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崢斟酒與傅至景碰杯,說了些辛勞了之類的問候,作辭,「嘉彥這兩日夜裏鬧得厲害,我得早些回府。」抬了抬手對要起身的二人道,「你們接著吃,不必送我。」
話雖如此,傅至景身為臣子豈有不相送之理,仍是將人送到了門前,待折回雅房,孟漁已經放下了筷子,滿足地打了個飽嗝,正在揉自己的肚子。
傅至景走近了一看,孟漁的腹部微微鼓著,忍俊不禁,小半個時辰嘴巴動個不停,可不得鼓著嗎?
孟漁撐得慌,剛站起來想走兩步散食,卻被傅至景逮了側身坐到腿上,大掌搭在他的小腹,笑問:「你這裏頭裝了多少東西?」
邊問邊揉,而這樣的話傅至景不止一次在床榻上問過他,他倏地紅了臉,「你……」
「我什麽?」傅至景麵不改色,「怎的不答?」
「二哥還沒走遠呢,你就欺負我。」
「你拿二殿下壓我?」傅至景微微眯起眼,「好啊,那你去告訴他,我是怎麽欺負的你。」
孟漁臉紅紅地嘀咕,「不用我二哥出馬,九殿下一樣治得了你。」
傅至景低喃,「九殿下……」笑意更深了些,手的動作越發放肆,直接扯開了孟漁的腰帶,露出裏頭潔白的褻衣,鑽進去罩住了撫摸。
孟漁笑躲說癢,他吃得多,根本經不起這麽揉,沒幾下就告饒,攀著傅至景的肩頭,「不要弄了。」
和豐樓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若是有哪個不長眼推門進來,豈不是暴露了二人的私情?
但眼下絕頂聰穎的傅至景似乎想不到這一層,幾乎將孟漁的整個上半身從層層疊疊的衣料裏剝出來。
溫良的九殿下治不了犯上作亂的臣子,反倒被吃幹抹淨。
「我未到時,你與二殿下說了些什麽?
「說嘉彥的事。」
「還有呢?」
孟漁被傅至景捏住兩腮,抬起了頭,在五指的施力下微微張了唇,唇瓣翕動見依稀可見軟舌,「沒有了。」撞進探尋的眼底,突然開了竅,「二哥問,你我何時結契。」
「那你……」
還未問完,孟漁已經搶答,「你放心,我答應過你的事一定會做到。」
當年見完蔣文崢後,傅至景曾鄭重地找他談話,話裏話外要他以大局為重,不要拘泥於兒女私情。
年僅二十就高中的傅至景不該被駙馬爺的身份栓住,盡管很難過傷懷,善解人意的孟漁還是紅著眼睛應承了,兩年多過去,傅至景果然平步青雲,若他朝二殿下繼承大統,他便是功臣之一,孟漁自然不會阻礙他騰飛。
孟漁如此的信守諾言,傅至景卻瞧不出高興的模樣,隻是極其淺淡地笑了下,「如此便好。」繼而將孟漁推下自己的腿,「把衣衫穿好便回府吧。」
他脫下來的衣服卻要孟漁自己動手穿回去,好沒有道理,幸而孟漁不是計較的人,重新係上腰帶,穿戴整齊後,追上傅至景的腳步。
和豐樓仍舊熱火朝天,兩人分別上了回府的馬車,孟漁掀開簾子想讓對方明日一切小心,可是傅至景乘坐的車輛已然毫不留戀地轉動輪子,頃刻便與他分道揚鑣。
「九殿下,可否啟程?」
孟漁依依不捨地收回黯淡的目光,輕輕地嗯了聲。
他隱約察覺傅至景生氣了,卻摸不著頭腦,但傅至景向來陰晴不定,他早就見怪不怪了。
