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銀、袁鷹
在近三十年來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的巨大變革中,報告文學始終伴隨著民族前進的步伐和人民的喜怒哀樂。報告文學是一種不斷給人以激動、振奮、思考的重要文化參照對象。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報告文學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中國現實文化的重要表現對象。因為報告文學特殊的文學地表達社會生活真實的特性,所以,報告文學所報告和描述的社會生活真實內容,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存在以至當代曆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比較普遍的研究認識,報告文學至今也不過近百年的曆史。中國的報告文學活動,起始於二十世紀的前期。比起有著幾千年曆史的詩歌、散文和戲劇、小說這些傳統的文學形式來,報告文學的曆史更是短暫。但是,瞿秋白的《赤都心史》、《俄鄉紀程》等作品的出現,標誌著現代報告文學從一登上文學舞台就以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政治性顯示自己的撼人力量。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報告文學力作更表明它同人民命運的血肉聯係。其中幾十年的風雨歲月中,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學的要求,在虛構的文學不再能夠完全滿足人們對真實事件、人物和相關社會矛盾內容了解欲望的時候,後來的新聞傳媒又因為要適應社會生活的紛紜與變化迅速的需要而無法將更多、更豐富多樣的事實背景和主觀理解訴諸大眾的時候,報告文學就應運而生了,就在虛構文學不能直達真實的事實和新聞傳媒不可能充分報道事實真實的空白地帶,建立起了自己的營盤,開始獨立和個性地行動起來了。所以,報告文學是有著堅實的社會生活成長基礎和廣闊的社會生活活動空間的,並不像有人偏頗地認為其缺乏生長基礎,是一種人為的製造和作秀。報告文學是一種及時地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社會生活變化和人們的文學需要而出現的有自己特性的文學體裁,這巳經是被許多作家和他們的作品證明,被眾多的讀者歡迎並習慣接受檢驗的事實。
中國的報告文學,在經曆了一個必要的發展過程之後,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末以徐遲先生的《舟德巴赫猜想》為標誌,以黃宗英、柯岩、理出和此後許多作家的成功參與而產生了重大的飛躍,充分將自己的個性魅力和作用影響情形向人們作了成功的展示。隨著報告文學個性魅力的突出表現,過去一直依附於散文體裁,或者是遊蕩於新聞和文學之間,被人視為“邊緣文學”、“文學雜種”的報告文學,終於“由附庸蔚為大國”(張光年語〉,以一種新的姿態與表現展示於讀者的眼前,備受人們的追讀和期待。
報告文學成為“大國”的標誌,首先是人們對於這種文體特殊性和表現魅力的認可與選擇。1978年1月,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之後,立即在社會各界的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一時洛陽紙貴。一個此前頗受爭議的知識分子、數學家,突然被作家激情、詩化地作為讚美的對象加以描寫,除過人物自身的特殊魅力外,還使人們感到,自己身處的社會生活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許多過去似乎既定的判斷、結論、對象等,好像可以更加接近真實的認識、評價了;新鮮的內容再加上毫無空泛政治說教及新“八股”表達的文學藝術性,使《哥德巴赫猜想》成為了一麵高揚的旗幟,使報告文學成為真實地、文學地表達社會生活人物的很好樣板。從此,報告文學創作伴隨著中國社會生活的曆史邁進,在一個有利於它成長發展的環境中,一發而不可收。詩人、小說家等紛紛參與報告文學的寫作;報告文學成了人們參與和追讀的熱門對象;報告文學作家成了文學舞台上的主角;報告文學成了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號鼓與引領標誌;報告文學所表達的內容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議論話題一一報告文學創作似海如潮,波浪滔天;報告文學作家的隊伍浩浩蕩蕩,氣勢磅礴。現實的社會生活環境孕育和激發了報告文學的成長繁榮,報告文學也以其極富個性活力的表現回報了時代和人民對自己的要求與希望。“報告文學的時代”開始到來了。這樣的情形,在過去的中國文化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是報告文學通過自己的表現創造了中國文化曆史上的奇跡。
真正認識和理解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的人,他所感覺的報告文學,除過這種浩大氣勢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報告文學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在社會生括中所發揮的個性獨特作用。在我們的閱讀體驗中,當代報告文學所獲得的巨大聲譽和輝煌成就,在很重要的方麵,是作家以報告文學的方式,很好地參與並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文明進步與變革。報告文學是一種隻有紮根在社會生活的土壤裏才能夠生根開花結果的文學。離開了同社會生活的聯係,報告文學就無可用手足,無法表現自己參與社會生活變革的作用。中國當代的報告文學,正是將自己的創造同國家民族的現實命運和前途發展,同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情緒聯係到一起進行選材、采訪、描述、思考,在全局的背景上觀察具體的人和事,在具體的事情中感受全局的脈動,從而在各個不同的方麵對現實的生活矛盾、事件、人物等進行了真實的報告之後才獲得了人們的接受和喜歡的。報告文學作家的視點,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和角落,大量的以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為對象的報告文學,因為在許多的社會生活對象及不同的層麵上進行著審視判斷,在對於包含美質對象的真誠歌讚和對於醜陋落後現象的無情批評過程中,報告文學在建設和修正、埋葬等各方麵都表現得非常出色。這樣類型的報告文學被人們稱之為“社會問題報告文學”,在當代的報告文學創作發展中,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為一種觀察思考性的文學寫作,作為一種知識分子特殊的社會表達方式,這些年間,許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很充分地表現了自己的個性風采。有太多的事實說明,在現實的中國,不少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是肩負著國家民族的希望,在時代的前沿引導人們向文明前進的旗幟;是站在船頭觀測航向躲避冰山暗礁的引航人;是衝鋒於陣前英勇搏鬥的戰士;是布灑溫情和大愛的真情使者一他們對社會所表現的負責態度、使命意識、熱情精神以及智慧表現、果敢作風、無私品格等等,著實令人一次次地感動。正是因為如此,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樹常綠》,黃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柯岩的《癌症弇死亡》、《奇異的書簡》,理由的《揚眉劍出鞘》、《癡情》、《她有多少孩子》,徐剛的《伐木者,醒來!》、《守望家園》,趙瑜的《強國夢》、《馬家軍調査》,胡平的《中國的眸子》、《美麗與悲愴》,鄧賢的《大國之魂》、《中國知青夢》,盧躍剛的《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以人民的名義》,何建明的《落淚是金》、《根本利益》和陳桂棣的《淮河的警告》等等作品,才能夠在當時和經曆時間的考驗之後依然具有很大的震撼力量和曆史記載價值。“士誌於道”,是一種精神的體現,“經世致用”,是一種學風的表達,“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則是一種精神和學風、作風的共同表達。這些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品質,可以說在很多報告文學作家身上都有很好的體現。在當今的各類文體創作中,報告文學作家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將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表現得最為充分的一種。尤其是在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潮流日漸高漲,追求名利的欲望和表現空前露骨,放棄知識分子的責任和使命玩命作秀,僅僅關注個人一己的情緒波動人生悲歡,甚至以醜陋為時尚等社會創作現象紛紜惑眾的時候,不少報告文學作家的這種人格操守和魅力,就顯得特別的高尚與動人了。
