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起來像個騙錢的騙子,小莎,你知道那些龐氏騙局什麽的推銷人就是這麽說的。」


    「給我50萬美元,我很確信它將在5年內變成500萬美元。他們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了,在這一點上,它的投資風險遠小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


    「給我分析報告,然後我才會簽字。」


    喬琳最後確實簽了支票,不僅是這個在線約會網站項目,還有在線拍賣項目auctionweb和在線書店項目amazon。這些初創公司並沒有要求大筆的投資,這讓她足以冒些險。更關鍵的是同億萬富翁亞倫·加德納的來往讓她開始對這些跟計算機打交道的行業感興趣了,後者曾經向她透露過他正在考慮策劃一個投資公司,而這個公司的目的就是幫助這些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這無疑極大地點燃了喬琳自己的投資熱情。


    除去這些跟她的藝術事業沒關係的投資外,她的藝術事業無疑也讓她的千萬富翁身份更穩固了。《魚缸》在全球至少售出了800萬份,銷售分成再加上喬琳本人在出版費中占據60%的分成,僅專輯一項,她就帶走了1480萬美元。這還沒有額外計算單曲和其他播放帶來的收入。


    再加上為她掙得了近六千萬美元的《臨終影像》和至少帶來了四千萬美元的《非法宿醉》,總體來看,喬琳的資產總值已經穩穩地停在了九位數。盡管她還不能稱呼自己為十億富豪(billionaire),但是她可以挺直腰板說自己是白手起家的了!她的個人資產確實超過了她繼承的財產總價值。


    可喬琳滿意了嗎?


    不,她想要更多!這不僅僅是錢,還是更多挑戰和冒險!


    顯然,威尼斯電影節就是她的冒險旅途中的又一個新挑戰。上一次出席威尼斯電影節時,她是獨立單元國際影評人周入選電影的導演。這一次,她的第二部 電影就入選主競賽單元了!這簡直不能更棒了!


    喬琳放鬆地靠在了沙發上,直到她的公關帕特·金斯利拿著幾份雜誌報紙走了進來。


    「喬,你也許會想看看這個……」


    喬琳笑意吟吟地問:「怎麽了?」


    她的笑容在看到封麵時消失了。


    那上麵寫著《英國樂隊之戰:最商業的私人戰爭,以及被鍾愛的喬琳·阿普爾比》。


    --------------------


    回顧過去的風投市場歷史,1995年幾乎可以被看作是回報率最高的一年。但是喬妹在這一篇裏會跟《恰逢其時》走不同的路線。


    話說我一直有個迷思,中文裏的「億萬富豪」到底是有多少錢?英文的billionaire非常明確就是至少得有10億啦,不過其實如果有9個億沒到10個億應該也可以叫billionaire。但是中文的呢?一個億算嗎?感覺這涉及到了中文裏數字方麵的虛指習慣。不過億本身有十萬的意思,那麽億萬富豪就是十萬萬富豪,也就是一億咯?


    喬妹現在這個資產狀況準確說叫centimillionaire,擁有一個億美元或英鎊資產估值的人。


    第158章 tell-tale(十七)


    ===================================


    《英國樂隊之戰:最商業的私人戰爭,以及被鍾愛的喬琳·阿普爾比》


    【誰是90年代以來大眾文化屆最成功的女性?你或許能想出不短的候選名單,但是喬琳·阿普爾比一定會出現在前三名。


    這位現年22歲的紫色天鵝絨歌手不僅一手締造了90年代以來另類搖滾界最成功的樂隊之一,還是一位成功到驚人的電影人。如果有人忘了,那筆者很樂意列舉一下她的頭銜——1994年金球獎最佳女配角、1994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女配角、1994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4年獨立精神獎最佳首部長片……由於版麵問題,筆者決定停在這裏。


    這位有「神奇少女」之稱的導演在交出2.4億美元票房奇蹟的《臨終影像》後,近期又有新動向,她的新作史蒂芬·金原著改編電影《熱淚傷痕》近日入圍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將有資格同其它16部入圍電影一起爭奪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


    然而她的心情可能不會像其他入圍者那樣愉悅,這位曾被《人物》雜誌評為「地球上最美麗的50人」的女人正在捲入一場奇怪的戰爭,一場英國樂隊之戰。她的男友戴蒙·亞邦領導的英國樂隊blur,同愛慕者利亞姆·蓋勒格作為門麵的英國樂隊oasis前不久剛剛結束了一場英國排行榜上的混戰。這場戰爭不僅成為了英國的全國性新聞,還徹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想要說清blur和oasis之間的矛盾,就得先說明什麽是「英倫搖滾」(britpop)。這場所謂的英式搖滾樂運動,包括blur、oasis、stica、pulp和supergrass,得先追溯到不列顛尼亞統治電波的時代。那時披頭士、奇想和誰人樂隊統治了60年代,buzzcocks、wire和the jam統治了70年代。而在十多年的空白後,新生的英國吉他樂隊再次進入了英國單曲排行榜的前10名,他們擊退了來自美國的垃圾搖滾入侵者,並且讓激盪的愛國熱情點燃了整個英國音樂界。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英倫搖滾樂隊是blur和oasis。他們同時選定了8月14日作為單曲發行的日期,誰的單曲將成為英國單曲榜第一名的決鬥瞬間成為了英國的全國新聞。這種競爭被媒體們比作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之間的競爭,但實際上這兩個60年代的樂隊巨頭之間有個君子協定,他們互相通告發行時間,不同時發行單曲。


    blur和oasis間的惡劣競爭的背後或許是階級和地區間的矛盾。blur來自英格蘭南部的中產階級,但其成員卻迷戀倫敦的無產階級生活方式。相比之下,oasis來自北部城市曼徹斯特,其成員是真正的工人階級出身。兩支樂隊都致力於恢復英國流行樂所失去的光輝,重新「入侵」美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刺阿加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刺阿加莎並收藏[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