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故事,」他說,眼睛完全不看於曼頤,「講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
…
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
於曼頤這晚懷揣著對這個新概念的遐想入睡,感到這四個字每一個都充滿了遐想空間——
「自由」,也就是不必通過父母之名與媒妁之言,相識相遇全憑天賜機緣。「戀愛」,也就是不必一開始就定下親事,而是一個過程,一種體驗。
且聽宋麒那意思,自由戀愛,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對男女相處一番後,即便不成,也不必尋死覓活,為反抗而殉情。這隻是一次體驗,大家還可以再和別人來一次體驗——哇!
於曼頤激動得在床上翻滾,以至於第二天盯著一雙黑眼圈去和長輩們吃早餐。不過和她的疲憊相比,三媽可以說是喜氣洋洋。她坐定沒一會兒就知道,原來是表哥給家裏寄信了,今日一早就到了。
三媽不識字,等二媽過來才有人給她念。於曼頤坐在一旁聽著,內容也無非是說在歐洲的學業繁重,語言艱難,但多虧於老爺資助,在錢財上並不窘迫。學校裏中國人不多,紹興的更是隻有他一個,異國求學很是孤獨。期盼盡早完成學業,回鄉謀得教職。
一封信也不長,寥寥幾句,都是套話。
「這孩子,」三媽越聽越是寡淡,「好不容易寄信回來,也不懂問問曼頤如何,倒像是忘了他這訂婚妻子。」
於曼頤低頭吃飯,並不在意。
三媽也吃,桌上還有方家送來沒吃完的印糕。於曼頤抬眼看了看那上麵大紅色的「白頭偕老」與「喜結良緣」,忽然控製不住地喊道:「三媽。「
三媽抬頭望向她,神色有些奇怪。
於曼頤保不準自己這樣問會不會挨罰,可她這一刻實在難耐。
「我表哥會不會在歐洲……」
她鼓起勇氣。
「自由戀愛了?」
7 ? 紹興初見(六)
◎飛鳥離去◎
於老爺的大兒子信佛而其妻劉氏為此昏迷不醒那一年,於家來了一位鄉裏有名的神婆。此事重點並不在於劉氏被喚醒後便搬去於家偏宅吃齋誦經,而在於那位神婆對著火爐念念有詞的樣子給幼年的於曼頤留下了深刻記憶。
於曼頤無法聽清她口中的咒法,但她清楚地記得,當那位神婆念咒結束後沖天地一拜大喊「去」的瞬間,整個於家大院的人都陷入駭人的死寂。
於曼頤因此相信這世間是有咒法的,這咒法是人心中的恐懼。不過她沒想到,自己這句「自由戀愛」的詢問,也是一句咒法,一句使三媽和幾個路過的下人都凝固的咒法。
有那麽一會兒,於曼頤以為是外界的時間停止了流逝,除她以外的人全都失去了連貫的動作和表情,以至於呼吸。她陷入一種惶恐,仿佛於家大宅是一處被精心搭建起的戲台,而於家上下全都是被戲本支配的皮影。方才她於曼頤說了一句戲本之外的台詞,於是鑼鼓聲停,整場戲陷入停滯,不知如何繼續。
她在這惶恐裏喝了一口茶,又喝了一口,終於等到操縱皮影的人反應過來,重新撿起控製動作的細杆。三媽的胳膊關節被細繩吊著提起來,狠狠拍擊桌子,嗓音都因她脫離戲本的排演而不似往日:
「你在胡言亂語什麽!」
她沒想到她會這樣生氣,慌忙將茶盞放回桌麵。下人們的皮影師也反應了過來,操縱著他們前來勸慰,並收拾被打翻的杯盤。於曼頤垂下頭,聽見三媽的聲音愈發高亢,帶著沖昏頭腦的怒意。
