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此處,祝君安想起一件事來,「給《鳳仙花》作曲的邱教授表示想要親自指揮,既然定了,我想是不是可以開始和他接洽了。」首都芭蕾舞團配置了自己的交響樂團,但是作曲家親自上陣指揮無疑能更好得闡釋作品,這也是慣例。
「當然,你的作品能被美國那邊選上,和他的配樂也是離不開關係的,我也想和邱教授碰碰麵,邀請他來和我們一起籌備。」程團長帶上眼鏡,開始翻看她的工作日誌本,在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上又添記了幾筆,「那先這樣吧,你先去忙吧小祝,對了,麻煩你把小孟叫來,《火鳥》的排演也要開始了。」
祝君安下樓時隻覺得腳步輕快,像安了彈簧,他來到西練功房,小孟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歡喜,「有好消息呀君哥?」祝君安便把nycb選中了《鳳仙花》的事情告訴了他,小孟興高采烈地和他道賀:「恭喜恭喜!我就知道你能行的君哥,這不得請客?」他看了眼旁麵無人,又小聲說:「我說剛才怎麽看聰哥跟丟了魂似的。」兩個人不約而同搖了搖頭,芭蕾舞是門殘酷的藝術,對於演員對於編導都是,競爭無可避免,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歷來如此沒什麽新鮮的。
時間到了,群舞演員們陸續來到了練功房,不方便講話了。「一打岔差點忘了,團長在辦公室等著你呢,你去吧我在這盯著。」小孟把電腦給他,往樓上去了。
很快,團裏做出了工作部署,兵分三路,匡副團、首席編導趙洪濤和藝術總監兼芭蕾大師劉婷負責團內接下來的演出和考核工作;薑副團和張聰負責配合美國編導排演引進劇目《火鳥》;祝君安作為總編導,和孟光耀一起完善首芭原創舞劇《鳳仙花》,由團長程虹擔任總策劃和製作人,外聘邱律為作曲人和指揮。
原本程團是希望讓祝君安和張聰聯合編導,因為張聰經驗豐富,而且具備深厚的中國舞民族舞功底,這正是祝君安的不足之處,但是張聰幾次推諉,表示想擔任《火鳥》的工作,他心意已決,程團無法,隻能退而求其次讓孟光耀協助祝君安。孟光耀倒是很高興,他對不同的舞種也皆有涉獵,中國舞尤其見長,正想找個機會施展才華,《火鳥》的編導工作,叫出來很響,但是靈活度不高,主要還是配合外國編導的工作。如此一來,眾人倒是都得償所願。
首都芭蕾舞團前所未有的繁忙起來,編導教排們各有安排,很多人還肩負多職,演員們也在為六月初的考核忙碌,他們都知道這次的考核不僅僅是團內的審核,更是一次向美國編導大師彼得·提普頓peter tipton展示自己的機會。所有人的非常重視,深夜的練功房全部亮著燈,首席主演們想更精進技藝,群演們也忙著練習節目,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首芭人才濟濟,等級分明,不乏實力強勁的群舞演員,彼得·提普頓向來不論品階,選演員隻憑自己的喜好,這讓他們興奮不已,都卯足了勁想好好表現一番,盼望得到提普頓的青睞,也過過跳主角的癮,排在前麵的演員自然也不想讓人替代,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現在的首芭是個不見硝煙的戰場。祝君安的傳奇也再度被提起,激勵著年輕演員們的鬥誌。
當時首芭剛剛崛起,在國際舞台上初露鋒芒。幾經交涉,丹麥國寶級芭蕾大師妮娜·延森nina jensen終於同意讓中國的舞蹈演員演繹她的知名作品《紅與黑》。
70歲的老藝術家延森來到中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挑選演員。
