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皮膚紋路在胚胎發育時就已定型,隻要不傷到將真皮層完全破壞的程度便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現在在正規醫院分娩的寶寶基本上都會在出生後第一時間被拓下足印,這足印便是寶寶的“臨時身份證”,即便是待到孩子成年也依舊可以用於個體識別。
穀銀星留在公安戶籍係統裏的指紋與柳弈他們在實地採到的指紋對不上,除了極微小概率的係統出錯之外,便隻有兩個可能——其一是當初去辦證的不是穀銀星本人,其二便是這個“穀銀星”早就不是當初的穀銀星了。
馮鈴單腳撐了一下地,將自己坐的轉椅轉向柳弈,問:“你怎麽確定‘他’不是穀銀星的?”
明明可能性有二,但聽柳弈的語氣,他幾乎已經肯定是現在的“穀銀星”李代桃僵了。
馮鈴了解柳弈的性格,沒有把握的事,他不會說得那麽篤定,所以她覺得柳弈一定還發現了什麽別的證據。
“嗯,我昨晚進他們家時就覺得有些奇怪了。”
柳弈對馮鈴說道:“他家的牆壁上貼了好多張獎狀,都是穀銀星的。”
馮鈴好奇地歪了歪頭:“哦?”
馮法醫是個單親媽媽,家裏有個上小學的女兒,當真是品學兼優的貼心小棉襖,屬於親戚朋友同學鄰居口中的“別人家小孩”的典範,各種獎狀拿到手軟,若真要一張張貼出來,怕是一整麵牆都玄乎的那種。
不過雖然她家閨女不愛貼獎狀,但她知道還是有一些小朋友和家長樂意貼的。
如果柳弈單純隻是因為看到滿牆的獎狀而生疑,那似乎有點兒沒道理。
“那些獎狀的時間跨度不算短了,從小學低年級到初中一年級,項目五花八門的什麽都有。”
柳弈簡單形容了一下自己看到的那麵獎狀牆:
“小學五年級前的獎狀應該是從別的牆上揭下來後重新貼上的,邊緣有很明顯的透明膠撕拉過的痕跡。”
馮鈴輕輕地點了點頭,聽得很認真。
“畢竟那祖孫倆經常搬家嘛,他們搬到908室也不過一年左右,照理說把舊屋的獎狀貼到新屋來也不奇怪。”
柳弈繼續說道:
“問題在於,新的那幾張獎狀,也就是小學六年級到初一的這一段時間,那些獎狀上的字跡都是一模一樣的。”
馮鈴思考了兩秒鍾,隨即明白了柳弈的意思。
“原來如此……”
她緩緩地點了點頭,“所以你就懷疑上他了。”
就算是再不負責任的老師,也不可能將完全空白的獎狀直接發給學生自己填寫,就更別提從六年級到初一都碰到這麽離譜的老師了。
因此,唯一的解釋是,偽裝成穀銀星的人——不管他是誰——為了在左鄰右舍裏維持“優等生”的形象,定期買回一些空白的獎狀,再自己給自己頒獎。
###
隻是柳弈當時對他隻是隱約有些許的懷疑,還沒到將他鎖定為第一嫌疑人的程度。
畢竟偽裝成穀銀星的兇手的外貌真的非常有欺騙性。
一個看起來隻有十三四歲的每天背著書包上下學的初中生,在絕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身體機能和心智都沒發育完全的“小朋友”。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管是財力、策劃力還是執行力都理應遠遠達不到一個連環殺人犯的要求,實在很難把這麽一個小孩子和窮凶極惡的“兇手”形象聯繫起來。
“不過當我發現秦紅葉的房子,還有809、909的防盜網都被動過手腳時,我就覺得他非常可疑了。”
柳弈接著解釋道。
馮鈴:“為什麽?”
“因為穀銀星的奶奶盧嬸提到過,她有天晚上看到她房間的窗戶外趴了個‘鬼影’。”
柳弈回答: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從老人家的房間窗戶往外看,大約兩米外就是他們自己家的陽台,她是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陽台上折騰的‘穀銀星’的身影。”
馮鈴:“‘穀銀星’在自家的陽台上幹什麽?”
柳弈回答:“後來我們到他家查證過了,他應該是趁著夜晚在自己家裏做試驗。”
馮鈴懂了。
如何在兇案現場迅速地剪斷和焊接防盜網的鐵欄杆,還有多大一個洞才能讓自己順利鑽進去,這都是光靠腦補不行,非要實際操作過才能積累到“實戰”經驗的。
要是沒把技能練熟練精了,誰又有把握箭在弦上時肯定不會翻車呢?
“我想,穀銀星的奶奶大概是唯一的知情者了。”
說到這裏,柳弈便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嘆息:
“她一直都在跟身邊的每一個人說那不是她的孫子,隻可惜大家都覺得這是她又犯病了腦子糊塗了,從來沒有一個人相信她的話。”
馮鈴蹙起了眉。
她按捺住心中因惻隱而生出的酸澀,問:
“那麽真正的穀銀星去了哪裏?”
