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 作者:六月飛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碰上坐穩皇位的先帝或劉啟,無論是薄姬還是竇太後,都不會有能廢皇帝的錯覺。
而把這種錯覺無限放大的便是秦惠文王的惠後,直接鬧了「你的實力不允許你這麽牛逼」的笑話。
不過在皇位交替時,能讓太後安靜不動絕對好過又生波瀾。
如果薄姬,竇太後,乃至快要榮升太後的薄皇後在劉啟的喪期裏說上一句曖昧不明的話,那麽對於劉瑞的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絕對會有不小的衝擊。
這也是劉啟必須在下遺詔前與竇太後和薄皇後私下聊聊的主要原因。
為了他的太子順利繼位,為了他的王朝千秋萬代,他就算是快要死了,也要把唯二的釘子徹底砸下,才能合上這雙眼睛。
作者有話說:
劉啟對於薄皇後而言就是個人渣,死前也要挖坑讓薄皇後不能幹政。其實在劉瑞出生前,劉啟是想弄死這個兒子或是讓薄皇後流產,但是因為先帝想給兒子一個教訓所以被保下了。
第206章
麵對太子的疑問,眾人先是麵麵相覷了會兒,隨即由劉啟的長子劉德(劉榮已被分出去了,所以不算劉啟的兒子)回道:「啟稟太子,太後殿下與皇後殿下早就進去了。」
「那老丞相呢?」因為周亞夫已死,所以在群龍無首的當季,和薄姬比命長的申屠嘉被抬回關中,為代政的太子保駕護航。
也就隻有歷經五朝,兩任丞相的申屠嘉才能鎮住惶恐不安的眾人,使其從刺殺案的餘波中冷靜下來。
如果沒有百歲的張蒼,恐怕快到九十歲的申屠嘉就是兩漢最老的丞相。
「故安侯到底年長,所以被父皇特許進去歇著。」因為所有人……包括申屠嘉自己都知道他是過來頂班的,所以表示「丞相」一稱還是免了,省得那些後來者心驚膽戰地看著他一黃土掩嘴的老人,生怕被其取而代之。
「是該如此。」劉瑞有些遺憾道:「可惜丞相是武將出身,精力不比北平侯。」不然劉瑞登基後還是會讓申屠嘉在丞相的位子上繼續發熱,最好再幹上十年,等新一代的近臣都站穩腳跟後再榮歸故裏。
劉德沒有回話。畢竟他一為臣的兄長實在不該摻和這種敏感話題。
好在這時殿門被兩個身強體壯的小黃門輕輕推開,隨即走出一臉倦容的宦官令。
「各位殿下,公卿,陛下有請。」宦官令在看見劉瑞後肉眼可見地鬆了口氣,畢恭畢敬地讓開一條路。
劉瑞沖其點了點頭,進去後隱晦打量上頭的神情,隻見劉啟撐著病體但情緒穩定,而竇太後則是眉頭緊縮,似乎實在但有什麽。相較之下,薄皇後則是實打實的小女人家,已經在那兒抬袖掩淚。
眾人想拱手拜時,上座的劉啟抬了下手,示意他們免了虛禮。
「把朕麵前的桌案抬走,爾等都上前聽詔。」皇帝病重,但其餘威尚在。而且人在瀕死時總會做出意外之舉,所以眾人愈發小心,生怕因此惹怒皇帝。
「太醫令已告知於朕,說是朕的天命已至,也就是在這幾日……」
「胡說。」劉啟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竇太後便厲聲斥責道:「吾兒才四十來歲,怎會,怎會……」想起先帝的竇太後已說不下去,隻得閉目掩蓋淚水。
白髮人送黑髮人。
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此。
而和比竇太後悲痛稍淺的是劉啟的兒子與諸位近臣。
魯王劉越與趙王劉寄姑且不談。就說那些比劉瑞年長的兒子都生於北宮,多少體會過來自劉啟的父愛。再者,殘酷的阿父終究是阿父,再溫柔的兄弟還是兄弟。
而對近臣,尤其不是保皇黨的近臣而言,皇帝一死,他們也該極有眼色地告老還鄉了。
年過六十的也就罷了,要是擱上四十出頭的,那才叫令人心塞。
「我的兒啊!你可不能扔下阿母獨自離去。」受不了喪子之痛的竇太後擦幹眼淚,語氣變得嚴厲起來:「棄母而去,這可是大不孝,大不孝啊!」