熱情地關注社會生活,智性直接地參與社會生活的變革,這是報告文學充分表現自己個性和能力的很好方式。近三十年來,報告文學對於社會生活毫不躲避的參與行為和許多敏銳智性的表達,得到了讀者非常充分的肯定。在陳景潤是“紅”是“白”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徐遲的報告用真實生動的形象作出了最特殊和直接的回答;在中年科學研究者處境尷尬,生活工作非常艱難的情況下,黃宗英的《大雁情》生動地報告了他們的困難狀態,立即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柯岩的《船長》激情詩意地描繪了開拓者的行跡;理由的《揚眉劍出鞘》則用一句當時被認為是“反詩”的詩句為標題,隱含著一種明顯的反抗和讚美情緒一類似這樣總是在人們的心弦上敲擊的獨到表現,在報告文學創作中可舉證的現象太多了。可以說,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和人民群眾的心聲相呼應,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相牽連,是報告文學行動的原則和目標。是呐喊呼號,是擂鼓助威,是憂患沉思,是憧憬期待,等等,都是圍繞著這個原則和目標進行的。難得的是許多報告文學作家在麵對複雜的社會現象時表現出的敏銳智慧和獨到深刻,時常給人茅塞頓開之感。在有關人類生存命運的生態環境問題還在作為一種髙深的科學課題隻有很少數人從事研究的時候,徐剛的《伐木者,醒來!》喚醒的已經不僅僅是伐木者,而且還有很多對生態環境無知的人們;在很多的體育官員和眾多的熱心體育的觀眾,給體育增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使體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本質和方向目標的時候,趙瑜的有關體育的報告卻引發人們反思和回歸;胡平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蹤拷問,鄧賢在現實和曆史中的穿梭與辨識體悟,盧躍剛對現實醜陋的審視與鞭笞,何建明對民生苦難的關注和對解民命倒懸的共產黨人的讚美及陳桂棣對正義的聲援和對自然環境的憂患等等,都在各自的關注點上達到了很高的髙度,時常為人們所道及。當代的優秀報告文學,是一種凜然精神的表現,是一種智慧的代表,是一種獨立人格和形象的塑造,是一種真實的現實表達和永久的曆史書寫。
報告文學是知識分子對現實社會生活的熱情接近,是渴望通過自己的觀察、審視與思考判斷和文學地表達,從主觀上對社會生活發生積極影響的寫作。所以,沒有了同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聯係,報告文學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是,作為一種文學表現,報告文學作家也必須表現出自己把握表現題材的能力和相應的文學個性。這兩個方麵,都不可缺少。本“書係”先期推出的這些作家,盡管還因為無法抗拒的原因而存在種種缺失,但作為一次曆史的認真檢閱,還是可以代表和表現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的狀態和特點的。這些作家,曾經作為創作的主將參與和推動了報告文學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的豐富革新,同時又在各自的創作中,顯示了自己的個性。我們以為,像徐遲的激情和智慧表達、黃宗英的投入與自由描繪、柯岩的敏銳和詩化敘述、理由的機智深情與華美書寫、徐剛的高視與動情訴說、趙瑜的專注研究與形象表達、胡平嚴峻、鄧賢通透、盧躍剛剛正、何建明深情、陳桂棣執著這些盡管概括不一定全麵準確的個人風格表現,都是從各自的角度非常有力地豐富和推動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表現方法,為當今報告文學的多樣表現做出了積極貢獻。報告文學是時常因為題材對象的改變而作家不易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但是,我們十分欣慰地看到,上麵涉及的這些作家,因為他們真誠地對待報告文學寫作,就或因性格、或因思想、或因睿智、或因激情、或因理想、或因使命、或因這一切的綜合,而在不同的題材內容中表現出自己特異的創作風格。他們對於中國報告文學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方式方麵的突出貢獻,是報告文學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存在的堅實基礎所在。
當代中國報告文學的繁榮,是處於轉折時期的社會環境和中國知識分子積極進取的參與共同造成的。轉折時期的社會背景為報告文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題材和開闊的活動舞台,作家的自覺和進取則使報告文學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表現。思想內容方麵的前沿、獨到、洞明、深刻使報告文學作品顯得很有時代性,莊重、充盈,在形式表現方麵的革新和探索,也使報告文學具有一種大氣魄,靈活多樣地承擔不同題材內容的可能。
在此之前,報告文學大多是一些詩人、小說家等人的隨手之作,很少有人將報告文學創作圈定為掃己的寫作方向。因之,報告文學創作往往是在“遭遇戰”的狀態下發生。所產生的作品,也多為個事短篇,題材細微,內容直白淺顯、有很分明的新聞色彩,帶有明顯的隨意獲取感悟性特質。再加上受傳統正宗文學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隻有詩歌、小說創作才能夠成就大作家,才能夠產生傳世作品;而報告文學在其還處於成長的過程中時,還沒有將自己的獨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很好地表達出來,自然就造成了許多對報告文學忽略或輕視的現象存在。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之不能夠獨立,不被人們承認,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自己沒有迅速成長壯大豐富起來。到了0世紀後期,隨著《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大批報告文學作品的出現,報告文學在一個文學孤寂,人們渴望文學發揮的時候,突然有了成熟的標誌和巨大的社會震撼力量。當報告文學的旗幟高髙地飄揚的時候,報告文學就開始作為一個人們追求的方向,明確和堅固了自己的陣地,聚集起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出發了。從此,報告文學大器晚成,雄壯了起來。所以,文學表現力的加強和表現手段的豐富,也是報告文學成熟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報告文學開始成為一種正劇一般的寫作;報告文學的表現超越了單一人和事的約束;報告文學在把握事件人物時有了更多的獨立和自由;報告文學的形式出現了集中表現和全景審視的多樣變化;報告文學出現了長、中、短不同的篇什,十分靈活,承載力大大提高;報告文學題材的範圍更加開闊,現實、曆史、情感、行為包容豐富等等。報告文學的大作家不斷出現;具有分明個性風格又有自覺文體追求的報告文學作家多起來了;報告文學的種類和樣式也在不斷地增加一很多人以報告文學寫作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和足以自豪的聲譽,有不少作家也將以自己的報告文學作品鑒定他的社會曆史位置。表現形式的改變和藝術表達的更新背負著厚重的內容,報告文學在現實曆史的時空中飛翔,將自己的身姿向人們展露,接受人們由衷的歡呼!
有太多的理由對於報告文學縱情歡呼。但是,對於報告文學的遺憾乃至不滿也會有不少的理由。當報告文學長時間地紅透半邊天的時候,功利的欲望、投機的心理、單純物質的索取、庸俗的獻媚、無恥的攀附等等現象也打著報告文學的招牌出現了。一時間,報告文學被人塗抹得滿身滿臉的汙濁,讓喜歡她的讀者傷心,使各樣的小人得誌,給不少庸俗無恥的人帶來歡愉。然而,報告文學創作中的這種濁流掩蓋和孤立不了真正的報告文學,人們的憤怒之聲常有,嚴厲的抨擊不斷,不屑的目光很多,但無可奈何時常有,隻有等待曆史的檢驗和時間無情的淘汰丫。
可喜的是,認真寫作的報告文學作家依然不在少數。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可是,人們總是懷念和期待0世紀80年代時報告文學那浪濤洶湧般的氣勢。是的,這之後,報告文學創作因為遭受重創而出現一度的沉寂。但是,在經曆風雨以後,報告文學創作在反思和總結之後,明顯地具有了一種冷靜和現實的表現。報告文學作家更加注重客觀的描述,對於主觀的表達也變得十分謹慎了。此前那種激情、敏銳、獨到也許偏頗的現象比較少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報告文學還是有很多發展變化的,這次選人的鄧賢、盧躍剛、何建明和陳桂棣這些作家和作品,就很能夠說明這樣的問題。在報告文學發生的變化中,出現了很多專注於某個行業領域的生活內容為標的寫作。這些作品,雖然有在某一點上的深入代替了在更加寬闊的範圍內認識問題的特點,對於“史誌性報告文學”的出現提供了充分的例證,擴大了報告文學的題材範圍和社會生活的領域,但也存在著以行業的工作展示代替文學創作的現象,有過多的以資料堆積冒充和代替文學表現的不足。不少作品在選擇題材方麵的隨意和在思想內容開掘方麵的不力,使許多報告文學表現平庸。如今,機敏性欠缺,銳性不足,思想大眾化,表現乏力,不用心文體表現,貪大求全,故作髙深等現象存在,是當前報告文學創作麵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所在。
