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一個月前,正逢深秋。
微涼的日光順著雕花木窗斜斜地落在青灰地麵,自打蔣文崢進了光慶殿,這關著的大門已經半個多時辰沒再打開過了,就連守在外頭的福廣都不免心生困惑,新帝和二王爺素來不和,哪來那麽多秘話可談?
傅至景對蔣文崢求見亦存了些戒心與好奇。
他剛從太和殿過來,一路都在想該如何設法讓孟漁心甘情願留下。
前些時日他依照孟漁的心意赦免了劉翊陽和蔣文淩的欺君之罪,可惜適得其反,讓孟漁更加畏懼天威,如今竟學會了假人辭色。
每當他望著孟漁委曲求全的做派,總懷念在很久以前的某些時刻,孟漁或喋喋不休地和他講述生活趣事,或天真爛漫地把玩他的手指,亦或著什麽都不做,安靜而羞澀地匍在他的懷裏,偶爾抬起水潤的眼睛向他討一個吻,溫馨而自在。
孟漁是不該怕他的,可偏偏他所留念的往昔隻能活在回憶裏,就如同水鏡台反覆上演的戲劇一般,沉浸其中的隻剩他一人。
傅至景也有一籌莫展之時。
然而,站在殿中的蔣文崢卻對他道:「臣願以微薄之力,助陛下留住少君。」
他不動聲色地看著在朝中做困獸鬥的二哥,「朕洗耳恭聽。」
蔣文崢慢言細語,娓娓而談。
傅至景聽得幾回蹙眉,卻始終未曾打斷對方,一番裹挾在平緩語調裏的悖逆不軌說完,殿中靜了片刻。
窮途末路的蔣文崢竟是難得地剖白一番,傅至景輕笑一聲,「二哥打的一手好算盤,孟漁並無弒君意圖,你卻要將他拖下水,你是何等居心?」
「陛下既言辭鑿鑿認定孟漁不會弒君,又何必怕此次試探?」
可人心是最經不起試探的。
傅至景麵色微沉,冷聲問道:「倘若他一去不回呢?」
「臣任憑陛下處置。」蔣文崢掀袍跪地,昂首道,「謀事在人,臣隻求陛下體諒臣一片愛子之心,無論事成與否,留無辜的稚子一命。」
古語有言: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這句詩在涼薄的天家裏卻難以成立。
傅至景凝視著為子而計深遠、視死如歸的蔣文崢,不禁想到他們血脈相連的父親,虎毒尚且不食子,可先帝卻一再地叫骨肉相殘,落得個瞑目之際膝下八子無人為其真心送終的下場。
他思忖良久,緩緩道:「朕應承你,隻要蔣嘉彥不觸法度,朕定為他封侯加爵,與其餘王室子弟無二差別。」
蔣文崢眼白微紅,磕頭禮拜,「多謝陛下成全。」
兩個爭得你死我活的宿敵在這一刻握手言和,隻為各取所需。
緊閉的光慶殿得以重見天日,陰風順著重啟的門窗席捲而來,高闊的大殿淒清、冷寂。
福廣送走蔣文崢,端著熱茶躬身到殿前伺候,隻見新帝拿麒麟鎮紙壓住微微翻卷的宣紙,抬筆寫道:「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不日,由蔣文崢寫下的詩句便送到了孟漁的手上,給他埋下了一顆重獲自由身的種子。
傅至景既是贏家,也是輸家。
在忐忑的期待裏,如傅至景所料,孟漁不忍傷他的性命,亦並未聽蔣文崢的讒言背叛他,可萬事難兩全,孟漁在他不省人事之時趁機離他而去。
縱然再回頭也不是因為他。
傅至景無比確定,在經過了無數風雨後,孟漁不要他了。
所幸的是,這世間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孟漁,他在等,不會太久,這一回不再是他在強求,而是孟漁心甘情願地自投羅網。
「香甜可口的熱乎軟糕來咯——」
小販的吆喝聲嘹亮高亢,從街頭傳到街尾。
「大哥。」孟漁攔住小販,緊張地問,「前頭發生什麽事了,那麽多人?」
「來了個有名的木偶團,人人都在占位,你要是想看,得早些去才好。」
孟漁向小販道了謝,擰著的眉頭卻沒有鬆開。
他現下穿著最樸素的藍灰色布衣,頭髮隻用髮帶束起,身上值錢的東西早就找當鋪賣了,隻要不出風頭,混在人群中很不起眼。
這是他離宮的第三日,再走上半天就可以出城了。
孟漁做好了東躲西藏的準備,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出走似乎並未引起任何風波,既沒有通緝令,也沒有盤查的官兵,仿若無事發生。
難道傅至景把他的話聽了進去,終於決定放過他了嗎?
他找了個餛飩攤坐下來,打算填飽肚子再繼續趕路,左右前後桌挨得極近,其餘食客的談話聲時不時飄進孟漁的耳朵裏。
蔣文崢果然被扣押在了宮中,但新帝並未對外公布他的罪狀。
「我舅舅在宮裏當差,偷偷跟我說二王爺被關起來,不讓任何人探視。」
「這幾個月陛下處置了幾個官員,想來跟此事有關。」
「那麽,是要……」
食客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孟漁一口餛飩含在嘴裏咽不下去。
蔣文崢的處境可想而知,但這並不是他造成的,他無需為此擔責。
孟漁覺著不能再聽下去了,身體卻不聽使喚,繼續牢牢地黏在凳子上。
「你有所不知吧,聽說小殿下打碎了陛下心愛的梅花燭台,陛下為此發了好大一通脾氣,罰他往後每日在庭院裏跪一個時辰,跪足一月,太妃怎麽求情都沒用。」
一個月前,正逢深秋。
微涼的日光順著雕花木窗斜斜地落在青灰地麵,自打蔣文崢進了光慶殿,這關著的大門已經半個多時辰沒再打開過了,就連守在外頭的福廣都不免心生困惑,新帝和二王爺素來不和,哪來那麽多秘話可談?
