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確實是針眼,還很密集。”
柳弈一麵說著,一麵伸出手,隔著手套輕輕地將死者彎曲的左胳膊掰開,讓肘部內側皮膚的情況清楚地展現在眾人麵前,同時也方便江曉原拍照存證。
女人左臂的t恤衣袖本來就挽到了肘部,因此眾人不用特地撩她袖子,也能清楚地看到她肘部內側的皮膚處有許多針孔。
針孔的黑色點狀創口周圍有範圍不一的類圓形淤青,下方的靜脈也比一般人的更顯突出與腫脹,明顯是因為長期靜脈注射導致的靜脈炎症。
種種跡象都表麵,這姑娘生前曾經有時間不短的吸毒史,而且已經到了靜脈注射毒品的程度,大概率磕的是海洛因。
除此之外,茶幾下方還有一個髒兮兮的垃圾桶,裏麵有用過的棉簽;茶幾上也有敞著口子的酒精瓶和拆封後隨意散落的棉簽袋子,沈青竹還眼尖地瞧見了滑到沙發下麵的一根止血帶。
如果是單純從死者這副癮君子的典型長相、死亡地點和周遭散落的吸毒用品來看,法醫和警察通常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吸毒過量引起的死亡。
然而此時他們不僅沒有在郭若嵐身周發現注射吸毒最重要的兩樣東西——盛裝毒品的容器和注射器。
除此之外,這個現場還有一個無法用“藥物過量”來解釋的非常離奇的疑點,那便是死者身上橫七豎八的布滿了明顯是銳器劃拉出來的傷痕。
是的,郭若嵐的臉上、脖子上、身體上、手臂上,甚至穿著睡褲的大腿上都是銳器留下的切創和刺創,尤其是頸部和前胸這些通常意義上的“要害”部位,傷口更是密集,而且目測也是最深的。
“這些大概率都是死後傷。”
柳弈看多了鮮血淋漓的銳器傷人致死案現場,所以看到這些明顯與傷情的嚴重程度不符的出血量就能判斷,郭若嵐全身上下那些或長或短、深淺不一的切創和刺創大概率都是在她心泵功能停止、血液不再循環後才造成的。
換而言之,有這麽一個兇手,在姑娘死後帶走了她的部分吸毒用品,並用刀子一類的銳器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幾十道傷口。
“……這……這也太奇怪了吧!”
小江同學心直口快,一下子就說出了現場眾人的心聲:
“哪個神經病會特地在殺人後還拿著刀子在屍體上切著玩啊!”
###
按照正常的犯罪邏輯,兇手殺人以後第一件事想到的通常是如何掩蓋罪行、逃避法律製裁。
為了不讓警察察覺某處發生了殺人案,兇手常常會用棄屍、埋屍、分屍等手段匿藏屍體,或是用盡一切方法把他殺偽裝成自殺、自然死亡或是意外死亡。
可殺死郭若嵐的那位卻格外不走尋常路。
仿佛生怕別人不知道郭若嵐是被人謀殺的一樣,兇手特地在她死後還用刀子在她身上切割、紮刺了幾十個傷口,用遠超過單純的“殺人”所需的手段淩虐她的遺體,刻意營造出一種“慘死”的氛圍感,實在不能不說是非常的有病了。
“兇手該不會是跟死者有仇吧?”
沈青竹一邊給柳弈打下手,一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覺得殺了她還不夠解恨,所以才用刀子在她身上弄出那麽多傷口呢?”
“嗯,師姐說得有道理!”
江曉原也在旁邊一個勁兒地點頭。
事實上,在死後毀屍的案例裏,一部分是源於行兇時情緒過於激動或是過於緊張而導致的非理性的重複攻擊,簡單來說就是怕人沒死透而過度補刀;而更多的則是兇手與死者有某種深仇大恨,以至於人死了還覺得不解氣,非得多捅幾刀多砸幾下才能宣洩情緒。
在這個案子裏,郭若嵐死在了沙發上,手掌和前臂沒有明顯的防禦傷,姿勢和表情也並不顯得痛苦,反而更像在半夢半醒的鬆弛狀態中迎接的死亡——說明她死時基本上就沒怎麽掙紮過,兇手也就沒必要拚命補刀了。
既然不是在殺人的過程中劈砍戳刺得過了火,那就隻能是看到人死後仍然覺得不甘心,出於主觀能動而把人家遺體毀成這樣了。
“嗯,確實很有可能。”
柳弈很贊成沈青竹和江曉原的推理。
畢竟毒蟲什麽都幹得出來。
別說是殺人搶貨了,癮頭上來時更加匪夷所思、喪心病狂的事情都沒少做。
加上郭若嵐的樣子很像是剛剛吸過毒,身邊卻少了針頭和容器,說不準就是另一個癮君子為了爭奪毒品殺了郭若嵐,還在毒癮發作的非理性狀態下用刀子在她的屍身上連砍帶戳,最後捲走了剩餘的毒品和工具,留下了這麽個乍看之下很不合理的兇殺案現場的……
——本來他們都是這麽想的。
然而隨著現場勘察的深入,柳弈就察覺到了這個推理跟事實有著顯而易見的出入。
###
兩個小時後,柳弈站在玄關門口,難得地對他們找到的證據感到了迷惑。
他們在死者靠坐的沙發的靠背、茶幾的側邊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找到了幾枚血指印,但卻是戴著橡膠手套留下的印子,沒有任何可供辨識身份的指紋。
這些指印除了能說明兇手行兇時戴了手套,大概率不是衝動行事而是有備而來,且損毀屍體時意識清醒之外,更令他們感到驚訝的地方,是這幾枚指印都比較小,完全不像是成年男性留下的。