三十年的報告文學創作成果,為報告文學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報告文學理論研究在這個基礎上也有了不少的進展和收獲,但理論落後於創作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改變。雖然陸續也有理論活動的開展,可總顯得直觀和表層。可喜的是,這個問題正在得到人們的認識和重視,一批具有現代思維和眼光的年輕學人的介入,將會使這樣的不平衡情形有所改變。理論和創作兩翼齊飛,這是人們對報告文學的一種殷切期待,也是報告文學進一步躍進的需要。
在報告文學亂花迷人眼的表現中,認真的整理工作顯然不夠。盡管各類的文學評獎和不同形式的表彰,是對包括報告文學在內的文學的篩選和階段性盤點,但從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和曆史的視野角度對報告文學的認識還嫌不夠。這一次,在對1976年以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的編輯整理之後,先期推出這十―位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既是想對報告文學作一次現實曆史的展示,更是想為關注、收藏和研究報告文學的人們提供一種文本的便利。
004年9月日
風雨同舟
趙瑜
我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呐喊的文學喧囂中走來,走入九十年代,帶著—個貫穿始終的感覺—在文藝創作的洪流裏,論實踐,論探索,散文不及報告文學,報告文學不及小說,小說不及美術,美術不及詩歌。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要突破禁錮,最勇敢者是早期的詩人們,遠在知青時代和“四五”運動中,詩歌的光焰就灼傷了封建專製者的昏眼;畫家們的隊伍從“星星美展”出發,掠過北大荒,占領首都機場,踏過了父親的土地,再不回頭;小說家從回歸到革命到成熟到收獲,是當代中國文學的奠基者,他們不僅在短短的二十年裏成就了自身,並且還推動了中國的電影。我用報告文學來敘事,實在是因為我的愚拙無奈。如果我有稍大—些的創造才能,我還是想成全—個虛構藝術的世界。小說主題的厚重深刻,小說文體的相對自由,小說語言的地道與美好,小說作者主體意識的高揚,小說批判的含蓄而有力,小說人物的生動神奇,小說敘述的多變與幽默,小說中生活場景的廣闊深遠,小說中氛圍的盡情營造,小說中無故事的複雜心理或有故事的懸念構置,特別是小說總是把人、把動物、把我們的生活視為研究的對象,這需要多麽值得沉醉的創造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是中國社會問題報告文學的鼎盛時期,好評如潮而讀者踴躍,報告文學作家進入黃金時代,我的幾篇嚐試性的作品也算出了點風頭—即使是在時,我也沒有找到自己進入創作佳境的真感覺。我力圖擺脫報告文學特定規範的捆綁,卻始終在文體的狹窄河道中困惑著、懷疑著。為了獲得討論,我在那時曾經唱過關於報告文學的低調子,記得其中—篇文章叫做《清醒才有前途》。
報告文學的前途,是往寬裏走,往深裏挖。在遵守真實性原則的嚴酷前提下,認真地向小說和其他藝術取經求寶,以拿來主義,以雜交優勢,以優勢互補,賦予報告文學新的血液、新的麵貌。我們麵對著極鮮活的當代現實生活,卻要用極古板的藝術形式去承載,就很不好辦。中國隊踢足球輸的時候多,其中—個原因就是缺乏創造的靈悟,木然僵化,仿佛健兒們的腿是假肢,戰術皆來自兵書且尚未讀通,隻剩下板著麵孔退場的份兒。你永遠難以見到中國足球人有縱情大笑的情景,結果中國球迷也落了個—任大淚滂沱的使命。
報告文學越寫越僵,文學編輯們就缺少了生命的快感,讀者們就會“換頻道”,評論家們如李炳銀等先生就生出了去打打麻將的念頭,書攤兒的老大爺就撲向了戴安娜。我原先也做過文學編輯,尤其看重編輯們寬廣的思索和中肯的意見,而他們的見識,他們的直覺,往往是作家們最好的參照係。天下沒有哪個編輯想把—部好稿子整壞。報告文學文體的革新,隻有作家與編輯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十年前,《當代》發表《強國夢》,編輯部五位資深編輯不僅奮力“接生”,而且在數年之後,仍然給了我獨行於遼東半島深入馬家軍的動力。在馬俊仁故鄉的崇山峻嶺中,在王軍霞故鄉的熱炕頭上,在大東北呼嘯的寒風裏,在旅順港漫長的海岸旁,我真真切切地、不止—次地想到了秦兆陽、朱盛昌,想到了章仲鍔、何啟治,想到了劉茵在新年之夜到旅社來,幫助我修改《強國夢》的情景。《兵敗漢城》的緊急約稿,直至從寫作到發表全賴於上海編輯們的當機立斷運籌帷幄。《但悲不見九州同》則是我在—次發言中提了個設想,山西《黃河》編輯部追逼“催產”的結果。《太行山斷裂》更是《花城》編輯們從北京毅然拿到廣東給救活的……
我尊重文學編輯,決不僅僅是出於禮節或職業道德,而是在創作中尋求著力量,追趕著質量,保證著數量。甚至可以直白地說,我是在挽緊了編輯們做搭檔,就像喬丹舍不得皮蓬那樣。羸了球,我們共同把獎杯舉起來;輸慘了,我們是—根藤上的倆苦瓜;豐收了,我們是打穀場上樂嗬嗬的—家子;戰敗了,那便是俘虜營中倆傷員抬著—副滴血的擔架!
—九九五年初夏,我從遼寧回到山西,又來到北京,馬家軍營寨裏五十多天的生活,使我背出了—個足夠沉重的行囊。滿肚子的話未知從何說,筆往哪裏下?我找到章仲鍔先生的新居,講給他—堆沒有頭緒的故事。我之所以這樣做,除了十年前《強國夢》的前緣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章先生對於重頭長篇多有把握,此前他主持的《文學四季》屢以鴻篇巨製獲勝,馬家軍的故事如以中短篇說話實難說清。章大編輯談了許多設想後,給我印象很深的兩句話,—是說報告文學應秉筆直書,但不可偏激;二是“你要掄圓了寫”,求豐富而拒幹枯。以此兩點來對得住馬家軍這—堆難得的好素材。
大約有半年時光,“掄圓了寫”這句話時在耳畔。作品的主體部分完成於太行山巔的古城陵川縣裏,我常常自問:趙瑜你掄圓了嗎?我對於“掄圓”的理解,除了自己不遺餘力這重意思之外,還有要寫出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這重意思,還有充分借鑒其他藝術手法的意思,感謝章老師!
我—直想把報告文學這匹馬駒,趕向小說的駿馬群中。我羨慕小說家敘事中那靈動的神思,那活力四射的語言,唯如此,報告文學始可馳騁疆場。在講述客體的故事時,要嚴格運用真實的細節,而在馬家軍的故事之外,又何妨有—個充滿了尋覓、求索、自省、感喟的作家故事的存在?我願意像小說家、散文家那樣高揚著強烈的主體意識而激揚文字。在報告中“無我”,在文學中“我在”,糅合而成為報告的文學或文學的報告。過去,在《哥德巴赫猜想》中,在《小木屋》中,我們曾經看到過這種充溢著作家主觀感受和心靈衝動的美,很可惜,後來被偏重於理念的冰水所浸泡。理念固然可貴,激情豈可殘缺?報告文學理應區別於哪怕是最好的社會學調査,理應區別於最好的通訊報道,理應在運用絕不虛構的素材時,達到生活本質的美,追求文學的美、心靈的美,使讀者與我們—道,同悲哭,共歡笑。
《中國作家》向以推動當代報告文學的發展為己任,許多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從這裏啟動,在這裏成名。因此,楊匡滿、蕭立軍等編輯—直在思考著報告文學的得與失。匡滿兄與我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他的詩情,他的創作實踐,使他不能滿足於缺乏文學色彩的任何—類作品。也許他是基於這個原因,看到《馬家軍調査》比我原先的社會問題作品注重了—點文學性,就再也舍不得撒手。想發節選,覺得容易片麵;想發連載,覺得半途必殤。從—九九六年初完成這書的寫作,大約是在那年的秋季交給匡滿兄指正,在很長—段時間裏,他—直不樂意把稿子退給我,我也並不曾催促他定稿刊發。朋友們,有心靈的溝通和理解足矣。在這期間,章仲鍔老師與匡滿兄都與我交換過—個善良的想法,就是期待著馬家軍再創輝煌。馬俊仁和王軍霞都太不容易了,輿論界包括國際上,都在爆炒“兵變”的悲劇,讓他們這—老—小安靜些時日,好好地養愈創傷,《馬家軍調查》如發表過早,並不利於馬家軍成員對全文的正確認識,他們唯有在逐步提髙了各自的承受能力之後,才能做到冷靜地看待別人和自己。如爆炒再度加溫,更不利於新老馬家軍集中精力恢複訓練,去完成亞特蘭大奧運會的艱巨使命。對馬家軍補台而不拆台,永遠是我們的共識,即使是文中人物有些缺點,我們仍是寬容他們、愛戴他們的。作品晚—些麵世,又有什麽關係呢?
到了—九九八年初,我要到中國作家雜誌社去取回稿子,主要目的是想利用閑暇細看—遍“舊作”。匡滿兄實在舍不得還給我,便與蕭立軍交換意見。這位蕭老兄此前我隻是相聞並不相識,早知他視編輯事業如生命,又分管報告文學的編發,多年來在他手上不知推出了多少佳作。此刻定是“職業病”又犯,—見麵,他極堅定地不許我攜稿而去。他像—個風雨中的漁夫,網提半邊,未知網底有無魚鱉,是不會放棄的。多年來,每—期刊物,他都是這樣,站在船瓶邊,在波濤中—網—網打撈作品。有時候,他打撈起滿網的失望,重又堅毅地把網撒向江河。這—次,他並不拐彎抹角,像許多東北漢子那樣說話:趙瑜你啥也甭說,我隻看兩天!好貨對不起我留下,賴貨我登門給你送去,告訴我你住在哪兒!
我笑了,匡滿兄也笑了,這位蕭兄,求人都不彎—下腰!
