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穿到權臣堆裏玩厚黑學 作者:江涵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說這就是結局。
第114章 [vip] 新皇(三)
地上跪著一群人, 一聲不敢出,他們用餘光瞥著彼此,又去悄悄打量任循和吳貴, 照這麽看,新皇是錦王,他們現在該怎麽辦?
任循默不作聲,用嚴肅的沉默應對著一切,貴妃看著任循:「任大人難不成對我剛剛說的話有異議?」
四周站了一堆人, 連兵部尚書都趕來了,朝中有頭有臉的人已經來了不少, 任循忽然被架在了火上烤。
泰王一聲不發地站在人群中,臉上的表情已經說不清是悲傷還是悲憤。
月光皎潔,但沒有人間此刻的燈火明亮。
鄒清許的目光依次滑過眼前所有人的麵龐, 在這種時候,人人神情肅然,沒有人敢出頭說話。眼下的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棘手。
榮慶帝臨終的時候幹陽宮裏隻有貴妃和錦王二人, 這個時候,榮慶帝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全憑這二人一張嘴。
真真假假,隻有他們清楚, 但是誰又敢質疑呢?
畢竟這兩個人一個是貴妃, 一個是王爺。
任循眉頭緊皺, 吳貴死死捏著自己的衣角, 像熱鍋上的螞蟻,吳貴時不時朝任循投去複雜的目光, 但任循低下了頭。他是內閣首輔,人死不能復生,如果他帶頭質疑,除了讓朝堂更混亂,還能有什麽結果?
榮慶帝已經再也醒不過來。
鄒清許忽然想到了沈時釗,如果沈時釗在這裏,他會怎麽辦?如果他不是一介布衣,他會做什麽?
變故發生的猝不及防,直覺告訴鄒清許,一定有問題。
任循地位太高,不敢亂說話,吳貴隻是一個宦官,也不能亂說,泰王遭遇這麽大的變故,身處漩渦中心,現在還有誰,可以不顧一切揭開迷霧?
鄒清許忽然往前邁了幾步,他走到吳貴身前,「吳大人,你是不是有話要說,是不是皇上之前留了旨意,讓你當眾宣布讓錦王繼承大統?」
鄒清許的話如同平地扔出去的驚雷,在幹陽宮前炸開。
人群中開始窸窸窣窣。
既然大家都有顧慮,都有身份,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那就讓沒什麽身份的鄒清許來當這個導火索。
大不了一死。
質疑這種事,由小人物拋出,最沒有負擔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鄒清許和吳貴身上。
錦王一下子變了臉,貴妃臉色也變得煞白,她的妝容在臉上待了一天,已經不太服帖,她惡狠狠地盯著鄒清許:「你是誰?在這裏胡言亂語。」
鄒清許畢恭畢敬地回:「下官名叫鄒清許,在翰林院任職。」
然而現在眾人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鄒清許身上,好奇的視線全在吳貴身上。
吳貴感激地回視鄒清許一眼,他眼裏水波盈盈,在眾人的矚目下,對貴妃說:「貴妃娘娘,皇上今日白天一直在案幾上寫字來著,後來還讓我去拿了玉璽,但是那個時候皇上把我支了出去,我也不知道他寫了什麽東西,或者寫了東西之後又藏了起來。」
吳貴的一番言語仿佛又在人群中扔下一顆炸彈。
貴妃沒站穩,往後踉蹌了半步。
還好她及時冷靜下來,嗬斥道:「這麽大的事怎麽能用模稜兩可的話引導眾人,吳公公,我看你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了。」
貴妃話裏帶著威脅的意味,吳貴愣了一下,低下了頭。
「貴妃娘娘,吳公公是皇上身邊最親近的人,不如派人搜一下幹陽宮,皇上做事一向穩妥,立新君這麽大的事,大概率會下詔書。」吳貴扛不住火力,任循站了出來。
有首輔大人出麵,四周的大臣們紛紛附和。
貴妃眼看風向不對,開始數落任循,「任大人,依你之意,是在說本宮杜撰旨意嗎?」
任循不卑不亢地回:「臣並非此意,貴妃娘娘多慮了,臣相信貴妃娘娘不敢杜撰旨意,若有聖旨或詔書,自然更能服眾。」
任循和吳貴互相看了一眼,其餘官員也有了底氣,這下架在火上烤的人成了貴妃和錦王,錦王站在貴妃身後,扶著貴妃的胳膊,手不斷發抖。
「皇上已經走了,你們是要造反嗎?不僅不下跪迎接新皇,反而還在質疑皇上,皇上在九泉之下怎麽能合眼?」貴妃破口大罵,目光一掃,掃到人群中一聲不吭的泰王,她說:「泰王,你還不和那群臣子們一起下跪,迎接新皇嗎?」
泰王一動不動。
其他人也一動不動。
「好啊,你們是要造反啊!」貴妃披著披肩,白色的綢緞在身後翻飛,她款款走到兵部尚書麵前,指著梁君宗,杜平和鄒清許說,「看到了嗎,還不帶人把這些亂臣賊子抓起來!」
杜平心裏一驚,偏頭去看鄒清許和梁君宗。
鄒清許給他使了個眼色,搖了搖頭,意思是穩住,別慌。
這位兵部尚書還是當初他們聯合任循一起推上去的呢,就算不是自己人,也不是是非不分的主。
梁君宗站了出來,「下官也支持搜查幹陽宮,不知貴妃娘娘在擔心什麽?」
除了梁君宗,更多的人也站了出來。
錦王走到貴妃身邊,眼看當下,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他們!
