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想您的右賢王叔祖吧!」
「他能做到的事兒,沒道理您不能效仿。」
對方精通語言的催眠魔力,說出的話也勾起藏在於屠日禪懦弱外表下的諸多憤怒:「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
漢使不僅提到匈奴的右賢王部,還已成為烏孫之主的末貳:「右賢王離單於之位隻差一步,而烏孫的大祿快成功了。」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助。
須卜氏的皇孫回來不久,烏孫那兒就傳出昆彌「因病去世」的消息。
末貳……一個連「靡」都算不上的次子成了烏孫的昆彌。
他的成功就像一顆帶毒的石子,不僅激起名為「野心」的湖泊的漣漪,更是讓懦弱的心腸變得狠硬。
第502章
「把少府擬的洛陽學宮圖給希臘的學者看看。」回到宣室的劉瑞在簡單的洗漱後在鋪有軟墊的榻上翻閱陽陵縣的最新小說。
有道是東邊不亮西邊亮。
馮夢龍和蒲鬆齡號稱明清的科舉釘子戶,你可以說他們沒法躍過龍門,但不能說他們的名氣弱於史上的科舉天才。
光是一本《東周列國誌》和《聊齋誌異》就能殺進小說家的t1梯隊。
至於t0是何神仙,這你得查已經封聖的那三位。
尤其是靠一本著作幹到外譯排行榜第二的李姓神仙。
「沒有什麽創新點啊!」劉瑞也是寫小說的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文壇「開宗立派」的人(主要是他敢寫的別人都不敢動筆)。前世的閱讀量+今世的光環讓劉瑞的口味十分刁鑽。之前因為沒有看過《漢武故事》以外的西漢小說,所以劉瑞新鮮了個一年半載。
直到關中耗盡已有的各種老梗,開始用華麗的辭藻堆出千字的短篇小說後,劉瑞對大漢的小說家就隻剩下「要你何用」的滿腹怨氣。
「尋常的小說家把嚼爛的東西再嚼一遍也就罷了,畢竟他們顧慮太多,穩妥點拿保底收入就很不錯。」
「可太學府的小說家不同。」
劉瑞從榻上坐起身子,伸手就想甩掉這些文學垃圾。
一旁的宮婢默默上前,準備收拾即將到來的帶子雪花,誰料劉瑞突然朝她瞥了眼,然後把手裏的文章交給李三:「朕想取消小說家的太學名額。」
隨後又將這一念頭徹底否決:「算了,還是留著小說家的太學名額吧!」
在公眾看來,養著這群樣板戲的製造者無意實在浪費稅收,可文字創作不能隻算經濟帳。
尤其是在高後惠帝鬆開束在民眾身上的「緊箍咒」後,文帝為隨「寬刑」的名聲又更進一步,導致劉家被人架上道德的高地——至少是文學「自由」的道德高地。
司馬遷寫《史記》時,漢武帝是不怕對方編排自己嗎?
不,他也怕,而且比下罪己詔時怕得更狠。
然而比起《史記》「敗壞」他的名聲,他更怕因此事留下更多罵名。就好比是《大明王朝1566》裏的嘉靖不敢處死海瑞——一旦海瑞因諫而亡,那麽他在儒家乃至整個民間會直接封聖,連帶著讓嘉靖的名聲臭不可聞,甚至動搖清流乃至勛貴對皇帝的支持。
清廉忠誠如海瑞都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他們這群沒出息的混子又該當如何?不過是兔死狐悲吧!
既然不能收回放給清流們的管轄權,那麽在清流裏插入自己的聲音就是堵不如疏的最佳選擇。
而且這個選擇還可以左右清流裏的內部聲音。
畢竟劉瑞除了通過太學府來收編民間的小說家們,更是靠太學書院和國庫的造紙速度,出書規模將民間裏最強大的儒家音量都打了下來。
任你花了五十年的時間也扛不過有皇帝支持的正規軍下場。
不合適地形容一下就是老美的廉價貨物衝擊平靜的南美的市場,滴水穿石的細流遇上粉碎巨岩的瀑布——無論是規模還是強度,亦或是組織能力都不是那群為愛發電的民間學者可比擬的。
這麽做自然是能達成政治的口徑統一,並且不必砸碎過去的好名聲與現在的自由,但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以及要花額外的錢在隱形的維穩成本上。
或許可以引入鯰魚來保持國內的創作活力。
劉瑞的目光落到桌上的設計圖上,突然有了「鯰魚」的人選。
果然。
「讓英雄對付英雄,讓好漢對付好漢。」
李三聽著皇帝在那兒喃喃自語道,隨即發出「桀桀桀!」的古怪笑聲。
「給上林苑的希臘人送點本土的文學著作吧!」劉瑞記得安息送來的希臘人裏還有一些沒有著落又不敢回去的文人墨客:「有空的話也讓其寫寫希臘歌劇。」
「陛下是想開洋葷啊!」
「暫時吃膩了家鄉菜,總得換些新鮮的來打開食慾。」劉瑞說罷摸出麻紙,琢磨著給太學院的小說家門一記警鍾:「庖廚到底是用慣了的自己人,總不好因朕的新鮮而讓漢宮都跟著試國外的葷腥。」
李三聞言淡淡一笑,撩著袖子為皇帝磨墨。
於是在這天下午,難得清閑的皇帝突然賈母上身,寫了篇被後世的推文博主們津津樂道的諷刺小說——《醜角與寵兒》。
故事發生在陽光明媚的一個午後。
學堂裏的女生翻著已經起邊的最新小說,還未看進三行字便聽到已閱的富家子弟吐槽小說的內容有多麽離譜。
