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倆月了,聽說以前給的也挺少。」
孟青山眉頭緊鎖,搖頭說:「是降兵倒還好了,這是一筆糊塗帳,誰愛管呢。」
承幹帝疑心重,如果是降兵,平日便不必操練,隻在京中充作一些幹重活的雜役,空閑時候很多,可以自己找營生,對月餉的依賴程度還沒那麽重。
可神武營不一樣,神武營得操練。
毫不客氣地說,隻要打起仗來,沖在最前麵的就是神機營和神武營。
神機營的統領是晉王,待遇自不必說,可神武營就過得很憋屈了,戰時要衝鋒陷陣,太平時候還要做雜活,每當工人或者降兵不夠用的時候,戶部就找他們去,如此反覆折騰下來,錢就越欠越多了。
這麽想著,就連李熙也不禁感慨,說:「這也太沒道理了。」
此言一出,孟青山像是終於找到了知音,對神武營比對錦衣衛還上心,毫無防備地對李熙大聲嚷嚷道:「誰說不是呢?姨父前陣子被逼得沒辦法,跑去找晉王,可惜晉王手裏也沒錢,隻能答應幫他想辦法,至於想不想的成,還得看天意。」
李熙點點頭,說:「估計是沒辦法了,退一萬步講,就算老二真有錢,肯定也得先撥給神機營。」
孟青山站在門口,滿臉不悅。
「嘖,快別提了,虧我前兩年還很佩服晉王,覺得他驍勇,可惜這幾天跟您查下來,卻是越來越懵。」
頓了頓,話到嘴邊又咽下,換了個稍微委婉點的說法。
「如果不是便罷了。」孟青山說:「但如果真是他,您當年都落魄成那樣了,有什麽可忌憚?到底多大的仇怨,能讓他對親兄弟下手,棄邊陲百姓於不顧,踩著別人的性命往上爬……我瞧不起他。」
李熙心裏贊同,但麵上說:「孟青山,老二就算再不對,也是父皇欽封的王爺,更是神機營統領,而你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總旗——你那結拜兄弟說得對,你遲早死於話多。」
孟青山朗聲大笑。
「怕什麽,您又不會告發我。您挑我來,不就因為看中我麻利,懶得打官腔。」孟青山說。
李熙默然抿唇。
倒也是這個理。
有一說一,數日相處下來,李熙確實越來越喜歡聽孟青山嘮叨。
無他,和京中滿地的八百個心眼子們不一樣,孟青山是個很簡單的人,人對他好一分,他便回敬人一丈,許多事情不必問,他自己就全漏出來了,漏完還沒自覺。
換句話言之,除了性格討喜之外,李熙初到此處,人生地不熟,還真就特別需要像孟青山這樣的大漏勺——這漏勺可比玄鵠那種道聽途說的「鄉下人」知道更多。
就譬如今晚,李熙送孟青山出了門,嘴裏不過就是隨意提了幾句吳宸,心疼吳宸的辛苦,便聽孟青山滿臉苦大仇深地對他說:「六殿下.體諒,姨父過得實在太難。」
「不怕您笑話,事到如今,如果誰能幫姨父把神武營的餉銀髮了,恐怕姨父做夢都能笑出來,恨不得給那人立座廟,每天燒香磕頭,當牛做馬。」
李熙見狀,殷勤地跟在孟青山身旁挑燈籠,斟酌著說:「確實太不容易了,但總這麽著急也不行,孟總旗,你和吳統領沾著親,平日記得代我多勸他,告訴他車到山前必有路,千萬別太上火了。如果、如果他還放不下,就讓他來看我,你讓他沒事就多瞧瞧我,瞧我現在這日子過的,難道不比他難多了?」
李熙生著一張悲天憫人的小菩薩臉,又慈悲又無辜,還顯他年紀輕,一旦笑起來,對別人特別具有迷惑性,明亮得仿佛一眼就能被看穿,心裏沒絲毫算計。
孟青山對李熙沒提防,聞言就點頭,抬手撫到掛在腰間的繡春刀。
「成啊,一定幫您把話帶到。」孟青山實誠地答應著,說:「都不容易,改天該讓姨父來問六殿下討壺酒。」
李熙就隻是笑,眼看著孟青山真要離開了,又把燈籠往前送,小聲叮囑他,「記得少帶幾個人去,別鬧出大動靜,趁黃小嘉夜半不清醒,悄悄地把他請出來就行了。」
孟青山鄭重地說:「放心吧,我有分寸,必不能叫他起疑,半路溜了去。」
說著又打哈欠。
連著幫忙修了好些天河堤,是真的乏。
又過了好久,直到孟青山的背影徹底隱在了夜色裏,李熙方才斂起笑,熄滅燈籠回屋,暗暗琢磨起神武營的軍餉。
孟青山沒撒謊,不怪吳宸病急亂投醫,記著李恕先前也跟他提起過,現如今,戶部是真沒錢了。
可是話又說回來,此次攻打大滄,聽說神武營出力不少。若非有神武營在,他此刻怕是還回不來長澹。
說到底,無論於公於私,都該想法子幫幫吳宸。
正尋思著,頃刻間,忽聽臥房裏邊傳來幾聲響動,嘎吱嘎吱的,像是被人從底下把地板撬開了,嚇得李熙立馬就往臥房跑,暫時什麽都顧不得想了。
結果前腳剛進屋,後腳就看見自家地板真被撬開了。
四目相對,一身黑衣的十七從地洞裏探出個頭,撓著腦袋不好意思地對李熙笑道:「對不住了六殿下,督主的主意。督主怕您自己住這不安全,特意命我給您修條路,方便您跑。」
「……」
李熙頓時睜大了眼,連問清楚來人是誰都來不及,連忙轉身關門。
