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各地的官吏富商都沒意見。
說句難聽的話,哪來的牛馬不是牛馬,這群越人進了漢地就好比在黃埔將裏倒瓶辣椒,洗上三代誰還知道祖上啥味,不都是為本地提供勞力功績?
然而就像現代的外交關係般,這種律令也不過是頭上發熱,腳下發冷。
古代的宗族製與人情社會哪能容許外人過來分一杯羹?官吏歡迎是因為官吏不是本地人,富商歡迎是因為富商的邏輯就是「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人人牛馬」。唯一會對外來的越人產生厭惡的就隻剩下普羅大眾與小商這樣不上不下的中間分子。
這就是海外的華人華僑為何有人如魚得水,為何有人人人喊打——如魚得水的清楚自己靠啥吃飯,能擠多少統戰價值。而且對於海外的大佬的而言,如魚得水的那批就算從政也不會去侵犯本土的家族根基。
反觀沒點ac數的愚蠢土殖……
借用《讓子彈飛》裏的師爺名言——「不能拚命,拚命了還怎麽賺錢?」。
so……
「你上官府哭天搶地還不是想仗勢欺人,瞧著民間不喜越人,所以想讓官府去當這個惡人。」
小商聞言訕訕回道:「話也不能這麽說。」
「行了。都是千年的狐狸,你擱我這兒演啥戲啊!要演就去烏傷翁主那兒大演特演。」小吏也不給他麵子:「哪家的主人跌份跌到你這地步,居然為了三瓜兩棗而把主意打到本官頭上。」
「若是本地的傭工要你漲漲工錢,你還會來這裏要求青天斷案」小吏咬重「老爺」二字,臉上的鄙視溢於言表。
劉瑞廢除七科謫的赦免令後,黔首的地位直線上升——因為現在政審不僅要審父係的清白與否,還要加上母係三代沒有黑點,所以一個身世清白的農家子或農家女無論是從科舉之路,還是北上保家衛國,都有可能一步登天。
尤其是在多人折於關中政治的大換血後,不少都察覺政審的威力之大,開始向下尋找沒有政治黑點的清白人家。
遷徙的村落都是同姓而居,隻要不是因罪徙的,沒有根基的官吏或是不能做官的商人都會敬其三分。
窮山惡水出刁民。
老祖宗的話也不無道理。
「你不過瞧著越人無依無靠,又不想在這裏落戶,所以逮著越人在那兒可勁欺負。」
「若是換了中原的越人,你敢這麽欺負人家?」
能去中原的越人都是勛貴階級,再不濟也有個能在當地說話的漢人親戚。
劉瑞對落葉歸根的秦軍後代十分看好,因為這是南下擴大漢朝版圖的山地精銳,不少人還有著豐富的水戰經驗。
下效上行。
有了皇帝的親自打樣,中原的越人還算順遂。
同理,自北方遷入大漢地的外族也是西域人比鮮卑烏桓過得更好。
「人善被人欺。老祖宗的話是一點沒錯。」小吏看在對方的阿母的舅舅的老婆的三弟妹的大嫂跟他是同鄉的份上還是願意點他幾句:「你怕人家得寸進尺,人家怕你得寸進尺。」
「我哪有去得寸進尺的命?」
「沒有嗎?」
小吏的聲音驟然拔高:「之前沒有《二年律令》的補充條例,你們會在災年降了傭工的月錢後又給人升回?」
「……」
「恐怕是連月錢都要一併取消。」
本地的傭工待遇一降,壯年就要外出打工,老爺們的政績就要受到影響,可不就沒好臉丟給扣扣嗖嗖的黑心富商。
「我勸你用錢來解決這些小事。」
送客前的小吏不忘吐槽對方短視:「一把年紀了,還是這麽小家子氣。」
後者的臉蛋微微一紅,逃也似地離開官府。