「他能做到的事兒,沒道理您不能效仿。」
對方精通語言的催眠魔力,說出的話也勾起藏在於屠日禪懦弱外表下的諸多憤怒:「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
漢使不僅提到匈奴的右賢王部,還已成為烏孫之主的末貳:「右賢王離單於之位隻差一步,而烏孫的大祿快成功了。」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助。
須卜氏的皇孫回來不久,烏孫那兒就傳出昆彌「因病去世」的消息。
末貳……一個連「靡」都算不上的次子成了烏孫的昆彌。
他的成功就像一顆帶毒的石子,不僅激起名為「野心」的湖泊的漣漪,更是讓懦弱的心腸變得狠硬。
第502章
「把少府擬的洛陽學宮圖給希臘的學者看看。」回到宣室的劉瑞在簡單的洗漱後在鋪有軟墊的榻上翻閱陽陵縣的最新小說。
有道是東邊不亮西邊亮。
馮夢龍和蒲鬆齡號稱明清的科舉釘子戶,你可以說他們沒法躍過龍門,但不能說他們的名氣弱於史上的科舉天才。
光是一本《東周列國誌》和《聊齋誌異》就能殺進小說家的t1梯隊。
至於t0是何神仙,這你得查已經封聖的那三位。
尤其是靠一本著作幹到外譯排行榜第二的李姓神仙。
「沒有什麽創新點啊!」劉瑞也是寫小說的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文壇「開宗立派」的人(主要是他敢寫的別人都不敢動筆)。前世的閱讀量+今世的光環讓劉瑞的口味十分刁鑽。之前因為沒有看過《漢武故事》以外的西漢小說,所以劉瑞新鮮了個一年半載。
直到關中耗盡已有的各種老梗,開始用華麗的辭藻堆出千字的短篇小說後,劉瑞對大漢的小說家就隻剩下「要你何用」的滿腹怨氣。
「尋常的小說家把嚼爛的東西再嚼一遍也就罷了,畢竟他們顧慮太多,穩妥點拿保底收入就很不錯。」
「可太學府的小說家不同。」
劉瑞從榻上坐起身子,伸手就想甩掉這些文學垃圾。
一旁的宮婢默默上前,準備收拾即將到來的帶子雪花,誰料劉瑞突然朝她瞥了眼,然後把手裏的文章交給李三:「朕想取消小說家的太學名額。」
隨後又將這一念頭徹底否決:「算了,還是留著小說家的太學名額吧!」
在公眾看來,養著這群樣板戲的製造者無意實在浪費稅收,可文字創作不能隻算經濟帳。
尤其是在高後惠帝鬆開束在民眾身上的「緊箍咒」後,文帝為隨「寬刑」的名聲又更進一步,導致劉家被人架上道德的高地——至少是文學「自由」的道德高地。
司馬遷寫《史記》時,漢武帝是不怕對方編排自己嗎?
不,他也怕,而且比下罪己詔時怕得更狠。
然而比起《史記》「敗壞」他的名聲,他更怕因此事留下更多罵名。就好比是《大明王朝1566》裏的嘉靖不敢處死海瑞——一旦海瑞因諫而亡,那麽他在儒家乃至整個民間會直接封聖,連帶著讓嘉靖的名聲臭不可聞,甚至動搖清流乃至勛貴對皇帝的支持。
清廉忠誠如海瑞都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他們這群沒出息的混子又該當如何?不過是兔死狐悲吧!
既然不能收回放給清流們的管轄權,那麽在清流裏插入自己的聲音就是堵不如疏的最佳選擇。
而且這個選擇還可以左右清流裏的內部聲音。
畢竟劉瑞除了通過太學府來收編民間的小說家們,更是靠太學書院和國庫的造紙速度,出書規模將民間裏最強大的儒家音量都打了下來。
任你花了五十年的時間也扛不過有皇帝支持的正規軍下場。
不合適地形容一下就是老美的廉價貨物衝擊平靜的南美的市場,滴水穿石的細流遇上粉碎巨岩的瀑布——無論是規模還是強度,亦或是組織能力都不是那群為愛發電的民間學者可比擬的。
這麽做自然是能達成政治的口徑統一,並且不必砸碎過去的好名聲與現在的自由,但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以及要花額外的錢在隱形的維穩成本上。
或許可以引入鯰魚來保持國內的創作活力。
劉瑞的目光落到桌上的設計圖上,突然有了「鯰魚」的人選。
果然。
「讓英雄對付英雄,讓好漢對付好漢。」
李三聽著皇帝在那兒喃喃自語道,隨即發出「桀桀桀!」的古怪笑聲。
「給上林苑的希臘人送點本土的文學著作吧!」劉瑞記得安息送來的希臘人裏還有一些沒有著落又不敢回去的文人墨客:「有空的話也讓其寫寫希臘歌劇。」
「陛下是想開洋葷啊!」
「暫時吃膩了家鄉菜,總得換些新鮮的來打開食慾。」劉瑞說罷摸出麻紙,琢磨著給太學院的小說家門一記警鍾:「庖廚到底是用慣了的自己人,總不好因朕的新鮮而讓漢宮都跟著試國外的葷腥。」
李三聞言淡淡一笑,撩著袖子為皇帝磨墨。
於是在這天下午,難得清閑的皇帝突然賈母上身,寫了篇被後世的推文博主們津津樂道的諷刺小說——《醜角與寵兒》。
故事發生在陽光明媚的一個午後。
學堂裏的女生翻著已經起邊的最新小說,還未看進三行字便聽到已閱的富家子弟吐槽小說的內容有多麽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