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非仗著對方好脾氣從不與人交惡,她怎會說出那般話來自取其辱?還牽連太子。
早知道,早知道!
馮少平也不知,早知道她會不會後悔今天的決定,眼見著下不來台,她十分適宜的暈了過去。
太子急急將人攬進懷裏往馬車上帶,吩咐人找太醫的同時,還不忘轉頭威脅一句:
「顧伯爺,看在您家裏於國有功的份兒上,本宮一再容忍您,原以為您懂什麽是適可而止,現在看來是本宮想岔了,好自為之吧!」
說罷馬車噠噠離去。
顧長安著急的看向父親:
「事情本就錯綜複雜,太子再摻和進來,陛下怪罪下來,第一個被降罪的肯定是咱們家,這可如何是好?」
秋東把兒子塞進自家馬車,吩咐車夫:
「去宮門口。」
不用太子警告,他這就進宮請罪去。
第38章 厲害了爹
「打發人將我擱在書房桌上的東西取來, 要快!」
馬車緩緩開動,秋東如此吩咐車夫。
顧長安不知道父親讓人去取了什麽東西,莫名有種接下來要發生他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的感覺, 不安的挪動位置。
車簾放下,馬車內光線昏暗, 秋東卻清晰的將孩子的表情動作盡收眼底,忽然出聲問:
「事已至此, 你覺得是何原因?」
顧長安這些時日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可他總是不得其解。
是太子被小人矇騙了嗎?那矇騙太子的小人是誰呢?是馮家嗎?
可他和馮兄算得上自幼一道長大, 對對方的人品不說有十成十的信心, 七八分總是有的,對方絕做不出恬不知恥矇騙好友,拿家中已有婚約的姊妹去魅惑太子的事。
那是馮家姑娘自作主張?可一個無權無勢甚至連宅院都不能輕易出入的弱女子, 是如何接觸到太子,並得到太子的欣賞的呢?若她真有這份能耐, 馮家也不至於落魄到那種地步!
若說有人暗中助她, 理由是什麽呢?
若說太子因為某種原因主動看上她, 那就更該低調的將事情處理了,以免連累太子名聲, 而不是鬧的滿城風雨, 這於太子並無益處。
事情就像一團亂麻, 讓才十九歲的顧長安總也理不出頭緒。
他將自己的疑惑說於父親聽。
秋東卻並未從正麵回答他的問題, 撩起車簾,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眼前一閃而過, 他指著那些穿著帶補丁衣裳, 麵色憔悴的人道:
「咱們於皇家而言,就跟那些人於咱們而言一般, 皆是隨手就能捏死的螻蟻。要說此次風波來勢洶洶,幾乎將整個保山伯府淹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保山伯府在京中並無根基。」
秋東他爹,也就是老伯爺顧鐵柱,原是一個大字不識的獵戶,因緣巧合之下救了受傷的先帝,最後得以加封保山伯。
然而老爺子是個再實誠不過的憨厚性子,即便一瞬間實現了從獵戶到伯爺的飛躍式跨越,走上了人生巔峰,依然緊守本心,和老妻兩人關起門過日子,並不熱衷交際,規規矩矩拿著宮裏的賞賜和俸祿,在京郊置辦了田產,把自己活成了田家翁。
知足常樂的很,一頓飯三菜一湯,有葷有素,白日帶人下地種糧,夜間睡的踏實安穩。
即便京中勛貴人家覺得這夫妻二人粗鄙不堪,恥與他們為伍,隱隱將保山伯府排擠出京城勛貴圈子,兩人也不以為意,依然埋頭過自己的日子。
兩人一生隻育有一子,乳名「豬崽兒」,到了進學的年紀,鄭重的請先生幫忙取了「秋東」為名。
歡歡喜喜送孩子去上學,旁人家都請甚麽名師大儒教導孩子,望子成龍,老伯爺兩口子對眼下的日子再滿意沒有了,壓根兒沒想過讓孩子出將入相,隻想叫孩子識得幾個字,不做睜眼瞎,不會被人騙了去就行。
孩子將來繼承了當爹的爵位,有朝廷的俸祿,有衷心的老僕,有聖人賞賜的宅子,還有他們夫妻這些年置辦的田產,一輩子衣食無憂,就是他們希望孩子能過上的最好的日子,是顧家祖墳冒青煙,老祖宗保佑的結果。
顧秋東在這般父母的影響下,活的非常鹹魚,性情溫和,為人憨厚老實,不爭不搶。
偶然的機會被如今的太學監證收為弟子,可即便有了大儒老師,他讀書也隨心所欲的很,在仕途上沒有絲毫上進心,最後在老師的推薦下,在太學謀了個博士的職位。
一幹就是二十年,大有在這個職位上養老的架勢。
到了他娶妻的年紀,師長好友們也提過不少出身好性情好的女郎,但秋東最後選擇了一容貌平平的農家女。
最主要還是考慮老伯爺夫妻一輩子不曾與高門大戶打過交道,想也知道其中艱難,做兒子的沒必要讓老兩口臨老了卻感受一遭。
因著秋東娶了個農家女,保山伯府在京中更沒甚存在感了。若非逢年過節宮中還有賞賜下來,皇後也偶爾會召見保山伯府的女眷進宮說說話,眾人真的要忘了京中還有這麽一戶人家的存在。
可打從老伯爺的髮妻在見著兒子娶了媳婦兒後便撒手人寰,老伯爺沒熬幾年也跟著去了,緊跟著秋東的妻子生下一子一女後又大出血一命嗚呼,整個保山伯府就剩下秋東帶著一雙兒女過日子,更顯低調。
低調的令人髮指。
僅有相熟的幾戶人家知曉這一家子的為人。
早知道,早知道!
