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他不叛我,我以後,一定要對他很好很好。」
第083章 程序
話又說回來, 想辦成事就得查黃冊,那怎麽進黃冊庫就成了個大問題。橫豎閑著也是閑著,李熙思來想去, 決定去楊府拜年, 順便碰一碰運氣。
玄鵠昨夜和孟青山鬥了一宿雞, 這時困得眼皮打架, 身上酒氣也重, 一聽李熙說想去楊府, 頓時就把腦袋搖出了殘影, 說什麽也不肯陪李熙去挨訓。
通體烏黑的寶馬就拴在門外,李熙小睡片刻後, 隻好自己去。
年節時的京都可真熱鬧啊,到處都是人。
長街上熙熙攘攘,雪已化開了。李熙騎在馬背上, 看裊裊的炊煙像雲朵一樣從煙筒裏往外鑽,綿綿的, 朦朦的,眨眼就被風吹散了, 就和人們口鼻間呼出來的白汽兒一樣。
這是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個新年,但是對於住在京都的人們來說,外麵打沒打仗, 好像對他們幾乎沒影響。
倒是負責鎮守東南西北那四員大將,今年滿打滿算隻回來了兩個。一個是嶺南的衛懷安,坊間傳他是嶺南的銅牆鐵壁,年過而立卻未娶妻, 承幹帝為了賞他,就把年僅十四的李青芙指給了他, 還說等李青芙及笄禮過,就讓她帶著百萬嫁妝嫁去嶺南,所以衛懷安此次於百忙之中抽身進京,其實是為了謝恩。
另一個就是聽家中說丟了弟弟的姚元靳,進京本為查明真相,卻叫惠妃那邊的人連哄帶騙套去了漠北的幾處壞帳,如今身陷困境尤不自知。
剩下一東一西的邵晏寧和封疆,他們倆一個因關外蠻夷屢屢侵擾邊陲百姓而抽不開身,一個上書告老稱病,都沒能回來。
除夕宴後,李熙因黃冊庫的公事拜訪楊思賢是天經地義,倒也不用避諱。正月裏熱鬧,到處人頭攢動,李熙一路小心翼翼地勒著馬,生怕把人撞了,連路上用時都比平日翻了兩番。
哪知好不容易走到地方,打眼一瞧,裴懷恩的轎子竟也停在楊府正門口。
裴懷恩私下和楊思賢走得近,逢年過節都來拜會,而且自從上回楊思賢因為誤會他,摘官帽撞了柱子後,裴懷恩往來楊府的次數就越發多,也越發不避人了,仿佛是在明擺著告訴外麵那些對他虎視眈眈的人,讓他們別再打楊思賢的主意,也別再從楊思賢身上做文章,否則如果再讓他發現他們對楊思賢說了一句不該說的,他就要將他們挫骨揚灰。
熟悉的金頂小轎就停在前麵,李熙卻攥緊韁繩,沒忍住往後退了半步。
倒不是因為害怕碰見裴懷恩,隻是他昨晚才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有辦法,結果卻連黃冊庫都進不去,還要趕在一大早來求楊思賢……這看起來真是有點丟臉,如果讓裴懷恩見著了,肯定又要陰陽怪氣。
有一說一,這感覺簡直就像是,前腳剛跟人家擺過闊,後腳就被看見到處借錢。
再加上裴懷恩那嘴整天就跟淬了毒似的,著實有些打擊人。
眼見著頭頂日頭越升越高,正當李熙琢磨著晚些再來時,未料楊思賢的孫兒楊善卻忽然回來,懷裏還小心翼翼捧著套剛買的文房四寶。
這楊善滿打滿算也就比李熙長一歲,一張臉生得不算精緻,但很周正,模樣濃眉大眼的,尤其是下半張臉,看著簡直就是和楊思賢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須臾目光對上,這楊善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就點頭,並且態度和氣地朝李熙作揖道:「您就是小殿下吧,常聽爺爺說起您,爺爺說您聰明又仁義,成天價的都快把您誇出花兒來了。」
