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迴避問題,這不是穆朝朝想要的情形。她拉開他的手,把話更加挑明,「我們別再這樣下去了,行不行?」
周懷年冷然笑起來,「那日是如何說的?難道每個字都是哄我?」
那日是誰哄誰,還能說得清嗎?都喝了酒的,彼此也都目的不純。她是揣著要救江柏歸的心,才讓人帶她去了他的結婚周年派對。她沒想過要與他發生關係,但在他帶她進那間房後,什麽都變了。他們多年未見,卻各自清楚,這些年裏,自己從沒忘記過對方。他說,他與他的太太隻有婚姻之名,而未有婚姻之實。他說他一直在等她,並用到了「一輩子」這個詞來做時間限定。
她不能沒有感動,一時竟然貪婪地說出了「想他」的話。他的吻傾覆過來,仿佛要把過去那些年的錯失都一一彌補。
從前,她是被人定下的小媳婦兒,早就註定了歸屬。而今,她是孤孑一人,他卻有家有室。錯失永遠都在,像一條填了又陷的鴻溝,如何能夠彌補?
麵對周懷年的質問,穆朝朝苦笑著搖頭,「那你想讓我怎麽做呢?去和你的太太說,我是你的情人?還是直接讓她與你離婚,由我來做周太太?」
周懷年被她的反問問得心裏一沉,眼神裏既有失落又有期盼,「朝朝,你是想要名分,是麽?」
穆朝朝撇過頭去,不願看他那副看著就讓人心軟的表情,「我在江家挺好的,不用有什麽別的名分。」
說完這話,她便伸手去開車門,周懷年拉住她,不死心地又說:「給我一次機會。」
穆朝朝聽到這話,心中頓時悸慟,她狠狠地咬了自己的唇,才沒讓噙在眼裏的淚水掉下來。她抽出那隻被他緊拽著的手,又是一個反問,「這話,你當初為什麽不說?」
周懷年愣住,可她已然推開車門出去,根本不想聽他任何回應。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即便他有合理的解釋,如今也不是從前那種境遇了。
周懷年看著她再一次決絕地從他身邊走開,心裏怨的仍舊是這老天故意捉弄人的安排。當初為什麽不說?難道說了,他們就能在一起了嗎?
她不知道,當年當他得知她是江柏遠未過門的小媳婦兒時,心裏的失落究竟有多難形容。門第、身份、關係,不管是這其中哪一種,都是他們之間無法跨越的問題。
他是寡母帶大的孩子,母親的身體因為操勞很早就開始不好,他從八歲開始,就學著走街串巷地替人賣豆腐、賣包子。那時人小,常常受人欺負,往往剛從豆腐坊或包子鋪裏拿了東西出來,還沒捂熱乎,就讓一幫比他大的流氓小子一搶而空。做豆腐、做包子的店主,看他年紀小,也就不問他賠錢,但他還要再做這門營生的話,他們卻是決計不依了。一年裏,這些小店,他換了一家又一家,很難有掙著錢的時候。後來,母親四處打聽,好不容易託了人家,給他問了一位肯收兒徒的泥瓦匠師傅。可是人家師傅說了,要學這門手藝就得專心,起早貪黑必須時時跟在師傅身邊出工才行。周懷年不願,一來覺得沒時間照顧母親,二來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學業。這兩件,是他最看重的事情,生養之恩當傾盡一生來報,而能夠進學堂上學,於他是最後的樂趣。
母親知他執拗,便也不再逼他,兩母子往後許多年,都隻能靠做一些散活兒,或者替人做些幫工勉強度日。他與江柏遠的關係,便是替母親去交江家針線活時結識下的。江家在本地算是大戶,主營藥材生意,在西北、西南,乃至上海這樣的大地方都有自己的店鋪。江家老宅在北平,一些女眷、子嗣也都在這裏頭養著,周懷年也不是頭一次踏足這樣的高門大院,但在他的印象裏,江家不論是下人還是少爺都是待人謙遜,彬彬有禮的。他頭一次進院,便遇見了與他年紀相仿的江家大少爺江柏遠。
江柏遠是個爽朗性子,那日見到一位衣著簡樸卻氣度不凡的少年來到自己家中,便忍不住上前打問。問話不超十句,江柏遠便已然覺得此人學識不淺,才思敏捷。他很看不上江家那些同輩的兄弟,而今遇見這麽一位與他投機的少年,自然十分高興。
從此,一旦時間便利,江柏遠便去周懷年的家中尋他。兩人相知相惜,漸漸地便成了最好的夥伴。雖然兩人已是無話不談,但對於江柏遠時不時地接濟,周懷年總是不願接受。幾次三番之後,江柏遠就放棄了在錢方麵對他的直接幫助,但依舊會三天兩頭的從江家拿些米麵糧油的給他家送去。剛開始周懷年也是拒絕,但江柏遠隻說,自己不過是想來他家蹭飯,對於這樣的說辭,周懷年顯然已經無法再拒,但心中難免仍會感到受之有愧。說實在的,他在盡力與這位江家大少爺保持對等關係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心累,但周懷年如何也預見不到,他們之間的友情會因為一個女孩而徹底破裂。
那日,在居雲寺的河邊救起江柏遠的未婚妻,便已註定了他們三人之間糾纏不清的感情。周懷年至今都不能忘記,他與她在居雲寺裏相伴的那段日子,還有最後分別時,他在裊裊的梵磬經聲裏,聽到女孩對他說的那句:「我要走了,但是我會一直記得你……」
ps:
關於回憶,我覺得我能寫十萬字,不會把這僅有的一點人也嚇跑吧(⊙﹏⊙)……
第十二章 初心
世上的事,總不能循著自己的心意發生,天註定的緣分,也該由天來定分合聚散。年少不知何為蘭因絮果,隻知當下歡喜,便好似人生已經美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周懷年冷然笑起來,「那日是如何說的?難道每個字都是哄我?」
那日是誰哄誰,還能說得清嗎?都喝了酒的,彼此也都目的不純。她是揣著要救江柏歸的心,才讓人帶她去了他的結婚周年派對。她沒想過要與他發生關係,但在他帶她進那間房後,什麽都變了。他們多年未見,卻各自清楚,這些年裏,自己從沒忘記過對方。他說,他與他的太太隻有婚姻之名,而未有婚姻之實。他說他一直在等她,並用到了「一輩子」這個詞來做時間限定。
她不能沒有感動,一時竟然貪婪地說出了「想他」的話。他的吻傾覆過來,仿佛要把過去那些年的錯失都一一彌補。
從前,她是被人定下的小媳婦兒,早就註定了歸屬。而今,她是孤孑一人,他卻有家有室。錯失永遠都在,像一條填了又陷的鴻溝,如何能夠彌補?
