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帝批了新的德惠王府,坐落在皇城西麵,院裏仍有涼屋、冰窖、荷池,可遠不如上一個舒適,每到落日時分,整個王府都罩在金燦燦的燥陽裏,悶熱異常。
下人還是從前那些,少了個趙管家,又來了個王管家,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麽不同,隻不過這一回不再需要王管家提醒,循規蹈矩的九殿下再不會放肆到跟奴僕混在一塊兒爬樹遊水。
今年是十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西北顆粒無收,東南水流幹涸,百姓叫苦連天,民不聊生。
天災多惹人禍,朝廷的賑災糧供不應求,講究「救急救窮不救富」,引得多地鄉紳不滿,聚眾鬧事,餓死的有,於搶糧中被打死的也大有人在。
百姓衣食不保,民心流蕩,川西因而滋生出了一個邪教,悄然發展壯大,到處搶占賑災糧,為積囤糧食,減少分割口糧的人數,居然借菩薩之名為民請命,打出了「殺一人者為一佳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佳菩薩」的口號,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到處人心惶惶,唯天子腳下的皇城有幾分安穩。
孟漁已回禮部有些時日,因著朝野動盪,國庫銀錢另大有作用,衡帝下旨一律宴會皆從簡操辦,他落得個清閑,隻承包了嘉彥兩歲的生辰宴。
這是蔣文崢的家事,本不該由他來辦,但孟漁喜歡小嘉彥,自告奮勇攬了活,當然,生辰宴的開銷都從德怡王府裏支出,隻是簡單的家宴,請帖上都是自家兄弟及其家眷,吃喝的都是酒樓裏尋常的佳肴,縱在這當口也挑不出什麽錯處。
孟漁親自到和豐樓擇選菜譜,每桌五葷兩素一湯,照顧到了每位賓客的口味。
一通忙活後,聽說傅至景與同僚在此處談事,躊躇著來到觥籌交錯的廂房門前。
自打他疑心過傅至景後,似乎真是寒透了傅至景的心,兩個多月過去,二人見麵的次數驟減,好幾次他到傅宅去找人,甚至不知廉恥近乎諂媚地自薦枕席,得到的不是「我沒興致」就是「明日還要早朝」等等拒絕的酸言冷眼。
他半夜鼓起勇氣摟抱傅至景的腰腹,沒一會兒定會被傅至景給撥開。
有一回委屈得受不了小聲控訴,傅至景似是嫌他煩了竟冷著臉要挪到臥榻上睡,嚇得他當即噤聲,往後就再也不敢「矯揉造作」了。
傅至景如日方升,能力出眾卻不矜不伐,處事周全,結交的同僚不勝枚舉,除去陣營不同的官員,大多對他譽不絕口。
孟漁看著他一步步走向康莊大道,真心為他歡喜的同時頗為感喟。
他們到底不再是宜縣裏可以並肩的同窗了。
「九殿下。」
就在孟漁猶豫是否要進去時,廂房的門卻先行打開,是個麵熟的官員,熱切地想迎他入內,「你在外頭,怎麽不叫人通傳一聲?」
孟漁抬頭一瞧,傅至景坐在靠右的位置,聞聲將目光落在了他身上,就像看一個無關緊要的來客,沒有半點波動。
他承受不住這麽冷漠的眼神,退了一步,強顏歡笑道:「我隻是路過,你們接著喝,不必管我。」
說著不顧官員的挽留快步下了樓,在二樓的廂房裏差人拿了些酒,扼令誰都不準來打攪他,悶在裏頭清水似的一杯接一杯地喝,喝得眼冒金星,產生了幻覺,抓到了一片絳紫的衣袍。
