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女人有諸多弱點,蠻橫,任性,不可理喻,可他認為埃莉諾不是那樣的女人,不馴服於既定的規則也有足夠強大的決心和能力去對抗那些古板守舊的弱者,她勇敢,美麗,灑脫,且全心全意地愛著他和他們的家庭,他自信他能掌控這樣的女人,因此他不在意她在旁人麵前有多麽麵目可憎,左右他是她強勢形象下的受益者,正因如此,他相信即便是在她的美貌褪色後他也會尊敬她,像尊敬自己的母親。
可現在他需要被迫、不情願地承認,或許埃莉諾並不是他想像中的那麽傑出,而他們的關係也需要重新審視,當珍珠的光澤褪去,外殼也不再堅固時,曾經的無價之寶便隻是一個突兀古怪的廢品,若是埃莉諾不再擁有令她折服的魅力,強勢卻一如既往,那她身上那些曾令他欣賞的品質也變得可憎起來,玫瑰已經枯萎,但尖刺仍然紮手。
但他仍不願放棄這支玫瑰,不管是出於多年的情誼還是婚姻的誓言,他隻是希望削去那些尖刺,或者不要讓尖刺紮在他自己手上。他應該讓母親和埃莉諾談一談,他知道她們一直惺惺相惜,在擁有了足夠鮮活恣意的青春後,她也應該回歸女人的本性,瑪蒂爾達皇後在埃莉諾這個年紀早已是一個溫柔和藹的母親。但很顯然,若是作為妻子,瑪蒂爾達皇後也並非他理想的女性,那他應該要一個怎樣的女人來填補他心靈上的空缺?
他不想再花心思去馴/服一個埃莉諾那樣的女人,他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領地和財富,如今他正需要純粹的柔情來撫平他的煩悶。「那是誰?」當路過伊夫洛德大草場時,亨利二世的目光忽然落在一座小橋上,小橋本身並不引人注目,耀眼的是橋上的人。
那是一位極其美貌的少女,有著美麗的金色捲髮,臉孔如百合花般潔白嬌美,而她的笑容異常明媚,像是晶瑩的露水,她被幾位隨從簇擁著,高大肅穆的騎士將她襯托得更加嬌小可愛------在埃莉諾之後,他未曾想到他還能見到一位令他如此心馳神往的美人,不論多麽浪漫的詩人或者傑出的畫家都無法描摹出她的美貌,久違的激情遏住他的心,他急迫地想要知道這位美人的身份。
「那似乎是克利福德的沃爾特爵士的總管,亞當·亨利德。」他的侍從伸長了脖子,辨認著那幾個騎士,並且成功認出了其中一位,「沃爾特爵士曾經加入過十字軍,埋葬在耶路撒冷附近,那麽這位小姐應該就是他的女兒羅莎蒙德小姐,在母親去世後,她一直在附近的戈斯托修道院中由修女們撫養......」
羅莎蒙德,世界的玫瑰,這個名字和她的人一樣美麗,他的心砰砰直跳,他抓住侍從的手,極其認真地囑託道:「你記住,從現在開始,我不是國王,而是路過此地的曼恩伯爵,今晚,我要去戈斯托修道院歇息。」
第21章 逃亡
托馬斯·貝克特知道他現在處境微妙,他麵臨不計其數的攻訐,並且並無依仗,每過一天,深淵便朝他逼近一尺,不知何時他就會粉身碎骨。
若說一開始他表現得虔信上帝還有取悅教士階層之意,但現在,跪在十字架前禱告時,他是真情實感地祈禱上帝的庇佑,以使他能夠度過眼下的危機。在聖母的注視下,他開始思考他到底是怎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他所走過的每一步都用盡全力,可如此之快的時間裏他便從天堂跌落到地獄。
他無法對抗亨利二世,他一開始就清楚,由上帝賜福的金身本應保住他最後的體麵和尊嚴,可神的使者拋棄了他,他自身難保,況論庇佑於他。國王的寵愛是甜蜜的砒霜,國王的憎恨則是劇毒的利刃,他不後悔他在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後選擇對抗亨利二世,但他寧願他從沒有引起亨利二世的注意,從沒有和他發展超越工作以外的情誼,這段友情帶給他的壓力和痛苦遠超過快樂和榮耀,亨利二世可以任意揮泄他的愛恨,而代價都由身邊人承受。
從遇到亨利二世開始,他就沒有真正輕鬆快樂的時刻,僅有的一點喘息時光便是從土魯斯回來之後,那時他真正春風得意,兩個王子對他也是真正敬愛,直到那一紙任命終結了這一切。「好久不見,老師。」當聽到那個聲音時,他幾乎以為是夢境,他愕然回頭,威廉站在教堂門口,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到他麵前,他一步步走近他,和自己的侷促相比,普瓦捷伯爵的神色顯得異常平靜,「我很想念您。」
「是你父親讓你來的嗎?」托馬斯·貝克特問,比起期待,他更多的是憂慮,「從土魯斯回來後,他已經不再將你當成孩子,你會惹怒他。」
「他現在在旅行,放心吧,再如何憤怒他也不會真正傷害我,我畢竟是他的兒子,您更應該擔心自己。」威廉說,雖然亨利二世自從前往牛津後便杳無音信,但以他對亨利二世的了解(不管是針對本尊還是歷史),親爹靜悄悄一定在作妖,也許他正預謀著怎麽給托馬斯·貝克特羅織罪名,「腓特烈一世在義大利的統治並不順利,很多城邦都在預謀著反對他,何況父親雖然支持亞歷山大三世,卻並無出兵幫助亞歷山大三世回到羅馬的打算,當意識到這一點後,亞歷山大三世不會像現在這樣支持父親,你會重新成為教士們反對國王的旗幟。」
「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擺脫我現在的困境,重新成為教士階層的領袖並被尊敬?」托馬斯·貝克特的眼睛亮了起來,他目光逐漸熾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現在他需要被迫、不情願地承認,或許埃莉諾並不是他想像中的那麽傑出,而他們的關係也需要重新審視,當珍珠的光澤褪去,外殼也不再堅固時,曾經的無價之寶便隻是一個突兀古怪的廢品,若是埃莉諾不再擁有令她折服的魅力,強勢卻一如既往,那她身上那些曾令他欣賞的品質也變得可憎起來,玫瑰已經枯萎,但尖刺仍然紮手。
但他仍不願放棄這支玫瑰,不管是出於多年的情誼還是婚姻的誓言,他隻是希望削去那些尖刺,或者不要讓尖刺紮在他自己手上。他應該讓母親和埃莉諾談一談,他知道她們一直惺惺相惜,在擁有了足夠鮮活恣意的青春後,她也應該回歸女人的本性,瑪蒂爾達皇後在埃莉諾這個年紀早已是一個溫柔和藹的母親。但很顯然,若是作為妻子,瑪蒂爾達皇後也並非他理想的女性,那他應該要一個怎樣的女人來填補他心靈上的空缺?
