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半條命都要搭進去的杏杳愣神了許久,眨巴著眼睛還回頭看了陸思音幾眼小聲問:「侯爺……真的不介意啊?」
「嗯,」他停下腳步將她眼角隱隱有的淚光抹去,「膽子小還去做這樣的事。」
她吸了吸鼻子委屈著扔開他的手臂:「我願意。」
陸思音走出來的時候,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明封彎著身子,任由杏杳雙手在他臉上揉捏做出各種鬼臉來,杏杳總算是被逗笑了,二人便一道走了出去,陸思音也啞然失笑著。
「侯爺,京中來了消息,說……」綠英將消息遞給陸思音。
她沉了一口氣,每回看這些都忐忑。
「好好的都要坐上太子之位了,他又去氣陛下了。」端王被趕往壺州的事情傳出去,一時許多想要攀附的人也失了分寸,大抵這時候也隻有陸思音能笑得出來了。
「那位趙家娘子,也算是安頓好了。」綠英也鬆了口氣。
之前受他們指使,司天監已有過預示,雖說那時候皇帝不信,百官將信將疑,可內亂一事就發生在言渚成親當日,風聲是壓不下去的。
再加之趙家如今也讓皇帝介懷頗多,雖說已經冊封了趙舜華為端王妃,言渚上奏,說自己當初懲治了司天監的官員,是誤了上天旨意,自知命理有害於國事,請解除婚事。
皇帝為了平息爭議也就順水推舟允準了,又封了趙舜華一個縣主,讓她自行婚嫁去了。
「今日說自己有害於國,來日他人要拿這件事做文章置他於死地又要如何?怎麽總是如此……」陸思音話沒說盡,又憋了一股氣起來。
可綠英看得出,與其說是生氣,她隻是太惦念又擔心的緣故。
此去一別,再見無期,七月流火,又要至秋了。
終究還是分隔。
杏杳懂一些醫理,後來李星盈覺得待在府中沒事做,也就跟她一道準備一些軍中用得著傷藥,也成了半個大夫,平日裏也幫著軍中將士處理一些外傷。
起先看著兵士的臂膀和傷處總有諸多難堪不便,後來想著病情也不再念及這些,許多事情也就坦蕩多了。
來了之後,李星盈未曾問過成親之事,陸思音也未提,皇帝也像是忘了此事一樣,未再催促。
倒是來往陸思音處多次的雍錫提了好幾次,想要個準信。
一年後,李星盈收到陳國公府的來信,他們不免催促起此事,現下肅遠侯府頗得厚待,起初隨性的婚事,也變得有了別的味道。
她一向以為是肅遠侯並不喜歡女子,又身有隱疾的緣故。
直到有一回陸思音受了重傷,杏杳和綠英又不在身邊的時候。
她是被明封帶進去的,看到榻上流血不止疼痛喘息著的人,將衣物掀起又拆去她緊錮的裹胸好將傷處全部露出的時候,才發現真相。
「侯爺……」
陸思音傷好之後專程找了她,緩緩說:「若是你不願待在延吳了,我送你回京城,一定盡全力再替你找個好夫婿……」
她默了一陣突然拜在地上:「有我在,侯爺也能少受些議論,京城本就沒有我容身之處,延吳很好,我該多謝侯爺收留。」
整個延吳城都知道她是與肅遠侯結親之人,隻是她在城中待得越久,大家反倒隻記得她是跟著行軍的大夫,陸思音叫人放出消息,說肅遠侯是想等到功業已成之時再議婚事,一應的議論逐漸也就平息下去。
第70章 久別重逢
三年後。
看著眼前戰場殘垣墟煙,雍錫叫了幾聲,陸思音才回過神。
這些年昆部的身體似乎是越來越差,南下之心卻不死,進犯得越來越頻繁。
庫頓歸降之後,皇帝也封了雍錫一個大梁官職,有時他也會到延吳城議事,共同處理事務。
在招惹了李星盈兩次,被陸思音一棍子打過去之後,倒也安分了不少,隻是平日裏也愛到人的麵前去湊。
一開始李星盈還羞惱得滿臉通紅,後來他傷了手臂也非得把上半身都裸出來上藥,她也麵不改色了,他說十句話,她也就應一聲,總是看上去奇怪。
「這回還真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雍錫指著地圖對陸思音說,「今年以來三次進犯,倒被我們拿下了五座城池了。」
陸思音坐在馬上看著麵前水草豐茂的地方舒了一口氣,而後下馬似乎在找尋什麽,後來在一處地方撥開層層雜草,雍錫看到了一處倒塌的石碑,便見到陸思音在此處凝神許久,行禮相拜才又上了馬。
「這些都是立國初時無力鎮守,不得已讓出去的地方,」思及也不該對雍錫說這些,嘆了一聲她說,「這防衛部署無礙,進城吧。」
弈城是大梁和訴莫邊境一線人口最多的城池,四十年前因守軍孤軍在此鎮守無力抵抗而撤出,二十餘年前陸銘曾奪回來過,在城外立下石碑,以證弈城歸屬。
隻是後來他死了,弈城也再次丟失,如今也算是再回來了。她才攻下弈城,連城都還沒進就先來了此處,算是了卻一樁心事。
雍錫看著麵前的人,日頭正西斜,金紅色的暉色鋪在她碎發上,目光總是沉著,嘴角也難見到笑意。
從京城回到延吳城三年了,風吹日曬的,現在是看不出半分錦衣玉食的痕跡,也還如從前一般心事重重。