我今年四十多歲,也算是經曆過—點兒風雨,受過—點兒磨難,我從不悲觀哀傷,幸運之處在於,我總是遇到道義相投的真朋友。你不孤單,你就不悲傷;你不訴苦,你就不苦;你不刻意於人際,你就能與好漢同行上山岡。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隨後我得知,蕭立軍對報告文學創作的感悟竟與我同步。他讀稿子多,改稿子多,總是往文學性上靠。他認為%—閑打著了—條他所喜歡吃的那種偏口魚。蕭兄力主刊發此稿,並力主突破曆史慣例,以整本全卷規模—次性刊發此稿。意見很快統—。與《強國夢》當初命運驚人相似,中國作家雜誌社五位社委:章仲鍔、楊匡滿、蕭立軍、楊誌廣、何建明,共擔責任,同攀險峰。我驚異於章仲鍔老師從《強國夢》到《馬家軍調査》,竟是—位“二戰”老兵。他們自那—天起,就發動全刊將士把第三期的出刊當成—場戰役來打,—切為了順利出刊。用蕭立軍的話講:—切為了使這部作品問世,讓書齋裏的稿子變成社會的財富。
作家給不了編輯什麽,編輯卻總是與作家風雨同舟。依照編輯們的意見,我於—九九八年春節期間再赴遼寧,去補寫《再造馬家軍》的新篇章,返京後在四月初完成。遙想我第—次去遼寧采訪,—晃間,竟已三載春秋逝去。到出版這期《中國作家》的時候,想—想,馬俊仁先生已近五十五歲,王軍霞也已經二十五歲了。曆史將不再記掛英雄們的缺憾與不足,而將永遠留下他們光輝的業績,盡管這業績是無比悲愴的。我生活著,故我歌唱。
《中國作家》的編輯還有我,給曆史留下的,也許隻是從文學先輩那裏承繼而來的—點良知。
又—個十年之後,我也會進入馬俊仁先生現在的年齡。到那時,已過耳順之年的老馬,與人近中年的王軍霞,與《中國作家》的編輯們,與我,定會相見,讓我們緊緊地握手。
1998年5月4日晨北京寓中
鐵肩擔道義,重手著真情
中國作家雜誌社
他出手極重,卻情真意切;他披肝瀝膽,卻又毫發畢現。這是作家趙瑜為人為文的品與格。十幾年來,他活躍在中國文壇上,他願把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犧牲奉獻給中國改革的祭壇。如今,他又捧著用赤誠的心血熬煉的珠璣向我們走來。十年前,趙瑜還是個三十出頭的小夥芋,他就將他不同凡響的報告文學作品《太行4斷裂》拿到了《中國作家》編輯部。稿子已排出清樣,在二校時因為當時的某些因素,我們忍痛將它撖下。於是,趙瑜與《中國作家》雜誌擦身而過。整整十年後,趙瑜又捧著他的《烏家軍調查》向我們走來。''這—次還將擦身而過嗎?
毋庸置疑,這部以馬家軍的輝煌與悲愴為題材、長達四十餘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馬家軍調查》,是頗具風險性的作品。其風險在於,題材本身是大眾關注的題材,百密難免—疏;更由於在某些人眼裏中國體育金牌的背後,是容不得條分縷析的。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記者、作家由於質疑了金牌的背後,遭遇風波者屢見不鮮。體育界的某些朋友,他們在收獲體育金牌的同時,也收獲了野蠻,收獲了好大喜功,有的甚至收獲了瞞上欺下?
??收獲了文化品位的低下,養成了極不健康的思維定勢。任何—位有良知的體育記者,任何—位有道義感的作家,都無法回避中囯體育的嚴酷現實,都要求中國體育加快改革的進程。是的,我們無疑已經進入了—個政治清明的時代,然而為維護正義、堅持公理、討回公道,我們仍需做出犧牲自己的決心與準備。而趙瑜就是—位知其險而上的作家,他敢寫。那麽,誰敢給他發表呢?
此次,《中國作家》雜誌不準備與趙瑜擦身而過了。《馬家軍調查》是多年以來難得—見的文學作品,它是非凡的好作品,標誌著我國報告文學創作走向了新的水準。也許到二零零零年之前的這最後兩年,再難產生這樣震撼人靈魂的作品了。是的,趙瑜的《馬家軍調查》出手極重,不是—般地將馬家軍的巨大成就寫出來,而是將馬家軍放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放在中國文化土壤裏進行解剖。它具有非常完整的報告文學特征有新聞的報告性而不追求純新聞性;有極強烈的文學性而不追求純文學性。《馬家軍調查》將新聞與文學做了非常貼切的榕融糅合,使讀者對真實事物發生、發展和結局有完整了解的同時,又有藝術審美的愉悅享受。作品的客觀性敘述,保證了作品的真實性,從生活邏輯到藝術邏輯伴著強烈的相生相隨性,讓人不能不由衷地信任作家引領我們走進的這個充滿血淚與汗水交織、坎坷與平淡相融、輝煌與悲愴伴隨的榮辱成敗與共的世界。趙瑜重手著出的是對馬俊仁這—個民族英雄的—片真摯感情,把他寫得鮮活、真實,真正是—個活的民族英雄。當然,正像其他的英雄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樣,馬俊仁也不可能是—個完美的英雄。讀著作品,我們也為趙瑜對馬家軍、對遼寧體壇上眾多的優秀人物的真情所感動,所感染。
就趙瑜的創作來說,他已沒有了八十年代寫《但悲不見九州同》《中國的要害》《太行山斷裂》以及《強國夢》《兵敗漢城》時的偏激,而更充盈著曆史的、客觀的、文化的睿智。就我國最近二十年的報告文學創作來說,《馬家軍調查》也沒有了前期的強烈政治批判意識、中期的強大社會批判意識,而隻是充滿近期凝重的文化批判意識。文化批判意識複蘇,標誌著我國報告文學創作隨著中華民族自身的成熟而進入更深層次的反省。這是民族文化的反省,而這才是最根本的反省。這是中華民族成熟地進入二十—世紀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的本質基礎。如果說,趙瑜的《強囯夢》《兵敗漢城》和《馬家軍調查》是他的中國體育三部曲,那麽這第三部,才真正使我們讀懂了中國體育,並且走出了中國體育。
誠然,趙瑜現在的文化反省,和八十年代後期包括趙瑜在內的—些報告文學作家的文化反省有很大的不同。那時,那些作家企圖以海洋文化批判農耕文化,並進而以海洋文化取代中華本土文化而複興中華民族。其實,這是—種幼稚天真的簡單反省。曆史早就做出結論,任何外來文化都取代不了中華文化,而外來文化隻有被中華文化吸納改造後融入中華文化,才會對中華複興起作用。我們從《馬家軍調查》中讀出了趙瑜的這種成熟意識,因此也明確了這是—部成熟的報告文學作品。
九十年代的報告文學作家們,這裏指真正意義上的報告文學家,孜孜不倦地探求著報告文學的創作方式,以社會學方式、新新聞主義方式等等,努力探索和表現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而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然而,事實證實了大量探求的不成功或者說不很成功。因為這類探求方式的作品受眾率極低,隻在極小的範圍內被稱讚,被肯定。我們《中國作家》就發過這類探求性的作品,是很不成功的。但是,報告文學這種紀實性的文學樣式,在二十世紀下半葉就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為是受眾率最高的閱讀樣式。如果受眾率不高,就證明作品不是傑出的作品,創作方式的探求也不是成功的。而趙瑜的《馬家軍調查》,我們切膚地感覺到,它肯定是—部讀者層麵極為廣泛的作品,雖寫的是我國體壇上—支小小的隊伍,但卻包含著我國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包含著我國上上下下、方方麵麵的因素,是我國現階段的現實縮影,它能觀照出我國社會種種現實矛盾,它能解析馬家軍為什麽能產生於中國,特別是產生於二十世紀末期的中國。換句話說,隻有中國,隻有二十世紀末期改革開放的中國,才能產生獨—無二的馬家軍。更嚴格地說,馬家軍隻能產生於這個時代的中國東北地區,因為隻有中國的文化,尤其是中國東北的地域文化,才能養育出馬家軍,舍去白山黑水這片土壤,馬家軍不會誕生。讀者無論是抱著深入探究的態度,還是抱著好奇的態度,都會對這部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它能夠告訴讀者許多個為什麽,這是由作品的廣闊涵蓋率和作品的豐富性所決定了的。我們相信讀者讀完《馬家軍調查》,會和我們—樣有酣暢淋漓、回腸蕩氣的感覺,會和我們—樣有讀得很過癮的感覺,而決不會有失望的感覺。因為《馬家軍調查》是—筆真正的社會精神財富,真正的社會精神財富是不會讓讀者失望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既然《馬家軍調查》是—部有曆史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文學價值的作品,那麽,為什麽會使我們編輯發表這部作品時產生種種憂慮呢?因為盡管我們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做了種種努力,發表它也恐難躲避某種詰難和人身攻擊,就像書中敘述的毛德鎮教練奧運會歸來後—樣。還有,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囿於思維定勢和視野、品位的關係,書中所敘述的當事人,肯定會出現種種不同的看法,種種理解上的誤差,這都勢所難免,這些都是我們發表這部作品前的憂慮。然而,任由—部好作品無奈地從文學編輯手中、文學期刊中走失,那將是—個文學編輯的終身遺憾,那將是—家文學期刊編刊史上的遺憾。
《中國作家》無遺憾!