麵對周懷年的質問,穆朝朝苦笑著搖頭,「那你想讓我怎麽做呢?去和你的太太說,我是你的情人?還是直接讓她與你離婚,由我來做周太太?」
周懷年被她的反問問得心裏一沉,眼神裏既有失落又有期盼,「朝朝,你是想要名分,是麽?」
穆朝朝撇過頭去,不願看他那副看著就讓人心軟的表情,「我在江家挺好的,不用有什麽別的名分。」
說完這話,她便伸手去開車門,周懷年拉住她,不死心地又說:「給我一次機會。」
穆朝朝聽到這話,心中頓時悸慟,她狠狠地咬了自己的唇,才沒讓噙在眼裏的淚水掉下來。她抽出那隻被他緊拽著的手,又是一個反問,「這話,你當初為什麽不說?」
周懷年愣住,可她已然推開車門出去,根本不想聽他任何回應。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即便他有合理的解釋,如今也不是從前那種境遇了。
周懷年看著她再一次決絕地從他身邊走開,心裏怨的仍舊是這老天故意捉弄人的安排。當初為什麽不說?難道說了,他們就能在一起了嗎?
她不知道,當年當他得知她是江柏遠未過門的小媳婦兒時,心裏的失落究竟有多難形容。門第、身份、關係,不管是這其中哪一種,都是他們之間無法跨越的問題。
他是寡母帶大的孩子,母親的身體因為操勞很早就開始不好,他從八歲開始,就學著走街串巷地替人賣豆腐、賣包子。那時人小,常常受人欺負,往往剛從豆腐坊或包子鋪裏拿了東西出來,還沒捂熱乎,就讓一幫比他大的流氓小子一搶而空。做豆腐、做包子的店主,看他年紀小,也就不問他賠錢,但他還要再做這門營生的話,他們卻是決計不依了。一年裏,這些小店,他換了一家又一家,很難有掙著錢的時候。後來,母親四處打聽,好不容易託了人家,給他問了一位肯收兒徒的泥瓦匠師傅。可是人家師傅說了,要學這門手藝就得專心,起早貪黑必須時時跟在師傅身邊出工才行。周懷年不願,一來覺得沒時間照顧母親,二來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學業。這兩件,是他最看重的事情,生養之恩當傾盡一生來報,而能夠進學堂上學,於他是最後的樂趣。
母親知他執拗,便也不再逼他,兩母子往後許多年,都隻能靠做一些散活兒,或者替人做些幫工勉強度日。他與江柏遠的關係,便是替母親去交江家針線活時結識下的。江家在本地算是大戶,主營藥材生意,在西北、西南,乃至上海這樣的大地方都有自己的店鋪。江家老宅在北平,一些女眷、子嗣也都在這裏頭養著,周懷年也不是頭一次踏足這樣的高門大院,但在他的印象裏,江家不論是下人還是少爺都是待人謙遜,彬彬有禮的。他頭一次進院,便遇見了與他年紀相仿的江家大少爺江柏遠。
江柏遠是個爽朗性子,那日見到一位衣著簡樸卻氣度不凡的少年來到自己家中,便忍不住上前打問。問話不超十句,江柏遠便已然覺得此人學識不淺,才思敏捷。他很看不上江家那些同輩的兄弟,而今遇見這麽一位與他投機的少年,自然十分高興。
從此,一旦時間便利,江柏遠便去周懷年的家中尋他。兩人相知相惜,漸漸地便成了最好的夥伴。雖然兩人已是無話不談,但對於江柏遠時不時地接濟,周懷年總是不願接受。幾次三番之後,江柏遠就放棄了在錢方麵對他的直接幫助,但依舊會三天兩頭的從江家拿些米麵糧油的給他家送去。剛開始周懷年也是拒絕,但江柏遠隻說,自己不過是想來他家蹭飯,對於這樣的說辭,周懷年顯然已經無法再拒,但心中難免仍會感到受之有愧。說實在的,他在盡力與這位江家大少爺保持對等關係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心累,但周懷年如何也預見不到,他們之間的友情會因為一個女孩而徹底破裂。
那日,在居雲寺的河邊救起江柏遠的未婚妻,便已註定了他們三人之間糾纏不清的感情。周懷年至今都不能忘記,他與她在居雲寺裏相伴的那段日子,還有最後分別時,他在裊裊的梵磬經聲裏,聽到女孩對他說的那句:「我要走了,但是我會一直記得你……」
ps:
關於回憶,我覺得我能寫十萬字,不會把這僅有的一點人也嚇跑吧(⊙﹏⊙)……
第十二章 初心
世上的事,總不能循著自己的心意發生,天註定的緣分,也該由天來定分合聚散。年少不知何為蘭因絮果,隻知當下歡喜,便好似人生已經美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