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書,還有鞋,遊戲光碟,動漫周邊,統統半賣半送的拋售,跟老物件兒們一道被撕扯走的,是一片片對過往年歲的糾纏與念想。
還好能賣給「內人」的都賣給內人了,唯有鞋子不好處理,方星白腳小,李治龍和周巔都穿不上,不知從哪兒冒出個闊綽的學弟,一張嘴就把所有鞋包了圓,省去了一雙雙找主兜售的煩惱。
那學弟拿上鞋就走了,看似不怎麽愛惜,也不怎麽歡喜,說不定是看價格低來撿漏的,倒手再拿出去賣,讓方星白心裏多別扭了一下。
沈露在一旁眼圈又紅了,一個人跑陽台上吹冷風,淚水擦幹了才回來,還是能被人看出哭過。
來買東西的陌生人和不太熟的看他哭唧唧的,總忍不住多打量一眼,到底是誰在割肉放血大拋售啊?
孫成也來了,所有人裏他最大方,孫成一直內愧,認為今天這個局麵和他脫不了幹係,不知從哪兒弄來那麽多錢,把乏人問津的幾樣包圓掃走了。
方星白:「這不值那麽多錢,可我再沒啥能給你的了,要不然你把那冰箱搬走吧。」
孫成固辭不受:「不多,裏麵有那雙鞋的錢,我...暫時就湊得到這麽多,你別怪我。」
「別瞎說了。」方星白和他抱了抱,「你忘啦,咱倆是哥們兒。」
周巔、李治龍他們連孫成在內,方星白都隻有感激,接下來的幾天更加如此。
那個年代二手市場不發達,收舊貨的沒有用戶,都是摸爬滾打的販子和老江湖,價格壓的很低,在處理舊家電,冰箱、空調什麽的時候,方星白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半賣半送,回頭看同學們買他那點兒紀念品的出價,足可以說厚道了。
稍微有點驚喜的是周女士的一些衣服鞋帽,方星白本沒想好怎麽處理,鄰居阿姨問了句「搬家啊」之後打開了話匣子,表示樂意喊幾個姐妹來挑一挑。
方星白沒做樂觀指望,誰知銷售額卻出乎意料的好,周女士是天生的衣服架子,又有庸中佼佼的眼光,上身的衣服沒一件不得體、不好看的,哪怕是那些櫃底落灰多年,穿兩次便未曾再穿的過氣貨。
家庭婦女們未必識貨,卻想得通誰誰身上的一定是好東西,開始的時候是挑挑揀揀,慢慢人越來越多,到最後還競起價來。
方星白本來有心留個「媽の紀念」,沒想好選哪一樣,眨眼睛就被哄搶一空。
至此,他與過去的牽絆又少了一樣。
這個家,到了離別之際,方星白終於生出點兒不一樣的感覺。
與沈露相反,過去家不家的在方星白這兒一直很淡漠,這裏不像沈家那樣瀰漫著高壓,可也沒什麽意思,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年節的時候周女士匆匆回來紮一頭,待的時間比勞動節假期還短。
要說兩人相處時間長,還是方星白出櫃以後,從精神康復中心回來,周女士由慈母變成了監控探頭,回來的時間多了,他自己想回家的時候卻少了。
放長假的時候他寧可在滑冰場一天,那個涼颼颼的地方也比家裏有人氣。
現在要離開,看著這沉默的地方被一點點的抽骨蝕髓,方星白慢半拍的有了心疼的感覺,記起一丟丟這裏的好。
周女士也曾好過,母親的歸來曾是一件讓他期待的事兒,周麗芳每次進門都把手背在身後,方星白追著去猜媽媽給他帶了什麽好東西。
他在這兒過了整十個生日,能清楚的記住哪次生日收到了什麽禮物——大部分在今天賣掉了。
一切不值當收拾的小物件也被劃拉到夜市折價奉送,像空置了許久的小魚缸、好看但不實用的花盆兒、買回來沒用過幾次的水果削皮機,作價三五塊,都承載著他一段段的回憶。
這個家被榨幹了最後一點兒價值,迸發出迴光返照的活力,最後推了方星白成長的一程。
加上他賣鞋子、漫畫書的錢,幾個月的房租和飯錢勉強算有了著落,方星白將那把零碎票子細細的點了三遍,珍重收好。
紙幣輕飄飄,揣在懷裏又沉甸甸。
那時候錢金貴,呂帝日日省吃儉用,為了攢下錢買幾盤兒不那麽渣的盜版磁帶,所謂不那麽渣的是指十塊錢以上的,渣的三五塊一盤。
周巔有時候寒假回來吹噓壓歲錢又收了多少,但上個網吧從不捨得坐無煙區,這次連老底兒都翻出來了。
沈露家有錢,但他沒什麽零花,兜裏長年揣著張整鈔,那是「有急事兒是打車」用的,這麽多年來一共動用過兩次。
方星白未當家,這兩天也領會了柴米貴,分外感念小夥伴們傾囊解圍的情誼。
周六晚上,方星白度過了在這個家的最後一夜,大部分東西都打包好送過去了,家裏剩下的唯有一張床板,空蕩蕩的書架和瘸了腿兒沒人要的床頭櫃。
方星白到底留了點兒值錢東西,他的cd機和碟片。
cd機引領的是一段短暫又乏人問津的潮流,它不那麽符合大眾的需求,比walkman笨重,想聽個啥隨身得帶個放碟的軟包,麻煩不說,價格還不菲,算不上真正的流行過,很快就被mp3和音樂手機取代了。
方星白這台尤其高級,是個組合式的,既能掰下來隨身攜帶,又能和錄音機以及音箱裝在一處,逼格拉滿。
他一夜間從偽富二代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赤貧者,義賣那天有不止一個人看好了他手上這台從島國帶回來的好牌子貨,他摩挲了許久,終究是沒捨得。
還好能賣給「內人」的都賣給內人了,唯有鞋子不好處理,方星白腳小,李治龍和周巔都穿不上,不知從哪兒冒出個闊綽的學弟,一張嘴就把所有鞋包了圓,省去了一雙雙找主兜售的煩惱。
那學弟拿上鞋就走了,看似不怎麽愛惜,也不怎麽歡喜,說不定是看價格低來撿漏的,倒手再拿出去賣,讓方星白心裏多別扭了一下。
沈露在一旁眼圈又紅了,一個人跑陽台上吹冷風,淚水擦幹了才回來,還是能被人看出哭過。
來買東西的陌生人和不太熟的看他哭唧唧的,總忍不住多打量一眼,到底是誰在割肉放血大拋售啊?