1998年5月7日(未完待續)
在近三十年來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的巨大變革中,報告文學始終伴隨著民族前進的步伐和人民的喜怒哀樂。報告文學是一種不斷給人以激動、振奮、思考的重要文化參照對象。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報告文學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中國現實文化的重要表現對象。因為報告文學特殊的文學地表達社會生活真實的特性,所以,報告文學所報告和描述的社會生活真實內容,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存在以至當代曆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比較普遍的研究認識,報告文學至今也不過近百年的曆史。中國的報告文學活動,起始於二十世紀的前期。比起有著幾千年曆史的詩歌、散文和戲劇、小說這些傳統的文學形式來,報告文學的曆史更是短暫。但是,瞿秋白的《赤都心史》、《俄鄉紀程》等作品的出現,標誌著現代報告文學從一登上文學舞台就以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政治性顯示自己的撼人力量。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報告文學力作更表明它同人民命運的血肉聯係。其中幾十年的風雨歲月中,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學的要求,在虛構的文學不再能夠完全滿足人們對真實事件、人物和相關社會矛盾內容了解欲望的時候,後來的新聞傳媒又因為要適應社會生活的紛紜與變化迅速的需要而無法將更多、更豐富多樣的事實背景和主觀理解訴諸大眾的時候,報告文學就應運而生了,就在虛構文學不能直達真實的事實和新聞傳媒不可能充分報道事實真實的空白地帶,建立起了自己的營盤,開始獨立和個性地行動起來了。所以,報告文學是有著堅實的社會生活成長基礎和廣闊的社會生活活動空間的,並不像有人偏頗地認為其缺乏生長基礎,是一種人為的製造和作秀。報告文學是一種及時地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社會生活變化和人們的文學需要而出現的有自己特性的文學體裁,這巳經是被許多作家和他們的作品證明,被眾多的讀者歡迎並習慣接受檢驗的事實。
中國的報告文學,在經曆了一個必要的發展過程之後,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末以徐遲先生的《舟德巴赫猜想》為標誌,以黃宗英、柯岩、理出和此後許多作家的成功參與而產生了重大的飛躍,充分將自己的個性魅力和作用影響情形向人們作了成功的展示。隨著報告文學個性魅力的突出表現,過去一直依附於散文體裁,或者是遊蕩於新聞和文學之間,被人視為“邊緣文學”、“文學雜種”的報告文學,終於“由附庸蔚為大國”(張光年語〉,以一種新的姿態與表現展示於讀者的眼前,備受人們的追讀和期待。
報告文學成為“大國”的標誌,首先是人們對於這種文體特殊性和表現魅力的認可與選擇。1978年1月,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之後,立即在社會各界的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一時洛陽紙貴。一個此前頗受爭議的知識分子、數學家,突然被作家激情、詩化地作為讚美的對象加以描寫,除過人物自身的特殊魅力外,還使人們感到,自己身處的社會生活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許多過去似乎既定的判斷、結論、對象等,好像可以更加接近真實的認識、評價了;新鮮的內容再加上毫無空泛政治說教及新“八股”表達的文學藝術性,使《哥德巴赫猜想》成為了一麵高揚的旗幟,使報告文學成為真實地、文學地表達社會生活人物的很好樣板。從此,報告文學創作伴隨著中國社會生活的曆史邁進,在一個有利於它成長發展的環境中,一發而不可收。詩人、小說家等紛紛參與報告文學的寫作;報告文學成了人們參與和追讀的熱門對象;報告文學作家成了文學舞台上的主角;報告文學成了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號鼓與引領標誌;報告文學所表達的內容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議論話題一一報告文學創作似海如潮,波浪滔天;報告文學作家的隊伍浩浩蕩蕩,氣勢磅礴。現實的社會生活環境孕育和激發了報告文學的成長繁榮,報告文學也以其極富個性活力的表現回報了時代和人民對自己的要求與希望。“報告文學的時代”開始到來了。這樣的情形,在過去的中國文化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是報告文學通過自己的表現創造了中國文化曆史上的奇跡。
真正認識和理解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的人,他所感覺的報告文學,除過這種浩大氣勢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報告文學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在社會生括中所發揮的個性獨特作用。在我們的閱讀體驗中,當代報告文學所獲得的巨大聲譽和輝煌成就,在很重要的方麵,是作家以報告文學的方式,很好地參與並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文明進步與變革。報告文學是一種隻有紮根在社會生活的土壤裏才能夠生根開花結果的文學。離開了同社會生活的聯係,報告文學就無可用手足,無法表現自己參與社會生活變革的作用。中國當代的報告文學,正是將自己的創造同國家民族的現實命運和前途發展,同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情緒聯係到一起進行選材、采訪、描述、思考,在全局的背景上觀察具體的人和事,在具體的事情中感受全局的脈動,從而在各個不同的方麵對現實的生活矛盾、事件、人物等進行了真實的報告之後才獲得了人們的接受和喜歡的。報告文學作家的視點,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和角落,大量的以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為對象的報告文學,因為在許多的社會生活對象及不同的層麵上進行著審視判斷,在對於包含美質對象的真誠歌讚和對於醜陋落後現象的無情批評過程中,報告文學在建設和修正、埋葬等各方麵都表現得非常出色。這樣類型的報告文學被人們稱之為“社會問題報告文學”,在當代的報告文學創作發展中,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為一種觀察思考性的文學寫作,作為一種知識分子特殊的社會表達方式,這些年間,許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很充分地表現了自己的個性風采。有太多的事實說明,在現實的中國,不少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是肩負著國家民族的希望,在時代的前沿引導人們向文明前進的旗幟;是站在船頭觀測航向躲避冰山暗礁的引航人;是衝鋒於陣前英勇搏鬥的戰士;是布灑溫情和大愛的真情使者一他們對社會所表現的負責態度、使命意識、熱情精神以及智慧表現、果敢作風、無私品格等等,著實令人一次次地感動。正是因為如此,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樹常綠》,黃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柯岩的《癌症弇死亡》、《奇異的書簡》,理由的《揚眉劍出鞘》、《癡情》、《她有多少孩子》,徐剛的《伐木者,醒來!》、《守望家園》,趙瑜的《強國夢》、《馬家軍調査》,胡平的《中國的眸子》、《美麗與悲愴》,鄧賢的《大國之魂》、《中國知青夢》,盧躍剛的《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以人民的名義》,何建明的《落淚是金》、《根本利益》和陳桂棣的《淮河的警告》等等作品,才能夠在當時和經曆時間的考驗之後依然具有很大的震撼力量和曆史記載價值。“士誌於道”,是一種精神的體現,“經世致用”,是一種學風的表達,“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則是一種精神和學風、作風的共同表達。這些中國知識分子傳統的品質,可以說在很多報告文學作家身上都有很好的體現。在當今的各類文體創作中,報告文學作家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將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表現得最為充分的一種。尤其是在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潮流日漸高漲,追求名利的欲望和表現空前露骨,放棄知識分子的責任和使命玩命作秀,僅僅關注個人一己的情緒波動人生悲歡,甚至以醜陋為時尚等社會創作現象紛紜惑眾的時候,不少報告文學作家的這種人格操守和魅力,就顯得特別的高尚與動人了。