他不想再花心思去馴/服一個埃莉諾那樣的女人,他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領地和財富,如今他正需要純粹的柔情來撫平他的煩悶。「那是誰?」當路過伊夫洛德大草場時,亨利二世的目光忽然落在一座小橋上,小橋本身並不引人注目,耀眼的是橋上的人。
那是一位極其美貌的少女,有著美麗的金色捲髮,臉孔如百合花般潔白嬌美,而她的笑容異常明媚,像是晶瑩的露水,她被幾位隨從簇擁著,高大肅穆的騎士將她襯托得更加嬌小可愛------在埃莉諾之後,他未曾想到他還能見到一位令他如此心馳神往的美人,不論多麽浪漫的詩人或者傑出的畫家都無法描摹出她的美貌,久違的激情遏住他的心,他急迫地想要知道這位美人的身份。
「那似乎是克利福德的沃爾特爵士的總管,亞當·亨利德。」他的侍從伸長了脖子,辨認著那幾個騎士,並且成功認出了其中一位,「沃爾特爵士曾經加入過十字軍,埋葬在耶路撒冷附近,那麽這位小姐應該就是他的女兒羅莎蒙德小姐,在母親去世後,她一直在附近的戈斯托修道院中由修女們撫養......」
羅莎蒙德,世界的玫瑰,這個名字和她的人一樣美麗,他的心砰砰直跳,他抓住侍從的手,極其認真地囑託道:「你記住,從現在開始,我不是國王,而是路過此地的曼恩伯爵,今晚,我要去戈斯托修道院歇息。」
第21章 逃亡
托馬斯·貝克特知道他現在處境微妙,他麵臨不計其數的攻訐,並且並無依仗,每過一天,深淵便朝他逼近一尺,不知何時他就會粉身碎骨。
若說一開始他表現得虔信上帝還有取悅教士階層之意,但現在,跪在十字架前禱告時,他是真情實感地祈禱上帝的庇佑,以使他能夠度過眼下的危機。在聖母的注視下,他開始思考他到底是怎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他所走過的每一步都用盡全力,可如此之快的時間裏他便從天堂跌落到地獄。
他無法對抗亨利二世,他一開始就清楚,由上帝賜福的金身本應保住他最後的體麵和尊嚴,可神的使者拋棄了他,他自身難保,況論庇佑於他。國王的寵愛是甜蜜的砒霜,國王的憎恨則是劇毒的利刃,他不後悔他在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後選擇對抗亨利二世,但他寧願他從沒有引起亨利二世的注意,從沒有和他發展超越工作以外的情誼,這段友情帶給他的壓力和痛苦遠超過快樂和榮耀,亨利二世可以任意揮泄他的愛恨,而代價都由身邊人承受。
從遇到亨利二世開始,他就沒有真正輕鬆快樂的時刻,僅有的一點喘息時光便是從土魯斯回來之後,那時他真正春風得意,兩個王子對他也是真正敬愛,直到那一紙任命終結了這一切。「好久不見,老師。」當聽到那個聲音時,他幾乎以為是夢境,他愕然回頭,威廉站在教堂門口,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到他麵前,他一步步走近他,和自己的侷促相比,普瓦捷伯爵的神色顯得異常平靜,「我很想念您。」
「是你父親讓你來的嗎?」托馬斯·貝克特問,比起期待,他更多的是憂慮,「從土魯斯回來後,他已經不再將你當成孩子,你會惹怒他。」
「他現在在旅行,放心吧,再如何憤怒他也不會真正傷害我,我畢竟是他的兒子,您更應該擔心自己。」威廉說,雖然亨利二世自從前往牛津後便杳無音信,但以他對亨利二世的了解(不管是針對本尊還是歷史),親爹靜悄悄一定在作妖,也許他正預謀著怎麽給托馬斯·貝克特羅織罪名,「腓特烈一世在義大利的統治並不順利,很多城邦都在預謀著反對他,何況父親雖然支持亞歷山大三世,卻並無出兵幫助亞歷山大三世回到羅馬的打算,當意識到這一點後,亞歷山大三世不會像現在這樣支持父親,你會重新成為教士們反對國王的旗幟。」
「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擺脫我現在的困境,重新成為教士階層的領袖並被尊敬?」托馬斯·貝克特的眼睛亮了起來,他目光逐漸熾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