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戰之地又遭官僚風腐養,那上州司馬一位也基本是個閑養散職,日日帶兵逞威風,翻開兵帳記錄盡是些雞毛蒜皮,連上稟下報也做得敷衍。
「官兵無所作為,怪不得此地江寇這般猖狂。」燕故一道,接著報上昨夜和今早巡江收回的消息。
兩年前城外流民聚集,江寇趁亂突起。等到官府解決亂事後騰出手來,江寇已然初成了火候。
起初是本城派兵出江剿寇,可靳州地向來兵弱,幾番無功而返甚至搭進去多條人命後,州府尹開始向朝廷請兵和周遭州城借兵。兩來兵援不斷,江寇卻始終不得解決,甚至漸漸成為了心腹大患。
其中曲折今安和燕故一早在來靳州前就已一清二楚,此番就地巡查,果真又發現了一件事情。
「意思是江上兩月平靜無事,人人稱頌是上次連州侯借兵除寇有功,已經將賊寇斬草除根?」聽聞消息,今安不由凝眉思索,「倒與我們收到的回信有出入,上次連州兵無非是做個表麵功夫罷了,竟也能安個這樣冠冕堂皇的功勞。誰做的這本兩麵文章?意圖又是什麽?」
燕故一說了風牛馬不相及的一句:「兩月前,王爺剛接到南下的任命。」
第4章 遠方來
兩月前,蹊蹺吻合的時間線。
今安怔了怔,反應過來他話裏含義,不由道:「若是意圖在本王,來靳州路上多的是埋伏時機,而且……」
而且哪有這麽湊巧的事情。何況兩月前的任命是否真能成行,當時尚未可知。若是所有巧合都往自己身上攬,豈非太過自作多情了些?
可轉念一想,他們在戰場上含風飲露多年,軍情瞬息萬變,凡事從來寧可多思多慮,唯恐百密一疏。
於是她細細琢磨著道:「連州信報與傳言隻能存一。亦真亦假,孰是孰非,誰都說不清,反倒成了最好的掩飾。如果當真蟄伏兩月隻為本王入城,不惜自毀兩年時間埋下的線,那麽背後人真是下的好大一盤棋。」
「兄弟鬩牆,君命臣逆,這天底下又有什麽不可能呢?」燕故一含笑:「假如意圖在王爺,而我們當時未能收到連州信報,來到此地後聽信傳言放鬆警惕。江貿一旦再興,出現任何差錯,王爺新任靳州之政,他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令其染上汙點。」
旁的時候今安並不在意所謂汙點,可不是現在,不是皇恩不再腹背受敵、動輒被人懟穿脊梁骨的現在。
燕故一將掛在牆上的布防圖取下展開,並指在圖上巡視,「反過來,方才所有猜測均是故一思慮過多,這夥江寇其實不過是普通流民聚集,那便是最好不過了。即使連州信報有誤,左不過是敵在明麵。」
「毋論真假,按眼前靳州時局,這夥江寇非除不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江寇隻一心求財的話,他們兩月按捺不動並非是他們放下屠刀,要麽是已然被連州兵打壓下,連州信報作假,另有內情。要麽是錢銀之數不足以動人心。」燕故一捋袖指上布防圖上一處江口關隘,「現時江貿貧瘠,若放出風聲,再以一船金銀橫渡……」
水生財。
洛臨城位於橫貫南北、江商互通必行的渡口,在商貿盛行之時出過大批富得流油的江上客。富可敵國者甚至被朝廷廣為招賢,賜與皇商等虛名掛爵,從士農工商的末等一步擠進門。
發達的水路載來金山銀山,也匯聚各地迥異的風土人物,這座臨水而生的城池應運成為南通北貫的國脈名城之一。
可隨著大朔戰亂天災不斷,出江貿易的風險與得利天平大偏,以致逐麓江上百年前商船橫帆蔽江的盛勢漸漸消弭。現今每月渡江的商船數尚不及當時的十之一二,且多是冒險博萬利的鏢手,或是官家船。江貿利益微薄,寇禍接連又惹得人心惶惶。
或許江寇經歷多次剿殺已被元氣大傷,或許實則就是場請君入甕的計謀。
不如將計就計,到江上一探究竟。坐以待斃,難免失了先機。
二人想法不謀而合。燕故一敲著手邊竹案,斟酌道:「一作餌,可引蛇。然北境軍中善水者百裏無一,入城後我已命人加快錘鍊軍中士兵的水性,到底難堪大用。倒是那已落司馬手下原先有幾千水兵,如今正慌張無首,事急從權,王爺可考慮收編為用。」
隨後二人就著此計定下幾個要點,又聽燕故一話鋒一轉:「那隨大軍而來的付書玉,王爺想如何處置?」
處置是個含血氣的詞,常用來發落敵人俘虜一等。
但付書玉何人,王都貴女數頭一個便是她。正派大統雕琢養成的世家女,浸於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及笄之年在詩會上連勝十數儒士,名動天下。
更可貴的是,其女言行恪守謙遜溫良,堪為當代仕女典範。又與大司空嫡子聘為良緣,隻等七日前的吉日——
吉日到時,付書玉正坐在一抬小轎裏,搖搖晃晃墜在長軍跋涉往南的最尾端,半點不回看千裏外因她逃婚而起的兵荒馬亂。
今安想了想才想起這人,知他不會無緣無故提起,便問道:「可是此人有異動?」
「未曾。」燕故一凝思半刻,「隻是這個女子出身王都司徒高府,且之前與當朝重臣往來密切,難保沒有異心,斷斷不能因為隻言片語就輕信了她。府裏軍機要密頗多,長久將這女子留在這裏,怕有後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官兵無所作為,怪不得此地江寇這般猖狂。」燕故一道,接著報上昨夜和今早巡江收回的消息。
兩年前城外流民聚集,江寇趁亂突起。等到官府解決亂事後騰出手來,江寇已然初成了火候。
起初是本城派兵出江剿寇,可靳州地向來兵弱,幾番無功而返甚至搭進去多條人命後,州府尹開始向朝廷請兵和周遭州城借兵。兩來兵援不斷,江寇卻始終不得解決,甚至漸漸成為了心腹大患。
其中曲折今安和燕故一早在來靳州前就已一清二楚,此番就地巡查,果真又發現了一件事情。
「意思是江上兩月平靜無事,人人稱頌是上次連州侯借兵除寇有功,已經將賊寇斬草除根?」聽聞消息,今安不由凝眉思索,「倒與我們收到的回信有出入,上次連州兵無非是做個表麵功夫罷了,竟也能安個這樣冠冕堂皇的功勞。誰做的這本兩麵文章?意圖又是什麽?」
燕故一說了風牛馬不相及的一句:「兩月前,王爺剛接到南下的任命。」
第4章 遠方來
兩月前,蹊蹺吻合的時間線。
今安怔了怔,反應過來他話裏含義,不由道:「若是意圖在本王,來靳州路上多的是埋伏時機,而且……」
而且哪有這麽湊巧的事情。何況兩月前的任命是否真能成行,當時尚未可知。若是所有巧合都往自己身上攬,豈非太過自作多情了些?