這部舞劇改編自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同名小說,講述了出身貧寒的少年野心家於連是如何憑藉俊秀的容貌、超群的天資和非凡的意誌力在復辟時期的法國社會出人頭地,這中間又和兩位貴族女性先後產生感情的故事。四位女主角(ab兩組瑞那爾夫人和馬特爾小姐)很快都有了人選,分別是兩位首席和兩位主要演員,關於讓誰來跳男主於連,妮娜·延森卻一直沒做決定。
她對劇團裏的幾名男主演都心存疑慮,要求看看團裏所有的男演員。
當時年僅19歲的祝君安進入了她的視野,外表出眾,基本功過硬,看到他,老太太就像看到了那個同樣十八九歲,剛剛到市長家作家庭教師的於連,青澀卻又精明,自卑卻又自傲,這種複雜性和破碎感她在祝君安身上找到了。就這樣,僅僅是領舞的祝君安跳上了了a組於連,團裏上下一片譁然。
能進入首芭的演員都是各個芭蕾舞學院的尖子,自然誰不會甘心落於人後。有的人對舞蹈生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傲得很,這也並非空穴來風。學舞蹈的孩子身形本來就比較挺拔,又多半容貌身材出眾,放在人群裏本來就比較打眼,更何況學出來的沒有不是有天賦、肯吃苦的,這樣的人,沒點勁兒,反而奇怪了。
芭蕾舞又有他的殘酷之處。舞者們幼時啟蒙,能進入國內頂尖的芭蕾舞團,自身的努力和家人的培養缺一不可,他們年紀輕輕就進入了各類舞蹈院校,學習成為一名職業芭蕾舞演員所需要的本領,這中間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挨過了殘酷無情的淘汰,才進入了舞團大門。
試問付出了十餘年的辛苦,誰不想跳主要角色呢?但是一部舞劇裏,擁有姓名的角色就隻有那麽兩三個,剩下的不是群舞就是配角,很難讓觀眾的目光為他們停留。《天鵝湖》當中有48隻天鵝,《吉賽爾》裏有32個亡靈,《葛蓓莉亞》最後一幕群體婚禮裏有7對新人,觀眾能看清每個麵孔嗎?群舞是舞團的基石,群舞的英文是corps de ballet,來源法語,而法語裏corps的意思就是身體,一場芭蕾舞演出就是由若幹群舞托舉起幾名主演。
「當然,你的作品能被美國那邊選上,和他的配樂也是離不開關係的,我也想和邱教授碰碰麵,邀請他來和我們一起籌備。」程團長帶上眼鏡,開始翻看她的工作日誌本,在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上又添記了幾筆,「那先這樣吧,你先去忙吧小祝,對了,麻煩你把小孟叫來,《火鳥》的排演也要開始了。」
祝君安下樓時隻覺得腳步輕快,像安了彈簧,他來到西練功房,小孟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歡喜,「有好消息呀君哥?」祝君安便把nycb選中了《鳳仙花》的事情告訴了他,小孟興高采烈地和他道賀:「恭喜恭喜!我就知道你能行的君哥,這不得請客?」他看了眼旁麵無人,又小聲說:「我說剛才怎麽看聰哥跟丟了魂似的。」兩個人不約而同搖了搖頭,芭蕾舞是門殘酷的藝術,對於演員對於編導都是,競爭無可避免,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歷來如此沒什麽新鮮的。
時間到了,群舞演員們陸續來到了練功房,不方便講話了。「一打岔差點忘了,團長在辦公室等著你呢,你去吧我在這盯著。」小孟把電腦給他,往樓上去了。
很快,團裏做出了工作部署,兵分三路,匡副團、首席編導趙洪濤和藝術總監兼芭蕾大師劉婷負責團內接下來的演出和考核工作;薑副團和張聰負責配合美國編導排演引進劇目《火鳥》;祝君安作為總編導,和孟光耀一起完善首芭原創舞劇《鳳仙花》,由團長程虹擔任總策劃和製作人,外聘邱律為作曲人和指揮。
