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穿到權臣堆裏玩厚黑學 作者:江涵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解鈴還須繫鈴人,鄒清許冷靜思考過後,給泰王寫了一封信。
.
幹陽宮,泰王再次站在殿前。
榮慶帝閉著眼睛,上午的陽光貼著地麵鋪過去,落在金器上,滿屋溢彩流金。
泰王站得筆直挺拔,神情嚴肅:「父皇,兒臣今日前來依舊是為了鄒清許求情。」
榮慶帝享受著秋日的陽光,沒有睜眼,他沉聲說:「這件事沒有再談的必要,上次已經全都說清楚了。」
泰王:「兒臣可以擔保鄒清許絕對沒有做違犯律法的事。」
榮慶帝的眉頭已經微微皺了起來,神色同心情一同變得陰鬱,泰王見狀,忙繼續說:「父皇,鄒清許收受賄賂這件事還有蹊蹺之處,他一向同謝大人和吳大人不和,滿朝文武皆知,兒臣懷疑此事為鄒清許被人陷害。」
提到鄒清許同謝止鬆和吳澤不和後,榮慶帝睜開了眼睛。
榮慶帝:「是嗎,朕怎麽聽說,鄒清許和謝黨走得很近?」
泰王:「回父皇,鄒清許不是和謝黨走得很近,而是隻和沈時釗一人走得很近。官場上交友很難,這對知己很不容易。」
看到榮慶帝微壓的眉峰漸漸舒緩,泰王繼續輸出:「兒臣知道說這些話可能會讓父皇不開心,父皇上次已經動怒,但兒臣認為,如果切實有冤情,兒臣冒著風險也要和父皇說明,君動怒時臣子往往不敢多言,怕惹火燒身,但麵對明君時則不同,兒臣勸父皇明察此事,其實也是為了維護我朝律法的權威。」
榮慶帝的目光終於平和,淡淡地落在泰王身上,他一言不發,似乎已經有所動容。
鄒清許給泰王寫信,首先他給泰王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和宋玉絕對沒有不正當往來,他沒有背叛泰王,更沒有背叛皇家,他遵紀守法,無愧於心。其次,他給泰王分析,榮慶帝可能懷疑他和謝黨勾連,所以才會動此大怒,帝王最忌諱權力被人覬覦或是無法掌控,皇子最好和這些有權勢的臣子保持距離。
寫完這兩點之後,鄒清許沒有發表別的看法,他不能要求泰王再為他請命。泰王看了他的書信後,思索再三,又一次去麵見榮慶帝為鄒清許求情。
泰王先隱晦指出鄒清許不是謝黨的人,鄒清許隻不過和沈時釗有些交情,繼而又誇讚榮慶帝是明君,所以他敢冒著風險再次諫言,這是他自己的發揮,榮慶帝聽聞後,確實動搖了。
恰好此時,沈時釗帶來了好消息。
沈時釗這幾日奔波在外麵替鄒清許查案,鄒清許經歷了一次火災後,對他居住的房子進行過一次修繕,換過門窗,沈時釗找到給鄒清許換門的人,一問詢,發現匠人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帶回去細細審問後,果真發現了問題。
此人被人威脅,擅自配了鄒清許家的門鎖,於是陷害鄒清許的人可以輕鬆的進入鄒清許家,任意往他家裏放東西。
尋著這條線索,沈時釗找到了把銀兩放進鄒清許家裏的人。
他連夜審問,鄒清許確實是清白的,但接下來詢問幕後主使時,犯人不肯再說,沈時釗稍作休息,準備打一場硬仗時,犯人突然暴斃了。
事情一下子斷了線索。
無論如何,沈時釗已經證明了鄒清許是清白的,夠用了。
沈時釗和榮慶帝說明了情況,加上泰王在一旁求情,榮慶帝命人重新審理此事,又查了一段日子後,鄒清許得以沉冤昭雪,從獄中被放了出來。
重見天日的那一刻,鄒清許抬頭望著頭頂的艷陽。
死裏逃生的感覺真好。
他閉上眼睛,感受風和陽光溫暖的觸碰,等再睜開眼睛時,眼神一點一點變深。
眼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
被誣陷的周翰需要像他一樣沉冤昭雪,喪盡天良的吳澤和謝止鬆一定要受到懲罰,前路艱險泥濘,一不小心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大牢裏走了一圈後,鄒清許心裏的恐懼感反而變小了。想要減少恐懼最好的辦法一定是解決造成這些恐懼的麻煩。
當然,鄒清許還有一個麻煩,麻煩的名字叫沈時釗。
第74章 [vip] 胡言
鄒清許出獄後, 見了泰王。
再次走進泰王府,鄒清許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花草亭台都是記憶中的樣子, 隻有時間在變,不停地往前走。
見到泰王,他無話可說,唯有感恩。
泰王笑著為他接風洗塵,鄒清許落座, 幾日不見,兩個人似乎都老了一些, 其實是穩重了一些,他們都還很年輕。
有些時候不用多說,有些東西無需多言, 鄒清許了解了泰王的心意,或許曾經還有疑惑,還有試探,但這次在生死河畔走了一遭, 他的心裏隻剩感念。
大片的陽光照進屋裏,明亮溫暖,照在人臉上把人映得透亮,連每個毛孔都清晰可見,透過一副皮囊, 仿佛能輕而易舉地看到皮囊後麵的東西。
因為有真情, 前路的艱險似乎也變得無足輕重。
鄒清許心想, 他會永遠記住這個溢滿陽光的時刻。
為了救鄒清許出了大力的兩個人, 一個是泰王,另一個是沈時釗, 鄒清許出來後見了泰王,甚至見了賀朝,唯獨沒有見沈時釗。
他不敢。
沈時釗在監獄裏一通胡言亂語後,鄒清許不敢見他。
鄒清許自己心裏,是心慌的。
.
