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小打小鬧,到底煩人得很。」鳳應歌向她低頭細語,「孔延行事一向溫吞,若有必要,應歌可替將軍出征。」
聞言,今安側目看他一眼,「你之前說過這句。」
鳳應歌凝眸深深:「將軍無一次應允。」
「這次又有什麽區別呢?」今安不以為意,「北境軍令已收,出征奏疏需遞與大司馬,再遞往攝政王,經百官三次早朝商論,才能定下聖命。且孔延在北境多年,形勢如何,他自有決斷。」
鳳應歌應是。
立在昭清殿前闌幹處俯瞰,雕欄畫柱修飾著目之所及、無邊富貴。
最後一個朝官的衣角也轉去了朱門後,熙攘如潮水退去,華台宮漸漸冷清下來。弓腰俯首的宮人十年如一日步行在無數縱橫宮道上,隔了重重宮牆納入眼簾中,縮成螻蟻大小的影子。
鳳應歌漠然掃過陽光金瓦下渺小的、爬行的一個個影子,說起,「從前大將軍也論過我與孔延,誰更有資格成為一個將軍,條條框框比較下來,是我險勝了。如今,倒叫孔延撿了個便宜。」
今安十分不贊同:「什麽叫便宜?你在王城立勢的多年,他守在邊疆捍衛著戍防線,寸土必爭,你死我活,其中付出的血汗又豈是你輕描淡寫就能囊括的?」
鳳應歌看著她焚起烈火的眼眸,他墨瞳含光,輕輕笑起來。
「我知道,我知道的,將軍。」他說,「我與你,都是從那樣的日子走出來的,走到這裏。論起那條戍防線如何建起、如何推進,推到如今橫亙夷狄國土的邊界,其中種種,我與你一樣清楚。」
他的聲音幾近耳語,說著不為人道的秘密,企圖用聲音、用距離,建立起一個隻許困圍二人的牢籠。
偶爾,鳳應歌總靠得過近,今安並不能時時注意到。從戎生涯註定了她對男女邊界模糊,也不甚在意他人,更不會以此約束自己。
很多時候,今安與他人的目光對峙,是為談判,是為壓倒,是為勝利。那怕此時距離過近,這樣旁人看來幾乎稱得上親密的行為,就都是別人的自認為。
鳳應歌十分了解今安,也幾乎要恨起今安這種不自知的縱容和默許。
像現在,鳳應歌的袖口幾乎壓上她的,今安避也不避,「你既清楚,就不該用言語來蔑視他人,尤其是對戰場上搏殺的兵將來說,這算得上是一種侮辱。」
「是,應歌知錯。」他說著知錯,眼裏笑意更深,軟化了因眼瞳墨色過濃而生出的戾氣。
「將軍說孔延有如今全因他多年的積累,哪怕我曾經勝過他,現在也不一定能勝過。那是不是你也認同,隻要時間足夠,總能勝過那些回不去的從前?」
他話中有話,今安懶得猜度,「或許罷。」
正逢內監從殿後過來通傳等候的二人,今安當即抬腿就走,身後人伸手抓住了她的袖尾。
鮮紅金繡的一角攥在修長指間,鳳應歌垂目深看她,「將軍,你從來說到做到,你要記得今日說過的這些話。」
今安不置可否,抽袖而去。
——
朔帝遭刺後一直久病,常常一月裏難有幾日得以臨朝。朝中百官諸事,多由攝政王代為稟告。
今日,朔帝召攝政王、六皇子與定欒王一道入殿商議。
稟祿領人退出紫宸殿,合門守在門外,離著能聽到主子呼喚又不至聽見秘辛的距離。
宮殿太空曠,門牆離殿中太遠,聽不到裏頭的聲音,聽到了也當沒聽到。稟祿眼觀鼻鼻觀心,一如從前隻做眼聾口啞的影子。直到沙漏過半之時,殿中一聲乍起的碎瓷聲爆開,打破了他波瀾不驚的麵具。
天子震怒,自久病臥榻之後,時常有之。
但今日絕非以往。
果然,半刻鍾後,紫宸殿裏退出三個人,皆是麵上泰然。太過泰然。
一身褐金蟒袍的定欒王走在最前,絲毫不顧及跟在她後頭的兩人才是冠著國姓、是這大朔江山真正的主人家。她走出來,站在殿門外,目光淩厲掃過一圈,是確認周遭環境是否藏匿危險的下意識動作。
稟祿深知這個人冷血無情、表裏如一,握著如今朝上各州大半勢力,他也不希冀方才皇帝那一杯子是砸在她的身上。
跟在她身後走的是鳳應歌,亦是一身清爽,毫髮未亂。最後出來的才是鳳丹堇。
鳳丹堇不比前二人氣勢淩然,而是姿態雍容,麵容寬和,與行事如出一轍,當知有一顆仁慈之心。隻是這仁慈不用在稟祿身上,也不經常用在她自己身上。
稟祿不動聲色地觀察鳳丹堇周身,看見她肩背有一大片衣料比其他地方深了許多,他上前將手上披風披在她背後。
鳳應歌瞥他一眼,「不愧是父皇身邊出來的人,經皇姐調教之後更是機靈。」
鳳丹堇神色自然地遣人送客。
鳳應歌頗有深意,「春寒無常,天色多變,皇姐最該保重自己。」
「多謝皇弟關心。」
今安旁觀這二人一反殿中劍拔弩張的架勢,演起和睦戲碼,沒什麽空陪他們演,「府中庶務繁忙,先行告退。」
今安幹脆利落一走了之,鳳應歌也沒什麽好留戀的,跟著走了。
鳳丹堇伸手在掌事太監的攙扶下上去回寢宮的轎。