原本程團是希望讓祝君安和張聰聯合編導,因為張聰經驗豐富,而且具備深厚的中國舞民族舞功底,這正是祝君安的不足之處,但是張聰幾次推諉,表示想擔任《火鳥》的工作,他心意已決,程團無法,隻能退而求其次讓孟光耀協助祝君安。孟光耀倒是很高興,他對不同的舞種也皆有涉獵,中國舞尤其見長,正想找個機會施展才華,《火鳥》的編導工作,叫出來很響,但是靈活度不高,主要還是配合外國編導的工作。如此一來,眾人倒是都得償所願。
首都芭蕾舞團前所未有的繁忙起來,編導教排們各有安排,很多人還肩負多職,演員們也在為六月初的考核忙碌,他們都知道這次的考核不僅僅是團內的審核,更是一次向美國編導大師彼得·提普頓peter tipton展示自己的機會。所有人的非常重視,深夜的練功房全部亮著燈,首席主演們想更精進技藝,群演們也忙著練習節目,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首芭人才濟濟,等級分明,不乏實力強勁的群舞演員,彼得·提普頓向來不論品階,選演員隻憑自己的喜好,這讓他們興奮不已,都卯足了勁想好好表現一番,盼望得到提普頓的青睞,也過過跳主角的癮,排在前麵的演員自然也不想讓人替代,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現在的首芭是個不見硝煙的戰場。祝君安的傳奇也再度被提起,激勵著年輕演員們的鬥誌。
當時首芭剛剛崛起,在國際舞台上初露鋒芒。幾經交涉,丹麥國寶級芭蕾大師妮娜·延森nina jensen終於同意讓中國的舞蹈演員演繹她的知名作品《紅與黑》。
70歲的老藝術家延森來到中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挑選演員。
這部舞劇改編自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同名小說,講述了出身貧寒的少年野心家於連是如何憑藉俊秀的容貌、超群的天資和非凡的意誌力在復辟時期的法國社會出人頭地,這中間又和兩位貴族女性先後產生感情的故事。四位女主角(ab兩組瑞那爾夫人和馬特爾小姐)很快都有了人選,分別是兩位首席和兩位主要演員,關於讓誰來跳男主於連,妮娜·延森卻一直沒做決定。
她對劇團裏的幾名男主演都心存疑慮,要求看看團裏所有的男演員。
當時年僅19歲的祝君安進入了她的視野,外表出眾,基本功過硬,看到他,老太太就像看到了那個同樣十八九歲,剛剛到市長家作家庭教師的於連,青澀卻又精明,自卑卻又自傲,這種複雜性和破碎感她在祝君安身上找到了。就這樣,僅僅是領舞的祝君安跳上了了a組於連,團裏上下一片譁然。
能進入首芭的演員都是各個芭蕾舞學院的尖子,自然誰不會甘心落於人後。有的人對舞蹈生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傲得很,這也並非空穴來風。學舞蹈的孩子身形本來就比較挺拔,又多半容貌身材出眾,放在人群裏本來就比較打眼,更何況學出來的沒有不是有天賦、肯吃苦的,這樣的人,沒點勁兒,反而奇怪了。
芭蕾舞又有他的殘酷之處。舞者們幼時啟蒙,能進入國內頂尖的芭蕾舞團,自身的努力和家人的培養缺一不可,他們年紀輕輕就進入了各類舞蹈院校,學習成為一名職業芭蕾舞演員所需要的本領,這中間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挨過了殘酷無情的淘汰,才進入了舞團大門。
試問付出了十餘年的辛苦,誰不想跳主要角色呢?但是一部舞劇裏,擁有姓名的角色就隻有那麽兩三個,剩下的不是群舞就是配角,很難讓觀眾的目光為他們停留。《天鵝湖》當中有48隻天鵝,《吉賽爾》裏有32個亡靈,《葛蓓莉亞》最後一幕群體婚禮裏有7對新人,觀眾能看清每個麵孔嗎?群舞是舞團的基石,群舞的英文是corps de ballet,來源法語,而法語裏corps的意思就是身體,一場芭蕾舞演出就是由若幹群舞托舉起幾名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