「他是我娘家的孩子,我家的人向來踏實本分!他既然承下了婚約,怎麽會去和歐洲的洋鬼子自——自——」
這四個字燙嘴,三媽說不出口,被燒得一腳踢翻椅子,起身繼續罵。
「你是他訂過婚的妻子,怎麽能這樣揣測你將來的夫婿?他在信上說得那樣清楚,學業繁重,兒女情長的事自然沒時間考慮,否則能成什麽事?」
於曼頤縮起肩膀,雙手交疊,收在膝頭。奇怪的是,她心中並未湧起以往三媽大怒時的恐懼。她閉上眼,黑暗中浮現出搖搖欲墜而漏洞百出的於家大宅。而耳邊尖利的斥責,隻是皮影人照本宣科的戲腔。
這戲腔時高時低,忽長忽短,帶著滑稽戲一般的尾音。於曼頤都不知道這四個字怎會讓她陷入如此程度的暴怒,以至於摔砸杯碟,瓷片高高濺起。
終於,給皮影配音的人應當是累了,操縱皮影的人便讓三媽坐下,容她靠著椅背休息。然而一陣喘息之後,她忽然再度起身,緊攥住於曼頤的手腕,撕扯著讓她也從椅子上站立起來。
她的手掌因為憤怒滾燙,於曼頤沒辦法再把她當皮影。
「這些日子太縱容你!」她厲聲說,「去,去祠堂給我跪著去!」
…
祠堂大門被「咣當」一聲鎖上的時候,於曼頤陷入了短暫的絕望。
她後悔自己剛才沒有趁著還在桌邊多吃些早飯,而這次被關進祠堂時,三媽甚至沒有告訴她時間。若是一天倒還好,以她多年的經驗,挨到晚飯並不困難。但若是明天才能出去,需要忍受飢餓的人不隻有她自己。
於曼頤歪倒在祖宗麵前的蒲團上,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共患難」感到欣慰。她思考片刻,認為宋麒今天與她一同挨餓也是理所應當,畢竟如果沒有他,她也不會脫口而出那大逆不道的四個字,以至於在境況長久改善後再一次被關進祠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
於曼頤這晚懷揣著對這個新概念的遐想入睡,感到這四個字每一個都充滿了遐想空間——
「自由」,也就是不必通過父母之名與媒妁之言,相識相遇全憑天賜機緣。「戀愛」,也就是不必一開始就定下親事,而是一個過程,一種體驗。
且聽宋麒那意思,自由戀愛,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對男女相處一番後,即便不成,也不必尋死覓活,為反抗而殉情。這隻是一次體驗,大家還可以再和別人來一次體驗——哇!
於曼頤激動得在床上翻滾,以至於第二天盯著一雙黑眼圈去和長輩們吃早餐。不過和她的疲憊相比,三媽可以說是喜氣洋洋。她坐定沒一會兒就知道,原來是表哥給家裏寄信了,今日一早就到了。
三媽不識字,等二媽過來才有人給她念。於曼頤坐在一旁聽著,內容也無非是說在歐洲的學業繁重,語言艱難,但多虧於老爺資助,在錢財上並不窘迫。學校裏中國人不多,紹興的更是隻有他一個,異國求學很是孤獨。期盼盡早完成學業,回鄉謀得教職。
一封信也不長,寥寥幾句,都是套話。
「這孩子,」三媽越聽越是寡淡,「好不容易寄信回來,也不懂問問曼頤如何,倒像是忘了他這訂婚妻子。」
於曼頤低頭吃飯,並不在意。
三媽也吃,桌上還有方家送來沒吃完的印糕。於曼頤抬眼看了看那上麵大紅色的「白頭偕老」與「喜結良緣」,忽然控製不住地喊道:「三媽。「
三媽抬頭望向她,神色有些奇怪。
