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大如此,其他小國就更沒轍了。
參考後世的國人在非洲的待遇,劉瑞覺得歐美的僱傭兵製度與駐軍製度還是得學習一下。
至少在巴蜀兵成立後,出門在外巴蜀商人得到與官員相差無幾的待遇。甚至一些嚐到甜頭的國家還會特別保護巴蜀商人,避免這條黃金路被自己人掐斷。
當然,組建軍團的出發點是提防邊境,保護商人,而不是效東漢末年與唐中期般給自己挖坑,所以在正式兵的數量上,劉瑞一直卡的一直很死,同時不許當地私自任命軍官,自產軍工。
為此,劉瑞還給墨家挖了個大坑,忽悠其隱居的弟子遷至關中,避免巴蜀提前出現過於高端的武器。
至於那些底層的軍民,劉瑞也是極盡所能地補貼並強化他們對關中,尤其是皇帝本人的忠誠度。
這番操作下來,別說是儒家,就是黃老家背後的太皇太後也沒能力與劉瑞鬧個你死我活。
孝道重要嗎?
重要。
但得分人。
太皇太後當然可以噁心劉瑞,但是劉瑞也能效秦昭襄王與秦始皇之例給太皇太後點顏色看看。所以劉啟的最後布局不僅是給劉瑞解決掌權的難題,更是避免了太皇太後與劉瑞槓上。
劉啟很清楚,他阿母是鬥不過劉瑞的。
雖然太皇太後也經歷了不少大事,但在諸呂之亂時,她還隻是代王的夫人,身邊又沒母家子弟,別說是像高後般發表意見,她甚至連與文帝一起進京的資格都沒有。
而在文帝登基後,有薄姬和關中勛貴在前,慎夫人與尹姬在後,她也沒空幹預前朝。因此在政治素養上,太皇太後真的比不上經歷過秦末戰亂與齊王之亂的薄姬。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歐陽生見茶水已淡,於是換了盞新茶吹涼:「君有命而不得不從。倪寬於老夫有愧,於儒家更是麵赤。」
「借鄒公之便,倪寬能搭上兵家。如此,吾也不用事事都慢法墨一頭,最後落得個手起刀落,分崩離析的結局。」
「汝莫忘,未央宮衛尉郅都是法家子弟,而八校尉之一的趙非樂更是今上是太子時就伴隨其身的墨家子弟,其女更是未央宮諸女史之首。」
歐陽生嘆了口氣,意味深長道:「沒有刀劍,你拿什麽跟人家拚?」
「文帝以前,朝中還有儒將。可待文帝之後,軍隊裏與儒家相關的又有幾人?」
末了,他還自嘲道:「諸位也別心疼老夫。畢竟這是陛下的主意,又是陛下親自調解的,好歹是給老夫留了一絲薄麵。」
不然讓拿到許可的鄒兕正大光明地來搶弟子,那才是丟人丟到家門口咧!
而在這件「換師」的小插曲後,第二次科舉的筆試也如期來臨,同時帶來大洗牌的消息。
第240章
「不知不覺中……阿父……先帝已去近一年了。」為著這次規模龐大的科舉順利進行,劉瑞特意前往陽陵,突擊檢查科舉的準備情況與太學宮的建造進度,然後在太學廣場的雕像前停下腳步,目光有些晦暗不明:「朕請先帝選拔人才,建陽陵學宮的事兒尚在眼前。」
為著禮儀,劉瑞沒有撫摸雕像,而是背手感嘆道:「如今一算,竟已過了好幾年了。」
「誰說不是呢!」李三也被勾起愁緒,長籲一聲:「長安市令與廷尉監來到陛下身邊時臉上還有一團未退的稚氣,如今也是沉穩可靠,替陛下排憂解難的能臣啦!」
「還有司隸校尉。」提起已經七十好幾的趙非樂,李三也是難以置信的緊。
所謂大器晚成也不過如此。
奈何趙非樂的性子真不適合為官做宰,而他本人更是已經七十好幾,這在民間都是抱上玄孫的年紀。為此,劉瑞也不敢委以重任,但是在掌握南軍的八校尉裏一定有墨家的一席之地。
李三不提,劉瑞也會提到墨家的這處困境:「司隸校尉也老了。」
因為與農家醫家的關係不錯,加上墨家工作量大,平日裏也沒有什麽不良嗜好,所以在諸子百家裏的壽命較長,即便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未兩眼昏花,手腳哆嗦。可即便如此,年紀上來後的機能下退是不爭的事實。
劉瑞還算體量趙非樂,給他安排了司隸校尉這個與其說是軍職,不如說是檢察官的特殊武職。
掌徒隸而巡察,役國中之辱事。
這個起於皇權集中,在東漢末年幾乎成了無冕中尉+廷尉的bug官職由墨者出任也是為了給法家和黃老家劃條底線。
法家是把好刀,但也很識時務為俊傑。尤其是在李斯幹了離譜的一票後,劉瑞擔心法家會借掌刑之權拉攏勛貴,架空皇權。而黃老家就更不提了,開國三傑裏的兩個都是黃老家的擁護者,餘下的第一梯隊裏,陳平曹參也學的黃老學。
更別提在漢朝的龍興之地——豐沛兩縣裏,十個人裏有九個都是黃老學者。
學派統一加上祖輩都是跟著高祖打天下的人。
讓這群人管刑法?
