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至景耳邊迴蕩著孟漁淒婉的笑聲,十指緊握成拳,連額側的青筋都清晰地湧動著。
什麽叫做怕在京都裏沒有人可以依靠,不得不與他言和?
胡說八道!全部都是癲狂之下不可信的狂妄之語。
可孟漁說得那麽堅決,仿佛沒有一字一句作假,好似就算沒有傅至景,他也會找到旁的大樹傍依。
傅至景用力地閉了閉眼,壓下心口的狂風驟雨。
無妨,孟漁如今身處囹圄,怨他恨他是應當的,錯亂下胡言亂語也是尋常,等再過幾日他聯合劉震川把孟漁救出去,孟漁就該知道他的用心良苦,他會把這些年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訴孟漁。
也許在很多年前傅至景曾想過為了大業獻祭孟漁,但早已今非昔比。
他想起那個夜晚,孟漁笑著問他「那你呢,你怕死嗎」,死有何懼?
他此刻心中有了答案,人生匆匆幾十載,誰都有畏懼的事情。
傅至景不怕死,但怕孟漁香消薄命。
他半蹲下身握住孟漁的手,露出藏在袖子裏的短刃,從他見到孟漁的第一眼就發現了這柄利器。
原先白膩的手布滿了摩擦生出的小裂痕,甚至有兩個指甲因大力扒著木欄喊冤時微微被掀翻一點。
很疼吧,孟漁。
傅至景不忍再看,低聲問:「你想殺我?」
孟漁手抖個不停,牙關打顫,「我寧願我們死在川西。」
愛是真真切切的,他從不後悔捨命救下傅至景,但如若那時能雙雙赴死,起碼將愛留在了最濃烈真摯的時刻,也不必麵對這樣多苦不堪言的欺瞞。
傅至景將短刃塞到他掌心,握緊、再握緊,「我這條命是你救回來的,我等你親手來取。」
他這樣說著,希望孟漁能借著這股恨撐過去。
傅至景走了,帶走了孟漁的三魂七魄,帶走了他的喜怒哀懼,連同他的愛與恨也一併連根拔起。
龍騰九天,魚入淺潭,飛龍遊魚不同路,從此山水難相逢。
作者有話說
哈特痛痛。
第51章
除夕近在眼前,不到五日光景。
舉國上下都為歡慶新春歡喜鼓舞地張羅起來了,為祈禱來年風調雨順,衡帝特準開春頭三個月減少各地田稅以慰民情,而劉翊陽再拿一捷的消息傳到京都就更是振奮人心,滿朝歡喜。
在一派喜氣洋洋裏,張敬的判決也有了著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衡帝將其流放三千裏,永世為奴,不得回京,出發的日子選得巧妙,年二十八早,一刻都耽誤不得。
張敬雖是習武之人身強體健,但到底年事已高,如此嚴厲的判決,還不如一刀殺了他來得痛快。
傅至景向來知曉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今身份與從前大不相同,更感受到了羽翼未豐之時的束手無策以及伴君如虎的左右為難。
衡帝每日都會召他到光慶殿議事,對他的提攜非同尋常,縱是如此,他亦難以揣摩變化莫測的君心。
張敬和孟漁不同,前者對他有養育之恩,勉強算得上他半個父親,他不為張敬求情,往深了想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弒父」——傅至景不知道衡帝究竟在試探些什麽,在如此強烈的壓力下,年二十七晚,眼見張敬出發在即,他終是開了口。
衡帝問他意欲為何,難道不滿君王的判決要為張敬開脫?
傅至景稱不敢,曉之以情搬出了孝肅先皇後,請父皇看在亡母的份上輕判張敬,三千裏路迢迢,正是風雪大作時,張敬如何能挨得過去,不如等到來年開春再做啟程。
衡帝不答,差大內監帶來當日用做認親的孝肅先皇後遺物,讓傅至景對著亡母的梅花金簪麵壁反思。
傅至景心中困惑卻不敢有逆,掀袍跪地凝視著燭光裏的梅花簪。
衡帝老神在在地端坐在書桌旁翻閱奏摺,仿若不知九殿下的忐忑不寧。
半個時辰過去、一個時辰過去,傅至景嗅出些不太尋常,衡帝似乎是故意將他困在這裏。
向來沉穩端肅的傅至景也不禁泄出幾分焦灼,頻頻望向殿外,雪越下越大,啪嗒一聲,還未來得及長成的枯枝竟被壓垮。
他的心猛地一顫,翻身麵對衡帝叩首,還未出聲,衡帝睨他一眼,「繼續跪著。」
殿外隱有聽不清的談話聲,不多時,大內監垂首來到殿內附耳對衡帝說了些什麽,又看了傅至景一眼。
衡帝這才合上摺子,沉聲說:「張敬感念舊主,已自行隨舊主而去,你且送他一程罷。」
他這一聲還叫得不大熟稔,喉嚨裏擠出來似的,「父皇?」
大內監上前,「殿下請隨奴才去吧。」
衡帝自始至終就沒想給張敬留活路,又為何非要以流放為名給他一絲妄想?
八麵瑩澈的傅至景撥開一層又一層的迷霧,忽地也成了個眼花心盲之人。
他挪著跪得酸痛的雙腿緩緩站起身,跟著大內監離開了光慶殿。
天寒雪落風嘯嘯,偌大的皇宮像座陰森森卻又富麗堂皇的鬼城,每走一步路都像踩在刀尖上,頂頭是主宰萬物生死的帝王,而腳下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
前路難、後路險,在這一刻,傅至景驟然產生了一種翻越不過天命的悚然。
呼呼呼——
今夜好大的雪。
睡意全無的孟漁眯著眼盯著小小的天窗,有雪花被風吹進來了,他抬手接住,冰冰涼,化作一小滴水,晃一晃就了無蹤影。
什麽叫做怕在京都裏沒有人可以依靠,不得不與他言和?