說著又往旁側身。
「小殿下快進門,這天寒地凍的,來都來了,怎麽還立在外麵受這個凍?」
李熙擺手推辭不成,便隻得下馬。
……然後進屋就和裴懷恩大眼瞪小眼。
偏偏走在他前麵的楊善也不消停,一見裴懷恩在,臉色頓時沉下去,整個人變臉如翻書,冷聲說:「嘖嘖,你怎麽還沒走,這都什麽時辰了,你要是再不走,我家都要染上你的腥臊氣。」
裴懷恩沒理他,眼珠轉到李熙的方向,畢竟這樣的罵他每天都要挨,聽來早已不痛不癢。
「……」
無言。
良久,李熙也在看裴懷恩——他看見裴懷恩笑吟吟地把手抬起來指著他,又再扭頭看楊善,目光幽幽地對楊善說:「小崽子,你這話說的可不對,如果我身上有那麽大的腥臊氣,那他身上也該有。」
「……」
李熙一口氣卡在嗓子眼裏沒上來,咳嗽的很熟練。
好累,好疲憊,就知道一定會受牽連的,裴懷恩這人就是這樣,趕上他不順心的時候,就算麵前跑過去一隻狗,他都得衝上去使勁陰陽兩句。
就這麽著,裴懷恩和楊善拌嘴到最後,還是楊思賢站起來打圓場,很不高興地對楊善厲聲嗬斥道:「……善兒!休再胡鬧!」
一聲罵堪比九天雷,中氣十足。
而這楊善因為害怕楊思賢,聽罷頓時就將脖子一縮,但卻又很不服氣地把懷裏那些文房四寶一股腦全塞給楊思賢,嘴巴仍然忍不住嘀嘀咕咕的。
「好了,好了,爺爺您快別罵我了。」楊善自覺很委屈,嘟囔著說,「常言都道知人知麵不知心,難道聖上的裁決還會有錯?他——他爹貪百姓的錢,他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楊善這話說的挺難聽,然而還不等楊思賢反應,裴懷恩倒先抖著肩膀笑出來。
第083章 程序
話又說回來, 想辦成事就得查黃冊,那怎麽進黃冊庫就成了個大問題。橫豎閑著也是閑著,李熙思來想去, 決定去楊府拜年, 順便碰一碰運氣。
玄鵠昨夜和孟青山鬥了一宿雞, 這時困得眼皮打架, 身上酒氣也重, 一聽李熙說想去楊府, 頓時就把腦袋搖出了殘影, 說什麽也不肯陪李熙去挨訓。
通體烏黑的寶馬就拴在門外,李熙小睡片刻後, 隻好自己去。
年節時的京都可真熱鬧啊,到處都是人。
長街上熙熙攘攘,雪已化開了。李熙騎在馬背上, 看裊裊的炊煙像雲朵一樣從煙筒裏往外鑽,綿綿的, 朦朦的,眨眼就被風吹散了, 就和人們口鼻間呼出來的白汽兒一樣。
這是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個新年,但是對於住在京都的人們來說,外麵打沒打仗, 好像對他們幾乎沒影響。
倒是負責鎮守東南西北那四員大將,今年滿打滿算隻回來了兩個。一個是嶺南的衛懷安,坊間傳他是嶺南的銅牆鐵壁,年過而立卻未娶妻, 承幹帝為了賞他,就把年僅十四的李青芙指給了他, 還說等李青芙及笄禮過,就讓她帶著百萬嫁妝嫁去嶺南,所以衛懷安此次於百忙之中抽身進京,其實是為了謝恩。
另一個就是聽家中說丟了弟弟的姚元靳,進京本為查明真相,卻叫惠妃那邊的人連哄帶騙套去了漠北的幾處壞帳,如今身陷困境尤不自知。
剩下一東一西的邵晏寧和封疆,他們倆一個因關外蠻夷屢屢侵擾邊陲百姓而抽不開身,一個上書告老稱病,都沒能回來。
除夕宴後,李熙因黃冊庫的公事拜訪楊思賢是天經地義,倒也不用避諱。正月裏熱鬧,到處人頭攢動,李熙一路小心翼翼地勒著馬,生怕把人撞了,連路上用時都比平日翻了兩番。
