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醜收回診脈的手,瞅了眼躺在榻上形容枯槁雙目渙散的江永堅,歎息一聲:“還有得救。”
江老夫人拄著拐杖,布滿皺紋的臉從陰鬱哀傷中顯出一絲希望:“還有得救?阿醜姑娘,你要是能救活他,俺們,俺們......”
阿醜揮手打斷江老夫人說了很久也不曾說完整的話:“我盡力醫治自然要緊,但他若繼續酗酒,內心鬱結,神仙也救不了!”
江永堅的脈象,左脈浮弦數重按有力,加上左腹絞痛的症狀,很顯然是陰虛木燥的春日溫症。酒乃溫熱之物,酗酒對他的病可謂火上澆油,兼有鬱結煩悶,如此數症並發,才導致今日病入膏肓之態。
“我開個方子給他,這藥本身是有用,但他不戒酒不振作,灌幾海缸下去也是石沉大海。你們,多勸勸他吧!不為自己想,也得為孩子想。若有個好爹,誰願意一輩子待在母家遭人白眼呢?”阿醜轉向江永堅,斟酌道。
阿醜是清楚江永堅心結的:憐香的背叛;江三嫂的自戕;兩個孩子至今還在江三嫂娘家。他的荒唐和錯信,導致整個家庭支離破碎,貧困的生活和孤獨的境況,一切都讓他心灰意冷,於是沉浸在酒精的幻想之中,打發早已沒了期盼的光陰罷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現下說什麽都為時已晚,有遺憾,那就去盡力補救,成日躺在這,除了生出更多的遺憾,又能為活著的人帶來什麽?你的家人還得花時間照顧你,為你擔心。”阿醜有些感慨地說完,準備開方子。
江家並無紙筆,還是丁舉文拿來筆墨,讓阿醜寫方子。
白頭翁三錢.黑梔皮三錢.酒炒川連一錢.酒炒枯芩二錢.金銀花一兩五錢.草決明三錢.綠豆皮五錢.更方去連芩梔皮.加泡淡陳海四兩先煎.枳子杵先八錢.[1]
這方子以苦寒瀉熱治標,以鹹寒育陰治本。隻是真正的根,還在於心。
吹幹紙上的墨跡。阿醜拿起方子,遞到江老夫人麵前:“這藥煎起來頗為麻煩,若不嫌棄,阿醜願意代勞,我親自把藥煎好再送來。”
江老夫人此時悲喜交加:悲的是,兒子不爭氣也就罷了,現如今,命尚且不知還有多少時日;喜的是阿醜開了方子還幫著煎藥,這樣的好意怕是打著燈籠也再找不到,欠這麽多恩情該咋還?這般想著。又悲從中來。她上前握住阿醜的手。掉著眼淚語聲哽咽:“阿醜姑娘。隻要老三有救,咋都成!老四當年也去得早,隻留下老四家的一人。現如今老三要再有個三長兩短,俺們家。可就垮了!”
說到傷心處,門口的江四嫂難免憶起往事,別過頭去,掩唇硬生生忍住淚。
聽聞先頭的江家老四江永強,雖算不上出類拔萃,但卻是江家最踏實勤奮的。可惜早早去了,也叫人唏噓不已。如今的江家,老大常年在外,老二身子骨弱撐不起家。再小的那一輩還沒長起來,可謂一片頹敗。正因為清楚江家的境況,阿醜又動了惻隱之心,才主動提出為他們煎藥,實則也免去他們買藥的錢。
“阿醜姑娘。您的大恩大德,俺們這輩子說啥子也要還,就怕還不清!”江老夫人倒不是個糊塗的,明白大恩不言謝,緊攥著阿醜的手,語氣懇切悵惘。就怕,還不清呀!
阿醜搖搖頭:“行了別多說了,病人要靜養,我先回去煎藥。你們也別太擔心,記著多開導他。”
行到門口,阿醜扭頭看著榻上的江永堅:“生者當努力,死者長已矣。”言罷也不管他是否聽懂,徑自離去。
江永堅躺在那裏,四肢僵直,渙散的雙目總算有了一閃而過的聚焦,眼角緩緩滑落一滴淚。
走在鄉間小路上,丁舉文語氣溫和:“你總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挺身而出善心大發。”
阿醜麵紗下挑眉:“為何這麽說?”