慢悠悠地往上看,方才還在和同僚飲酒作樂的傅至景居然站在他跟前。
孟漁暈頭轉向,踉蹌著站起來,拿手指去描摹眼前人挺立的鼻骨,傻乎乎地咧嘴一笑,「你是誰?」
傅至景冷聲問他,「你覺得呢?」
孟漁兩隻手都去摸熟稔的五官,不是幻想,傅至景真的來找他了。
他隻管笑,不說話,笑著笑著紅了眼圈,喃喃,「別不管我……」
怕得到的依舊是冷漠的拒絕,孟漁整個人都掛到傅至景身上,胡亂地親傅至景的臉,含著喉結,被擒住下頜露出很乖順的神情,微微地探出了舌尖。
傅至景微提一口氣將人放倒在滿是酒漬的桌麵,孟漁像一顆醉醺醺的脆桃,清甜中帶著一點酒的苦澀,望著冷熱交織的雙眼,嵌合的蓮子般被強行打開,沒有半點反抗。
極致的痛,極致的爽,灼熱的淚和汗。
從酒桌到軟榻,不知地北與天南。
許久,傅至景附耳對意識不清的掌下人道:「陛下命我到川西平亂,你與我一同前去。」
在京都的九殿下不快樂,那就離開這兒,短暫地做回那個天真可愛喜笑顏開的孟漁。
作者有話說
請傅至景無償歸還媽生快樂小魚(拳頭
ps:看大家比較期待文案內容,不出意外在15w字左右。
這篇文人物太多了埋的線也不少,我想盡量把劇情邏輯捋順,文案部分可以當作分界線。
上卷《兄友弟恭真奇怪》
下卷《霸道帝王狠狠愛》(?
第32章
皇家兄弟暗地裏再不和睦,明麵上還得在外人麵前做足功夫。
嘉彥兩歲生辰宴這日,除了鮮少出宮的蔣文慎,其餘皇子都帶著賀禮現身德怡王府。
自從七殿下的小舅子口無遮攔喪命後,為重得衡帝幾分搖搖欲墜的信任,蔣文崢與幾位弟弟在朝堂裏沉寂多日,主動與官員斷交不說,大事小事上更不曾妄自定義,皆等衡帝拍板才敢行事,可謂是夾著尾巴做人:忍氣吞聲。
蔣文淩也囂張不到哪兒去,蔣文崢韜光養晦,冒頭的剩他一個自然成了眼中釘,亦不敢冒進。
下人還是從前那些,少了個趙管家,又來了個王管家,一切似乎都沒有什麽不同,隻不過這一回不再需要王管家提醒,循規蹈矩的九殿下再不會放肆到跟奴僕混在一塊兒爬樹遊水。
今年是十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西北顆粒無收,東南水流幹涸,百姓叫苦連天,民不聊生。
天災多惹人禍,朝廷的賑災糧供不應求,講究「救急救窮不救富」,引得多地鄉紳不滿,聚眾鬧事,餓死的有,於搶糧中被打死的也大有人在。
百姓衣食不保,民心流蕩,川西因而滋生出了一個邪教,悄然發展壯大,到處搶占賑災糧,為積囤糧食,減少分割口糧的人數,居然借菩薩之名為民請命,打出了「殺一人者為一佳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佳菩薩」的口號,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到處人心惶惶,唯天子腳下的皇城有幾分安穩。
孟漁已回禮部有些時日,因著朝野動盪,國庫銀錢另大有作用,衡帝下旨一律宴會皆從簡操辦,他落得個清閑,隻承包了嘉彥兩歲的生辰宴。
這是蔣文崢的家事,本不該由他來辦,但孟漁喜歡小嘉彥,自告奮勇攬了活,當然,生辰宴的開銷都從德怡王府裏支出,隻是簡單的家宴,請帖上都是自家兄弟及其家眷,吃喝的都是酒樓裏尋常的佳肴,縱在這當口也挑不出什麽錯處。