哪知好不容易走到地方,打眼一瞧,裴懷恩的轎子竟也停在楊府正門口。
裴懷恩私下和楊思賢走得近,逢年過節都來拜會,而且自從上回楊思賢因為誤會他,摘官帽撞了柱子後,裴懷恩往來楊府的次數就越發多,也越發不避人了,仿佛是在明擺著告訴外麵那些對他虎視眈眈的人,讓他們別再打楊思賢的主意,也別再從楊思賢身上做文章,否則如果再讓他發現他們對楊思賢說了一句不該說的,他就要將他們挫骨揚灰。
熟悉的金頂小轎就停在前麵,李熙卻攥緊韁繩,沒忍住往後退了半步。
倒不是因為害怕碰見裴懷恩,隻是他昨晚才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有辦法,結果卻連黃冊庫都進不去,還要趕在一大早來求楊思賢……這看起來真是有點丟臉,如果讓裴懷恩見著了,肯定又要陰陽怪氣。
有一說一,這感覺簡直就像是,前腳剛跟人家擺過闊,後腳就被看見到處借錢。
再加上裴懷恩那嘴整天就跟淬了毒似的,著實有些打擊人。
眼見著頭頂日頭越升越高,正當李熙琢磨著晚些再來時,未料楊思賢的孫兒楊善卻忽然回來,懷裏還小心翼翼捧著套剛買的文房四寶。
這楊善滿打滿算也就比李熙長一歲,一張臉生得不算精緻,但很周正,模樣濃眉大眼的,尤其是下半張臉,看著簡直就是和楊思賢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須臾目光對上,這楊善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就點頭,並且態度和氣地朝李熙作揖道:「您就是小殿下吧,常聽爺爺說起您,爺爺說您聰明又仁義,成天價的都快把您誇出花兒來了。」
說著又往旁側身。
「小殿下快進門,這天寒地凍的,來都來了,怎麽還立在外麵受這個凍?」
李熙擺手推辭不成,便隻得下馬。
……然後進屋就和裴懷恩大眼瞪小眼。
偏偏走在他前麵的楊善也不消停,一見裴懷恩在,臉色頓時沉下去,整個人變臉如翻書,冷聲說:「嘖嘖,你怎麽還沒走,這都什麽時辰了,你要是再不走,我家都要染上你的腥臊氣。」
裴懷恩沒理他,眼珠轉到李熙的方向,畢竟這樣的罵他每天都要挨,聽來早已不痛不癢。
「……」
無言。
良久,李熙也在看裴懷恩——他看見裴懷恩笑吟吟地把手抬起來指著他,又再扭頭看楊善,目光幽幽地對楊善說:「小崽子,你這話說的可不對,如果我身上有那麽大的腥臊氣,那他身上也該有。」
「……」
李熙一口氣卡在嗓子眼裏沒上來,咳嗽的很熟練。
好累,好疲憊,就知道一定會受牽連的,裴懷恩這人就是這樣,趕上他不順心的時候,就算麵前跑過去一隻狗,他都得衝上去使勁陰陽兩句。
就這麽著,裴懷恩和楊善拌嘴到最後,還是楊思賢站起來打圓場,很不高興地對楊善厲聲嗬斥道:「……善兒!休再胡鬧!」
一聲罵堪比九天雷,中氣十足。
而這楊善因為害怕楊思賢,聽罷頓時就將脖子一縮,但卻又很不服氣地把懷裏那些文房四寶一股腦全塞給楊思賢,嘴巴仍然忍不住嘀嘀咕咕的。
「好了,好了,爺爺您快別罵我了。」楊善自覺很委屈,嘟囔著說,「常言都道知人知麵不知心,難道聖上的裁決還會有錯?他——他爹貪百姓的錢,他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楊善這話說的挺難聽,然而還不等楊思賢反應,裴懷恩倒先抖著肩膀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