“比如這次,江三哥之前還抓你去衙門。”丁舉文帶了一點探究,說得頗有意味。
“丁大哥,世間並非隻有黑白兩色,善惡恩仇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麽分明。黑白之間,不是還有灰色嗎?灰色,也分了無數種灰色。沒有永遠的敵人,也不會有永遠的盟友。何況當初墮胎藥的事,他受憐香欺騙,也是受害者,”阿醜頓了一下,“其實我幫他的出發點,是江三嫂留下的兩個孩子。”
丁舉文還在思索黑白善惡、敵人盟友,就被阿醜幫孩子的說辭打亂了思緒:“孩子?”他顯然處於一頭霧水的狀態。
阿醜停了下來,深吸一口氣:“你以為江三嫂當初為何選擇撞牆自盡?若她真的獲罪,日後牽累子女,這不是她想看到的。”以及,她自盡死無對證,要想定自己同盟的罪,會更加難。說到底,她當初半點沒有吐出自己,也算是義氣了。
拂開眼前最後一波飛絮,阿醜繼續解釋:“可憐一雙兒女,年紀還小便沒了娘,要是再失了爹……當然,要是爹仍舊像以前那樣糊塗荒唐,也不頂用。自然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我不奢求,希望一切,能稍微有所改善吧!”才不負江三嫂當日苦心。
丁舉文看著眼前女子,麵紗遮掩看不出麵容神色,然而他卻能覺察到一種她神情中希望的力量。不曾畏懼,也不過分期盼,但從不言放棄。
她所走的路,是那樣與眾不同,卻永遠在吸引中規中矩的他。
其實她不知道,每當看見佟寧信陪她經曆或驚天動地,或別具一格的事情,他心中有多麽羨慕,甚至還有一點嫉妒。可同時他在惋惜,惋惜佟寧信很多時候不明白她的深意,也不能很好地幫她。那時候他會想,如果她身邊的人是他,他會不會做得比佟寧信好?
是的,他一直想做站在她身邊的人。
電光火石間,他突然領悟了什麽,也解開了自己由來已久的心結:也許那句沒由來的“吃醋”並非沒由來,而自己一直糾結於她是否真的寧可每月花一萬錢――他不是心疼她的錢,而是不希望發生令她花錢的那件事。
他終於有些忐忑地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同時,也理解了她。
他來問她《啟明》中的勤政與民心的矛盾,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萬錢才是他真正想問的。被江家的事打斷,他沒有得到答案。本想再問一次,可如今,看似已沒必要――
一萬錢的事情,根本不是她關注的,她有更大的誌向和抱負。和仁宗所議論的民心相似,她的心根本無意於此,他又何必於此處勤政,徒勞無功?
她的誌向抱負,在這更加廣闊的世間。那麽,他願意為此努力,為她鏟除荊棘,為她提供庇護。他不要再隻是看著,他想做能幫助她的人。
阿醜見旁邊的人沉默了,不由轉頭去看,隻見丁舉文早已走了神,眸光悠遠明亮,唇角帶了笑容,不禁伸手在他眼前揮了揮:“想什麽好東西入定了?”
丁舉文回過神,含著清朗笑意,神采帶了幾分飛揚:“沒什麽,你是要去煎藥嗎?要不要我幫忙?”他看著她,神色有了自己也不曾察覺的變化。
阿醜隻覺得,這人真是奇哉怪也,不過說了幾句話,怎麽就連眼神都不對勁了,也沒敢讓他幫忙――就你娘那模樣,知道我讓你煎藥打擾你讀書,還不把我一起煎了?
“不用了,我自己來就行,時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她說著轉身離去。
丁舉文與之告別,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有了新的鬥誌:讀書考科舉,除了報答娘親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又多了一重意義。不做官不出人頭地,怎可能真的幫到她?
夕陽西下,天邊金光流散。
三月二十四,阿醜前往譙郡趕集。
五百斤金銀花,之前賣了兩百斤,剩下的三百斤她暫不打算賣。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正是治療江永堅溫病主用的一味藥材。江永堅的藥,金銀花是從今春她的收成裏出,其餘都是空間裏的藥材。因此在江永堅病愈之前,金銀花她先儲藏不動。
而生意方麵她也有自己的考量。如今金銀花就快上市了,少則幾日,多則十來日,商販不會為這幾天多花什麽價錢,那她還不如存著,相機而動。
在集市逛了一圈,買些柴米油鹽瑣碎之物。站在米攤前,就聽人議論。
“唉,老郭家那兒子怎樣了?”買米的年輕人問。
“別提了,一病不起!”一個老伯擺擺手。
“叫薛家的大夫瞧了嗎?”年輕人關切道。
“瞧過了,說是什麽,溫瘧,好像是這兩字。可幾副藥下去,也沒見多好轉!”老伯歎息。
年輕人驚疑:“這麽重?薛家的大夫可是譙郡城最好的。不過聽說,今春氣候不好,病的人特別多!”
“可不是嘛,我兒媳也病了,都好幾日了。”老伯搖頭。
阿醜抓在手中的一把米緩緩散下:溫瘧?