幹陽宮,泰王再次站在殿前。
榮慶帝閉著眼睛,上午的陽光貼著地麵鋪過去,落在金器上,滿屋溢彩流金。
泰王站得筆直挺拔,神情嚴肅:「父皇,兒臣今日前來依舊是為了鄒清許求情。」
榮慶帝享受著秋日的陽光,沒有睜眼,他沉聲說:「這件事沒有再談的必要,上次已經全都說清楚了。」
泰王:「兒臣可以擔保鄒清許絕對沒有做違犯律法的事。」
榮慶帝的眉頭已經微微皺了起來,神色同心情一同變得陰鬱,泰王見狀,忙繼續說:「父皇,鄒清許收受賄賂這件事還有蹊蹺之處,他一向同謝大人和吳大人不和,滿朝文武皆知,兒臣懷疑此事為鄒清許被人陷害。」
提到鄒清許同謝止鬆和吳澤不和後,榮慶帝睜開了眼睛。
榮慶帝:「是嗎,朕怎麽聽說,鄒清許和謝黨走得很近?」
泰王:「回父皇,鄒清許不是和謝黨走得很近,而是隻和沈時釗一人走得很近。官場上交友很難,這對知己很不容易。」
看到榮慶帝微壓的眉峰漸漸舒緩,泰王繼續輸出:「兒臣知道說這些話可能會讓父皇不開心,父皇上次已經動怒,但兒臣認為,如果切實有冤情,兒臣冒著風險也要和父皇說明,君動怒時臣子往往不敢多言,怕惹火燒身,但麵對明君時則不同,兒臣勸父皇明察此事,其實也是為了維護我朝律法的權威。」
榮慶帝的目光終於平和,淡淡地落在泰王身上,他一言不發,似乎已經有所動容。
鄒清許給泰王寫信,首先他給泰王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和宋玉絕對沒有不正當往來,他沒有背叛泰王,更沒有背叛皇家,他遵紀守法,無愧於心。其次,他給泰王分析,榮慶帝可能懷疑他和謝黨勾連,所以才會動此大怒,帝王最忌諱權力被人覬覦或是無法掌控,皇子最好和這些有權勢的臣子保持距離。
寫完這兩點之後,鄒清許沒有發表別的看法,他不能要求泰王再為他請命。泰王看了他的書信後,思索再三,又一次去麵見榮慶帝為鄒清許求情。
泰王先隱晦指出鄒清許不是謝黨的人,鄒清許隻不過和沈時釗有些交情,繼而又誇讚榮慶帝是明君,所以他敢冒著風險再次諫言,這是他自己的發揮,榮慶帝聽聞後,確實動搖了。
恰好此時,沈時釗帶來了好消息。
沈時釗這幾日奔波在外麵替鄒清許查案,鄒清許經歷了一次火災後,對他居住的房子進行過一次修繕,換過門窗,沈時釗找到給鄒清許換門的人,一問詢,發現匠人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帶回去細細審問後,果真發現了問題。
此人被人威脅,擅自配了鄒清許家的門鎖,於是陷害鄒清許的人可以輕鬆的進入鄒清許家,任意往他家裏放東西。
尋著這條線索,沈時釗找到了把銀兩放進鄒清許家裏的人。
他連夜審問,鄒清許確實是清白的,但接下來詢問幕後主使時,犯人不肯再說,沈時釗稍作休息,準備打一場硬仗時,犯人突然暴斃了。
事情一下子斷了線索。
無論如何,沈時釗已經證明了鄒清許是清白的,夠用了。
沈時釗和榮慶帝說明了情況,加上泰王在一旁求情,榮慶帝命人重新審理此事,又查了一段日子後,鄒清許得以沉冤昭雪,從獄中被放了出來。
重見天日的那一刻,鄒清許抬頭望著頭頂的艷陽。
死裏逃生的感覺真好。
他閉上眼睛,感受風和陽光溫暖的觸碰,等再睜開眼睛時,眼神一點一點變深。
眼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
被誣陷的周翰需要像他一樣沉冤昭雪,喪盡天良的吳澤和謝止鬆一定要受到懲罰,前路艱險泥濘,一不小心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大牢裏走了一圈後,鄒清許心裏的恐懼感反而變小了。想要減少恐懼最好的辦法一定是解決造成這些恐懼的麻煩。
當然,鄒清許還有一個麻煩,麻煩的名字叫沈時釗。
第74章 [vip] 胡言
鄒清許出獄後, 見了泰王。
再次走進泰王府,鄒清許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花草亭台都是記憶中的樣子, 隻有時間在變,不停地往前走。
見到泰王,他無話可說,唯有感恩。
泰王笑著為他接風洗塵,鄒清許落座, 幾日不見,兩個人似乎都老了一些, 其實是穩重了一些,他們都還很年輕。
有些時候不用多說,有些東西無需多言, 鄒清許了解了泰王的心意,或許曾經還有疑惑,還有試探,但這次在生死河畔走了一遭, 他的心裏隻剩感念。
大片的陽光照進屋裏,明亮溫暖,照在人臉上把人映得透亮,連每個毛孔都清晰可見,透過一副皮囊, 仿佛能輕而易舉地看到皮囊後麵的東西。
因為有真情, 前路的艱險似乎也變得無足輕重。
鄒清許心想, 他會永遠記住這個溢滿陽光的時刻。
為了救鄒清許出了大力的兩個人, 一個是泰王,另一個是沈時釗, 鄒清許出來後見了泰王,甚至見了賀朝,唯獨沒有見沈時釗。
他不敢。
沈時釗在監獄裏一通胡言亂語後,鄒清許不敢見他。
鄒清許自己心裏,是心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