熱情地關注社會生活,智性直接地參與社會生活的變革,這是報告文學充分表現自己個性和能力的很好方式。近三十年來,報告文學對於社會生活毫不躲避的參與行為和許多敏銳智性的表達,得到了讀者非常充分的肯定。在陳景潤是“紅”是“白”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徐遲的報告用真實生動的形象作出了最特殊和直接的回答;在中年科學研究者處境尷尬,生活工作非常艱難的情況下,黃宗英的《大雁情》生動地報告了他們的困難狀態,立即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柯岩的《船長》激情詩意地描繪了開拓者的行跡;理由的《揚眉劍出鞘》則用一句當時被認為是“反詩”的詩句為標題,隱含著一種明顯的反抗和讚美情緒一類似這樣總是在人們的心弦上敲擊的獨到表現,在報告文學創作中可舉證的現象太多了。可以說,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和人民群眾的心聲相呼應,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相牽連,是報告文學行動的原則和目標。是呐喊呼號,是擂鼓助威,是憂患沉思,是憧憬期待,等等,都是圍繞著這個原則和目標進行的。難得的是許多報告文學作家在麵對複雜的社會現象時表現出的敏銳智慧和獨到深刻,時常給人茅塞頓開之感。在有關人類生存命運的生態環境問題還在作為一種髙深的科學課題隻有很少數人從事研究的時候,徐剛的《伐木者,醒來!》喚醒的已經不僅僅是伐木者,而且還有很多對生態環境無知的人們;在很多的體育官員和眾多的熱心體育的觀眾,給體育增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使體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本質和方向目標的時候,趙瑜的有關體育的報告卻引發人們反思和回歸;胡平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蹤拷問,鄧賢在現實和曆史中的穿梭與辨識體悟,盧躍剛對現實醜陋的審視與鞭笞,何建明對民生苦難的關注和對解民命倒懸的共產黨人的讚美及陳桂棣對正義的聲援和對自然環境的憂患等等,都在各自的關注點上達到了很高的髙度,時常為人們所道及。當代的優秀報告文學,是一種凜然精神的表現,是一種智慧的代表,是一種獨立人格和形象的塑造,是一種真實的現實表達和永久的曆史書寫。
報告文學是知識分子對現實社會生活的熱情接近,是渴望通過自己的觀察、審視與思考判斷和文學地表達,從主觀上對社會生活發生積極影響的寫作。所以,沒有了同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聯係,報告文學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是,作為一種文學表現,報告文學作家也必須表現出自己把握表現題材的能力和相應的文學個性。這兩個方麵,都不可缺少。本“書係”先期推出的這些作家,盡管還因為無法抗拒的原因而存在種種缺失,但作為一次曆史的認真檢閱,還是可以代表和表現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的狀態和特點的。這些作家,曾經作為創作的主將參與和推動了報告文學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的豐富革新,同時又在各自的創作中,顯示了自己的個性。我們以為,像徐遲的激情和智慧表達、黃宗英的投入與自由描繪、柯岩的敏銳和詩化敘述、理由的機智深情與華美書寫、徐剛的高視與動情訴說、趙瑜的專注研究與形象表達、胡平嚴峻、鄧賢通透、盧躍剛剛正、何建明深情、陳桂棣執著這些盡管概括不一定全麵準確的個人風格表現,都是從各自的角度非常有力地豐富和推動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表現方法,為當今報告文學的多樣表現做出了積極貢獻。報告文學是時常因為題材對象的改變而作家不易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但是,我們十分欣慰地看到,上麵涉及的這些作家,因為他們真誠地對待報告文學寫作,就或因性格、或因思想、或因睿智、或因激情、或因理想、或因使命、或因這一切的綜合,而在不同的題材內容中表現出自己特異的創作風格。他們對於中國報告文學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方式方麵的突出貢獻,是報告文學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存在的堅實基礎所在。
當代中國報告文學的繁榮,是處於轉折時期的社會環境和中國知識分子積極進取的參與共同造成的。轉折時期的社會背景為報告文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題材和開闊的活動舞台,作家的自覺和進取則使報告文學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表現。思想內容方麵的前沿、獨到、洞明、深刻使報告文學作品顯得很有時代性,莊重、充盈,在形式表現方麵的革新和探索,也使報告文學具有一種大氣魄,靈活多樣地承擔不同題材內容的可能。
在此之前,報告文學大多是一些詩人、小說家等人的隨手之作,很少有人將報告文學創作圈定為掃己的寫作方向。因之,報告文學創作往往是在“遭遇戰”的狀態下發生。所產生的作品,也多為個事短篇,題材細微,內容直白淺顯、有很分明的新聞色彩,帶有明顯的隨意獲取感悟性特質。再加上受傳統正宗文學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隻有詩歌、小說創作才能夠成就大作家,才能夠產生傳世作品;而報告文學在其還處於成長的過程中時,還沒有將自己的獨特魅力和重要作用很好地表達出來,自然就造成了許多對報告文學忽略或輕視的現象存在。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之不能夠獨立,不被人們承認,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自己沒有迅速成長壯大豐富起來。到了0世紀後期,隨著《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大批報告文學作品的出現,報告文學在一個文學孤寂,人們渴望文學發揮的時候,突然有了成熟的標誌和巨大的社會震撼力量。當報告文學的旗幟高髙地飄揚的時候,報告文學就開始作為一個人們追求的方向,明確和堅固了自己的陣地,聚集起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出發了。從此,報告文學大器晚成,雄壯了起來。所以,文學表現力的加強和表現手段的豐富,也是報告文學成熟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報告文學開始成為一種正劇一般的寫作;報告文學的表現超越了單一人和事的約束;報告文學在把握事件人物時有了更多的獨立和自由;報告文學的形式出現了集中表現和全景審視的多樣變化;報告文學出現了長、中、短不同的篇什,十分靈活,承載力大大提高;報告文學題材的範圍更加開闊,現實、曆史、情感、行為包容豐富等等。報告文學的大作家不斷出現;具有分明個性風格又有自覺文體追求的報告文學作家多起來了;報告文學的種類和樣式也在不斷地增加一很多人以報告文學寫作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和足以自豪的聲譽,有不少作家也將以自己的報告文學作品鑒定他的社會曆史位置。表現形式的改變和藝術表達的更新背負著厚重的內容,報告文學在現實曆史的時空中飛翔,將自己的身姿向人們展露,接受人們由衷的歡呼!
有太多的理由對於報告文學縱情歡呼。但是,對於報告文學的遺憾乃至不滿也會有不少的理由。當報告文學長時間地紅透半邊天的時候,功利的欲望、投機的心理、單純物質的索取、庸俗的獻媚、無恥的攀附等等現象也打著報告文學的招牌出現了。一時間,報告文學被人塗抹得滿身滿臉的汙濁,讓喜歡她的讀者傷心,使各樣的小人得誌,給不少庸俗無恥的人帶來歡愉。然而,報告文學創作中的這種濁流掩蓋和孤立不了真正的報告文學,人們的憤怒之聲常有,嚴厲的抨擊不斷,不屑的目光很多,但無可奈何時常有,隻有等待曆史的檢驗和時間無情的淘汰丫。
可喜的是,認真寫作的報告文學作家依然不在少數。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可是,人們總是懷念和期待0世紀80年代時報告文學那浪濤洶湧般的氣勢。是的,這之後,報告文學創作因為遭受重創而出現一度的沉寂。但是,在經曆風雨以後,報告文學創作在反思和總結之後,明顯地具有了一種冷靜和現實的表現。報告文學作家更加注重客觀的描述,對於主觀的表達也變得十分謹慎了。此前那種激情、敏銳、獨到也許偏頗的現象比較少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報告文學還是有很多發展變化的,這次選人的鄧賢、盧躍剛、何建明和陳桂棣這些作家和作品,就很能夠說明這樣的問題。在報告文學發生的變化中,出現了很多專注於某個行業領域的生活內容為標的寫作。這些作品,雖然有在某一點上的深入代替了在更加寬闊的範圍內認識問題的特點,對於“史誌性報告文學”的出現提供了充分的例證,擴大了報告文學的題材範圍和社會生活的領域,但也存在著以行業的工作展示代替文學創作的現象,有過多的以資料堆積冒充和代替文學表現的不足。不少作品在選擇題材方麵的隨意和在思想內容開掘方麵的不力,使許多報告文學表現平庸。如今,機敏性欠缺,銳性不足,思想大眾化,表現乏力,不用心文體表現,貪大求全,故作髙深等現象存在,是當前報告文學創作麵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所在。