於曼頤保不準自己這樣問會不會挨罰,可她這一刻實在難耐。
「我表哥會不會在歐洲……」
她鼓起勇氣。
「自由戀愛了?」
7 ? 紹興初見(六)
◎飛鳥離去◎
於老爺的大兒子信佛而其妻劉氏為此昏迷不醒那一年,於家來了一位鄉裏有名的神婆。此事重點並不在於劉氏被喚醒後便搬去於家偏宅吃齋誦經,而在於那位神婆對著火爐念念有詞的樣子給幼年的於曼頤留下了深刻記憶。
於曼頤無法聽清她口中的咒法,但她清楚地記得,當那位神婆念咒結束後沖天地一拜大喊「去」的瞬間,整個於家大院的人都陷入駭人的死寂。
於曼頤因此相信這世間是有咒法的,這咒法是人心中的恐懼。不過她沒想到,自己這句「自由戀愛」的詢問,也是一句咒法,一句使三媽和幾個路過的下人都凝固的咒法。
有那麽一會兒,於曼頤以為是外界的時間停止了流逝,除她以外的人全都失去了連貫的動作和表情,以至於呼吸。她陷入一種惶恐,仿佛於家大宅是一處被精心搭建起的戲台,而於家上下全都是被戲本支配的皮影。方才她於曼頤說了一句戲本之外的台詞,於是鑼鼓聲停,整場戲陷入停滯,不知如何繼續。
她在這惶恐裏喝了一口茶,又喝了一口,終於等到操縱皮影的人反應過來,重新撿起控製動作的細杆。三媽的胳膊關節被細繩吊著提起來,狠狠拍擊桌子,嗓音都因她脫離戲本的排演而不似往日:
「你在胡言亂語什麽!」
她沒想到她會這樣生氣,慌忙將茶盞放回桌麵。下人們的皮影師也反應了過來,操縱著他們前來勸慰,並收拾被打翻的杯盤。於曼頤垂下頭,聽見三媽的聲音愈發高亢,帶著沖昏頭腦的怒意。
「他是我娘家的孩子,我家的人向來踏實本分!他既然承下了婚約,怎麽會去和歐洲的洋鬼子自——自——」
這四個字燙嘴,三媽說不出口,被燒得一腳踢翻椅子,起身繼續罵。
「你是他訂過婚的妻子,怎麽能這樣揣測你將來的夫婿?他在信上說得那樣清楚,學業繁重,兒女情長的事自然沒時間考慮,否則能成什麽事?」
於曼頤縮起肩膀,雙手交疊,收在膝頭。奇怪的是,她心中並未湧起以往三媽大怒時的恐懼。她閉上眼,黑暗中浮現出搖搖欲墜而漏洞百出的於家大宅。而耳邊尖利的斥責,隻是皮影人照本宣科的戲腔。
這戲腔時高時低,忽長忽短,帶著滑稽戲一般的尾音。於曼頤都不知道這四個字怎會讓她陷入如此程度的暴怒,以至於摔砸杯碟,瓷片高高濺起。
終於,給皮影配音的人應當是累了,操縱皮影的人便讓三媽坐下,容她靠著椅背休息。然而一陣喘息之後,她忽然再度起身,緊攥住於曼頤的手腕,撕扯著讓她也從椅子上站立起來。
她的手掌因為憤怒滾燙,於曼頤沒辦法再把她當皮影。
「這些日子太縱容你!」她厲聲說,「去,去祠堂給我跪著去!」
…
祠堂大門被「咣當」一聲鎖上的時候,於曼頤陷入了短暫的絕望。
她後悔自己剛才沒有趁著還在桌邊多吃些早飯,而這次被關進祠堂時,三媽甚至沒有告訴她時間。若是一天倒還好,以她多年的經驗,挨到晚飯並不困難。但若是明天才能出去,需要忍受飢餓的人不隻有她自己。
於曼頤歪倒在祖宗麵前的蒲團上,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共患難」感到欣慰。她思考片刻,認為宋麒今天與她一同挨餓也是理所應當,畢竟如果沒有他,她也不會脫口而出那大逆不道的四個字,以至於在境況長久改善後再一次被關進祠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