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是實話,太子有些憤懣道:
「那就如此忍著什麽都不做嗎?萬一老三活著回京,父皇的心思偏向他怎麽辦?」
皇後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本來好好的一盤棋,不知被哪個殺千刀的橫插一槓,攪和的太子落到如今尷尬處境。
事後娘家兄長更是千裏迢迢讓人送信來,說的好不嚴肅,質問太子心裏還有沒有家國大義?今日能不顧三皇子部下死活,他日是不是他這個做舅舅的不順著太子,遲早也要成太子的刀下亡魂?
皇後雖然覺得兄長小題大做,三皇子是競爭對手,和自家人能一樣嗎?但好歹有了幾分收斂。
將仔細斟酌過後的想法說與太子聽:
「讓底下的人給陛下上摺子,如今之計,盡人事聽天命,按照民間的說法,該給老三沖個喜。」
太子一時沒搞清楚母後的意思。
皇後隻得將話說完整了:
「順道兒給你把親事辦了。」
太子嘩一聲站起來,不可置信的看向皇後:
「兒子堂堂儲君,婚事何等重要,給老三納小妾沖喜時順便辦了?」
她很鎮定的反問太子:
「你的婚事遲遲不決,我好幾次在你父皇跟前提起都被岔了過去,這什麽意思還不明顯嗎?加上近日你身上發生的事,你覺得若不這樣,還有更好的法子,盡可以說出來!」
讓三皇子在此事上壓太子一頭,解了三皇子黨心口的惡氣,他們才能在陛下跟前給太子說情,求陛下允了這門婚事。否則發生了這那件事,皇後連提都不敢與陛下提的。
繼續拖下去,太子都快成滿朝最大的光棍兒了,似太子這般大的,別人家孩子都會叫爹了!
而且,這事還得有前提條件,她以前選的那些姑娘哪個不是家世樣貌性情皆上等,可陛下隻瞧了一眼便說不合適,讓她再細細挑,不著急。可還要如何挑,陛下卻沒有個明確答案。
以往無論如何都想不通的答案,這幾日算是慢慢回過味來了:
「就從家世不顯的人家裏選,家世太好的姑娘約莫陛下也不會贊成的。」
如此雙管齊下,太子才有可能順利成婚。
這裏頭的道理太子不是不明白,但因為想明白了,才更覺憋屈。
「就馮家那大姑娘吧,名聲有瑕,家世不顯,人不算聰慧,勝在一心待你,出不了大岔子。這樣的人選陛下和其他皇子那邊才不會反對。」
當然最關鍵的是馮少平能預知未來的能力,這點兩人心知肚明。有了這個優勢,別管馮少平是高官顯貴家的女兒還是街頭討飯的乞兒,他們都能想出一百種合理的法子,將人收為己用。
此一時彼一時,眼下不得已而為之,他日究竟是何光景誰又說得清呢。
「那就依母後所言。」
依皇後所言的結果,就是沒幾日功夫,宮裏先傳出給三皇子沖喜的消息後,又傳出太子妃人選定了馮少平,擇日完婚。
氣氛瞬間就詭異起來了。
想不明白給太子定這麽個太子妃的用意何在?
陛下對太子的厭棄已經如此不遮掩了嗎?
一時間人心浮動。
連成日為了功課抓耳撓腮上躥下跳的顧長念,在一鋤頭下去刨出兩土豆後,也很納悶兒的跟她爹嘀咕:
「就馮少平如今那名聲,貪財又狠毒,旁人都躲著走呢,太子還堅持娶她,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真愛?」
說著就呸了一聲,惡狠狠道:
「他們倒是真愛了,嫁給太子也省的禍害旁人,也算絕配。可憐少魚姐姐名聲被她帶累的,沒人敢上她家說親就罷了,至今都不敢出門,也不知何時才能熬出頭。」
很多人當初就悄悄嘀咕,說太子和馮家不地道,坑了顧家。不敢說裏頭有太子的事,就隻能把罪過全往馮少平身上推。
可如今再看,這兩人倒也情比金堅,並非沒有可取之處。
事情就是這樣,時過境遷,上下嘴皮子一碰,說什麽的都有。
秋東跟在後頭撿土豆,哼笑出聲:
「你還知道真愛呢?」
你要開了這一竅,你爹我也不至於成日為了你的婚事憂心的少吃兩口飯。
咱雖說不是皇帝家的閨女不愁嫁吧,但你爺爺好歹是魏國的福康王,你伯父是魏國皇帝,你太奶奶是魏國顧太後,你爹我正在給魏國建功立業。可都這樣了,你的婚事還愁的你爹我吃不下睡不香!
你要真懂什麽是真愛我倒是省心了呢。
顧長念手裏的鋤頭都快被她掄出殘影了,不高興的反駁:
「爹您少瞧不起人了,我以前天天偷溜出去聽說書人講才子佳人,酒樓裏聽的人可多了。人家兩為了能在一起,拋家舍業,不顧一切私奔,父母丟給兄弟贍養不算,還要連累家裏姊妹的名聲。當壚賣酒啊什麽的,都是真愛。
反正我瞧著怪傻的,要是擱在咱家裏,您錦衣玉食的養了我十幾年,誰要叫我為了個男人穿粗布麻衣,吃糠咽菜,下廚燒飯,織布挑水,不要奴僕,不要金銀,甚至成為低等的商戶沿街叫賣,我定要叫他知道姑奶奶鐵拳的厲害!」
秋東還沒說話呢,旁邊刨土豆刨的氣喘籲籲的顧長安扶著鋤頭先贊了一聲:
「好!」
見兩人都看他,他還很鄭重的握拳頭表示:
「那種純屬腦殼兒有泡,哥寧可養著你一輩子,都不能叫你幹出那種傻事!」
「那就如此忍著什麽都不做嗎?萬一老三活著回京,父皇的心思偏向他怎麽辦?」
皇後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本來好好的一盤棋,不知被哪個殺千刀的橫插一槓,攪和的太子落到如今尷尬處境。
事後娘家兄長更是千裏迢迢讓人送信來,說的好不嚴肅,質問太子心裏還有沒有家國大義?今日能不顧三皇子部下死活,他日是不是他這個做舅舅的不順著太子,遲早也要成太子的刀下亡魂?