馮少平也不知,早知道她會不會後悔今天的決定,眼見著下不來台,她十分適宜的暈了過去。
太子急急將人攬進懷裏往馬車上帶,吩咐人找太醫的同時,還不忘轉頭威脅一句:
「顧伯爺,看在您家裏於國有功的份兒上,本宮一再容忍您,原以為您懂什麽是適可而止,現在看來是本宮想岔了,好自為之吧!」
說罷馬車噠噠離去。
顧長安著急的看向父親:
「事情本就錯綜複雜,太子再摻和進來,陛下怪罪下來,第一個被降罪的肯定是咱們家,這可如何是好?」
秋東把兒子塞進自家馬車,吩咐車夫:
「去宮門口。」
不用太子警告,他這就進宮請罪去。
第38章 厲害了爹
「打發人將我擱在書房桌上的東西取來, 要快!」
馬車緩緩開動,秋東如此吩咐車夫。
顧長安不知道父親讓人去取了什麽東西,莫名有種接下來要發生他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的感覺, 不安的挪動位置。
車簾放下,馬車內光線昏暗, 秋東卻清晰的將孩子的表情動作盡收眼底,忽然出聲問:
「事已至此, 你覺得是何原因?」
顧長安這些時日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可他總是不得其解。
是太子被小人矇騙了嗎?那矇騙太子的小人是誰呢?是馮家嗎?
可他和馮兄算得上自幼一道長大, 對對方的人品不說有十成十的信心, 七八分總是有的,對方絕做不出恬不知恥矇騙好友,拿家中已有婚約的姊妹去魅惑太子的事。
那是馮家姑娘自作主張?可一個無權無勢甚至連宅院都不能輕易出入的弱女子, 是如何接觸到太子,並得到太子的欣賞的呢?若她真有這份能耐, 馮家也不至於落魄到那種地步!
若說有人暗中助她, 理由是什麽呢?
若說太子因為某種原因主動看上她, 那就更該低調的將事情處理了,以免連累太子名聲, 而不是鬧的滿城風雨, 這於太子並無益處。
事情就像一團亂麻, 讓才十九歲的顧長安總也理不出頭緒。
他將自己的疑惑說於父親聽。
秋東卻並未從正麵回答他的問題, 撩起車簾,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眼前一閃而過, 他指著那些穿著帶補丁衣裳, 麵色憔悴的人道:
「咱們於皇家而言,就跟那些人於咱們而言一般, 皆是隨手就能捏死的螻蟻。要說此次風波來勢洶洶,幾乎將整個保山伯府淹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保山伯府在京中並無根基。」
秋東他爹,也就是老伯爺顧鐵柱,原是一個大字不識的獵戶,因緣巧合之下救了受傷的先帝,最後得以加封保山伯。
然而老爺子是個再實誠不過的憨厚性子,即便一瞬間實現了從獵戶到伯爺的飛躍式跨越,走上了人生巔峰,依然緊守本心,和老妻兩人關起門過日子,並不熱衷交際,規規矩矩拿著宮裏的賞賜和俸祿,在京郊置辦了田產,把自己活成了田家翁。
知足常樂的很,一頓飯三菜一湯,有葷有素,白日帶人下地種糧,夜間睡的踏實安穩。
即便京中勛貴人家覺得這夫妻二人粗鄙不堪,恥與他們為伍,隱隱將保山伯府排擠出京城勛貴圈子,兩人也不以為意,依然埋頭過自己的日子。
兩人一生隻育有一子,乳名「豬崽兒」,到了進學的年紀,鄭重的請先生幫忙取了「秋東」為名。
歡歡喜喜送孩子去上學,旁人家都請甚麽名師大儒教導孩子,望子成龍,老伯爺兩口子對眼下的日子再滿意沒有了,壓根兒沒想過讓孩子出將入相,隻想叫孩子識得幾個字,不做睜眼瞎,不會被人騙了去就行。
孩子將來繼承了當爹的爵位,有朝廷的俸祿,有衷心的老僕,有聖人賞賜的宅子,還有他們夫妻這些年置辦的田產,一輩子衣食無憂,就是他們希望孩子能過上的最好的日子,是顧家祖墳冒青煙,老祖宗保佑的結果。
顧秋東在這般父母的影響下,活的非常鹹魚,性情溫和,為人憨厚老實,不爭不搶。
偶然的機會被如今的太學監證收為弟子,可即便有了大儒老師,他讀書也隨心所欲的很,在仕途上沒有絲毫上進心,最後在老師的推薦下,在太學謀了個博士的職位。
一幹就是二十年,大有在這個職位上養老的架勢。
到了他娶妻的年紀,師長好友們也提過不少出身好性情好的女郎,但秋東最後選擇了一容貌平平的農家女。
最主要還是考慮老伯爺夫妻一輩子不曾與高門大戶打過交道,想也知道其中艱難,做兒子的沒必要讓老兩口臨老了卻感受一遭。
因著秋東娶了個農家女,保山伯府在京中更沒甚存在感了。若非逢年過節宮中還有賞賜下來,皇後也偶爾會召見保山伯府的女眷進宮說說話,眾人真的要忘了京中還有這麽一戶人家的存在。
可打從老伯爺的髮妻在見著兒子娶了媳婦兒後便撒手人寰,老伯爺沒熬幾年也跟著去了,緊跟著秋東的妻子生下一子一女後又大出血一命嗚呼,整個保山伯府就剩下秋東帶著一雙兒女過日子,更顯低調。
低調的令人髮指。
僅有相熟的幾戶人家知曉這一家子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