傅至景對蔣文崢求見亦存了些戒心與好奇。
他剛從太和殿過來,一路都在想該如何設法讓孟漁心甘情願留下。
前些時日他依照孟漁的心意赦免了劉翊陽和蔣文淩的欺君之罪,可惜適得其反,讓孟漁更加畏懼天威,如今竟學會了假人辭色。
每當他望著孟漁委曲求全的做派,總懷念在很久以前的某些時刻,孟漁或喋喋不休地和他講述生活趣事,或天真爛漫地把玩他的手指,亦或著什麽都不做,安靜而羞澀地匍在他的懷裏,偶爾抬起水潤的眼睛向他討一個吻,溫馨而自在。
孟漁是不該怕他的,可偏偏他所留念的往昔隻能活在回憶裏,就如同水鏡台反覆上演的戲劇一般,沉浸其中的隻剩他一人。
傅至景也有一籌莫展之時。
然而,站在殿中的蔣文崢卻對他道:「臣願以微薄之力,助陛下留住少君。」
他不動聲色地看著在朝中做困獸鬥的二哥,「朕洗耳恭聽。」
蔣文崢慢言細語,娓娓而談。
傅至景聽得幾回蹙眉,卻始終未曾打斷對方,一番裹挾在平緩語調裏的悖逆不軌說完,殿中靜了片刻。
窮途末路的蔣文崢竟是難得地剖白一番,傅至景輕笑一聲,「二哥打的一手好算盤,孟漁並無弒君意圖,你卻要將他拖下水,你是何等居心?」
「陛下既言辭鑿鑿認定孟漁不會弒君,又何必怕此次試探?」
可人心是最經不起試探的。
傅至景麵色微沉,冷聲問道:「倘若他一去不回呢?」
「臣任憑陛下處置。」蔣文崢掀袍跪地,昂首道,「謀事在人,臣隻求陛下體諒臣一片愛子之心,無論事成與否,留無辜的稚子一命。」
古語有言: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這句詩在涼薄的天家裏卻難以成立。
傅至景凝視著為子而計深遠、視死如歸的蔣文崢,不禁想到他們血脈相連的父親,虎毒尚且不食子,可先帝卻一再地叫骨肉相殘,落得個瞑目之際膝下八子無人為其真心送終的下場。
他思忖良久,緩緩道:「朕應承你,隻要蔣嘉彥不觸法度,朕定為他封侯加爵,與其餘王室子弟無二差別。」
蔣文崢眼白微紅,磕頭禮拜,「多謝陛下成全。」
兩個爭得你死我活的宿敵在這一刻握手言和,隻為各取所需。
緊閉的光慶殿得以重見天日,陰風順著重啟的門窗席捲而來,高闊的大殿淒清、冷寂。
福廣送走蔣文崢,端著熱茶躬身到殿前伺候,隻見新帝拿麒麟鎮紙壓住微微翻卷的宣紙,抬筆寫道:「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不日,由蔣文崢寫下的詩句便送到了孟漁的手上,給他埋下了一顆重獲自由身的種子。
傅至景既是贏家,也是輸家。
在忐忑的期待裏,如傅至景所料,孟漁不忍傷他的性命,亦並未聽蔣文崢的讒言背叛他,可萬事難兩全,孟漁在他不省人事之時趁機離他而去。
縱然再回頭也不是因為他。
傅至景無比確定,在經過了無數風雨後,孟漁不要他了。
所幸的是,這世間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孟漁,他在等,不會太久,這一回不再是他在強求,而是孟漁心甘情願地自投羅網。
「香甜可口的熱乎軟糕來咯——」
小販的吆喝聲嘹亮高亢,從街頭傳到街尾。
「大哥。」孟漁攔住小販,緊張地問,「前頭發生什麽事了,那麽多人?」
「來了個有名的木偶團,人人都在占位,你要是想看,得早些去才好。」
孟漁向小販道了謝,擰著的眉頭卻沒有鬆開。
他現下穿著最樸素的藍灰色布衣,頭髮隻用髮帶束起,身上值錢的東西早就找當鋪賣了,隻要不出風頭,混在人群中很不起眼。
這是他離宮的第三日,再走上半天就可以出城了。
孟漁做好了東躲西藏的準備,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出走似乎並未引起任何風波,既沒有通緝令,也沒有盤查的官兵,仿若無事發生。
難道傅至景把他的話聽了進去,終於決定放過他了嗎?
他找了個餛飩攤坐下來,打算填飽肚子再繼續趕路,左右前後桌挨得極近,其餘食客的談話聲時不時飄進孟漁的耳朵裏。
蔣文崢果然被扣押在了宮中,但新帝並未對外公布他的罪狀。
「我舅舅在宮裏當差,偷偷跟我說二王爺被關起來,不讓任何人探視。」
「這幾個月陛下處置了幾個官員,想來跟此事有關。」
「那麽,是要……」
食客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孟漁一口餛飩含在嘴裏咽不下去。
蔣文崢的處境可想而知,但這並不是他造成的,他無需為此擔責。
孟漁覺著不能再聽下去了,身體卻不聽使喚,繼續牢牢地黏在凳子上。
「你有所不知吧,聽說小殿下打碎了陛下心愛的梅花燭台,陛下為此發了好大一通脾氣,罰他往後每日在庭院裏跪一個時辰,跪足一月,太妃怎麽求情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