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至景眼中精光乍現,自顧自說下去,「劉家父子手握重兵,我得他們相助,將皇城和德怡親王府裏外圍了起來,隻放我和蔣文崢進內侍奉先帝。」
「我跪在他麵前,問他知不知道我母後真正的死因,他沒有回答我,但是我們都心知肚明,他為了穩住朝綱,粉飾太平,將東宮大火歸結為意外,叫我如何能不恨?」
傅至景眼裏有淚,「可笑的是,我要殺他,他竟在臨終前將皇位交給了我。」
這也是蔣文崢這一年來不得不俯首稱臣的原因,不單單因為德怡王府被包圍,更因為傅至景是名正言順繼位。
「你說先帝是當真不知香料被動過手腳,還是覺著我和他是一樣的人,為了權勢不擇手段,甚至能犧牲自己的枕邊人?」
傅至景正色道,「孟漁,事到如今,我不想再騙你,無論那夜先帝遺言如何,結果都不會更改。我便是要這秀麗江山屬於我,但我不是先帝,你我為一體,我定會護你周全,你想要的,應有盡有。」
一番肺腑之言下來,孟漁雖有所觸動,但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傅至景這幾年未必好過,可他的苦衷與不得已都是他自己的選擇,這世間有人追求「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常在掌中看」,也多的是「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高處不畏寒,孟漁不願意陪他在這裏蹉跎歲月,可是還不等孟漁開口,傅至景已經料到他要說什麽,斬釘截鐵地斷了他的念想,「除了離開。」
傅至景竟不敢看孟漁失望的眼睛,揚聲換來宮人寸步不離地跟著孟漁。
孟漁覺著他不可救藥,追了兩步,走不出殿門,艱澀地對著那道頎長的背影說:「傅至景,你非要讓我繼續恨著你嗎?」
傅至景腳步微頓,眼前陣陣白光,半晌,頭也不回道:「你恨我也好。」
恨意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有愛才會有恨,比起恨,他更畏懼在孟漁心中了無蹤痕。
第68章
中秋將至,禮部尚書正在光慶殿為新帝匯報團圓宴事宜。
傅至景意興索然,拿起瓷盤裏的芙蓉糕咬了一口,隔夜的糕點吃來很是膩味,但他還是默默地咽了下去。
昨夜,向來對傅至景冷淡至極的孟漁竟破天荒命宮人送來點心,那會兒傅至景見到食盒,想著孟漁是打定主意要出宮所以在離開前難得地給他一點施捨,心中又酸又澀。
他有意試探孟漁是否已經想起過往,放任對方四處搜尋出宮的途徑,卻沒想到孟漁連逃都要帶上蔣文慎。
二人的情意當真匪淺。
尚書滔滔不絕,說的卻毫無新意,比不上擅長設宴的孟漁的十之二三。
傅至景聽得煩悶,讓他一切從簡,將人打發走便又投身進政務裏。
他肩上的傷口隱隱作痛,腦子也越發的不清醒,不到半個時辰就撐著腦袋心神不寧。
中秋乃是團圓佳節,傅至景不由得想起枉死的傅氏,他未曾忘記在傅氏的靈牌前發誓要將兇手送到九泉之下向他們賠罪。
登基一年多來,蔣文崢看似潦倒萎靡,實則要徹底拔除一顆盤旋多年的大樹並非一朝一夕之力,朝中隸屬二皇子黨的火苗始終時不時就要反撲一下,若不是新帝的鐵血手腕,再三殺雞儆猴,朝野沒這麽快穩定下來。
外界一直在傳新帝是弒父殺君才坐上的皇位,其中未必沒有昔日的二皇子餘黨在添柴加火,蔣文崢對此定然也是知情的。