柳弈一麵說著,一麵伸出手,隔著手套輕輕地將死者彎曲的左胳膊掰開,讓肘部內側皮膚的情況清楚地展現在眾人麵前,同時也方便江曉原拍照存證。
女人左臂的t恤衣袖本來就挽到了肘部,因此眾人不用特地撩她袖子,也能清楚地看到她肘部內側的皮膚處有許多針孔。
針孔的黑色點狀創口周圍有範圍不一的類圓形淤青,下方的靜脈也比一般人的更顯突出與腫脹,明顯是因為長期靜脈注射導致的靜脈炎症。
種種跡象都表麵,這姑娘生前曾經有時間不短的吸毒史,而且已經到了靜脈注射毒品的程度,大概率磕的是海洛因。
除此之外,茶幾下方還有一個髒兮兮的垃圾桶,裏麵有用過的棉簽;茶幾上也有敞著口子的酒精瓶和拆封後隨意散落的棉簽袋子,沈青竹還眼尖地瞧見了滑到沙發下麵的一根止血帶。
如果是單純從死者這副癮君子的典型長相、死亡地點和周遭散落的吸毒用品來看,法醫和警察通常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吸毒過量引起的死亡。
然而此時他們不僅沒有在郭若嵐身周發現注射吸毒最重要的兩樣東西——盛裝毒品的容器和注射器。
除此之外,這個現場還有一個無法用“藥物過量”來解釋的非常離奇的疑點,那便是死者身上橫七豎八的布滿了明顯是銳器劃拉出來的傷痕。
是的,郭若嵐的臉上、脖子上、身體上、手臂上,甚至穿著睡褲的大腿上都是銳器留下的切創和刺創,尤其是頸部和前胸這些通常意義上的“要害”部位,傷口更是密集,而且目測也是最深的。
“這些大概率都是死後傷。”
柳弈看多了鮮血淋漓的銳器傷人致死案現場,所以看到這些明顯與傷情的嚴重程度不符的出血量就能判斷,郭若嵐全身上下那些或長或短、深淺不一的切創和刺創大概率都是在她心泵功能停止、血液不再循環後才造成的。
換而言之,有這麽一個兇手,在姑娘死後帶走了她的部分吸毒用品,並用刀子一類的銳器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幾十道傷口。
“……這……這也太奇怪了吧!”
小江同學心直口快,一下子就說出了現場眾人的心聲:
“哪個神經病會特地在殺人後還拿著刀子在屍體上切著玩啊!”
###
按照正常的犯罪邏輯,兇手殺人以後第一件事想到的通常是如何掩蓋罪行、逃避法律製裁。
為了不讓警察察覺某處發生了殺人案,兇手常常會用棄屍、埋屍、分屍等手段匿藏屍體,或是用盡一切方法把他殺偽裝成自殺、自然死亡或是意外死亡。
可殺死郭若嵐的那位卻格外不走尋常路。
仿佛生怕別人不知道郭若嵐是被人謀殺的一樣,兇手特地在她死後還用刀子在她身上切割、紮刺了幾十個傷口,用遠超過單純的“殺人”所需的手段淩虐她的遺體,刻意營造出一種“慘死”的氛圍感,實在不能不說是非常的有病了。
“兇手該不會是跟死者有仇吧?”
沈青竹一邊給柳弈打下手,一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覺得殺了她還不夠解恨,所以才用刀子在她身上弄出那麽多傷口呢?”
“嗯,師姐說得有道理!”
江曉原也在旁邊一個勁兒地點頭。
事實上,在死後毀屍的案例裏,一部分是源於行兇時情緒過於激動或是過於緊張而導致的非理性的重複攻擊,簡單來說就是怕人沒死透而過度補刀;而更多的則是兇手與死者有某種深仇大恨,以至於人死了還覺得不解氣,非得多捅幾刀多砸幾下才能宣洩情緒。
在這個案子裏,郭若嵐死在了沙發上,手掌和前臂沒有明顯的防禦傷,姿勢和表情也並不顯得痛苦,反而更像在半夢半醒的鬆弛狀態中迎接的死亡——說明她死時基本上就沒怎麽掙紮過,兇手也就沒必要拚命補刀了。
既然不是在殺人的過程中劈砍戳刺得過了火,那就隻能是看到人死後仍然覺得不甘心,出於主觀能動而把人家遺體毀成這樣了。
“嗯,確實很有可能。”
柳弈很贊成沈青竹和江曉原的推理。
畢竟毒蟲什麽都幹得出來。
別說是殺人搶貨了,癮頭上來時更加匪夷所思、喪心病狂的事情都沒少做。
加上郭若嵐的樣子很像是剛剛吸過毒,身邊卻少了針頭和容器,說不準就是另一個癮君子為了爭奪毒品殺了郭若嵐,還在毒癮發作的非理性狀態下用刀子在她的屍身上連砍帶戳,最後捲走了剩餘的毒品和工具,留下了這麽個乍看之下很不合理的兇殺案現場的……
——本來他們都是這麽想的。
然而隨著現場勘察的深入,柳弈就察覺到了這個推理跟事實有著顯而易見的出入。
###
兩個小時後,柳弈站在玄關門口,難得地對他們找到的證據感到了迷惑。
他們在死者靠坐的沙發的靠背、茶幾的側邊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找到了幾枚血指印,但卻是戴著橡膠手套留下的印子,沒有任何可供辨識身份的指紋。
這些指印除了能說明兇手行兇時戴了手套,大概率不是衝動行事而是有備而來,且損毀屍體時意識清醒之外,更令他們感到驚訝的地方,是這幾枚指印都比較小,完全不像是成年男性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