皇後雖然覺得兄長小題大做,三皇子是競爭對手,和自家人能一樣嗎?但好歹有了幾分收斂。
將仔細斟酌過後的想法說與太子聽:
「讓底下的人給陛下上摺子,如今之計,盡人事聽天命,按照民間的說法,該給老三沖個喜。」
太子一時沒搞清楚母後的意思。
皇後隻得將話說完整了:
「順道兒給你把親事辦了。」
太子嘩一聲站起來,不可置信的看向皇後:
「兒子堂堂儲君,婚事何等重要,給老三納小妾沖喜時順便辦了?」
她很鎮定的反問太子:
「你的婚事遲遲不決,我好幾次在你父皇跟前提起都被岔了過去,這什麽意思還不明顯嗎?加上近日你身上發生的事,你覺得若不這樣,還有更好的法子,盡可以說出來!」
讓三皇子在此事上壓太子一頭,解了三皇子黨心口的惡氣,他們才能在陛下跟前給太子說情,求陛下允了這門婚事。否則發生了這那件事,皇後連提都不敢與陛下提的。
繼續拖下去,太子都快成滿朝最大的光棍兒了,似太子這般大的,別人家孩子都會叫爹了!
而且,這事還得有前提條件,她以前選的那些姑娘哪個不是家世樣貌性情皆上等,可陛下隻瞧了一眼便說不合適,讓她再細細挑,不著急。可還要如何挑,陛下卻沒有個明確答案。
以往無論如何都想不通的答案,這幾日算是慢慢回過味來了:
「就從家世不顯的人家裏選,家世太好的姑娘約莫陛下也不會贊成的。」
如此雙管齊下,太子才有可能順利成婚。
這裏頭的道理太子不是不明白,但因為想明白了,才更覺憋屈。
「就馮家那大姑娘吧,名聲有瑕,家世不顯,人不算聰慧,勝在一心待你,出不了大岔子。這樣的人選陛下和其他皇子那邊才不會反對。」
當然最關鍵的是馮少平能預知未來的能力,這點兩人心知肚明。有了這個優勢,別管馮少平是高官顯貴家的女兒還是街頭討飯的乞兒,他們都能想出一百種合理的法子,將人收為己用。
此一時彼一時,眼下不得已而為之,他日究竟是何光景誰又說得清呢。
「那就依母後所言。」
依皇後所言的結果,就是沒幾日功夫,宮裏先傳出給三皇子沖喜的消息後,又傳出太子妃人選定了馮少平,擇日完婚。
氣氛瞬間就詭異起來了。
想不明白給太子定這麽個太子妃的用意何在?
陛下對太子的厭棄已經如此不遮掩了嗎?
一時間人心浮動。
連成日為了功課抓耳撓腮上躥下跳的顧長念,在一鋤頭下去刨出兩土豆後,也很納悶兒的跟她爹嘀咕:
「就馮少平如今那名聲,貪財又狠毒,旁人都躲著走呢,太子還堅持娶她,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真愛?」
說著就呸了一聲,惡狠狠道:
「他們倒是真愛了,嫁給太子也省的禍害旁人,也算絕配。可憐少魚姐姐名聲被她帶累的,沒人敢上她家說親就罷了,至今都不敢出門,也不知何時才能熬出頭。」
很多人當初就悄悄嘀咕,說太子和馮家不地道,坑了顧家。不敢說裏頭有太子的事,就隻能把罪過全往馮少平身上推。
可如今再看,這兩人倒也情比金堅,並非沒有可取之處。
事情就是這樣,時過境遷,上下嘴皮子一碰,說什麽的都有。
秋東跟在後頭撿土豆,哼笑出聲:
「你還知道真愛呢?」
你要開了這一竅,你爹我也不至於成日為了你的婚事憂心的少吃兩口飯。
咱雖說不是皇帝家的閨女不愁嫁吧,但你爺爺好歹是魏國的福康王,你伯父是魏國皇帝,你太奶奶是魏國顧太後,你爹我正在給魏國建功立業。可都這樣了,你的婚事還愁的你爹我吃不下睡不香!
你要真懂什麽是真愛我倒是省心了呢。
顧長念手裏的鋤頭都快被她掄出殘影了,不高興的反駁:
「爹您少瞧不起人了,我以前天天偷溜出去聽說書人講才子佳人,酒樓裏聽的人可多了。人家兩為了能在一起,拋家舍業,不顧一切私奔,父母丟給兄弟贍養不算,還要連累家裏姊妹的名聲。當壚賣酒啊什麽的,都是真愛。
反正我瞧著怪傻的,要是擱在咱家裏,您錦衣玉食的養了我十幾年,誰要叫我為了個男人穿粗布麻衣,吃糠咽菜,下廚燒飯,織布挑水,不要奴僕,不要金銀,甚至成為低等的商戶沿街叫賣,我定要叫他知道姑奶奶鐵拳的厲害!」
秋東還沒說話呢,旁邊刨土豆刨的氣喘籲籲的顧長安扶著鋤頭先贊了一聲:
「好!」
見兩人都看他,他還很鄭重的握拳頭表示:
「那種純屬腦殼兒有泡,哥寧可養著你一輩子,都不能叫你幹出那種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