人言可畏,傅至景已經被虛扣上一個弒父的帽子,若不想被天下人詬病他心狠手辣,就不可貿貿然再對手足下手。
傅至景深知他的這個二哥向來都是個難纏的勁敵,多年交手下來,有時他也由衷佩服對方的深謀遠慮、心細如髮,倘若不是生在帝王家,他們也許會再多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這些年來,傅至景從不敢懈怠,但再不容易,如今也分出了勝負,他與蔣文崢之間隻能是個你死我活的結局——換做蔣文崢繼位也是相同,一個帝王,於社稷於自身,絕不會準許這個世間有人威脅他的皇位。
他是一定要除了蔣文崢的。
「福廣,泡些提神醒腦的茶來。」
福廣看著新帝布滿血絲的眼,不禁勸道:「陛下,您昨夜沒怎麽合過眼,不如歇會兒罷。」
傅至景看了眼堆成小山的奏摺,非要自己一封封看了才肯安心,「不必,快去。」
這一批閱就直到月上枝頭,最後一封摺子合上,戌時已經過了大半。
太和殿宮人來稟報過孟漁一整日都沒有吃過東西,食物呈上去不是被無視就是被打翻。
傅至景抵達寢宮時,孟漁正坐在桌旁,聽見聲音連個正眼都不給他。
食桌上的膳食剛熱過,還是溫的,傅至景掀袍坐下,狀若無事地問道:「不合胃口?」
孟漁並未被限製出行,但隻要他人還在皇宮裏,與坐牢有什麽區別?
滿桌佳肴他卻毫無食慾,一對圓眼盛滿不甘,「該說的話我昨夜已經和你說過了,你究竟什麽能放我出去?」
「該說的話朕也說過了。」傅至景拿起筷子往他的碗裏夾了塊膾牛肉,從前孟漁很喜歡吃的一道菜,「你與朕是天地祖宗見證過的姻緣,往後這兒就是你的家。」
孟漁望著他的神情,分明是不容反抗的冷硬,莫大的無力感襲來,卻又拿他無可奈何,為了發泄那點苦不堪言的煩悶,孟漁抬手推翻了眼前的瓷碗,連著帶傅至景夾給他的牛肉都劈裏啪啦摔了一地。
「我跪在他麵前,問他知不知道我母後真正的死因,他沒有回答我,但是我們都心知肚明,他為了穩住朝綱,粉飾太平,將東宮大火歸結為意外,叫我如何能不恨?」
傅至景眼裏有淚,「可笑的是,我要殺他,他竟在臨終前將皇位交給了我。」
這也是蔣文崢這一年來不得不俯首稱臣的原因,不單單因為德怡王府被包圍,更因為傅至景是名正言順繼位。
「你說先帝是當真不知香料被動過手腳,還是覺著我和他是一樣的人,為了權勢不擇手段,甚至能犧牲自己的枕邊人?」
傅至景正色道,「孟漁,事到如今,我不想再騙你,無論那夜先帝遺言如何,結果都不會更改。我便是要這秀麗江山屬於我,但我不是先帝,你我為一體,我定會護你周全,你想要的,應有盡有。」
一番肺腑之言下來,孟漁雖有所觸動,但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傅至景這幾年未必好過,可他的苦衷與不得已都是他自己的選擇,這世間有人追求「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常在掌中看」,也多的是「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高處不畏寒,孟漁不願意陪他在這裏蹉跎歲月,可是還不等孟漁開口,傅至景已經料到他要說什麽,斬釘截鐵地斷了他的念想,「除了離開。」
傅至景竟不敢看孟漁失望的眼睛,揚聲換來宮人寸步不離地跟著孟漁。
孟漁覺著他不可救藥,追了兩步,走不出殿門,艱澀地對著那道頎長的背影說:「傅至景,你非要讓我繼續恨著你嗎?」
