然如書吏所言還沒收拾,擺是擺好了,還有許多卷宗都是攤開放的。
未走幾步,秦甫之的腳步忽地停下。
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當初那份能證明他清白的調令。
從流放到貶官,再到回京,秦甫之自接到聖諭,心中一直有所猜想,卻始終未想到陸迢身上。
此刻,那份調令讓他停下了目光,上麵的字讓他既陌生又熟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陸迢這兩年在朝中聲名鵲起,能力手段有目共睹,難得於男女一事上也未見荒唐。這樣一個前途無可限量的年輕人,不知是多少京中勛貴的夢中佳婿。
隻是兩年來,數不清的紅繩往他那裏牽過去,沒有一條能得到回音。
想起今早自己一口應下的事,趙惟生搖起了摺扇,待冷風吹去麵上的尷尬後才道:
「再過一個月乃家父五十大壽,不知你是否得閑,若是能來府上坐一坐,他必定會很高興。」
隱隱察覺到旁側的眼神變得犀利,他訕笑著補了一句,「舍妹自幼便喜歡金陵,早想著見你一見,她性子活潑,你們一處定有話可聊。」
陸迢笑著搖了搖頭,「你不是說了麽,今上有意派我去江省,過得一月隻怕不在京城。放心,令尊大壽那日,我必派人將禮送到府上。」
他喚了趙望進來,令抱起畫軸。
趙惟生望著他們出門,悻悻耷下肩膀。隻字未提趙婉,這下沒戲。
但他立刻注意到另一件事情,扶著樓梯的欄木追到陸迢身邊,小聲問道:「你真要去那位畫師的麻煩?」
陸迢嗯了聲,「攪亂今上視聽,抓去砍頭。」
趙惟生心下一驚,停在原地。直看著陸迢信步走出戲樓,他才反應過來,這人剛剛在戲弄自己。
回了白鷺園,趙望放下畫軸,仍處於震驚之中。
「陳大家能出名一大半賴著他的梅花印章,竟然有人能仿出來,此人還真是厲害。」
陸迢掃過那副畫,眉心微斂。
耍小聰明而已,不過是投對時機,挑對人,所以無人細究其中真假。
趙望察出不對,改口說起正事,「爺,現在可要派人去找他?」
去年此事牽連了戶部一幹人等,涉事其中的六皇子也被趕出了京城,封為燕王去了封地。
這副畫後來一直留在大爺這裏,最近大理寺在整理案卷,要拿回此畫存為證物。大爺曾提過這畫上少了樣東西,得填上才好,省得日後麻煩。
趙望未等到吩咐,伸長腦袋看向案邊似在出神的人,試探著喚了一聲,「大爺?」
「無需派人。」陸迢目光從那副畫上移開,「我不日就會動身。」
趙望拱手,「是。」
陸迢下晌去了刑部,恰比秦甫之先一步到。門吏遠遠就認出陸迢的馬車,單單迎向他那一側。
轉頭時不忘翻個白眼,有意要忽視那位正朝這裏走來的前禦史。
待他畢恭畢敬迎上前,卻見每次都是冷臉進冷臉出的陸侍郎,這回臉上竟然掛上了笑。
他連忙也陪上笑臉,「陸侍郎,今日這是……」
陸迢的眼神完完全全繞開他,人也去向他剛剛離開的那側。
門吏隨之又聽到了一種熟悉的恭敬語氣,然而用這種語氣說話的人是陸迢。
「秦大人,來得巧了,我同您一道進去。」
兩個時辰過去,門吏還未從震驚中恢復,又見陸迢親自送秦甫之出了花廳。
人走近時,門吏對他的態度也開始畢恭畢敬,彎著腰賠笑,「秦禦史,小人最近犯了眼病,剛剛竟然沒認出您來,您千萬別怪。」
秦甫之步伐稍頓,「我不是你們刑部的人,你認出我也是無用。」
門吏被他哽住,兩年過去,誰知這禦史半點沒變,一時不知怎麽接話,臉上堆滿尷尬的笑。
上了馬車,秦甫之閉目凝神,靠在車廂廂壁。
下晌的幾個時辰,他一直在花廳與陸迢討議烏台一案。
這個新晉的刑部侍郎謙和從容,進退有度,與傳聞中的「性不近人」大有出入。
是個讓人欣賞的後輩。
然而在此之前,他在秦甫之心裏另有一個身份——金陵人。
秦霽在金陵留過一段時日。
陸迢在自己麵前越是謙和,秦甫之便越覺可疑。當初自己流放嶺東,秦霽給自己寄來報平安的短箋還有禦寒的衣物。
那封短箋所用箋紙便是金陵特色的硯心紙。
寒冬的天,她是如何將這些送來嶺東?且還是直接放在自己屋前。
這次去刑部交接完,秦甫之一連多日未再見到陸迢。都察院事務繁忙,另烏台案牽連眾多,他常常脫不開身。
終於得了些進展,另一位同僚不在,他隻好自己拿著這幾日的錄下的口供去到謄錄案卷的後房。
書吏見到是他,交上鑰匙,笑道:「秦禦史不知,前陣子這裏險些遭蟲,案卷都翻出去曬了一番,還沒來得及理好。張禦史這是故意把苦差交給您呢。」
秦甫之擺擺手,他慣來不計較這些,轉動鑰匙打開了房門。
都察院審理的案子,多與官員有關。這間門房常年關上,裏麵分門別類擺放著各時結案的卷宗,並著證據放在一起,非禦史不得入內。
走進去,裏麵果然如書吏所言還沒收拾,擺是擺好了,還有許多卷宗都是攤開放的。
未走幾步,秦甫之的腳步忽地停下。
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當初那份能證明他清白的調令。
從流放到貶官,再到回京,秦甫之自接到聖諭,心中一直有所猜想,卻始終未想到陸迢身上。
此刻,那份調令讓他停下了目光,上麵的字讓他既陌生又熟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