文臣朝他們施壓,武臣無動於衷,錦王知道不能這麽僵持下去。
現在沒有人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如果強行逼百官承認他新皇的身份,傳出去怕不是會遺臭萬年,何況看這架勢,沒有人想承認。
第114章 [vip] 新皇(三)
地上跪著一群人, 一聲不敢出,他們用餘光瞥著彼此,又去悄悄打量任循和吳貴, 照這麽看,新皇是錦王,他們現在該怎麽辦?
任循默不作聲,用嚴肅的沉默應對著一切,貴妃看著任循:「任大人難不成對我剛剛說的話有異議?」
四周站了一堆人, 連兵部尚書都趕來了,朝中有頭有臉的人已經來了不少, 任循忽然被架在了火上烤。
泰王一聲不發地站在人群中,臉上的表情已經說不清是悲傷還是悲憤。
月光皎潔,但沒有人間此刻的燈火明亮。
鄒清許的目光依次滑過眼前所有人的麵龐, 在這種時候,人人神情肅然,沒有人敢出頭說話。眼下的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棘手。
榮慶帝臨終的時候幹陽宮裏隻有貴妃和錦王二人, 這個時候,榮慶帝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全憑這二人一張嘴。
真真假假,隻有他們清楚, 但是誰又敢質疑呢?
畢竟這兩個人一個是貴妃, 一個是王爺。
任循眉頭緊皺, 吳貴死死捏著自己的衣角, 像熱鍋上的螞蟻,吳貴時不時朝任循投去複雜的目光, 但任循低下了頭。他是內閣首輔,人死不能復生,如果他帶頭質疑,除了讓朝堂更混亂,還能有什麽結果?
榮慶帝已經再也醒不過來。
鄒清許忽然想到了沈時釗,如果沈時釗在這裏,他會怎麽辦?如果他不是一介布衣,他會做什麽?
變故發生的猝不及防,直覺告訴鄒清許,一定有問題。
任循地位太高,不敢亂說話,吳貴隻是一個宦官,也不能亂說,泰王遭遇這麽大的變故,身處漩渦中心,現在還有誰,可以不顧一切揭開迷霧?
鄒清許忽然往前邁了幾步,他走到吳貴身前,「吳大人,你是不是有話要說,是不是皇上之前留了旨意,讓你當眾宣布讓錦王繼承大統?」
鄒清許的話如同平地扔出去的驚雷,在幹陽宮前炸開。
人群中開始窸窸窣窣。
既然大家都有顧慮,都有身份,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那就讓沒什麽身份的鄒清許來當這個導火索。
大不了一死。
質疑這種事,由小人物拋出,最沒有負擔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鄒清許和吳貴身上。
錦王一下子變了臉,貴妃臉色也變得煞白,她的妝容在臉上待了一天,已經不太服帖,她惡狠狠地盯著鄒清許:「你是誰?在這裏胡言亂語。」
鄒清許畢恭畢敬地回:「下官名叫鄒清許,在翰林院任職。」
然而現在眾人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鄒清許身上,好奇的視線全在吳貴身上。
吳貴感激地回視鄒清許一眼,他眼裏水波盈盈,在眾人的矚目下,對貴妃說:「貴妃娘娘,皇上今日白天一直在案幾上寫字來著,後來還讓我去拿了玉璽,但是那個時候皇上把我支了出去,我也不知道他寫了什麽東西,或者寫了東西之後又藏了起來。」
吳貴的一番言語仿佛又在人群中扔下一顆炸彈。
貴妃沒站穩,往後踉蹌了半步。
還好她及時冷靜下來,嗬斥道:「這麽大的事怎麽能用模稜兩可的話引導眾人,吳公公,我看你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了。」
貴妃話裏帶著威脅的意味,吳貴愣了一下,低下了頭。
「貴妃娘娘,吳公公是皇上身邊最親近的人,不如派人搜一下幹陽宮,皇上做事一向穩妥,立新君這麽大的事,大概率會下詔書。」吳貴扛不住火力,任循站了出來。
有首輔大人出麵,四周的大臣們紛紛附和。
貴妃眼看風向不對,開始數落任循,「任大人,依你之意,是在說本宮杜撰旨意嗎?」
任循不卑不亢地回:「臣並非此意,貴妃娘娘多慮了,臣相信貴妃娘娘不敢杜撰旨意,若有聖旨或詔書,自然更能服眾。」
任循和吳貴互相看了一眼,其餘官員也有了底氣,這下架在火上烤的人成了貴妃和錦王,錦王站在貴妃身後,扶著貴妃的胳膊,手不斷發抖。
「皇上已經走了,你們是要造反嗎?不僅不下跪迎接新皇,反而還在質疑皇上,皇上在九泉之下怎麽能合眼?」貴妃破口大罵,目光一掃,掃到人群中一聲不吭的泰王,她說:「泰王,你還不和那群臣子們一起下跪,迎接新皇嗎?」
泰王一動不動。
其他人也一動不動。
「好啊,你們是要造反啊!」貴妃披著披肩,白色的綢緞在身後翻飛,她款款走到兵部尚書麵前,指著梁君宗,杜平和鄒清許說,「看到了嗎,還不帶人把這些亂臣賊子抓起來!」
杜平心裏一驚,偏頭去看鄒清許和梁君宗。
鄒清許給他使了個眼色,搖了搖頭,意思是穩住,別慌。
這位兵部尚書還是當初他們聯合任循一起推上去的呢,就算不是自己人,也不是是非不分的主。
梁君宗站了出來,「下官也支持搜查幹陽宮,不知貴妃娘娘在擔心什麽?」
除了梁君宗,更多的人也站了出來。
錦王走到貴妃身邊,眼看當下,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他們!
文臣朝他們施壓,武臣無動於衷,錦王知道不能這麽僵持下去。
現在沒有人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如果強行逼百官承認他新皇的身份,傳出去怕不是會遺臭萬年,何況看這架勢,沒有人想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