「咱們什麽時候回延吳啊?」雍錫騎著馬慢悠悠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嗯,」他停下腳步將她眼角隱隱有的淚光抹去,「膽子小還去做這樣的事。」
她吸了吸鼻子委屈著扔開他的手臂:「我願意。」
陸思音走出來的時候,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明封彎著身子,任由杏杳雙手在他臉上揉捏做出各種鬼臉來,杏杳總算是被逗笑了,二人便一道走了出去,陸思音也啞然失笑著。
「侯爺,京中來了消息,說……」綠英將消息遞給陸思音。
她沉了一口氣,每回看這些都忐忑。
「好好的都要坐上太子之位了,他又去氣陛下了。」端王被趕往壺州的事情傳出去,一時許多想要攀附的人也失了分寸,大抵這時候也隻有陸思音能笑得出來了。
「那位趙家娘子,也算是安頓好了。」綠英也鬆了口氣。
之前受他們指使,司天監已有過預示,雖說那時候皇帝不信,百官將信將疑,可內亂一事就發生在言渚成親當日,風聲是壓不下去的。
再加之趙家如今也讓皇帝介懷頗多,雖說已經冊封了趙舜華為端王妃,言渚上奏,說自己當初懲治了司天監的官員,是誤了上天旨意,自知命理有害於國事,請解除婚事。
皇帝為了平息爭議也就順水推舟允準了,又封了趙舜華一個縣主,讓她自行婚嫁去了。
「今日說自己有害於國,來日他人要拿這件事做文章置他於死地又要如何?怎麽總是如此……」陸思音話沒說盡,又憋了一股氣起來。
可綠英看得出,與其說是生氣,她隻是太惦念又擔心的緣故。
此去一別,再見無期,七月流火,又要至秋了。
終究還是分隔。
杏杳懂一些醫理,後來李星盈覺得待在府中沒事做,也就跟她一道準備一些軍中用得著傷藥,也成了半個大夫,平日裏也幫著軍中將士處理一些外傷。
起先看著兵士的臂膀和傷處總有諸多難堪不便,後來想著病情也不再念及這些,許多事情也就坦蕩多了。
來了之後,李星盈未曾問過成親之事,陸思音也未提,皇帝也像是忘了此事一樣,未再催促。
倒是來往陸思音處多次的雍錫提了好幾次,想要個準信。
一年後,李星盈收到陳國公府的來信,他們不免催促起此事,現下肅遠侯府頗得厚待,起初隨性的婚事,也變得有了別的味道。
她一向以為是肅遠侯並不喜歡女子,又身有隱疾的緣故。
直到有一回陸思音受了重傷,杏杳和綠英又不在身邊的時候。
她是被明封帶進去的,看到榻上流血不止疼痛喘息著的人,將衣物掀起又拆去她緊錮的裹胸好將傷處全部露出的時候,才發現真相。
「侯爺……」
陸思音傷好之後專程找了她,緩緩說:「若是你不願待在延吳了,我送你回京城,一定盡全力再替你找個好夫婿……」
她默了一陣突然拜在地上:「有我在,侯爺也能少受些議論,京城本就沒有我容身之處,延吳很好,我該多謝侯爺收留。」
整個延吳城都知道她是與肅遠侯結親之人,隻是她在城中待得越久,大家反倒隻記得她是跟著行軍的大夫,陸思音叫人放出消息,說肅遠侯是想等到功業已成之時再議婚事,一應的議論逐漸也就平息下去。
第70章 久別重逢
三年後。
看著眼前戰場殘垣墟煙,雍錫叫了幾聲,陸思音才回過神。
這些年昆部的身體似乎是越來越差,南下之心卻不死,進犯得越來越頻繁。
庫頓歸降之後,皇帝也封了雍錫一個大梁官職,有時他也會到延吳城議事,共同處理事務。
在招惹了李星盈兩次,被陸思音一棍子打過去之後,倒也安分了不少,隻是平日裏也愛到人的麵前去湊。
一開始李星盈還羞惱得滿臉通紅,後來他傷了手臂也非得把上半身都裸出來上藥,她也麵不改色了,他說十句話,她也就應一聲,總是看上去奇怪。
「這回還真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雍錫指著地圖對陸思音說,「今年以來三次進犯,倒被我們拿下了五座城池了。」
陸思音坐在馬上看著麵前水草豐茂的地方舒了一口氣,而後下馬似乎在找尋什麽,後來在一處地方撥開層層雜草,雍錫看到了一處倒塌的石碑,便見到陸思音在此處凝神許久,行禮相拜才又上了馬。
「這些都是立國初時無力鎮守,不得已讓出去的地方,」思及也不該對雍錫說這些,嘆了一聲她說,「這防衛部署無礙,進城吧。」
弈城是大梁和訴莫邊境一線人口最多的城池,四十年前因守軍孤軍在此鎮守無力抵抗而撤出,二十餘年前陸銘曾奪回來過,在城外立下石碑,以證弈城歸屬。
隻是後來他死了,弈城也再次丟失,如今也算是再回來了。她才攻下弈城,連城都還沒進就先來了此處,算是了卻一樁心事。
雍錫看著麵前的人,日頭正西斜,金紅色的暉色鋪在她碎發上,目光總是沉著,嘴角也難見到笑意。
從京城回到延吳城三年了,風吹日曬的,現在是看不出半分錦衣玉食的痕跡,也還如從前一般心事重重。
「咱們什麽時候回延吳啊?」雍錫騎著馬慢悠悠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