“不知道。”
柳弈搖了搖頭,“不過……”
他沒有把後半句話說完,但身為資深法醫的馮鈴其實也能猜到他的潛台詞。
所以現在在正規醫院分娩的寶寶基本上都會在出生後第一時間被拓下足印,這足印便是寶寶的“臨時身份證”,即便是待到孩子成年也依舊可以用於個體識別。
穀銀星留在公安戶籍係統裏的指紋與柳弈他們在實地採到的指紋對不上,除了極微小概率的係統出錯之外,便隻有兩個可能——其一是當初去辦證的不是穀銀星本人,其二便是這個“穀銀星”早就不是當初的穀銀星了。
馮鈴單腳撐了一下地,將自己坐的轉椅轉向柳弈,問:“你怎麽確定‘他’不是穀銀星的?”
明明可能性有二,但聽柳弈的語氣,他幾乎已經肯定是現在的“穀銀星”李代桃僵了。
馮鈴了解柳弈的性格,沒有把握的事,他不會說得那麽篤定,所以她覺得柳弈一定還發現了什麽別的證據。
“嗯,我昨晚進他們家時就覺得有些奇怪了。”
柳弈對馮鈴說道:“他家的牆壁上貼了好多張獎狀,都是穀銀星的。”
馮鈴好奇地歪了歪頭:“哦?”
馮法醫是個單親媽媽,家裏有個上小學的女兒,當真是品學兼優的貼心小棉襖,屬於親戚朋友同學鄰居口中的“別人家小孩”的典範,各種獎狀拿到手軟,若真要一張張貼出來,怕是一整麵牆都玄乎的那種。
不過雖然她家閨女不愛貼獎狀,但她知道還是有一些小朋友和家長樂意貼的。
如果柳弈單純隻是因為看到滿牆的獎狀而生疑,那似乎有點兒沒道理。
“那些獎狀的時間跨度不算短了,從小學低年級到初中一年級,項目五花八門的什麽都有。”
柳弈簡單形容了一下自己看到的那麵獎狀牆:
“小學五年級前的獎狀應該是從別的牆上揭下來後重新貼上的,邊緣有很明顯的透明膠撕拉過的痕跡。”
馮鈴輕輕地點了點頭,聽得很認真。
“畢竟那祖孫倆經常搬家嘛,他們搬到908室也不過一年左右,照理說把舊屋的獎狀貼到新屋來也不奇怪。”
柳弈繼續說道:
“問題在於,新的那幾張獎狀,也就是小學六年級到初一的這一段時間,那些獎狀上的字跡都是一模一樣的。”
馮鈴思考了兩秒鍾,隨即明白了柳弈的意思。
“原來如此……”
她緩緩地點了點頭,“所以你就懷疑上他了。”
就算是再不負責任的老師,也不可能將完全空白的獎狀直接發給學生自己填寫,就更別提從六年級到初一都碰到這麽離譜的老師了。
因此,唯一的解釋是,偽裝成穀銀星的人——不管他是誰——為了在左鄰右舍裏維持“優等生”的形象,定期買回一些空白的獎狀,再自己給自己頒獎。
###
隻是柳弈當時對他隻是隱約有些許的懷疑,還沒到將他鎖定為第一嫌疑人的程度。
畢竟偽裝成穀銀星的兇手的外貌真的非常有欺騙性。
一個看起來隻有十三四歲的每天背著書包上下學的初中生,在絕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是身體機能和心智都沒發育完全的“小朋友”。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管是財力、策劃力還是執行力都理應遠遠達不到一個連環殺人犯的要求,實在很難把這麽一個小孩子和窮凶極惡的“兇手”形象聯繫起來。
“不過當我發現秦紅葉的房子,還有809、909的防盜網都被動過手腳時,我就覺得他非常可疑了。”
柳弈接著解釋道。
馮鈴:“為什麽?”
“因為穀銀星的奶奶盧嬸提到過,她有天晚上看到她房間的窗戶外趴了個‘鬼影’。”
柳弈回答: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從老人家的房間窗戶往外看,大約兩米外就是他們自己家的陽台,她是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陽台上折騰的‘穀銀星’的身影。”
馮鈴:“‘穀銀星’在自家的陽台上幹什麽?”
柳弈回答:“後來我們到他家查證過了,他應該是趁著夜晚在自己家裏做試驗。”
馮鈴懂了。
如何在兇案現場迅速地剪斷和焊接防盜網的鐵欄杆,還有多大一個洞才能讓自己順利鑽進去,這都是光靠腦補不行,非要實際操作過才能積累到“實戰”經驗的。
要是沒把技能練熟練精了,誰又有把握箭在弦上時肯定不會翻車呢?
“我想,穀銀星的奶奶大概是唯一的知情者了。”
說到這裏,柳弈便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嘆息:
“她一直都在跟身邊的每一個人說那不是她的孫子,隻可惜大家都覺得這是她又犯病了腦子糊塗了,從來沒有一個人相信她的話。”
馮鈴蹙起了眉。
她按捺住心中因惻隱而生出的酸澀,問:
“那麽真正的穀銀星去了哪裏?”
“不知道。”
柳弈搖了搖頭,“不過……”
他沒有把後半句話說完,但身為資深法醫的馮鈴其實也能猜到他的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