追溯到他們還在宜縣上同一所私塾時,傅至景就三天兩夜因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不搭理他,等到了京都,他成了九殿下,傅至景也並沒有太大的收斂。
張敬仍銷聲匿跡,世人至今依舊不知其為何當日要冒著殺頭的大罪將尚在繈褓裏的九殿下擄走出宮,隱姓埋名落腳宜縣,假意撿到孟漁撫養。
孟漁與傅至景年歲相當,從他有記憶起,他就已經認識傅至景了。
傅家做綢緞生意,在宜縣是響噹噹的富戶,可惜天意弄人,傅老爺和夫人恩愛有加,卻始終未能有子,兩人三十多歲那年,特地到寺廟裏求了菩薩虔誠供養,傅夫人終於誕下一子。
傅至景是早產兒,生下來時險些斷氣,傅家為了保護這個孩子,日日餵以藥膳,養在宅子裏久不見人,也許是上天垂憐,傅至景不但康健長成,還樣貌出眾,穎拔絕倫。
宜縣的百姓都說傅家是有福之家,上輩子積德行善,所以菩薩讓身旁的金童化作人間的稚子來報恩情。
張敬那時已經撿到了孟漁,常常用布帛背著孟漁在宜縣的各個商戶充當搬運工,他亦給傅家送貨,一來二去,逐漸長大可以記事的孟漁就記住了傅家的小少爺。
冰雕玉琢似的小人兒,聽聞比他小上幾個月,但許是傅家流水一般的佳肴餵養,比瘦小的孟漁還要高半個腦袋,為此孟漁很是苦惱,卯足勁想趕上,每頓吃三大個肉包子,縱是如此,這麽多年來,始終差那小半截。
小小的孟漁覺得很奇怪,因為傅家的小少爺總是在看他,一次兩次可以當作巧合,可每次隻要他出現,傅至景就會站在一旁明目張膽地打量他,兩道好看的眉時而蹙起時而落下,像在觀察自己養的小狗今天有沒有吃飽飯,有沒有長肉,有沒有在泥巴地裏打滾。
終於有一天,孟漁鼓起勇氣走到傅至景麵前,甕聲甕氣地問:「你怎麽總是看我?」
五歲的傅至景還學不會掩蓋自己的情緒,略顯嫌棄地看著孟漁衣服上的一塊汙垢,話都不想跟孟漁說一句,扭頭就走。
話雖如此,傅至景身為臣子豈有不相送之理,仍是將人送到了門前,待折回雅房,孟漁已經放下了筷子,滿足地打了個飽嗝,正在揉自己的肚子。
傅至景走近了一看,孟漁的腹部微微鼓著,忍俊不禁,小半個時辰嘴巴動個不停,可不得鼓著嗎?
孟漁撐得慌,剛站起來想走兩步散食,卻被傅至景逮了側身坐到腿上,大掌搭在他的小腹,笑問:「你這裏頭裝了多少東西?」
邊問邊揉,而這樣的話傅至景不止一次在床榻上問過他,他倏地紅了臉,「你……」
「我什麽?」傅至景麵不改色,「怎的不答?」
「二哥還沒走遠呢,你就欺負我。」
「你拿二殿下壓我?」傅至景微微眯起眼,「好啊,那你去告訴他,我是怎麽欺負的你。」
孟漁臉紅紅地嘀咕,「不用我二哥出馬,九殿下一樣治得了你。」
傅至景低喃,「九殿下……」笑意更深了些,手的動作越發放肆,直接扯開了孟漁的腰帶,露出裏頭潔白的褻衣,鑽進去罩住了撫摸。
孟漁笑躲說癢,他吃得多,根本經不起這麽揉,沒幾下就告饒,攀著傅至景的肩頭,「不要弄了。」
和豐樓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若是有哪個不長眼推門進來,豈不是暴露了二人的私情?
但眼下絕頂聰穎的傅至景似乎想不到這一層,幾乎將孟漁的整個上半身從層層疊疊的衣料裏剝出來。
溫良的九殿下治不了犯上作亂的臣子,反倒被吃幹抹淨。
「我未到時,你與二殿下說了些什麽?
