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債養債不過是條麻醉自己的緩兵之計。如果靠土地收入和通貨膨脹都無法化債,那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如何?」罵完國君的安歸亞還是不能坐視不管,他在離開國君的後寢後給了自己狠狠一掌,然後對著鏡子收起滿臉的憤概,出麵安撫躁動的同僚:「算出我們要花多少才能補上金券的窟窿?」
官員們都沒有說話,最後還是鬍子花白的老者杵著包銀的拐杖顫巍巍道:「算不清……數字已經大到我一時半會兒都算不清。」
「就是把樓蘭上下都賣個幹淨再翻上兩倍也不夠填補金券的窟窿。」更別提在金券之外,為了賺取時間差價,還有貴族持有別的虛擬憑證。
如今那些質疑樓蘭,理解樓蘭,效仿樓蘭,成為樓蘭的西域國家也忙著將自己的爛帳徹底抹平。
當然,為了平掉這筆爛帳,他們還找樓蘭兌換飛速貶值的金券,結果樓蘭英雄所見略通,也找他們兌換貶得更快更猛的代券。
一時間,西域的經濟飛速崩盤,已經到了以物換物的莽荒時代。
風浪傳到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馬爾基安納時,同樣引起不小的騷亂。
好在三地人口眾多,又受劉瑞的國書影響不認金券,所以除了要博一個光明未來的大賭徒,眾人都沒有購買太多金券,而是以糖引和老一輩的鹽袋為主,再不濟就扛著損壞交易糖塊。
然而沒有太大損失並不意味他們樂意吞下苦果,國力的強弱在這刻展現得淋漓盡致——經濟受損的商人裏有不少人是安息或大月氏的經濟顧問,他們樂於製造一個引人聯想的信息差,讓手握重兵的貴族替其「要來」購買各種代券的金銀珠寶。
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馬爾基安納調動兵源,自然引起烏孫乃至匈奴的注意。
烏孫此時正在篡位的末貳手裏,忙著鎮壓國內的反對派都來不及呢!哪有心思摻和西域的倒買倒賣。
匈奴也和烏孫一樣,國內的破事加上伊稚斜以鹽場攻擊匈奴各部的團結性,所以沒有載進西域的金融大坑。
隻是每當經濟引發社會問題,最後演變成國家衝突後,無論是毫不相幹的烏孫匈奴,還是穩坐釣魚台的大漢帝國,都不能從大風波裏全身而退。
不過跟距離最遠的大漢想必,匈奴和烏孫……尤其是與康居接壤的烏孫真是頭皮發麻。
不過出乎劉瑞意外的是,最先來找大漢求助的不是西域,也不是要直麵來自西方壓力的烏孫,而是匈奴的小貴族們。
準確說是把錢存在西域一帶的右部貴族。
劉瑞得知這一消息的瞬間就感到某種東西碎了,直到鄭謹大著膽子問他是否接見對方,他才回神問了他最關心的事:「右部的貴族在西域存了多少錢?」
「一百金?」
「一千金?」
「還是……」
「據我們在西域的探子透露,匈奴右部的貴族加上請右部存錢的貴族已經在那兒存了五萬餘金。」別說是劉瑞,就連掌握情報部門的鄭謹都在接到消息的那刻懷疑自己的眼睛。
五萬金在大漢也不是個小數目。
皇帝大婚也不過花兩萬餘金。
衛穆兒被封為皇後時,算上賞給沿路黔首的洗錢隻有一萬餘金。
考慮到草原的資產以牛羊為主,不可能為保家產而把牛羊賣得七七八八,所以這五萬金能覆蓋的匈奴貴族可想而知,估計是十個匈奴貴族裏有兩個是在西域存錢,一個依靠右部代持,還有一個礙於所處的部落較東,隻能依靠聶壹的路子以備後患。
至於最後的倖存者們,要麽是沒存錢的路子,要麽是在八百年前就隻剩麵子,裏子那是一點不剩。
所以……
「伊稚斜把匈奴內部逼成啥樣了?」居然能在西域存上五萬之金。
「眼看債主越逼越緊,匈奴的當戶也擔心積蓄被人拿去抵債。」鄭謹回道:「若是以前也就罷了,可是匈奴非常清楚西域的錢莊姓誰名誰,存那兒不就等於坦白自己私下通漢,背叛單於。」
這跟國內轉移資產的權貴富商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大家……多數是同圈的內行明白你的諸多顧慮,可表麵的正確還是要講。況且跟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的後世相比,此時的資產外移可沒有太多的餘地可講,基本等於背叛祖國。
「所以對無論可走的西域而言,拿匈奴貴族的積蓄抵債是板上釘釘的事兒。畢竟後者不可朝天下嚷嚷西域吞了自己的錢,而匈奴要想敲打西域,就得先過大漢烏孫的阻攔。」
「好傢夥,這還有意外收穫呢!」鄭謹不必說得很清,劉瑞也明白裏頭的彎彎繞繞。
和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馬爾基安納的商人一般,這裏頭有多少當戶充當貴種的代持手套……那可真是瞄一眼那五萬之巨,掐指算算普通當戶的一年之收就可以露出幸災樂禍的表情。
估計來找劉瑞的也不是什麽大貴族,而是替大貴族辦事的小嘍囉。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會冒著全家祭天的風險來找大漢求助。
隻是……
「朕憑什麽幫你?」