小吏事後不忘上報烏傷翁主的貼身女史,後者也是一邊嘆息,一麵劃掉上訪商人的東渡資格:「這點眼界,出去也是禍害人。」
大漢的水師自然要建,不過是在閩中之東的夷州(台灣)建立。
相較於閩中一帶的各個島嶼,夷州不僅麵積更大,而且還有山脈擋著沿海視線,避免對麵洞察水師的真正去向。
最重要的是……
想起那位「優勢在我」的微操大師,劉瑞承認夷州的地理非常精妙。一旦南方徹底失守,政權便可退居夷州,占著山形困死敵方。同理,沿海三郡若是叛亂,夷州也可出兵殺個措手不及,使其陷入腹背受敵的可怕困境。
當然,沒有飛彈的古代可以這麽設計,現代卻是萬萬不能。
「朕沒記錯的話,夷州那兒是有人在的。」
秦始皇時就有關於夷州的記載,隻不過在中原南越的大誘惑下,夷州的優先度還不足以派兵渡海開發此地,直到東漢有了空閑,才派人去開發此地。
「這……奴婢就不清楚了。」鄭謹嘆道:「秦朝的竹簡多半毀於項羽之手,不過聽閩中郡的漁人說那邊也是有人在。」
劉瑞讓係統翻出三國時的《臨海水土誌》。
鄭成功時的夷州人口在十二到十五萬,其中還有南明前來此地居住的漢族人口。
西漢的條件比鄭成功時差了不少,加上夷州此時還以石器為主,所以參考維持族群的最低水平,此時的夷州人口不到三萬,無論是威逼還是利誘都很好弄。
…………
……
「陛下的意思是盡可能地利誘對方,使其願意提供水師的停靠之處。」女史留下小吏喝茶,順帶遞上翁主草擬的商人名單:「前去探路的漁人報了,夷州上的土著不過兩三萬人,還是以採集、狩獵為主,所以調了八百匹麻、二百匹錦、一百匹綢作見麵之禮,另外還有牲口、白糖、白酒、果蔬等隨隊之物。」
說句難聽的話,哪來的牛馬不是牛馬,這群越人進了漢地就好比在黃埔將裏倒瓶辣椒,洗上三代誰還知道祖上啥味,不都是為本地提供勞力功績?
然而就像現代的外交關係般,這種律令也不過是頭上發熱,腳下發冷。
古代的宗族製與人情社會哪能容許外人過來分一杯羹?官吏歡迎是因為官吏不是本地人,富商歡迎是因為富商的邏輯就是「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人人牛馬」。唯一會對外來的越人產生厭惡的就隻剩下普羅大眾與小商這樣不上不下的中間分子。
這就是海外的華人華僑為何有人如魚得水,為何有人人人喊打——如魚得水的清楚自己靠啥吃飯,能擠多少統戰價值。而且對於海外的大佬的而言,如魚得水的那批就算從政也不會去侵犯本土的家族根基。
反觀沒點ac數的愚蠢土殖……
借用《讓子彈飛》裏的師爺名言——「不能拚命,拚命了還怎麽賺錢?」。
so……
「你上官府哭天搶地還不是想仗勢欺人,瞧著民間不喜越人,所以想讓官府去當這個惡人。」
小商聞言訕訕回道:「話也不能這麽說。」
「行了。都是千年的狐狸,你擱我這兒演啥戲啊!要演就去烏傷翁主那兒大演特演。」小吏也不給他麵子:「哪家的主人跌份跌到你這地步,居然為了三瓜兩棗而把主意打到本官頭上。」
「若是本地的傭工要你漲漲工錢,你還會來這裏要求青天斷案」小吏咬重「老爺」二字,臉上的鄙視溢於言表。
劉瑞廢除七科謫的赦免令後,黔首的地位直線上升——因為現在政審不僅要審父係的清白與否,還要加上母係三代沒有黑點,所以一個身世清白的農家子或農家女無論是從科舉之路,還是北上保家衛國,都有可能一步登天。