胡說八道!全部都是癲狂之下不可信的狂妄之語。
可孟漁說得那麽堅決,仿佛沒有一字一句作假,好似就算沒有傅至景,他也會找到旁的大樹傍依。
傅至景用力地閉了閉眼,壓下心口的狂風驟雨。
無妨,孟漁如今身處囹圄,怨他恨他是應當的,錯亂下胡言亂語也是尋常,等再過幾日他聯合劉震川把孟漁救出去,孟漁就該知道他的用心良苦,他會把這些年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訴孟漁。
也許在很多年前傅至景曾想過為了大業獻祭孟漁,但早已今非昔比。
他想起那個夜晚,孟漁笑著問他「那你呢,你怕死嗎」,死有何懼?
他此刻心中有了答案,人生匆匆幾十載,誰都有畏懼的事情。
傅至景不怕死,但怕孟漁香消薄命。
他半蹲下身握住孟漁的手,露出藏在袖子裏的短刃,從他見到孟漁的第一眼就發現了這柄利器。
原先白膩的手布滿了摩擦生出的小裂痕,甚至有兩個指甲因大力扒著木欄喊冤時微微被掀翻一點。
很疼吧,孟漁。
傅至景不忍再看,低聲問:「你想殺我?」
孟漁手抖個不停,牙關打顫,「我寧願我們死在川西。」
愛是真真切切的,他從不後悔捨命救下傅至景,但如若那時能雙雙赴死,起碼將愛留在了最濃烈真摯的時刻,也不必麵對這樣多苦不堪言的欺瞞。
傅至景將短刃塞到他掌心,握緊、再握緊,「我這條命是你救回來的,我等你親手來取。」
他這樣說著,希望孟漁能借著這股恨撐過去。
傅至景走了,帶走了孟漁的三魂七魄,帶走了他的喜怒哀懼,連同他的愛與恨也一併連根拔起。
龍騰九天,魚入淺潭,飛龍遊魚不同路,從此山水難相逢。
作者有話說
哈特痛痛。
第51章
除夕近在眼前,不到五日光景。
舉國上下都為歡慶新春歡喜鼓舞地張羅起來了,為祈禱來年風調雨順,衡帝特準開春頭三個月減少各地田稅以慰民情,而劉翊陽再拿一捷的消息傳到京都就更是振奮人心,滿朝歡喜。
在一派喜氣洋洋裏,張敬的判決也有了著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衡帝將其流放三千裏,永世為奴,不得回京,出發的日子選得巧妙,年二十八早,一刻都耽誤不得。
張敬雖是習武之人身強體健,但到底年事已高,如此嚴厲的判決,還不如一刀殺了他來得痛快。
傅至景向來知曉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今身份與從前大不相同,更感受到了羽翼未豐之時的束手無策以及伴君如虎的左右為難。
衡帝每日都會召他到光慶殿議事,對他的提攜非同尋常,縱是如此,他亦難以揣摩變化莫測的君心。
張敬和孟漁不同,前者對他有養育之恩,勉強算得上他半個父親,他不為張敬求情,往深了想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弒父」——傅至景不知道衡帝究竟在試探些什麽,在如此強烈的壓力下,年二十七晚,眼見張敬出發在即,他終是開了口。
衡帝問他意欲為何,難道不滿君王的判決要為張敬開脫?
傅至景稱不敢,曉之以情搬出了孝肅先皇後,請父皇看在亡母的份上輕判張敬,三千裏路迢迢,正是風雪大作時,張敬如何能挨得過去,不如等到來年開春再做啟程。
衡帝不答,差大內監帶來當日用做認親的孝肅先皇後遺物,讓傅至景對著亡母的梅花金簪麵壁反思。
傅至景心中困惑卻不敢有逆,掀袍跪地凝視著燭光裏的梅花簪。
衡帝老神在在地端坐在書桌旁翻閱奏摺,仿若不知九殿下的忐忑不寧。
半個時辰過去、一個時辰過去,傅至景嗅出些不太尋常,衡帝似乎是故意將他困在這裏。
向來沉穩端肅的傅至景也不禁泄出幾分焦灼,頻頻望向殿外,雪越下越大,啪嗒一聲,還未來得及長成的枯枝竟被壓垮。
他的心猛地一顫,翻身麵對衡帝叩首,還未出聲,衡帝睨他一眼,「繼續跪著。」
殿外隱有聽不清的談話聲,不多時,大內監垂首來到殿內附耳對衡帝說了些什麽,又看了傅至景一眼。
衡帝這才合上摺子,沉聲說:「張敬感念舊主,已自行隨舊主而去,你且送他一程罷。」
他這一聲還叫得不大熟稔,喉嚨裏擠出來似的,「父皇?」
大內監上前,「殿下請隨奴才去吧。」
衡帝自始至終就沒想給張敬留活路,又為何非要以流放為名給他一絲妄想?
八麵瑩澈的傅至景撥開一層又一層的迷霧,忽地也成了個眼花心盲之人。
他挪著跪得酸痛的雙腿緩緩站起身,跟著大內監離開了光慶殿。
天寒雪落風嘯嘯,偌大的皇宮像座陰森森卻又富麗堂皇的鬼城,每走一步路都像踩在刀尖上,頂頭是主宰萬物生死的帝王,而腳下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
前路難、後路險,在這一刻,傅至景驟然產生了一種翻越不過天命的悚然。
呼呼呼——
今夜好大的雪。
睡意全無的孟漁眯著眼盯著小小的天窗,有雪花被風吹進來了,他抬手接住,冰冰涼,化作一小滴水,晃一晃就了無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