別說是匈奴的當戶,就是西域的諸王在此,劉瑞也是這句回覆:「發行金券的又不是朕,藉此牟利的也非大漢。既然這與大漢無關,憑什麽讓大漢替你收拾殘局?」
「如何?」罵完國君的安歸亞還是不能坐視不管,他在離開國君的後寢後給了自己狠狠一掌,然後對著鏡子收起滿臉的憤概,出麵安撫躁動的同僚:「算出我們要花多少才能補上金券的窟窿?」
官員們都沒有說話,最後還是鬍子花白的老者杵著包銀的拐杖顫巍巍道:「算不清……數字已經大到我一時半會兒都算不清。」
「就是把樓蘭上下都賣個幹淨再翻上兩倍也不夠填補金券的窟窿。」更別提在金券之外,為了賺取時間差價,還有貴族持有別的虛擬憑證。
如今那些質疑樓蘭,理解樓蘭,效仿樓蘭,成為樓蘭的西域國家也忙著將自己的爛帳徹底抹平。
當然,為了平掉這筆爛帳,他們還找樓蘭兌換飛速貶值的金券,結果樓蘭英雄所見略通,也找他們兌換貶得更快更猛的代券。
一時間,西域的經濟飛速崩盤,已經到了以物換物的莽荒時代。
風浪傳到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馬爾基安納時,同樣引起不小的騷亂。
好在三地人口眾多,又受劉瑞的國書影響不認金券,所以除了要博一個光明未來的大賭徒,眾人都沒有購買太多金券,而是以糖引和老一輩的鹽袋為主,再不濟就扛著損壞交易糖塊。
然而沒有太大損失並不意味他們樂意吞下苦果,國力的強弱在這刻展現得淋漓盡致——經濟受損的商人裏有不少人是安息或大月氏的經濟顧問,他們樂於製造一個引人聯想的信息差,讓手握重兵的貴族替其「要來」購買各種代券的金銀珠寶。
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馬爾基安納調動兵源,自然引起烏孫乃至匈奴的注意。
烏孫此時正在篡位的末貳手裏,忙著鎮壓國內的反對派都來不及呢!哪有心思摻和西域的倒買倒賣。
匈奴也和烏孫一樣,國內的破事加上伊稚斜以鹽場攻擊匈奴各部的團結性,所以沒有載進西域的金融大坑。
隻是每當經濟引發社會問題,最後演變成國家衝突後,無論是毫不相幹的烏孫匈奴,還是穩坐釣魚台的大漢帝國,都不能從大風波裏全身而退。
不過跟距離最遠的大漢想必,匈奴和烏孫……尤其是與康居接壤的烏孫真是頭皮發麻。
不過出乎劉瑞意外的是,最先來找大漢求助的不是西域,也不是要直麵來自西方壓力的烏孫,而是匈奴的小貴族們。
準確說是把錢存在西域一帶的右部貴族。
劉瑞得知這一消息的瞬間就感到某種東西碎了,直到鄭謹大著膽子問他是否接見對方,他才回神問了他最關心的事:「右部的貴族在西域存了多少錢?」
「一百金?」
「一千金?」
「還是……」
「據我們在西域的探子透露,匈奴右部的貴族加上請右部存錢的貴族已經在那兒存了五萬餘金。」別說是劉瑞,就連掌握情報部門的鄭謹都在接到消息的那刻懷疑自己的眼睛。
五萬金在大漢也不是個小數目。
皇帝大婚也不過花兩萬餘金。
衛穆兒被封為皇後時,算上賞給沿路黔首的洗錢隻有一萬餘金。
考慮到草原的資產以牛羊為主,不可能為保家產而把牛羊賣得七七八八,所以這五萬金能覆蓋的匈奴貴族可想而知,估計是十個匈奴貴族裏有兩個是在西域存錢,一個依靠右部代持,還有一個礙於所處的部落較東,隻能依靠聶壹的路子以備後患。
至於最後的倖存者們,要麽是沒存錢的路子,要麽是在八百年前就隻剩麵子,裏子那是一點不剩。
所以……
「伊稚斜把匈奴內部逼成啥樣了?」居然能在西域存上五萬之金。
「眼看債主越逼越緊,匈奴的當戶也擔心積蓄被人拿去抵債。」鄭謹回道:「若是以前也就罷了,可是匈奴非常清楚西域的錢莊姓誰名誰,存那兒不就等於坦白自己私下通漢,背叛單於。」
這跟國內轉移資產的權貴富商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大家……多數是同圈的內行明白你的諸多顧慮,可表麵的正確還是要講。況且跟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的後世相比,此時的資產外移可沒有太多的餘地可講,基本等於背叛祖國。
「所以對無論可走的西域而言,拿匈奴貴族的積蓄抵債是板上釘釘的事兒。畢竟後者不可朝天下嚷嚷西域吞了自己的錢,而匈奴要想敲打西域,就得先過大漢烏孫的阻攔。」
「好傢夥,這還有意外收穫呢!」鄭謹不必說得很清,劉瑞也明白裏頭的彎彎繞繞。
和大月氏、康居、以及安息的馬爾基安納的商人一般,這裏頭有多少當戶充當貴種的代持手套……那可真是瞄一眼那五萬之巨,掐指算算普通當戶的一年之收就可以露出幸災樂禍的表情。
估計來找劉瑞的也不是什麽大貴族,而是替大貴族辦事的小嘍囉。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會冒著全家祭天的風險來找大漢求助。
隻是……
「朕憑什麽幫你?」
別說是匈奴的當戶,就是西域的諸王在此,劉瑞也是這句回覆:「發行金券的又不是朕,藉此牟利的也非大漢。既然這與大漢無關,憑什麽讓大漢替你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