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xt attraction的新聞官透露:「粉絲們知道樂隊不喜歡大型巡演。而且喬琳的電影事業過於成功,以至於不少粉絲開始擔心她會離開樂隊,這在客觀上促進了門票銷售。客觀來說,這是我們今年負責推廣的所有演出中上座率表現最好的樂隊。」據悉,該公司還負責推廣滾石樂隊和u2的巡迴演唱會。


    目前,紫色天鵝絨已經在全球68場演出中吸引了142萬名持票觀眾。


    ——————


    1997年10月《紐約時報》


    喬琳·阿普爾比攜其導演新作《尾巴搖狗》於日前在紐約電影節上露麵。這齣達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聯袂主演的政治諷刺喜劇成為了本屆紐約電影節上最大的亮點之一,茲一露麵就成了一場國際發行權競標戰的目標。此外,同樣以獨立電影引起轟動的導演還有《不羈夜》的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


    1997年10月《華盛頓郵報》


    喬琳·阿普爾比身著一件經典黑色禮服裙低調現身紐約電影節的慶祝派對,但聚光燈總是跟隨著她。臨時從紫色天鵝絨的繁忙巡演中休假的她絲毫未曾顯露疲態,很快在房間裏吸引了一眾同她熱情交談的名流。


    最近在紐約電影節上大出風頭的獨立電影《不羈夜》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是今晚的騎士,他和喬琳時不時地聚在一起交談。這也不奇怪,以喬琳·阿普爾比為中心,她同安德森、音樂人喬恩·布裏昂、艾美·曼等獨立藝術家在洛杉rgo俱樂部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小團體。


    這rgo小隊代表了美國獨立藝術界最有希望在大企業係統外取得成功的一幫人,即使考慮到喬琳的樂隊同全世界最大唱片公司之一簽約,這也仍然是人們的普遍看法。這確實有點怪,但仍在80%的程度上是真的,她在電影界更像一位獨立電影導演和製片人。她用出唱片的錢資助電影,沒法責怪她,對吧?


    當然,我們可能很難忘記,在喬琳和保羅這兩位前程似錦的年輕人成為今天的獨立明星之前,他們曾經是一對很可愛的情侶,一對少年時期相識,青年時期相愛的伴侶。但現在,喬琳轉而稱呼保羅為「我最喜歡的導演和朋友」,而保羅則稱讚她擁有他最需要的「冷靜、鼓勵和支持」。他說:「有的時候我會有點忘乎所以,我需要有人讓我冷靜一下。當我說有人的時候,我大部分時候都在說喬,她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件事。」他還補充說:「當然,在那之前,我們還是會大吵一架。」


    在喬琳的獨立聲譽日漸壯大的同時,她的丈夫、綠洲明星諾埃爾·蓋勒格卻有些焦頭爛額。他最近同他著名的不和的兄弟一同發行了綠洲樂隊的第三張全長專輯《be here now》。在它登上美國公告牌專輯200強排行榜第2位的同時,諾埃爾卻因走入唐寧街10號而飽受英國獨立文化界的批評。他辯護稱「我隻是去見工黨領袖的,我是工人階級,生來就該是工黨的選民,但我不代表任何人,我不代表獨立文化社群。他們到底是誰?我隻是接受了一個邀請,僅此而已。」


    喬琳在因巡演拒絕唐寧街的邀請後,從未對外發表過任何相關的看法。作為搖滾明星,喬琳一直表現出了一種少見的政治冷漠,她一直聲稱她無力關心其他國家的政治狀況,因為她太忙於搞明白她自己國家的政治生態了。她唯一接近表態的發言是「你能定義一下獨立文化社群這個詞嗎?我以為我們之所以被稱作『獨立』,就是因為我們都不願意被某種主流所代表嗎?你能代表一群拒絕跟隨其他人的人嗎?」


    不知道你怎麽看,對我來說,這似乎已經是種明確的支持了。但也許她說的並非是託辭,至少她的新電影《尾巴搖狗》已經表明,她對美國乃至整個大眾傳媒時代的政治生態有一種掩藏在戲謔下的深刻看法……


    ——————


    1997年11月《紐約時報》


    《雙重好萊塢:好萊塢老派與嬉皮士》:


    這世上存在兩種類型的好好萊塢——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vs不那麽富有且出名的好萊塢人的生活方式:


    他們立誌成為:


    獨立:去年是昆汀·塔倫蒂諾,今年是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主流:每一年都是史匹柏。


    身份的象徵:


    獨立:哈維·韋恩斯坦的家庭電話;或者喬琳·阿普爾比的家庭電話;取決於你的風格,但坦白講後者更難拿到——你知道為什麽!


    主流:可以刷臉通過任何電影公司的門衛。


    終極狀態:


    獨立:一個全新的經紀人;米拉麥克斯或者錫石影業的盲目交易;獨立精神獎的前桌,甚至在沒有提名的情況下,你擁有一個非常靠前的位置;行業頭條(常年)。


    主流:辦公室裏有浴室;行業頭條(常年);奧斯卡的榮譽紀念獎(你很老,但你有個超模女伴)。


    在洛杉磯的住所:


    獨立:製片人媽媽家的客房;製片工作室的地板;德魯·巴裏摩爾辦公室的沙發;馬蒙特酒店(製片人報銷);如果你幸運的話,斯芬克斯影業的辦公室沙發!


    主流:導演首選夏特海濱酒店,明星首選貝爾艾爾,媒體招待會首選四季酒店。


    ———————


    1997年12月《華盛頓郵報》


    演唱會商業貿易雜誌《pollstar》今天表示,1997年,消費者們在演唱會上花費了13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第二好的一年。但這更多顯示了門票價格上漲的跡象,而非行業健康度的表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刺阿加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刺阿加莎並收藏[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