可轉念一想,他們在戰場上含風飲露多年,軍情瞬息萬變,凡事從來寧可多思多慮,唯恐百密一疏。
於是她細細琢磨著道:「連州信報與傳言隻能存一。亦真亦假,孰是孰非,誰都說不清,反倒成了最好的掩飾。如果當真蟄伏兩月隻為本王入城,不惜自毀兩年時間埋下的線,那麽背後人真是下的好大一盤棋。」
「兄弟鬩牆,君命臣逆,這天底下又有什麽不可能呢?」燕故一含笑:「假如意圖在王爺,而我們當時未能收到連州信報,來到此地後聽信傳言放鬆警惕。江貿一旦再興,出現任何差錯,王爺新任靳州之政,他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令其染上汙點。」
旁的時候今安並不在意所謂汙點,可不是現在,不是皇恩不再腹背受敵、動輒被人懟穿脊梁骨的現在。
燕故一將掛在牆上的布防圖取下展開,並指在圖上巡視,「反過來,方才所有猜測均是故一思慮過多,這夥江寇其實不過是普通流民聚集,那便是最好不過了。即使連州信報有誤,左不過是敵在明麵。」
「毋論真假,按眼前靳州時局,這夥江寇非除不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江寇隻一心求財的話,他們兩月按捺不動並非是他們放下屠刀,要麽是已然被連州兵打壓下,連州信報作假,另有內情。要麽是錢銀之數不足以動人心。」燕故一捋袖指上布防圖上一處江口關隘,「現時江貿貧瘠,若放出風聲,再以一船金銀橫渡……」
水生財。
洛臨城位於橫貫南北、江商互通必行的渡口,在商貿盛行之時出過大批富得流油的江上客。富可敵國者甚至被朝廷廣為招賢,賜與皇商等虛名掛爵,從士農工商的末等一步擠進門。
發達的水路載來金山銀山,也匯聚各地迥異的風土人物,這座臨水而生的城池應運成為南通北貫的國脈名城之一。
可隨著大朔戰亂天災不斷,出江貿易的風險與得利天平大偏,以致逐麓江上百年前商船橫帆蔽江的盛勢漸漸消弭。現今每月渡江的商船數尚不及當時的十之一二,且多是冒險博萬利的鏢手,或是官家船。江貿利益微薄,寇禍接連又惹得人心惶惶。
或許江寇經歷多次剿殺已被元氣大傷,或許實則就是場請君入甕的計謀。
不如將計就計,到江上一探究竟。坐以待斃,難免失了先機。
二人想法不謀而合。燕故一敲著手邊竹案,斟酌道:「一作餌,可引蛇。然北境軍中善水者百裏無一,入城後我已命人加快錘鍊軍中士兵的水性,到底難堪大用。倒是那已落司馬手下原先有幾千水兵,如今正慌張無首,事急從權,王爺可考慮收編為用。」
隨後二人就著此計定下幾個要點,又聽燕故一話鋒一轉:「那隨大軍而來的付書玉,王爺想如何處置?」
處置是個含血氣的詞,常用來發落敵人俘虜一等。
但付書玉何人,王都貴女數頭一個便是她。正派大統雕琢養成的世家女,浸於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及笄之年在詩會上連勝十數儒士,名動天下。
更可貴的是,其女言行恪守謙遜溫良,堪為當代仕女典範。又與大司空嫡子聘為良緣,隻等七日前的吉日——
吉日到時,付書玉正坐在一抬小轎裏,搖搖晃晃墜在長軍跋涉往南的最尾端,半點不回看千裏外因她逃婚而起的兵荒馬亂。
今安想了想才想起這人,知他不會無緣無故提起,便問道:「可是此人有異動?」
「未曾。」燕故一凝思半刻,「隻是這個女子出身王都司徒高府,且之前與當朝重臣往來密切,難保沒有異心,斷斷不能因為隻言片語就輕信了她。府裏軍機要密頗多,長久將這女子留在這裏,怕有後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