孫成也來了,所有人裏他最大方,孫成一直內愧,認為今天這個局麵和他脫不了幹係,不知從哪兒弄來那麽多錢,把乏人問津的幾樣包圓掃走了。
方星白:「這不值那麽多錢,可我再沒啥能給你的了,要不然你把那冰箱搬走吧。」
孫成固辭不受:「不多,裏麵有那雙鞋的錢,我...暫時就湊得到這麽多,你別怪我。」
「別瞎說了。」方星白和他抱了抱,「你忘啦,咱倆是哥們兒。」
周巔、李治龍他們連孫成在內,方星白都隻有感激,接下來的幾天更加如此。
那個年代二手市場不發達,收舊貨的沒有用戶,都是摸爬滾打的販子和老江湖,價格壓的很低,在處理舊家電,冰箱、空調什麽的時候,方星白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半賣半送,回頭看同學們買他那點兒紀念品的出價,足可以說厚道了。
稍微有點驚喜的是周女士的一些衣服鞋帽,方星白本沒想好怎麽處理,鄰居阿姨問了句「搬家啊」之後打開了話匣子,表示樂意喊幾個姐妹來挑一挑。
方星白沒做樂觀指望,誰知銷售額卻出乎意料的好,周女士是天生的衣服架子,又有庸中佼佼的眼光,上身的衣服沒一件不得體、不好看的,哪怕是那些櫃底落灰多年,穿兩次便未曾再穿的過氣貨。
家庭婦女們未必識貨,卻想得通誰誰身上的一定是好東西,開始的時候是挑挑揀揀,慢慢人越來越多,到最後還競起價來。
方星白本來有心留個「媽の紀念」,沒想好選哪一樣,眨眼睛就被哄搶一空。
至此,他與過去的牽絆又少了一樣。
這個家,到了離別之際,方星白終於生出點兒不一樣的感覺。
與沈露相反,過去家不家的在方星白這兒一直很淡漠,這裏不像沈家那樣瀰漫著高壓,可也沒什麽意思,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年節的時候周女士匆匆回來紮一頭,待的時間比勞動節假期還短。
要說兩人相處時間長,還是方星白出櫃以後,從精神康復中心回來,周女士由慈母變成了監控探頭,回來的時間多了,他自己想回家的時候卻少了。
放長假的時候他寧可在滑冰場一天,那個涼颼颼的地方也比家裏有人氣。
現在要離開,看著這沉默的地方被一點點的抽骨蝕髓,方星白慢半拍的有了心疼的感覺,記起一丟丟這裏的好。
周女士也曾好過,母親的歸來曾是一件讓他期待的事兒,周麗芳每次進門都把手背在身後,方星白追著去猜媽媽給他帶了什麽好東西。
他在這兒過了整十個生日,能清楚的記住哪次生日收到了什麽禮物——大部分在今天賣掉了。
一切不值當收拾的小物件也被劃拉到夜市折價奉送,像空置了許久的小魚缸、好看但不實用的花盆兒、買回來沒用過幾次的水果削皮機,作價三五塊,都承載著他一段段的回憶。
這個家被榨幹了最後一點兒價值,迸發出迴光返照的活力,最後推了方星白成長的一程。
加上他賣鞋子、漫畫書的錢,幾個月的房租和飯錢勉強算有了著落,方星白將那把零碎票子細細的點了三遍,珍重收好。
紙幣輕飄飄,揣在懷裏又沉甸甸。
那時候錢金貴,呂帝日日省吃儉用,為了攢下錢買幾盤兒不那麽渣的盜版磁帶,所謂不那麽渣的是指十塊錢以上的,渣的三五塊一盤。
周巔有時候寒假回來吹噓壓歲錢又收了多少,但上個網吧從不捨得坐無煙區,這次連老底兒都翻出來了。
沈露家有錢,但他沒什麽零花,兜裏長年揣著張整鈔,那是「有急事兒是打車」用的,這麽多年來一共動用過兩次。
方星白未當家,這兩天也領會了柴米貴,分外感念小夥伴們傾囊解圍的情誼。
周六晚上,方星白度過了在這個家的最後一夜,大部分東西都打包好送過去了,家裏剩下的唯有一張床板,空蕩蕩的書架和瘸了腿兒沒人要的床頭櫃。
方星白到底留了點兒值錢東西,他的cd機和碟片。
cd機引領的是一段短暫又乏人問津的潮流,它不那麽符合大眾的需求,比walkman笨重,想聽個啥隨身得帶個放碟的軟包,麻煩不說,價格還不菲,算不上真正的流行過,很快就被mp3和音樂手機取代了。
方星白這台尤其高級,是個組合式的,既能掰下來隨身攜帶,又能和錄音機以及音箱裝在一處,逼格拉滿。
他一夜間從偽富二代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赤貧者,義賣那天有不止一個人看好了他手上這台從島國帶回來的好牌子貨,他摩挲了許久,終究是沒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