傅至景腳步微頓,眼前陣陣白光,半晌,頭也不回道:「你恨我也好。」
恨意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有愛才會有恨,比起恨,他更畏懼在孟漁心中了無蹤痕。
第68章
中秋將至,禮部尚書正在光慶殿為新帝匯報團圓宴事宜。
傅至景意興索然,拿起瓷盤裏的芙蓉糕咬了一口,隔夜的糕點吃來很是膩味,但他還是默默地咽了下去。
昨夜,向來對傅至景冷淡至極的孟漁竟破天荒命宮人送來點心,那會兒傅至景見到食盒,想著孟漁是打定主意要出宮所以在離開前難得地給他一點施捨,心中又酸又澀。
他有意試探孟漁是否已經想起過往,放任對方四處搜尋出宮的途徑,卻沒想到孟漁連逃都要帶上蔣文慎。
二人的情意當真匪淺。
尚書滔滔不絕,說的卻毫無新意,比不上擅長設宴的孟漁的十之二三。
傅至景聽得煩悶,讓他一切從簡,將人打發走便又投身進政務裏。
他肩上的傷口隱隱作痛,腦子也越發的不清醒,不到半個時辰就撐著腦袋心神不寧。
中秋乃是團圓佳節,傅至景不由得想起枉死的傅氏,他未曾忘記在傅氏的靈牌前發誓要將兇手送到九泉之下向他們賠罪。
登基一年多來,蔣文崢看似潦倒萎靡,實則要徹底拔除一顆盤旋多年的大樹並非一朝一夕之力,朝中隸屬二皇子黨的火苗始終時不時就要反撲一下,若不是新帝的鐵血手腕,再三殺雞儆猴,朝野沒這麽快穩定下來。
外界一直在傳新帝是弒父殺君才坐上的皇位,其中未必沒有昔日的二皇子餘黨在添柴加火,蔣文崢對此定然也是知情的。
人言可畏,傅至景已經被虛扣上一個弒父的帽子,若不想被天下人詬病他心狠手辣,就不可貿貿然再對手足下手。
傅至景深知他的這個二哥向來都是個難纏的勁敵,多年交手下來,有時他也由衷佩服對方的深謀遠慮、心細如髮,倘若不是生在帝王家,他們也許會再多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這些年來,傅至景從不敢懈怠,但再不容易,如今也分出了勝負,他與蔣文崢之間隻能是個你死我活的結局——換做蔣文崢繼位也是相同,一個帝王,於社稷於自身,絕不會準許這個世間有人威脅他的皇位。
他是一定要除了蔣文崢的。
「福廣,泡些提神醒腦的茶來。」
福廣看著新帝布滿血絲的眼,不禁勸道:「陛下,您昨夜沒怎麽合過眼,不如歇會兒罷。」
傅至景看了眼堆成小山的奏摺,非要自己一封封看了才肯安心,「不必,快去。」
這一批閱就直到月上枝頭,最後一封摺子合上,戌時已經過了大半。
太和殿宮人來稟報過孟漁一整日都沒有吃過東西,食物呈上去不是被無視就是被打翻。
傅至景抵達寢宮時,孟漁正坐在桌旁,聽見聲音連個正眼都不給他。
食桌上的膳食剛熱過,還是溫的,傅至景掀袍坐下,狀若無事地問道:「不合胃口?」
孟漁並未被限製出行,但隻要他人還在皇宮裏,與坐牢有什麽區別?
滿桌佳肴他卻毫無食慾,一對圓眼盛滿不甘,「該說的話我昨夜已經和你說過了,你究竟什麽能放我出去?」
「該說的話朕也說過了。」傅至景拿起筷子往他的碗裏夾了塊膾牛肉,從前孟漁很喜歡吃的一道菜,「你與朕是天地祖宗見證過的姻緣,往後這兒就是你的家。」
孟漁望著他的神情,分明是不容反抗的冷硬,莫大的無力感襲來,卻又拿他無可奈何,為了發泄那點苦不堪言的煩悶,孟漁抬手推翻了眼前的瓷碗,連著帶傅至景夾給他的牛肉都劈裏啪啦摔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