孟漁親自到和豐樓擇選菜譜,每桌五葷兩素一湯,照顧到了每位賓客的口味。
一通忙活後,聽說傅至景與同僚在此處談事,躊躇著來到觥籌交錯的廂房門前。
自打他疑心過傅至景後,似乎真是寒透了傅至景的心,兩個多月過去,二人見麵的次數驟減,好幾次他到傅宅去找人,甚至不知廉恥近乎諂媚地自薦枕席,得到的不是「我沒興致」就是「明日還要早朝」等等拒絕的酸言冷眼。
他半夜鼓起勇氣摟抱傅至景的腰腹,沒一會兒定會被傅至景給撥開。
有一回委屈得受不了小聲控訴,傅至景似是嫌他煩了竟冷著臉要挪到臥榻上睡,嚇得他當即噤聲,往後就再也不敢「矯揉造作」了。
傅至景如日方升,能力出眾卻不矜不伐,處事周全,結交的同僚不勝枚舉,除去陣營不同的官員,大多對他譽不絕口。
孟漁看著他一步步走向康莊大道,真心為他歡喜的同時頗為感喟。
他們到底不再是宜縣裏可以並肩的同窗了。
「九殿下。」
就在孟漁猶豫是否要進去時,廂房的門卻先行打開,是個麵熟的官員,熱切地想迎他入內,「你在外頭,怎麽不叫人通傳一聲?」
孟漁抬頭一瞧,傅至景坐在靠右的位置,聞聲將目光落在了他身上,就像看一個無關緊要的來客,沒有半點波動。
他承受不住這麽冷漠的眼神,退了一步,強顏歡笑道:「我隻是路過,你們接著喝,不必管我。」
說著不顧官員的挽留快步下了樓,在二樓的廂房裏差人拿了些酒,扼令誰都不準來打攪他,悶在裏頭清水似的一杯接一杯地喝,喝得眼冒金星,產生了幻覺,抓到了一片絳紫的衣袍。
慢悠悠地往上看,方才還在和同僚飲酒作樂的傅至景居然站在他跟前。
孟漁暈頭轉向,踉蹌著站起來,拿手指去描摹眼前人挺立的鼻骨,傻乎乎地咧嘴一笑,「你是誰?」
傅至景冷聲問他,「你覺得呢?」
孟漁兩隻手都去摸熟稔的五官,不是幻想,傅至景真的來找他了。
他隻管笑,不說話,笑著笑著紅了眼圈,喃喃,「別不管我……」
怕得到的依舊是冷漠的拒絕,孟漁整個人都掛到傅至景身上,胡亂地親傅至景的臉,含著喉結,被擒住下頜露出很乖順的神情,微微地探出了舌尖。
傅至景微提一口氣將人放倒在滿是酒漬的桌麵,孟漁像一顆醉醺醺的脆桃,清甜中帶著一點酒的苦澀,望著冷熱交織的雙眼,嵌合的蓮子般被強行打開,沒有半點反抗。
極致的痛,極致的爽,灼熱的淚和汗。
從酒桌到軟榻,不知地北與天南。
許久,傅至景附耳對意識不清的掌下人道:「陛下命我到川西平亂,你與我一同前去。」
在京都的九殿下不快樂,那就離開這兒,短暫地做回那個天真可愛喜笑顏開的孟漁。
作者有話說
請傅至景無償歸還媽生快樂小魚(拳頭
ps:看大家比較期待文案內容,不出意外在15w字左右。
這篇文人物太多了埋的線也不少,我想盡量把劇情邏輯捋順,文案部分可以當作分界線。
上卷《兄友弟恭真奇怪》
下卷《霸道帝王狠狠愛》(?
第32章
皇家兄弟暗地裏再不和睦,明麵上還得在外人麵前做足功夫。
嘉彥兩歲生辰宴這日,除了鮮少出宮的蔣文慎,其餘皇子都帶著賀禮現身德怡王府。
自從七殿下的小舅子口無遮攔喪命後,為重得衡帝幾分搖搖欲墜的信任,蔣文崢與幾位弟弟在朝堂裏沉寂多日,主動與官員斷交不說,大事小事上更不曾妄自定義,皆等衡帝拍板才敢行事,可謂是夾著尾巴做人:忍氣吞聲。
蔣文淩也囂張不到哪兒去,蔣文崢韜光養晦,冒頭的剩他一個自然成了眼中釘,亦不敢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