三十年的報告文學創作成果,為報告文學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報告文學理論研究在這個基礎上也有了不少的進展和收獲,但理論落後於創作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改變。雖然陸續也有理論活動的開展,可總顯得直觀和表層。可喜的是,這個問題正在得到人們的認識和重視,一批具有現代思維和眼光的年輕學人的介入,將會使這樣的不平衡情形有所改變。理論和創作兩翼齊飛,這是人們對報告文學的一種殷切期待,也是報告文學進一步躍進的需要。
在報告文學亂花迷人眼的表現中,認真的整理工作顯然不夠。盡管各類的文學評獎和不同形式的表彰,是對包括報告文學在內的文學的篩選和階段性盤點,但從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和曆史的視野角度對報告文學的認識還嫌不夠。這一次,在對1976年以來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的編輯整理之後,先期推出這十―位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既是想對報告文學作一次現實曆史的展示,更是想為關注、收藏和研究報告文學的人們提供一種文本的便利。
004年9月日
風雨同舟
趙瑜
我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呐喊的文學喧囂中走來,走入九十年代,帶著—個貫穿始終的感覺—在文藝創作的洪流裏,論實踐,論探索,散文不及報告文學,報告文學不及小說,小說不及美術,美術不及詩歌。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要突破禁錮,最勇敢者是早期的詩人們,遠在知青時代和“四五”運動中,詩歌的光焰就灼傷了封建專製者的昏眼;畫家們的隊伍從“星星美展”出發,掠過北大荒,占領首都機場,踏過了父親的土地,再不回頭;小說家從回歸到革命到成熟到收獲,是當代中國文學的奠基者,他們不僅在短短的二十年裏成就了自身,並且還推動了中國的電影。我用報告文學來敘事,實在是因為我的愚拙無奈。如果我有稍大—些的創造才能,我還是想成全—個虛構藝術的世界。小說主題的厚重深刻,小說文體的相對自由,小說語言的地道與美好,小說作者主體意識的高揚,小說批判的含蓄而有力,小說人物的生動神奇,小說敘述的多變與幽默,小說中生活場景的廣闊深遠,小說中氛圍的盡情營造,小說中無故事的複雜心理或有故事的懸念構置,特別是小說總是把人、把動物、把我們的生活視為研究的對象,這需要多麽值得沉醉的創造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是中國社會問題報告文學的鼎盛時期,好評如潮而讀者踴躍,報告文學作家進入黃金時代,我的幾篇嚐試性的作品也算出了點風頭—即使是在時,我也沒有找到自己進入創作佳境的真感覺。我力圖擺脫報告文學特定規範的捆綁,卻始終在文體的狹窄河道中困惑著、懷疑著。為了獲得討論,我在那時曾經唱過關於報告文學的低調子,記得其中—篇文章叫做《清醒才有前途》。
報告文學的前途,是往寬裏走,往深裏挖。在遵守真實性原則的嚴酷前提下,認真地向小說和其他藝術取經求寶,以拿來主義,以雜交優勢,以優勢互補,賦予報告文學新的血液、新的麵貌。我們麵對著極鮮活的當代現實生活,卻要用極古板的藝術形式去承載,就很不好辦。中國隊踢足球輸的時候多,其中—個原因就是缺乏創造的靈悟,木然僵化,仿佛健兒們的腿是假肢,戰術皆來自兵書且尚未讀通,隻剩下板著麵孔退場的份兒。你永遠難以見到中國足球人有縱情大笑的情景,結果中國球迷也落了個—任大淚滂沱的使命。
報告文學越寫越僵,文學編輯們就缺少了生命的快感,讀者們就會“換頻道”,評論家們如李炳銀等先生就生出了去打打麻將的念頭,書攤兒的老大爺就撲向了戴安娜。我原先也做過文學編輯,尤其看重編輯們寬廣的思索和中肯的意見,而他們的見識,他們的直覺,往往是作家們最好的參照係。天下沒有哪個編輯想把—部好稿子整壞。報告文學文體的革新,隻有作家與編輯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十年前,《當代》發表《強國夢》,編輯部五位資深編輯不僅奮力“接生”,而且在數年之後,仍然給了我獨行於遼東半島深入馬家軍的動力。在馬俊仁故鄉的崇山峻嶺中,在王軍霞故鄉的熱炕頭上,在大東北呼嘯的寒風裏,在旅順港漫長的海岸旁,我真真切切地、不止—次地想到了秦兆陽、朱盛昌,想到了章仲鍔、何啟治,想到了劉茵在新年之夜到旅社來,幫助我修改《強國夢》的情景。《兵敗漢城》的緊急約稿,直至從寫作到發表全賴於上海編輯們的當機立斷運籌帷幄。《但悲不見九州同》則是我在—次發言中提了個設想,山西《黃河》編輯部追逼“催產”的結果。《太行山斷裂》更是《花城》編輯們從北京毅然拿到廣東給救活的……
我尊重文學編輯,決不僅僅是出於禮節或職業道德,而是在創作中尋求著力量,追趕著質量,保證著數量。甚至可以直白地說,我是在挽緊了編輯們做搭檔,就像喬丹舍不得皮蓬那樣。羸了球,我們共同把獎杯舉起來;輸慘了,我們是—根藤上的倆苦瓜;豐收了,我們是打穀場上樂嗬嗬的—家子;戰敗了,那便是俘虜營中倆傷員抬著—副滴血的擔架!
—九九五年初夏,我從遼寧回到山西,又來到北京,馬家軍營寨裏五十多天的生活,使我背出了—個足夠沉重的行囊。滿肚子的話未知從何說,筆往哪裏下?我找到章仲鍔先生的新居,講給他—堆沒有頭緒的故事。我之所以這樣做,除了十年前《強國夢》的前緣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章先生對於重頭長篇多有把握,此前他主持的《文學四季》屢以鴻篇巨製獲勝,馬家軍的故事如以中短篇說話實難說清。章大編輯談了許多設想後,給我印象很深的兩句話,—是說報告文學應秉筆直書,但不可偏激;二是“你要掄圓了寫”,求豐富而拒幹枯。以此兩點來對得住馬家軍這—堆難得的好素材。
大約有半年時光,“掄圓了寫”這句話時在耳畔。作品的主體部分完成於太行山巔的古城陵川縣裏,我常常自問:趙瑜你掄圓了嗎?我對於“掄圓”的理解,除了自己不遺餘力這重意思之外,還有要寫出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這重意思,還有充分借鑒其他藝術手法的意思,感謝章老師!
我—直想把報告文學這匹馬駒,趕向小說的駿馬群中。我羨慕小說家敘事中那靈動的神思,那活力四射的語言,唯如此,報告文學始可馳騁疆場。在講述客體的故事時,要嚴格運用真實的細節,而在馬家軍的故事之外,又何妨有—個充滿了尋覓、求索、自省、感喟的作家故事的存在?我願意像小說家、散文家那樣高揚著強烈的主體意識而激揚文字。在報告中“無我”,在文學中“我在”,糅合而成為報告的文學或文學的報告。過去,在《哥德巴赫猜想》中,在《小木屋》中,我們曾經看到過這種充溢著作家主觀感受和心靈衝動的美,很可惜,後來被偏重於理念的冰水所浸泡。理念固然可貴,激情豈可殘缺?報告文學理應區別於哪怕是最好的社會學調査,理應區別於最好的通訊報道,理應在運用絕不虛構的素材時,達到生活本質的美,追求文學的美、心靈的美,使讀者與我們—道,同悲哭,共歡笑。
《中國作家》向以推動當代報告文學的發展為己任,許多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從這裏啟動,在這裏成名。因此,楊匡滿、蕭立軍等編輯—直在思考著報告文學的得與失。匡滿兄與我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他的詩情,他的創作實踐,使他不能滿足於缺乏文學色彩的任何—類作品。也許他是基於這個原因,看到《馬家軍調査》比我原先的社會問題作品注重了—點文學性,就再也舍不得撒手。想發節選,覺得容易片麵;想發連載,覺得半途必殤。從—九九六年初完成這書的寫作,大約是在那年的秋季交給匡滿兄指正,在很長—段時間裏,他—直不樂意把稿子退給我,我也並不曾催促他定稿刊發。朋友們,有心靈的溝通和理解足矣。在這期間,章仲鍔老師與匡滿兄都與我交換過—個善良的想法,就是期待著馬家軍再創輝煌。馬俊仁和王軍霞都太不容易了,輿論界包括國際上,都在爆炒“兵變”的悲劇,讓他們這—老—小安靜些時日,好好地養愈創傷,《馬家軍調查》如發表過早,並不利於馬家軍成員對全文的正確認識,他們唯有在逐步提髙了各自的承受能力之後,才能做到冷靜地看待別人和自己。如爆炒再度加溫,更不利於新老馬家軍集中精力恢複訓練,去完成亞特蘭大奧運會的艱巨使命。對馬家軍補台而不拆台,永遠是我們的共識,即使是文中人物有些缺點,我們仍是寬容他們、愛戴他們的。作品晚—些麵世,又有什麽關係呢?
到了—九九八年初,我要到中國作家雜誌社去取回稿子,主要目的是想利用閑暇細看—遍“舊作”。匡滿兄實在舍不得還給我,便與蕭立軍交換意見。這位蕭老兄此前我隻是相聞並不相識,早知他視編輯事業如生命,又分管報告文學的編發,多年來在他手上不知推出了多少佳作。此刻定是“職業病”又犯,—見麵,他極堅定地不許我攜稿而去。他像—個風雨中的漁夫,網提半邊,未知網底有無魚鱉,是不會放棄的。多年來,每—期刊物,他都是這樣,站在船瓶邊,在波濤中—網—網打撈作品。有時候,他打撈起滿網的失望,重又堅毅地把網撒向江河。這—次,他並不拐彎抹角,像許多東北漢子那樣說話:趙瑜你啥也甭說,我隻看兩天!好貨對不起我留下,賴貨我登門給你送去,告訴我你住在哪兒!
我笑了,匡滿兄也笑了,這位蕭兄,求人都不彎—下腰!