注:
[1]出自《王孟英醫案繹注》,清?王士雄著。
江老夫人拄著拐杖,布滿皺紋的臉從陰鬱哀傷中顯出一絲希望:“還有得救?阿醜姑娘,你要是能救活他,俺們,俺們......”
阿醜揮手打斷江老夫人說了很久也不曾說完整的話:“我盡力醫治自然要緊,但他若繼續酗酒,內心鬱結,神仙也救不了!”
江永堅的脈象,左脈浮弦數重按有力,加上左腹絞痛的症狀,很顯然是陰虛木燥的春日溫症。酒乃溫熱之物,酗酒對他的病可謂火上澆油,兼有鬱結煩悶,如此數症並發,才導致今日病入膏肓之態。
“我開個方子給他,這藥本身是有用,但他不戒酒不振作,灌幾海缸下去也是石沉大海。你們,多勸勸他吧!不為自己想,也得為孩子想。若有個好爹,誰願意一輩子待在母家遭人白眼呢?”阿醜轉向江永堅,斟酌道。
阿醜是清楚江永堅心結的:憐香的背叛;江三嫂的自戕;兩個孩子至今還在江三嫂娘家。他的荒唐和錯信,導致整個家庭支離破碎,貧困的生活和孤獨的境況,一切都讓他心灰意冷,於是沉浸在酒精的幻想之中,打發早已沒了期盼的光陰罷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現下說什麽都為時已晚,有遺憾,那就去盡力補救,成日躺在這,除了生出更多的遺憾,又能為活著的人帶來什麽?你的家人還得花時間照顧你,為你擔心。”阿醜有些感慨地說完,準備開方子。
江家並無紙筆,還是丁舉文拿來筆墨,讓阿醜寫方子。
白頭翁三錢.黑梔皮三錢.酒炒川連一錢.酒炒枯芩二錢.金銀花一兩五錢.草決明三錢.綠豆皮五錢.更方去連芩梔皮.加泡淡陳海四兩先煎.枳子杵先八錢.[1]
這方子以苦寒瀉熱治標,以鹹寒育陰治本。隻是真正的根,還在於心。
吹幹紙上的墨跡。阿醜拿起方子,遞到江老夫人麵前:“這藥煎起來頗為麻煩,若不嫌棄,阿醜願意代勞,我親自把藥煎好再送來。”
江老夫人此時悲喜交加:悲的是,兒子不爭氣也就罷了,現如今,命尚且不知還有多少時日;喜的是阿醜開了方子還幫著煎藥,這樣的好意怕是打著燈籠也再找不到,欠這麽多恩情該咋還?這般想著。又悲從中來。她上前握住阿醜的手。掉著眼淚語聲哽咽:“阿醜姑娘。隻要老三有救,咋都成!老四當年也去得早,隻留下老四家的一人。現如今老三要再有個三長兩短,俺們家。可就垮了!”
說到傷心處,門口的江四嫂難免憶起往事,別過頭去,掩唇硬生生忍住淚。
聽聞先頭的江家老四江永強,雖算不上出類拔萃,但卻是江家最踏實勤奮的。可惜早早去了,也叫人唏噓不已。如今的江家,老大常年在外,老二身子骨弱撐不起家。再小的那一輩還沒長起來,可謂一片頹敗。正因為清楚江家的境況,阿醜又動了惻隱之心,才主動提出為他們煎藥,實則也免去他們買藥的錢。
“阿醜姑娘。您的大恩大德,俺們這輩子說啥子也要還,就怕還不清!”江老夫人倒不是個糊塗的,明白大恩不言謝,緊攥著阿醜的手,語氣懇切悵惘。就怕,還不清呀!
阿醜搖搖頭:“行了別多說了,病人要靜養,我先回去煎藥。你們也別太擔心,記著多開導他。”
行到門口,阿醜扭頭看著榻上的江永堅:“生者當努力,死者長已矣。”言罷也不管他是否聽懂,徑自離去。
江永堅躺在那裏,四肢僵直,渙散的雙目總算有了一閃而過的聚焦,眼角緩緩滑落一滴淚。
走在鄉間小路上,丁舉文語氣溫和:“你總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挺身而出善心大發。”
阿醜麵紗下挑眉:“為何這麽說?”