孟青山眉頭緊鎖,搖頭說:「是降兵倒還好了,這是一筆糊塗帳,誰愛管呢。」
承幹帝疑心重,如果是降兵,平日便不必操練,隻在京中充作一些幹重活的雜役,空閑時候很多,可以自己找營生,對月餉的依賴程度還沒那麽重。
可神武營不一樣,神武營得操練。
毫不客氣地說,隻要打起仗來,沖在最前麵的就是神機營和神武營。
神機營的統領是晉王,待遇自不必說,可神武營就過得很憋屈了,戰時要衝鋒陷陣,太平時候還要做雜活,每當工人或者降兵不夠用的時候,戶部就找他們去,如此反覆折騰下來,錢就越欠越多了。
這麽想著,就連李熙也不禁感慨,說:「這也太沒道理了。」
此言一出,孟青山像是終於找到了知音,對神武營比對錦衣衛還上心,毫無防備地對李熙大聲嚷嚷道:「誰說不是呢?姨父前陣子被逼得沒辦法,跑去找晉王,可惜晉王手裏也沒錢,隻能答應幫他想辦法,至於想不想的成,還得看天意。」
李熙點點頭,說:「估計是沒辦法了,退一萬步講,就算老二真有錢,肯定也得先撥給神機營。」
孟青山站在門口,滿臉不悅。
「嘖,快別提了,虧我前兩年還很佩服晉王,覺得他驍勇,可惜這幾天跟您查下來,卻是越來越懵。」
頓了頓,話到嘴邊又咽下,換了個稍微委婉點的說法。
「如果不是便罷了。」孟青山說:「但如果真是他,您當年都落魄成那樣了,有什麽可忌憚?到底多大的仇怨,能讓他對親兄弟下手,棄邊陲百姓於不顧,踩著別人的性命往上爬……我瞧不起他。」
李熙心裏贊同,但麵上說:「孟青山,老二就算再不對,也是父皇欽封的王爺,更是神機營統領,而你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總旗——你那結拜兄弟說得對,你遲早死於話多。」
孟青山朗聲大笑。
「怕什麽,您又不會告發我。您挑我來,不就因為看中我麻利,懶得打官腔。」孟青山說。
李熙默然抿唇。
倒也是這個理。
有一說一,數日相處下來,李熙確實越來越喜歡聽孟青山嘮叨。
無他,和京中滿地的八百個心眼子們不一樣,孟青山是個很簡單的人,人對他好一分,他便回敬人一丈,許多事情不必問,他自己就全漏出來了,漏完還沒自覺。
換句話言之,除了性格討喜之外,李熙初到此處,人生地不熟,還真就特別需要像孟青山這樣的大漏勺——這漏勺可比玄鵠那種道聽途說的「鄉下人」知道更多。
就譬如今晚,李熙送孟青山出了門,嘴裏不過就是隨意提了幾句吳宸,心疼吳宸的辛苦,便聽孟青山滿臉苦大仇深地對他說:「六殿下.體諒,姨父過得實在太難。」
「不怕您笑話,事到如今,如果誰能幫姨父把神武營的餉銀髮了,恐怕姨父做夢都能笑出來,恨不得給那人立座廟,每天燒香磕頭,當牛做馬。」
李熙見狀,殷勤地跟在孟青山身旁挑燈籠,斟酌著說:「確實太不容易了,但總這麽著急也不行,孟總旗,你和吳統領沾著親,平日記得代我多勸他,告訴他車到山前必有路,千萬別太上火了。如果、如果他還放不下,就讓他來看我,你讓他沒事就多瞧瞧我,瞧我現在這日子過的,難道不比他難多了?」
李熙生著一張悲天憫人的小菩薩臉,又慈悲又無辜,還顯他年紀輕,一旦笑起來,對別人特別具有迷惑性,明亮得仿佛一眼就能被看穿,心裏沒絲毫算計。
孟青山對李熙沒提防,聞言就點頭,抬手撫到掛在腰間的繡春刀。
「成啊,一定幫您把話帶到。」孟青山實誠地答應著,說:「都不容易,改天該讓姨父來問六殿下討壺酒。」
李熙就隻是笑,眼看著孟青山真要離開了,又把燈籠往前送,小聲叮囑他,「記得少帶幾個人去,別鬧出大動靜,趁黃小嘉夜半不清醒,悄悄地把他請出來就行了。」
孟青山鄭重地說:「放心吧,我有分寸,必不能叫他起疑,半路溜了去。」
說著又打哈欠。
連著幫忙修了好些天河堤,是真的乏。
又過了好久,直到孟青山的背影徹底隱在了夜色裏,李熙方才斂起笑,熄滅燈籠回屋,暗暗琢磨起神武營的軍餉。
孟青山沒撒謊,不怪吳宸病急亂投醫,記著李恕先前也跟他提起過,現如今,戶部是真沒錢了。
可是話又說回來,此次攻打大滄,聽說神武營出力不少。若非有神武營在,他此刻怕是還回不來長澹。
說到底,無論於公於私,都該想法子幫幫吳宸。
正尋思著,頃刻間,忽聽臥房裏邊傳來幾聲響動,嘎吱嘎吱的,像是被人從底下把地板撬開了,嚇得李熙立馬就往臥房跑,暫時什麽都顧不得想了。
結果前腳剛進屋,後腳就看見自家地板真被撬開了。
四目相對,一身黑衣的十七從地洞裏探出個頭,撓著腦袋不好意思地對李熙笑道:「對不住了六殿下,督主的主意。督主怕您自己住這不安全,特意命我給您修條路,方便您跑。」
「……」
李熙頓時睜大了眼,連問清楚來人是誰都來不及,連忙轉身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