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秋東才回寢殿用了點吃食, 嫌棄的脫下厚重的像是從水裏撈上來的大禮服,就馬不停蹄往王後宮殿去。
此時日頭高懸, 曬在人皮膚上毒辣辣的疼, 宮人們盡量穿著輕薄的宮衣, 挑著陰涼處走。王後體恤, 正午時不叫做重體力的宮人當差。
秋東覺得他隻要一出門,人就像蔫噠噠失了水分的鹹菜,提不起精神。
放眼瞧去, 道旁往年栽種的名貴花草已不見蹤影,因為幹旱, 王後令宮人們想方設法節約用水, 以期將水使在刀刃上, 寧可用洗漱用水去澆菜,也不許用來養花弄草。
秋東覺得整座王宮雖然失了往年花團錦簇的華麗, 卻不顯凋敝, 反而多了幾分說不出的莊重。
這約莫與住在裏頭的主人有關。
因為王後本身就是個很能讓前朝後宮都敬佩有加, 交託信任之人。
秋東行了一路, 直到進入王後寢殿,才稍感一絲涼意, 被宮人塞了一碗涼絲絲的綠豆湯, 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下去,長出口氣, 才算壓下他蠢蠢欲動要大逆不道穿大褲衩人字拖剃寸頭的想法。
「母後呢?」
宮人用托盤將碗收走,輕聲道:
「在偏殿織布。」
秋東提腳就往偏殿走,感覺心頭剛壓下去的那股火又蹭蹭蹭往出冒。
哎呀呀,天幹物燥,心火旺盛。
殿內這份涼意也隻是相對於外麵熱辣辣的天氣而言,因為王後偌大的宮殿中,一日隻用兩盆冰,她將餘下的份例勻給了不斷中暑暈厥的宮人。
這年頭宮人的命如草芥,中暑得不到及時救治是會要命的,若再遇上個心狠的主子,叫他們帶病上差,結局毫無疑問,必死無疑。
所以說宮人們信任王後,衷心於王後也不是沒道理的。
此情此景,秋東都不得不說一聲,他皇帝老子是真好命,老天給他的出場樣樣頂配——
薑家祖上留下來的豐厚家底,大度賢淑,性情堅韌,文能打理後宮母儀天下,武能幫皇帝鎮守豐都城的王後。有仁君之相的太子,以及當年陪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將領,在朝堂上力主改革的能臣。
當然還有無法忽略的他那顆格外好使的腦瓜子。
以至於薑家的天下被他霍霍了十多年,雖然四處漏風,依然是整個中原王朝屹立不倒的大象,庇護著中原大地的百姓,使得外族鐵騎虎視眈眈卻不敢擅動分毫。
秋東他那皇帝爹就似這個偉岸王朝的一麵旗幟,隻要他還活著一天,各地的藩王,邊境線外的異族,就得老老實實窩著。
就算他如今是個荒淫無道的旗幟。
秋東想了一腦門兒有的沒的,行至偏殿,見王後穿著她親手所織的粗布麻衣,坐在織機邊兒上垂首織布,沒好氣將人拽起來,抱怨道:
「大晌午的您歇口氣行嗎?您這般辛苦操勞,省下來的還不夠人家隨手賞給國師的一鱗半爪,何苦來哉?咱也學學人家,好吃好喝,萬事不管,天且一時塌不下來,等真塌下來大不了所有人一起完蛋,咱也不虧!」
王後見他氣鼓鼓的,拉著他往窗口的小榻上坐,好笑道:
「你這急脾氣多少年都改不了,也不知隨了誰。傻孩子,天塌下來也得高個兒去頂,咱們薑家人啊就是全天下百姓眼裏的高個兒。這是咱們的責任,責無旁貸。
既然遲早要頂這天,那盡力讓它不塌下來,豈不更好?」
其實包括王後在內的所有人,目前的態度都是比較樂觀的,他們並不覺得天真的會塌下來。
雖然已經連著三年天災,百姓家裏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可說到底,隻要一場秋雨,來年又是個好年景,日子就能繼續熬下去,總會好起來的。
但秋東沒法兒告訴他們,接下來的三年中,中原大地接連幹旱,赤地千裏,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與其說是人禍搞垮了這個王朝,倒不如說是天災將這個王朝的氣數給耗盡了。
一個王朝的命運走到了終點,非個人力量所能及。就像如今這個王朝氣數未絕,任是誰可勁兒折騰,一時半會兒也塌不了。
等他真正消亡的那天,自然有新的政權在他骨灰上重生。
那將是另一個偉大的故事。
秋東張張嘴,這些道理王後比他清楚,王後也是熟讀史書,博古通今的才女,陪著丈夫征戰沙場,改革稅製,在權力更迭中淌過來的。
即便他將之後的事情如實相告,她就能撇開她身為王後的職責,什麽都不管不顧,盡情享受,然後坦然赴死?
秋東見殿裏隻有一名王後的心腹宮人在代替她織布,喝口茶潤潤嘴,忽然開口:
「母後,今日咱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我是說如果,這天下註定易主,您會作何選擇?」
王後一怔,示意心腹宮人守在殿外,這才壓低了聲音斥責道:
「你這孩子嘴上真是越來越沒個把門兒的,怎的什麽話都往外說?」
秋東看著她,又問了一遍:
「您會如何選呢?」
王後用理所當然的語氣道:
「這天下如今是我丈夫的天下,日後是我兒子的天下,若有人來搶,我自然誓死守衛到最後一刻,直至敵人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若對方是想推翻我父皇,發起戰事,取而代之,結束百姓眼下的苦難呢?」
「在你父皇的治下,百姓雖苦,卻能勉強活命。可他們輕易發起戰爭,孩子,你知道戰爭要徵調多少青壯年入伍嗎?要強收民間多少糧食和民夫嗎?