「說嘉彥的事。」
「還有呢?」
孟漁被傅至景捏住兩腮,抬起了頭,在五指的施力下微微張了唇,唇瓣翕動見依稀可見軟舌,「沒有了。」撞進探尋的眼底,突然開了竅,「二哥問,你我何時結契。」
「那你……」
還未問完,孟漁已經搶答,「你放心,我答應過你的事一定會做到。」
當年見完蔣文崢後,傅至景曾鄭重地找他談話,話裏話外要他以大局為重,不要拘泥於兒女私情。
年僅二十就高中的傅至景不該被駙馬爺的身份栓住,盡管很難過傷懷,善解人意的孟漁還是紅著眼睛應承了,兩年多過去,傅至景果然平步青雲,若他朝二殿下繼承大統,他便是功臣之一,孟漁自然不會阻礙他騰飛。
孟漁如此的信守諾言,傅至景卻瞧不出高興的模樣,隻是極其淺淡地笑了下,「如此便好。」繼而將孟漁推下自己的腿,「把衣衫穿好便回府吧。」
他脫下來的衣服卻要孟漁自己動手穿回去,好沒有道理,幸而孟漁不是計較的人,重新係上腰帶,穿戴整齊後,追上傅至景的腳步。
和豐樓仍舊熱火朝天,兩人分別上了回府的馬車,孟漁掀開簾子想讓對方明日一切小心,可是傅至景乘坐的車輛已然毫不留戀地轉動輪子,頃刻便與他分道揚鑣。
「九殿下,可否啟程?」
孟漁依依不捨地收回黯淡的目光,輕輕地嗯了聲。
他隱約察覺傅至景生氣了,卻摸不著頭腦,但傅至景向來陰晴不定,他早就見怪不怪了。
追溯到他們還在宜縣上同一所私塾時,傅至景就三天兩夜因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不搭理他,等到了京都,他成了九殿下,傅至景也並沒有太大的收斂。
張敬仍銷聲匿跡,世人至今依舊不知其為何當日要冒著殺頭的大罪將尚在繈褓裏的九殿下擄走出宮,隱姓埋名落腳宜縣,假意撿到孟漁撫養。
孟漁與傅至景年歲相當,從他有記憶起,他就已經認識傅至景了。
傅家做綢緞生意,在宜縣是響噹噹的富戶,可惜天意弄人,傅老爺和夫人恩愛有加,卻始終未能有子,兩人三十多歲那年,特地到寺廟裏求了菩薩虔誠供養,傅夫人終於誕下一子。
傅至景是早產兒,生下來時險些斷氣,傅家為了保護這個孩子,日日餵以藥膳,養在宅子裏久不見人,也許是上天垂憐,傅至景不但康健長成,還樣貌出眾,穎拔絕倫。
宜縣的百姓都說傅家是有福之家,上輩子積德行善,所以菩薩讓身旁的金童化作人間的稚子來報恩情。
張敬那時已經撿到了孟漁,常常用布帛背著孟漁在宜縣的各個商戶充當搬運工,他亦給傅家送貨,一來二去,逐漸長大可以記事的孟漁就記住了傅家的小少爺。
冰雕玉琢似的小人兒,聽聞比他小上幾個月,但許是傅家流水一般的佳肴餵養,比瘦小的孟漁還要高半個腦袋,為此孟漁很是苦惱,卯足勁想趕上,每頓吃三大個肉包子,縱是如此,這麽多年來,始終差那小半截。
小小的孟漁覺得很奇怪,因為傅家的小少爺總是在看他,一次兩次可以當作巧合,可每次隻要他出現,傅至景就會站在一旁明目張膽地打量他,兩道好看的眉時而蹙起時而落下,像在觀察自己養的小狗今天有沒有吃飽飯,有沒有長肉,有沒有在泥巴地裏打滾。
終於有一天,孟漁鼓起勇氣走到傅至景麵前,甕聲甕氣地問:「你怎麽總是看我?」
五歲的傅至景還學不會掩蓋自己的情緒,略顯嫌棄地看著孟漁衣服上的一塊汙垢,話都不想跟孟漁說一句,扭頭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