我今年四十多歲,也算是經曆過—點兒風雨,受過—點兒磨難,我從不悲觀哀傷,幸運之處在於,我總是遇到道義相投的真朋友。你不孤單,你就不悲傷;你不訴苦,你就不苦;你不刻意於人際,你就能與好漢同行上山岡。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隨後我得知,蕭立軍對報告文學創作的感悟竟與我同步。他讀稿子多,改稿子多,總是往文學性上靠。他認為%—閑打著了—條他所喜歡吃的那種偏口魚。蕭兄力主刊發此稿,並力主突破曆史慣例,以整本全卷規模—次性刊發此稿。意見很快統—。與《強國夢》當初命運驚人相似,中國作家雜誌社五位社委:章仲鍔、楊匡滿、蕭立軍、楊誌廣、何建明,共擔責任,同攀險峰。我驚異於章仲鍔老師從《強國夢》到《馬家軍調査》,竟是—位“二戰”老兵。他們自那—天起,就發動全刊將士把第三期的出刊當成—場戰役來打,—切為了順利出刊。用蕭立軍的話講:—切為了使這部作品問世,讓書齋裏的稿子變成社會的財富。
作家給不了編輯什麽,編輯卻總是與作家風雨同舟。依照編輯們的意見,我於—九九八年春節期間再赴遼寧,去補寫《再造馬家軍》的新篇章,返京後在四月初完成。遙想我第—次去遼寧采訪,—晃間,竟已三載春秋逝去。到出版這期《中國作家》的時候,想—想,馬俊仁先生已近五十五歲,王軍霞也已經二十五歲了。曆史將不再記掛英雄們的缺憾與不足,而將永遠留下他們光輝的業績,盡管這業績是無比悲愴的。我生活著,故我歌唱。
《中國作家》的編輯還有我,給曆史留下的,也許隻是從文學先輩那裏承繼而來的—點良知。
又—個十年之後,我也會進入馬俊仁先生現在的年齡。到那時,已過耳順之年的老馬,與人近中年的王軍霞,與《中國作家》的編輯們,與我,定會相見,讓我們緊緊地握手。
1998年5月4日晨北京寓中
鐵肩擔道義,重手著真情
中國作家雜誌社
他出手極重,卻情真意切;他披肝瀝膽,卻又毫發畢現。這是作家趙瑜為人為文的品與格。十幾年來,他活躍在中國文壇上,他願把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犧牲奉獻給中國改革的祭壇。如今,他又捧著用赤誠的心血熬煉的珠璣向我們走來。十年前,趙瑜還是個三十出頭的小夥芋,他就將他不同凡響的報告文學作品《太行4斷裂》拿到了《中國作家》編輯部。稿子已排出清樣,在二校時因為當時的某些因素,我們忍痛將它撖下。於是,趙瑜與《中國作家》雜誌擦身而過。整整十年後,趙瑜又捧著他的《烏家軍調查》向我們走來。''這—次還將擦身而過嗎?
毋庸置疑,這部以馬家軍的輝煌與悲愴為題材、長達四十餘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馬家軍調查》,是頗具風險性的作品。其風險在於,題材本身是大眾關注的題材,百密難免—疏;更由於在某些人眼裏中國體育金牌的背後,是容不得條分縷析的。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記者、作家由於質疑了金牌的背後,遭遇風波者屢見不鮮。體育界的某些朋友,他們在收獲體育金牌的同時,也收獲了野蠻,收獲了好大喜功,有的甚至收獲了瞞上欺下?
??收獲了文化品位的低下,養成了極不健康的思維定勢。任何—位有良知的體育記者,任何—位有道義感的作家,都無法回避中囯體育的嚴酷現實,都要求中國體育加快改革的進程。是的,我們無疑已經進入了—個政治清明的時代,然而為維護正義、堅持公理、討回公道,我們仍需做出犧牲自己的決心與準備。而趙瑜就是—位知其險而上的作家,他敢寫。那麽,誰敢給他發表呢?
此次,《中國作家》雜誌不準備與趙瑜擦身而過了。《馬家軍調查》是多年以來難得—見的文學作品,它是非凡的好作品,標誌著我國報告文學創作走向了新的水準。也許到二零零零年之前的這最後兩年,再難產生這樣震撼人靈魂的作品了。是的,趙瑜的《馬家軍調查》出手極重,不是—般地將馬家軍的巨大成就寫出來,而是將馬家軍放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放在中國文化土壤裏進行解剖。它具有非常完整的報告文學特征有新聞的報告性而不追求純新聞性;有極強烈的文學性而不追求純文學性。《馬家軍調查》將新聞與文學做了非常貼切的榕融糅合,使讀者對真實事物發生、發展和結局有完整了解的同時,又有藝術審美的愉悅享受。作品的客觀性敘述,保證了作品的真實性,從生活邏輯到藝術邏輯伴著強烈的相生相隨性,讓人不能不由衷地信任作家引領我們走進的這個充滿血淚與汗水交織、坎坷與平淡相融、輝煌與悲愴伴隨的榮辱成敗與共的世界。趙瑜重手著出的是對馬俊仁這—個民族英雄的—片真摯感情,把他寫得鮮活、真實,真正是—個活的民族英雄。當然,正像其他的英雄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樣,馬俊仁也不可能是—個完美的英雄。讀著作品,我們也為趙瑜對馬家軍、對遼寧體壇上眾多的優秀人物的真情所感動,所感染。
就趙瑜的創作來說,他已沒有了八十年代寫《但悲不見九州同》《中國的要害》《太行山斷裂》以及《強國夢》《兵敗漢城》時的偏激,而更充盈著曆史的、客觀的、文化的睿智。就我國最近二十年的報告文學創作來說,《馬家軍調查》也沒有了前期的強烈政治批判意識、中期的強大社會批判意識,而隻是充滿近期凝重的文化批判意識。文化批判意識複蘇,標誌著我國報告文學創作隨著中華民族自身的成熟而進入更深層次的反省。這是民族文化的反省,而這才是最根本的反省。這是中華民族成熟地進入二十—世紀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的本質基礎。如果說,趙瑜的《強囯夢》《兵敗漢城》和《馬家軍調查》是他的中國體育三部曲,那麽這第三部,才真正使我們讀懂了中國體育,並且走出了中國體育。
誠然,趙瑜現在的文化反省,和八十年代後期包括趙瑜在內的—些報告文學作家的文化反省有很大的不同。那時,那些作家企圖以海洋文化批判農耕文化,並進而以海洋文化取代中華本土文化而複興中華民族。其實,這是—種幼稚天真的簡單反省。曆史早就做出結論,任何外來文化都取代不了中華文化,而外來文化隻有被中華文化吸納改造後融入中華文化,才會對中華複興起作用。我們從《馬家軍調查》中讀出了趙瑜的這種成熟意識,因此也明確了這是—部成熟的報告文學作品。
九十年代的報告文學作家們,這裏指真正意義上的報告文學家,孜孜不倦地探求著報告文學的創作方式,以社會學方式、新新聞主義方式等等,努力探索和表現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而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然而,事實證實了大量探求的不成功或者說不很成功。因為這類探求方式的作品受眾率極低,隻在極小的範圍內被稱讚,被肯定。我們《中國作家》就發過這類探求性的作品,是很不成功的。但是,報告文學這種紀實性的文學樣式,在二十世紀下半葉就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為是受眾率最高的閱讀樣式。如果受眾率不高,就證明作品不是傑出的作品,創作方式的探求也不是成功的。而趙瑜的《馬家軍調查》,我們切膚地感覺到,它肯定是—部讀者層麵極為廣泛的作品,雖寫的是我國體壇上—支小小的隊伍,但卻包含著我國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包含著我國上上下下、方方麵麵的因素,是我國現階段的現實縮影,它能觀照出我國社會種種現實矛盾,它能解析馬家軍為什麽能產生於中國,特別是產生於二十世紀末期的中國。換句話說,隻有中國,隻有二十世紀末期改革開放的中國,才能產生獨—無二的馬家軍。更嚴格地說,馬家軍隻能產生於這個時代的中國東北地區,因為隻有中國的文化,尤其是中國東北的地域文化,才能養育出馬家軍,舍去白山黑水這片土壤,馬家軍不會誕生。讀者無論是抱著深入探究的態度,還是抱著好奇的態度,都會對這部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它能夠告訴讀者許多個為什麽,這是由作品的廣闊涵蓋率和作品的豐富性所決定了的。我們相信讀者讀完《馬家軍調查》,會和我們—樣有酣暢淋漓、回腸蕩氣的感覺,會和我們—樣有讀得很過癮的感覺,而決不會有失望的感覺。因為《馬家軍調查》是—筆真正的社會精神財富,真正的社會精神財富是不會讓讀者失望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既然《馬家軍調查》是—部有曆史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文學價值的作品,那麽,為什麽會使我們編輯發表這部作品時產生種種憂慮呢?因為盡管我們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做了種種努力,發表它也恐難躲避某種詰難和人身攻擊,就像書中敘述的毛德鎮教練奧運會歸來後—樣。還有,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囿於思維定勢和視野、品位的關係,書中所敘述的當事人,肯定會出現種種不同的看法,種種理解上的誤差,這都勢所難免,這些都是我們發表這部作品前的憂慮。然而,任由—部好作品無奈地從文學編輯手中、文學期刊中走失,那將是—個文學編輯的終身遺憾,那將是—家文學期刊編刊史上的遺憾。
《中國作家》無遺憾!
1998年5月7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