劉瑞怕是腦子被驢踢了。
「要是趙公的兒子脾氣不臭,這司隸校尉一職也該由他擔任。」想起這司隸校尉的歸屬問題,劉瑞也是無比頭疼:「真不知道趙公和趙女史那樣好脾氣的人,怎麽有個和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的兒子兄長?」
平心而論,趙石子能力不錯,品行更好,在哪兒都是吃香的技術人才。
參考後世的國人在非洲的待遇,劉瑞覺得歐美的僱傭兵製度與駐軍製度還是得學習一下。
至少在巴蜀兵成立後,出門在外巴蜀商人得到與官員相差無幾的待遇。甚至一些嚐到甜頭的國家還會特別保護巴蜀商人,避免這條黃金路被自己人掐斷。
當然,組建軍團的出發點是提防邊境,保護商人,而不是效東漢末年與唐中期般給自己挖坑,所以在正式兵的數量上,劉瑞一直卡的一直很死,同時不許當地私自任命軍官,自產軍工。
為此,劉瑞還給墨家挖了個大坑,忽悠其隱居的弟子遷至關中,避免巴蜀提前出現過於高端的武器。
至於那些底層的軍民,劉瑞也是極盡所能地補貼並強化他們對關中,尤其是皇帝本人的忠誠度。
這番操作下來,別說是儒家,就是黃老家背後的太皇太後也沒能力與劉瑞鬧個你死我活。
孝道重要嗎?
重要。
但得分人。
太皇太後當然可以噁心劉瑞,但是劉瑞也能效秦昭襄王與秦始皇之例給太皇太後點顏色看看。所以劉啟的最後布局不僅是給劉瑞解決掌權的難題,更是避免了太皇太後與劉瑞槓上。
劉啟很清楚,他阿母是鬥不過劉瑞的。
雖然太皇太後也經歷了不少大事,但在諸呂之亂時,她還隻是代王的夫人,身邊又沒母家子弟,別說是像高後般發表意見,她甚至連與文帝一起進京的資格都沒有。
而在文帝登基後,有薄姬和關中勛貴在前,慎夫人與尹姬在後,她也沒空幹預前朝。因此在政治素養上,太皇太後真的比不上經歷過秦末戰亂與齊王之亂的薄姬。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歐陽生見茶水已淡,於是換了盞新茶吹涼:「君有命而不得不從。倪寬於老夫有愧,於儒家更是麵赤。」
「借鄒公之便,倪寬能搭上兵家。如此,吾也不用事事都慢法墨一頭,最後落得個手起刀落,分崩離析的結局。」
「汝莫忘,未央宮衛尉郅都是法家子弟,而八校尉之一的趙非樂更是今上是太子時就伴隨其身的墨家子弟,其女更是未央宮諸女史之首。」
歐陽生嘆了口氣,意味深長道:「沒有刀劍,你拿什麽跟人家拚?」
「文帝以前,朝中還有儒將。可待文帝之後,軍隊裏與儒家相關的又有幾人?」
末了,他還自嘲道:「諸位也別心疼老夫。畢竟這是陛下的主意,又是陛下親自調解的,好歹是給老夫留了一絲薄麵。」
不然讓拿到許可的鄒兕正大光明地來搶弟子,那才是丟人丟到家門口咧!
而在這件「換師」的小插曲後,第二次科舉的筆試也如期來臨,同時帶來大洗牌的消息。
第240章
「不知不覺中……阿父……先帝已去近一年了。」為著這次規模龐大的科舉順利進行,劉瑞特意前往陽陵,突擊檢查科舉的準備情況與太學宮的建造進度,然後在太學廣場的雕像前停下腳步,目光有些晦暗不明:「朕請先帝選拔人才,建陽陵學宮的事兒尚在眼前。」
為著禮儀,劉瑞沒有撫摸雕像,而是背手感嘆道:「如今一算,竟已過了好幾年了。」
「誰說不是呢!」李三也被勾起愁緒,長籲一聲:「長安市令與廷尉監來到陛下身邊時臉上還有一團未退的稚氣,如今也是沉穩可靠,替陛下排憂解難的能臣啦!」
「還有司隸校尉。」提起已經七十好幾的趙非樂,李三也是難以置信的緊。
所謂大器晚成也不過如此。
奈何趙非樂的性子真不適合為官做宰,而他本人更是已經七十好幾,這在民間都是抱上玄孫的年紀。為此,劉瑞也不敢委以重任,但是在掌握南軍的八校尉裏一定有墨家的一席之地。
李三不提,劉瑞也會提到墨家的這處困境:「司隸校尉也老了。」
因為與農家醫家的關係不錯,加上墨家工作量大,平日裏也沒有什麽不良嗜好,所以在諸子百家裏的壽命較長,即便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未兩眼昏花,手腳哆嗦。可即便如此,年紀上來後的機能下退是不爭的事實。
劉瑞還算體量趙非樂,給他安排了司隸校尉這個與其說是軍職,不如說是檢察官的特殊武職。
掌徒隸而巡察,役國中之辱事。
這個起於皇權集中,在東漢末年幾乎成了無冕中尉+廷尉的bug官職由墨者出任也是為了給法家和黃老家劃條底線。
法家是把好刀,但也很識時務為俊傑。尤其是在李斯幹了離譜的一票後,劉瑞擔心法家會借掌刑之權拉攏勛貴,架空皇權。而黃老家就更不提了,開國三傑裏的兩個都是黃老家的擁護者,餘下的第一梯隊裏,陳平曹參也學的黃老學。
更別提在漢朝的龍興之地——豐沛兩縣裏,十個人裏有九個都是黃老學者。
學派統一加上祖輩都是跟著高祖打天下的人。
讓這群人管刑法?
劉瑞怕是腦子被驢踢了。
「要是趙公的兒子脾氣不臭,這司隸校尉一職也該由他擔任。」想起這司隸校尉的歸屬問題,劉瑞也是無比頭疼:「真不知道趙公和趙女史那樣好脾氣的人,怎麽有個和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的兒子兄長?」
平心而論,趙石子能力不錯,品行更好,在哪兒都是吃香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