“比如這次,江三哥之前還抓你去衙門。”丁舉文帶了一點探究,說得頗有意味。
“丁大哥,世間並非隻有黑白兩色,善惡恩仇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麽分明。黑白之間,不是還有灰色嗎?灰色,也分了無數種灰色。沒有永遠的敵人,也不會有永遠的盟友。何況當初墮胎藥的事,他受憐香欺騙,也是受害者,”阿醜頓了一下,“其實我幫他的出發點,是江三嫂留下的兩個孩子。”
丁舉文還在思索黑白善惡、敵人盟友,就被阿醜幫孩子的說辭打亂了思緒:“孩子?”他顯然處於一頭霧水的狀態。
阿醜停了下來,深吸一口氣:“你以為江三嫂當初為何選擇撞牆自盡?若她真的獲罪,日後牽累子女,這不是她想看到的。”以及,她自盡死無對證,要想定自己同盟的罪,會更加難。說到底,她當初半點沒有吐出自己,也算是義氣了。
拂開眼前最後一波飛絮,阿醜繼續解釋:“可憐一雙兒女,年紀還小便沒了娘,要是再失了爹……當然,要是爹仍舊像以前那樣糊塗荒唐,也不頂用。自然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我不奢求,希望一切,能稍微有所改善吧!”才不負江三嫂當日苦心。
丁舉文看著眼前女子,麵紗遮掩看不出麵容神色,然而他卻能覺察到一種她神情中希望的力量。不曾畏懼,也不過分期盼,但從不言放棄。
她所走的路,是那樣與眾不同,卻永遠在吸引中規中矩的他。
其實她不知道,每當看見佟寧信陪她經曆或驚天動地,或別具一格的事情,他心中有多麽羨慕,甚至還有一點嫉妒。可同時他在惋惜,惋惜佟寧信很多時候不明白她的深意,也不能很好地幫她。那時候他會想,如果她身邊的人是他,他會不會做得比佟寧信好?
是的,他一直想做站在她身邊的人。
電光火石間,他突然領悟了什麽,也解開了自己由來已久的心結:也許那句沒由來的“吃醋”並非沒由來,而自己一直糾結於她是否真的寧可每月花一萬錢――他不是心疼她的錢,而是不希望發生令她花錢的那件事。
他終於有些忐忑地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同時,也理解了她。
他來問她《啟明》中的勤政與民心的矛盾,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萬錢才是他真正想問的。被江家的事打斷,他沒有得到答案。本想再問一次,可如今,看似已沒必要――
一萬錢的事情,根本不是她關注的,她有更大的誌向和抱負。和仁宗所議論的民心相似,她的心根本無意於此,他又何必於此處勤政,徒勞無功?
她的誌向抱負,在這更加廣闊的世間。那麽,他願意為此努力,為她鏟除荊棘,為她提供庇護。他不要再隻是看著,他想做能幫助她的人。
阿醜見旁邊的人沉默了,不由轉頭去看,隻見丁舉文早已走了神,眸光悠遠明亮,唇角帶了笑容,不禁伸手在他眼前揮了揮:“想什麽好東西入定了?”
丁舉文回過神,含著清朗笑意,神采帶了幾分飛揚:“沒什麽,你是要去煎藥嗎?要不要我幫忙?”他看著她,神色有了自己也不曾察覺的變化。
阿醜隻覺得,這人真是奇哉怪也,不過說了幾句話,怎麽就連眼神都不對勁了,也沒敢讓他幫忙――就你娘那模樣,知道我讓你煎藥打擾你讀書,還不把我一起煎了?
“不用了,我自己來就行,時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她說著轉身離去。
丁舉文與之告別,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有了新的鬥誌:讀書考科舉,除了報答娘親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又多了一重意義。不做官不出人頭地,怎可能真的幫到她?
夕陽西下,天邊金光流散。
三月二十四,阿醜前往譙郡趕集。
五百斤金銀花,之前賣了兩百斤,剩下的三百斤她暫不打算賣。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正是治療江永堅溫病主用的一味藥材。江永堅的藥,金銀花是從今春她的收成裏出,其餘都是空間裏的藥材。因此在江永堅病愈之前,金銀花她先儲藏不動。
而生意方麵她也有自己的考量。如今金銀花就快上市了,少則幾日,多則十來日,商販不會為這幾天多花什麽價錢,那她還不如存著,相機而動。
在集市逛了一圈,買些柴米油鹽瑣碎之物。站在米攤前,就聽人議論。
“唉,老郭家那兒子怎樣了?”買米的年輕人問。
“別提了,一病不起!”一個老伯擺擺手。
“叫薛家的大夫瞧了嗎?”年輕人關切道。
“瞧過了,說是什麽,溫瘧,好像是這兩字。可幾副藥下去,也沒見多好轉!”老伯歎息。
年輕人驚疑:“這麽重?薛家的大夫可是譙郡城最好的。不過聽說,今春氣候不好,病的人特別多!”
“可不是嘛,我兒媳也病了,都好幾日了。”老伯搖頭。
阿醜抓在手中的一把米緩緩散下:溫瘧?
注:
[1]出自《王孟英醫案繹注》,清?王士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