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一塊肉也沒有,實在太素了。


    自己吃飯挺寂寞的,李熙勉強嚐了兩口就飽了,又因為害怕耽誤楊思賢用飯,不敢在楊府多待,便想趕快離開。


    然而不等李熙開口,楊思賢卻主動出言,請李熙留下來。


    楊思賢讓李熙不必急,還說自己恰好就在李熙進門前吃完了飯,再者現在才過午時,離會試結束還早著,李熙與其到大街上逛,還不如留在楊府休息更安全。


    楊思賢的提議很有道理,李熙斟酌再三,想起他剛進門時,楊思賢那飯碗確實是空的,而且還是裝過飯菜的那種空,便頷首答應。


    飯菜很快換成茶點。楊府內安靜,楊思賢給人的感覺又很安心,院裏迎春花開得正盛,李熙很喜歡在這待著,他手捧茶盞靠在窗邊,在暖和的太陽光裏昏昏欲睡,楊思賢就坐在他身邊陪著他,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


    楊思賢問他:「這都開春了,皇上身體可好些了麽?」


    李熙便點頭。


    「好多了,有勞老師掛心。」李熙扭頭看窗外那些迎春花,團團簇簇的,是生機盎然的金黃色,「裴懷恩最近給朕尋了新方子,雖然不能恢復如初,但總算也沒那麽難受了。而且朕也已經敲打了禦醫院,教他們多盡心,不要因為害怕責罰便不敢用藥,做什麽都保守。」


    頓了頓,因為話趕話說起裴懷恩,又把臉轉回去,茶盞隨意擱在旁邊,若有所思地摩挲著椅子扶手。


    楊思賢見狀又問他,「皇上怎麽了?」


    李熙垂眼想了想,才出聲答:「沒什麽,隻是忽然想起老師前陣子跟朕說起的大才,委實有些好奇。」


    楊思賢一聽這話便明了,溫和笑道:「皇上是在擔心容卿的會試成績吧?區區一個會試難不倒他,皇上且放寬心。」


    李熙也不好解釋自己和裴懷恩打賭了,聞言隻說道:「老師,朕沒擔心這個,朕是在想過兩天的殿試,依老師所見,懷恩他能拔頭籌嗎?」


    楊思賢聽罷,居然真的低頭思忖了半晌,沒有立刻回答。


    「這不大好說,我也不敢打包票,因為若論起詩詞歌賦來,容卿其實比他父親還強些,是在長澹鮮有對手的。」


    話至此又略略一頓,捋著鬍鬚嘆聲氣。


    「可皇上先前不是說,要將今年殿試的內容從詩詞對聯改成策問麽?依老夫看來,容卿這孩子雖然對此也表現得很自信,但他從前常住宮裏,跟著先帝學的又是些……總之,我前兩日也聽善兒提起過幾名考生,覺著他們對許多問題的見解都很獨到,容卿身在其中,又很輕敵,並沒顯得多出挑。」


    把殿試的試題從詩詞對聯改成時事策論,取消在兩個時辰內寫完卷子的規定,改為在朝堂上以問答形式為基礎的多方辯論,這是李熙在與裴懷恩打賭前,便跟裴懷恩一起商量好的事情。


    這麽改原因有二。


    一是李熙打小就長在邊陲,對詩詞歌賦這些東西雖然略懂,卻並不精通,如果要按慣例考這些,就得讓禮部代他出題,他也評不明白。


    二是李熙這個人比較崇尚實用主義,覺得早在殿試前,便已有鄉試和會試兩場考試,替他篩掉那些真一點學問都沒有的人了,剩下的多半寫文章都不會太差——可做官又不能隻會寫文章,看的更多是怎麽辦事。


    裴懷恩對此沒異議,他也覺得李熙改的有道理,故而並未反對。


    再說裴懷恩實際上也有些文人的傲骨在,他認為自己天縱英才,在六七歲時便已強過許多大人了,而且又常住京都,平時沒少接觸前朝那些事,所以就算李熙要改殿試的內容,就算比起策論,詩詞對聯才是他真正的強項,他也不覺得自己會輸。


    但很顯然,楊思賢和李熙身為旁觀者,卻都不這麽想。


    尤其是楊思賢,這楊思賢活得久見得多,在經過慎重分析後,更是對李熙直言出裴懷恩的優勢和劣勢,每一條都講得有理有據的。


    「料想皇上也考慮到了。」楊思賢皺眉說,「容卿他腦子聰明,反應機敏,做事周到,曾經見過很大的世麵,必要時又有絕對的狠心,這是他的好處。」


    「可是與此同時,他又隻見過向『上』的世麵,卻沒見過向『下』的。皇上請聽了,老夫在此刻所說的向下,並非說他不經苦難,而是說他沒有經歷過一個普通百姓可能會經歷的苦難——這就是他很吃虧的地方了。」


    李熙對此表示贊同,連聲說:「他一個月至少要花一百五十兩,都快把朕掏空了。」


    楊思賢不禁莞爾。


    「正是這個理,皇上,若老夫沒猜錯的話,皇上此次為那些貢士們準備的殿試試題中,不僅有容卿平時最擅長的律法和軍事,一定還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方麵吧。」


    李熙便再點頭,毫不掩飾地承認道:「是啊,不瞞老師說,經過先前那次大清洗,現如今朝上有好多位置都正空著呢。朕覺得此次科考是良機,便想趁此機會,多提拔幾個真會做事的人補空缺,讓他們都來做天子門生,別在底下拉幫結派了……」


    「畢竟朕每日上朝要聽的是國事,是真有利於長澹的實事,而非叫他們顧左右而言他,一天到晚費盡心機的引經據典,肆意插手朕的家務事,甚至是以權謀私,冠冕堂皇護著他們自己手裏那點錢,他們有些人甚至比朕還有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池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池崖並收藏千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