尤其是在多人折於關中政治的大換血後,不少都察覺政審的威力之大,開始向下尋找沒有政治黑點的清白人家。
遷徙的村落都是同姓而居,隻要不是因罪徙的,沒有根基的官吏或是不能做官的商人都會敬其三分。
窮山惡水出刁民。
老祖宗的話也不無道理。
「你不過瞧著越人無依無靠,又不想在這裏落戶,所以逮著越人在那兒可勁欺負。」
「若是換了中原的越人,你敢這麽欺負人家?」
能去中原的越人都是勛貴階級,再不濟也有個能在當地說話的漢人親戚。
劉瑞對落葉歸根的秦軍後代十分看好,因為這是南下擴大漢朝版圖的山地精銳,不少人還有著豐富的水戰經驗。
下效上行。
有了皇帝的親自打樣,中原的越人還算順遂。
同理,自北方遷入大漢地的外族也是西域人比鮮卑烏桓過得更好。
「人善被人欺。老祖宗的話是一點沒錯。」小吏看在對方的阿母的舅舅的老婆的三弟妹的大嫂跟他是同鄉的份上還是願意點他幾句:「你怕人家得寸進尺,人家怕你得寸進尺。」
「我哪有去得寸進尺的命?」
「沒有嗎?」
小吏的聲音驟然拔高:「之前沒有《二年律令》的補充條例,你們會在災年降了傭工的月錢後又給人升回?」
「……」
「恐怕是連月錢都要一併取消。」
本地的傭工待遇一降,壯年就要外出打工,老爺們的政績就要受到影響,可不就沒好臉丟給扣扣嗖嗖的黑心富商。
「我勸你用錢來解決這些小事。」
送客前的小吏不忘吐槽對方短視:「一把年紀了,還是這麽小家子氣。」
後者的臉蛋微微一紅,逃也似地離開官府。
小吏事後不忘上報烏傷翁主的貼身女史,後者也是一邊嘆息,一麵劃掉上訪商人的東渡資格:「這點眼界,出去也是禍害人。」
大漢的水師自然要建,不過是在閩中之東的夷州(台灣)建立。
相較於閩中一帶的各個島嶼,夷州不僅麵積更大,而且還有山脈擋著沿海視線,避免對麵洞察水師的真正去向。
最重要的是……
想起那位「優勢在我」的微操大師,劉瑞承認夷州的地理非常精妙。一旦南方徹底失守,政權便可退居夷州,占著山形困死敵方。同理,沿海三郡若是叛亂,夷州也可出兵殺個措手不及,使其陷入腹背受敵的可怕困境。
當然,沒有飛彈的古代可以這麽設計,現代卻是萬萬不能。
「朕沒記錯的話,夷州那兒是有人在的。」
秦始皇時就有關於夷州的記載,隻不過在中原南越的大誘惑下,夷州的優先度還不足以派兵渡海開發此地,直到東漢有了空閑,才派人去開發此地。
「這……奴婢就不清楚了。」鄭謹嘆道:「秦朝的竹簡多半毀於項羽之手,不過聽閩中郡的漁人說那邊也是有人在。」
劉瑞讓係統翻出三國時的《臨海水土誌》。
鄭成功時的夷州人口在十二到十五萬,其中還有南明前來此地居住的漢族人口。
西漢的條件比鄭成功時差了不少,加上夷州此時還以石器為主,所以參考維持族群的最低水平,此時的夷州人口不到三萬,無論是威逼還是利誘都很好弄。
…………
……
「陛下的意思是盡可能地利誘對方,使其願意提供水師的停靠之處。」女史留下小吏喝茶,順帶遞上翁主草擬的商人名單:「前去探路的漁人報了,夷州上的土著不過兩三萬人,還是以採集、狩獵為主,所以調了八百匹麻、二百匹錦、一百匹綢作見麵之禮,另外還有牲口、白糖、白酒、果蔬等隨隊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