隻是,平日裏總順著她步伐的掌事太監今日不知為何,步伐匆匆,連帶著抬轎子人也急匆匆的,一路顛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聞言,今安側目看他一眼,「你之前說過這句。」
鳳應歌凝眸深深:「將軍無一次應允。」
「這次又有什麽區別呢?」今安不以為意,「北境軍令已收,出征奏疏需遞與大司馬,再遞往攝政王,經百官三次早朝商論,才能定下聖命。且孔延在北境多年,形勢如何,他自有決斷。」
鳳應歌應是。
立在昭清殿前闌幹處俯瞰,雕欄畫柱修飾著目之所及、無邊富貴。
最後一個朝官的衣角也轉去了朱門後,熙攘如潮水退去,華台宮漸漸冷清下來。弓腰俯首的宮人十年如一日步行在無數縱橫宮道上,隔了重重宮牆納入眼簾中,縮成螻蟻大小的影子。
鳳應歌漠然掃過陽光金瓦下渺小的、爬行的一個個影子,說起,「從前大將軍也論過我與孔延,誰更有資格成為一個將軍,條條框框比較下來,是我險勝了。如今,倒叫孔延撿了個便宜。」
今安十分不贊同:「什麽叫便宜?你在王城立勢的多年,他守在邊疆捍衛著戍防線,寸土必爭,你死我活,其中付出的血汗又豈是你輕描淡寫就能囊括的?」
鳳應歌看著她焚起烈火的眼眸,他墨瞳含光,輕輕笑起來。
「我知道,我知道的,將軍。」他說,「我與你,都是從那樣的日子走出來的,走到這裏。論起那條戍防線如何建起、如何推進,推到如今橫亙夷狄國土的邊界,其中種種,我與你一樣清楚。」
他的聲音幾近耳語,說著不為人道的秘密,企圖用聲音、用距離,建立起一個隻許困圍二人的牢籠。
偶爾,鳳應歌總靠得過近,今安並不能時時注意到。從戎生涯註定了她對男女邊界模糊,也不甚在意他人,更不會以此約束自己。
很多時候,今安與他人的目光對峙,是為談判,是為壓倒,是為勝利。那怕此時距離過近,這樣旁人看來幾乎稱得上親密的行為,就都是別人的自認為。
鳳應歌十分了解今安,也幾乎要恨起今安這種不自知的縱容和默許。
像現在,鳳應歌的袖口幾乎壓上她的,今安避也不避,「你既清楚,就不該用言語來蔑視他人,尤其是對戰場上搏殺的兵將來說,這算得上是一種侮辱。」
「是,應歌知錯。」他說著知錯,眼裏笑意更深,軟化了因眼瞳墨色過濃而生出的戾氣。
「將軍說孔延有如今全因他多年的積累,哪怕我曾經勝過他,現在也不一定能勝過。那是不是你也認同,隻要時間足夠,總能勝過那些回不去的從前?」
他話中有話,今安懶得猜度,「或許罷。」
正逢內監從殿後過來通傳等候的二人,今安當即抬腿就走,身後人伸手抓住了她的袖尾。
鮮紅金繡的一角攥在修長指間,鳳應歌垂目深看她,「將軍,你從來說到做到,你要記得今日說過的這些話。」
今安不置可否,抽袖而去。
——
朔帝遭刺後一直久病,常常一月裏難有幾日得以臨朝。朝中百官諸事,多由攝政王代為稟告。
今日,朔帝召攝政王、六皇子與定欒王一道入殿商議。
稟祿領人退出紫宸殿,合門守在門外,離著能聽到主子呼喚又不至聽見秘辛的距離。
宮殿太空曠,門牆離殿中太遠,聽不到裏頭的聲音,聽到了也當沒聽到。稟祿眼觀鼻鼻觀心,一如從前隻做眼聾口啞的影子。直到沙漏過半之時,殿中一聲乍起的碎瓷聲爆開,打破了他波瀾不驚的麵具。
天子震怒,自久病臥榻之後,時常有之。
但今日絕非以往。
果然,半刻鍾後,紫宸殿裏退出三個人,皆是麵上泰然。太過泰然。
一身褐金蟒袍的定欒王走在最前,絲毫不顧及跟在她後頭的兩人才是冠著國姓、是這大朔江山真正的主人家。她走出來,站在殿門外,目光淩厲掃過一圈,是確認周遭環境是否藏匿危險的下意識動作。
稟祿深知這個人冷血無情、表裏如一,握著如今朝上各州大半勢力,他也不希冀方才皇帝那一杯子是砸在她的身上。
跟在她身後走的是鳳應歌,亦是一身清爽,毫髮未亂。最後出來的才是鳳丹堇。
鳳丹堇不比前二人氣勢淩然,而是姿態雍容,麵容寬和,與行事如出一轍,當知有一顆仁慈之心。隻是這仁慈不用在稟祿身上,也不經常用在她自己身上。
稟祿不動聲色地觀察鳳丹堇周身,看見她肩背有一大片衣料比其他地方深了許多,他上前將手上披風披在她背後。
鳳應歌瞥他一眼,「不愧是父皇身邊出來的人,經皇姐調教之後更是機靈。」
鳳丹堇神色自然地遣人送客。
鳳應歌頗有深意,「春寒無常,天色多變,皇姐最該保重自己。」
「多謝皇弟關心。」
今安旁觀這二人一反殿中劍拔弩張的架勢,演起和睦戲碼,沒什麽空陪他們演,「府中庶務繁忙,先行告退。」
今安幹脆利落一走了之,鳳應歌也沒什麽好留戀的,跟著走了。
鳳丹堇伸手在掌事太監的攙扶下上去回寢宮的轎。
隻是,平日裏總順著她步伐的掌事太監今日不知為何,步伐匆匆,連帶著抬轎子人也急匆匆的,一路顛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