此時日頭高懸, 曬在人皮膚上毒辣辣的疼, 宮人們盡量穿著輕薄的宮衣, 挑著陰涼處走。王後體恤, 正午時不叫做重體力的宮人當差。
秋東覺得他隻要一出門,人就像蔫噠噠失了水分的鹹菜,提不起精神。
放眼瞧去, 道旁往年栽種的名貴花草已不見蹤影,因為幹旱, 王後令宮人們想方設法節約用水, 以期將水使在刀刃上, 寧可用洗漱用水去澆菜,也不許用來養花弄草。
秋東覺得整座王宮雖然失了往年花團錦簇的華麗, 卻不顯凋敝, 反而多了幾分說不出的莊重。
這約莫與住在裏頭的主人有關。
因為王後本身就是個很能讓前朝後宮都敬佩有加, 交託信任之人。
秋東行了一路, 直到進入王後寢殿,才稍感一絲涼意, 被宮人塞了一碗涼絲絲的綠豆湯, 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下去,長出口氣, 才算壓下他蠢蠢欲動要大逆不道穿大褲衩人字拖剃寸頭的想法。
「母後呢?」
宮人用托盤將碗收走,輕聲道:
「在偏殿織布。」
秋東提腳就往偏殿走,感覺心頭剛壓下去的那股火又蹭蹭蹭往出冒。
哎呀呀,天幹物燥,心火旺盛。
殿內這份涼意也隻是相對於外麵熱辣辣的天氣而言,因為王後偌大的宮殿中,一日隻用兩盆冰,她將餘下的份例勻給了不斷中暑暈厥的宮人。
這年頭宮人的命如草芥,中暑得不到及時救治是會要命的,若再遇上個心狠的主子,叫他們帶病上差,結局毫無疑問,必死無疑。
所以說宮人們信任王後,衷心於王後也不是沒道理的。
此情此景,秋東都不得不說一聲,他皇帝老子是真好命,老天給他的出場樣樣頂配——
薑家祖上留下來的豐厚家底,大度賢淑,性情堅韌,文能打理後宮母儀天下,武能幫皇帝鎮守豐都城的王後。有仁君之相的太子,以及當年陪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將領,在朝堂上力主改革的能臣。
當然還有無法忽略的他那顆格外好使的腦瓜子。
以至於薑家的天下被他霍霍了十多年,雖然四處漏風,依然是整個中原王朝屹立不倒的大象,庇護著中原大地的百姓,使得外族鐵騎虎視眈眈卻不敢擅動分毫。
秋東他那皇帝爹就似這個偉岸王朝的一麵旗幟,隻要他還活著一天,各地的藩王,邊境線外的異族,就得老老實實窩著。
就算他如今是個荒淫無道的旗幟。
秋東想了一腦門兒有的沒的,行至偏殿,見王後穿著她親手所織的粗布麻衣,坐在織機邊兒上垂首織布,沒好氣將人拽起來,抱怨道:
「大晌午的您歇口氣行嗎?您這般辛苦操勞,省下來的還不夠人家隨手賞給國師的一鱗半爪,何苦來哉?咱也學學人家,好吃好喝,萬事不管,天且一時塌不下來,等真塌下來大不了所有人一起完蛋,咱也不虧!」
王後見他氣鼓鼓的,拉著他往窗口的小榻上坐,好笑道:
「你這急脾氣多少年都改不了,也不知隨了誰。傻孩子,天塌下來也得高個兒去頂,咱們薑家人啊就是全天下百姓眼裏的高個兒。這是咱們的責任,責無旁貸。
既然遲早要頂這天,那盡力讓它不塌下來,豈不更好?」
其實包括王後在內的所有人,目前的態度都是比較樂觀的,他們並不覺得天真的會塌下來。
雖然已經連著三年天災,百姓家裏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可說到底,隻要一場秋雨,來年又是個好年景,日子就能繼續熬下去,總會好起來的。
但秋東沒法兒告訴他們,接下來的三年中,中原大地接連幹旱,赤地千裏,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與其說是人禍搞垮了這個王朝,倒不如說是天災將這個王朝的氣數給耗盡了。
一個王朝的命運走到了終點,非個人力量所能及。就像如今這個王朝氣數未絕,任是誰可勁兒折騰,一時半會兒也塌不了。
等他真正消亡的那天,自然有新的政權在他骨灰上重生。
那將是另一個偉大的故事。
秋東張張嘴,這些道理王後比他清楚,王後也是熟讀史書,博古通今的才女,陪著丈夫征戰沙場,改革稅製,在權力更迭中淌過來的。
即便他將之後的事情如實相告,她就能撇開她身為王後的職責,什麽都不管不顧,盡情享受,然後坦然赴死?
秋東見殿裏隻有一名王後的心腹宮人在代替她織布,喝口茶潤潤嘴,忽然開口:
「母後,今日咱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我是說如果,這天下註定易主,您會作何選擇?」
王後一怔,示意心腹宮人守在殿外,這才壓低了聲音斥責道:
「你這孩子嘴上真是越來越沒個把門兒的,怎的什麽話都往外說?」
秋東看著她,又問了一遍:
「您會如何選呢?」
王後用理所當然的語氣道:
「這天下如今是我丈夫的天下,日後是我兒子的天下,若有人來搶,我自然誓死守衛到最後一刻,直至敵人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若對方是想推翻我父皇,發起戰事,取而代之,結束百姓眼下的苦難呢?」
「在你父皇的治下,百姓雖苦,卻能勉強活命。可他們輕易發起戰爭,孩子,你知道戰爭要徵調多少青壯年入伍嗎?要強收民間多少糧食和民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