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色遠,冬意已至。
洞庭湖中,君山之上有一座書院,其上四季皆有奇景,傳承數百年,是著名的風雅之地,也是陸景淵的目的地。
而洞庭書院的祭酒名應無憂,科舉出身,昔年在長安鴻鵠書院講學,是陸景淵的開蒙老師之一。
湖畔秋色連波,謝樽盤腿坐在湖邊杵著下巴,麵前的枯草上放著一個小陶爐。
先前似乎是他小瞧了這位小太子了,縱然早有預料,但還是不免被對方溫和的模樣迷惑。日漸將他當做了根婉婉似的小輩,關心則亂。
既然如此,那還是說開一些好。
說來,陸景淵不像表現出來的那般孱弱,他應該高興才是,但此番他心是放下了,心下卻莫名泛上些許不快。
陸景淵在馬車旁收拾好行囊走上前來,餘光瞥見了陶爐,身形一頓。
那陶爐上粗糙地勾著兩條錦鯉,看上去分外熟悉。
「這爐中殘香氣味幽淡,並非凡品,景淵可知從何而來?」說話間,謝樽壓下心頭若有若無的不快,目光並未落在實處,隻虛虛地遊離在遠處的山影之間。
陸景淵在他身邊站定,衣袂在風中鼓動,略有溫和稚嫩的少年氣褪去,如同風雪初霽時群山出露雲霧的磐岩一般。
兩人的距離似乎瞬間被再次拉遠,幾月虛幻般的親近如同泡影般碎裂開來。
「閣下應知,我兩歲時便被封為太子,至今已有十二餘年。」陸景淵輕聲道。
「嗯,聽起來應當是個金玉堆裏長出來的跋扈少年。」謝樽點頭評價道。
「……」陸景淵有一瞬間的沉默,隨即接著道,
「所以我也並非不聞世事的懵懂少年,閣下既已發覺,我便直言不諱。」
「閣下如此救我於危難,所求為何?」
「喲,先發製人?」謝樽雖然這麽說了,卻並未深究。
說來,比起之前那個溫良小輩,他更為中意眼前這個褪去了些許偽裝的人。
謝樽站了起來,低頭看著陸景淵,眼中光芒銳利。
「我隻能告訴你,我確有所求,但無意害你。」謝樽說完,又覺得這話像哄騙小孩的藉口,顯得十分不可信。
但此事也著實沒什麽解釋的必要。
「信不信在你,而我的所求,如今的你尚且無法回應。」謝樽又道。
他希望陸景淵如卦象中所說,他日能在狂風驟雨中力挽天傾,但如今說這些還時日尚早,天下尚安,陸景淵也還年少。
況且不止陸景淵,他自己現在可也算是自身難保,回到玉印塔還不知道要麵對怎樣的風暴,說不定又要被拘在玉印塔好幾年。
不,不是不一定,是肯定。
哎……想到這裏,謝樽在心裏長嘆一聲。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如今都是要分道揚鑣了,今後若是有緣,自會再見。」
陸景淵仰頭看著謝樽,對方那雙眸子裏不再像平日那樣和煦如春風,其中盛滿了鋒銳的冷光,除此之外,陸景淵還能從其中看出一絲鄭重,和一點點隱秘的期待。
風動蘆花,吹起一陣沙沙聲,驚得鳥兒四散而去。
陸景淵看了謝樽很久,終於看清了對方眼中那點別樣的期待,他很熟悉那樣的眼神,這種眼神從他出生開始,看過太多太多了。
終究與常人無異……
陸景淵眼神徹底平淡下去,不起一絲波瀾。
「不論如何,救命之恩,沒齒難忘。」陸景淵收回了視線道。
「言重,即便沒有我,你也有辦法從那圍城之中逃出來吧。」
第11章
陸景淵並未反駁,多年來他布置在大虞上下的暗線已如蛛網一般鋪開,任何絲弦的震動,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他手中。
一月前,冀州發生異動時,他便已經得到消息。
「好了,到此為止。」謝樽斂眸,衣袖在風中輕揚。
「這最後一段路便由你自己走了,就此別過。」
陸景淵看著謝樽,沒再多說什麽,隻問道:「你可還會再來嶽陽?」
「若有閑暇。」謝樽模糊答道。
「好。」陸景淵應了一聲,從行囊中拿出了一串墜子。
見狀謝樽看了過去,那墜子極小,上乘的白玉被雕琢程一隻雪團似的小兔子,兔子眉心有一簇火苗般的印記。
小兔子躺在陸景淵手心裏,十分惹人憐愛。
不知為何,謝樽覺得這兔子和陸景淵有些莫名相像,二者分明應是無半點相似才對。
在謝樽的目光下,陸景淵手一用力,扯下了墜子下的一條穗子。
「以此為證。」
謝樽看了看手中橙紅色的穗子,一陣無語。
「行,告辭,保重。」平日裏看不出來,這人竟這般摳門。
道了別,謝樽便往城中走去,買些東西就該往回趕了,已近深秋,他得趕在冬至前回到玉印塔。
謝樽走後,陸景淵又在原地站了許久,到了日暮時分,四周一片沉寂,隻餘風葉聲。
那個陶爐被謝樽留在原地,孤零零地蹲坐在草叢裏。
天邊忽然傳來一陣雁鳴,喚回了陸景淵的思緒,兔子握得太久,陸景淵的掌心已經被硌出了幾道紅痕,他輕輕點了點小兔子的頭,把它收回了行囊。
乘著尚有一線天光,陸景淵上前收起了將要隱沒在黑暗中的陶爐,輕聲道:
洞庭湖中,君山之上有一座書院,其上四季皆有奇景,傳承數百年,是著名的風雅之地,也是陸景淵的目的地。
而洞庭書院的祭酒名應無憂,科舉出身,昔年在長安鴻鵠書院講學,是陸景淵的開蒙老師之一。
湖畔秋色連波,謝樽盤腿坐在湖邊杵著下巴,麵前的枯草上放著一個小陶爐。
先前似乎是他小瞧了這位小太子了,縱然早有預料,但還是不免被對方溫和的模樣迷惑。日漸將他當做了根婉婉似的小輩,關心則亂。
既然如此,那還是說開一些好。
說來,陸景淵不像表現出來的那般孱弱,他應該高興才是,但此番他心是放下了,心下卻莫名泛上些許不快。
陸景淵在馬車旁收拾好行囊走上前來,餘光瞥見了陶爐,身形一頓。
那陶爐上粗糙地勾著兩條錦鯉,看上去分外熟悉。
「這爐中殘香氣味幽淡,並非凡品,景淵可知從何而來?」說話間,謝樽壓下心頭若有若無的不快,目光並未落在實處,隻虛虛地遊離在遠處的山影之間。
陸景淵在他身邊站定,衣袂在風中鼓動,略有溫和稚嫩的少年氣褪去,如同風雪初霽時群山出露雲霧的磐岩一般。
兩人的距離似乎瞬間被再次拉遠,幾月虛幻般的親近如同泡影般碎裂開來。
「閣下應知,我兩歲時便被封為太子,至今已有十二餘年。」陸景淵輕聲道。
「嗯,聽起來應當是個金玉堆裏長出來的跋扈少年。」謝樽點頭評價道。
「……」陸景淵有一瞬間的沉默,隨即接著道,
「所以我也並非不聞世事的懵懂少年,閣下既已發覺,我便直言不諱。」
「閣下如此救我於危難,所求為何?」
「喲,先發製人?」謝樽雖然這麽說了,卻並未深究。
說來,比起之前那個溫良小輩,他更為中意眼前這個褪去了些許偽裝的人。
謝樽站了起來,低頭看著陸景淵,眼中光芒銳利。
「我隻能告訴你,我確有所求,但無意害你。」謝樽說完,又覺得這話像哄騙小孩的藉口,顯得十分不可信。
但此事也著實沒什麽解釋的必要。
「信不信在你,而我的所求,如今的你尚且無法回應。」謝樽又道。
他希望陸景淵如卦象中所說,他日能在狂風驟雨中力挽天傾,但如今說這些還時日尚早,天下尚安,陸景淵也還年少。
況且不止陸景淵,他自己現在可也算是自身難保,回到玉印塔還不知道要麵對怎樣的風暴,說不定又要被拘在玉印塔好幾年。
不,不是不一定,是肯定。
哎……想到這裏,謝樽在心裏長嘆一聲。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如今都是要分道揚鑣了,今後若是有緣,自會再見。」
陸景淵仰頭看著謝樽,對方那雙眸子裏不再像平日那樣和煦如春風,其中盛滿了鋒銳的冷光,除此之外,陸景淵還能從其中看出一絲鄭重,和一點點隱秘的期待。
風動蘆花,吹起一陣沙沙聲,驚得鳥兒四散而去。
陸景淵看了謝樽很久,終於看清了對方眼中那點別樣的期待,他很熟悉那樣的眼神,這種眼神從他出生開始,看過太多太多了。
終究與常人無異……
陸景淵眼神徹底平淡下去,不起一絲波瀾。
「不論如何,救命之恩,沒齒難忘。」陸景淵收回了視線道。
「言重,即便沒有我,你也有辦法從那圍城之中逃出來吧。」
第11章
陸景淵並未反駁,多年來他布置在大虞上下的暗線已如蛛網一般鋪開,任何絲弦的震動,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他手中。
一月前,冀州發生異動時,他便已經得到消息。
「好了,到此為止。」謝樽斂眸,衣袖在風中輕揚。
「這最後一段路便由你自己走了,就此別過。」
陸景淵看著謝樽,沒再多說什麽,隻問道:「你可還會再來嶽陽?」
「若有閑暇。」謝樽模糊答道。
「好。」陸景淵應了一聲,從行囊中拿出了一串墜子。
見狀謝樽看了過去,那墜子極小,上乘的白玉被雕琢程一隻雪團似的小兔子,兔子眉心有一簇火苗般的印記。
小兔子躺在陸景淵手心裏,十分惹人憐愛。
不知為何,謝樽覺得這兔子和陸景淵有些莫名相像,二者分明應是無半點相似才對。
在謝樽的目光下,陸景淵手一用力,扯下了墜子下的一條穗子。
「以此為證。」
謝樽看了看手中橙紅色的穗子,一陣無語。
「行,告辭,保重。」平日裏看不出來,這人竟這般摳門。
道了別,謝樽便往城中走去,買些東西就該往回趕了,已近深秋,他得趕在冬至前回到玉印塔。
謝樽走後,陸景淵又在原地站了許久,到了日暮時分,四周一片沉寂,隻餘風葉聲。
那個陶爐被謝樽留在原地,孤零零地蹲坐在草叢裏。
天邊忽然傳來一陣雁鳴,喚回了陸景淵的思緒,兔子握得太久,陸景淵的掌心已經被硌出了幾道紅痕,他輕輕點了點小兔子的頭,把它收回了行囊。
乘著尚有一線天光,陸景淵上前收起了將要隱沒在黑暗中的陶爐,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