「兒臣知道,兒臣知道……」劉啟的眼裏滿是複雜,但還是在胃痛的提醒下繼續下令:「朕之太子瑞,居於嫡室,德行出眾。先帝與太皇太後愛之憐之。居北宮而憂其民,處長樂而孝其君。故朕去後,由太子瑞承襲宗廟,繼承大統。」
難得說了一大段話的劉啟捂著胸口喘了一會兒,腹部的絞痛與湧上喉頭的噁心感讓他差點暈過去。
宦官令見狀,輕車熟路地替其緩和,然後熱了一碗藥茶端給皇帝。
劉啟就著宦官令的手抿了幾口,覺得自己活著還真不如死了。
竇太後心疼地撫著兒子的手背,小聲勸道:「孤看你氣色不好,要不先回去歇會兒?」
「不必了。兒臣本就整日整日地難受,生怕自己一睡不醒,索性趁著腦子清楚,舌頭利索,便把要說的都一一說了,省得日後又生事端。」竇太後不提倒好,一提便讓劉啟提起萎靡不正的精神,繼續說道:「朕無上天垂憐,得位不過十數年,較之先帝少活三年。論開疆拓土之功不及高祖,論休養生息之德不及先帝。故朕死後,諡字追封可擇中庸之詞。」
提起自己的死後大事,劉啟的臉上有了人氣,但還是以虛弱的姿態道:「朕知道功過理應後人評價,爾等就當這是朕的胡言亂語,不必將其放在心上。」
而把這種錯覺無限放大的便是秦惠文王的惠後,直接鬧了「你的實力不允許你這麽牛逼」的笑話。
不過在皇位交替時,能讓太後安靜不動絕對好過又生波瀾。
如果薄姬,竇太後,乃至快要榮升太後的薄皇後在劉啟的喪期裏說上一句曖昧不明的話,那麽對於劉瑞的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絕對會有不小的衝擊。
這也是劉啟必須在下遺詔前與竇太後和薄皇後私下聊聊的主要原因。
為了他的太子順利繼位,為了他的王朝千秋萬代,他就算是快要死了,也要把唯二的釘子徹底砸下,才能合上這雙眼睛。
作者有話說:
劉啟對於薄皇後而言就是個人渣,死前也要挖坑讓薄皇後不能幹政。其實在劉瑞出生前,劉啟是想弄死這個兒子或是讓薄皇後流產,但是因為先帝想給兒子一個教訓所以被保下了。
第206章
麵對太子的疑問,眾人先是麵麵相覷了會兒,隨即由劉啟的長子劉德(劉榮已被分出去了,所以不算劉啟的兒子)回道:「啟稟太子,太後殿下與皇後殿下早就進去了。」
「那老丞相呢?」因為周亞夫已死,所以在群龍無首的當季,和薄姬比命長的申屠嘉被抬回關中,為代政的太子保駕護航。
也就隻有歷經五朝,兩任丞相的申屠嘉才能鎮住惶恐不安的眾人,使其從刺殺案的餘波中冷靜下來。
如果沒有百歲的張蒼,恐怕快到九十歲的申屠嘉就是兩漢最老的丞相。
「故安侯到底年長,所以被父皇特許進去歇著。」因為所有人……包括申屠嘉自己都知道他是過來頂班的,所以表示「丞相」一稱還是免了,省得那些後來者心驚膽戰地看著他一黃土掩嘴的老人,生怕被其取而代之。
「是該如此。」劉瑞有些遺憾道:「可惜丞相是武將出身,精力不比北平侯。」不然劉瑞登基後還是會讓申屠嘉在丞相的位子上繼續發熱,最好再幹上十年,等新一代的近臣都站穩腳跟後再榮歸故裏。
劉德沒有回話。畢竟他一為臣的兄長實在不該摻和這種敏感話題。
好在這時殿門被兩個身強體壯的小黃門輕輕推開,隨即走出一臉倦容的宦官令。
「各位殿下,公卿,陛下有請。」宦官令在看見劉瑞後肉眼可見地鬆了口氣,畢恭畢敬地讓開一條路。
劉瑞沖其點了點頭,進去後隱晦打量上頭的神情,隻見劉啟撐著病體但情緒穩定,而竇太後則是眉頭緊縮,似乎實在但有什麽。相較之下,薄皇後則是實打實的小女人家,已經在那兒抬袖掩淚。
眾人想拱手拜時,上座的劉啟抬了下手,示意他們免了虛禮。
「把朕麵前的桌案抬走,爾等都上前聽詔。」皇帝病重,但其餘威尚在。而且人在瀕死時總會做出意外之舉,所以眾人愈發小心,生怕因此惹怒皇帝。
「太醫令已告知於朕,說是朕的天命已至,也就是在這幾日……」
「胡說。」劉啟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竇太後便厲聲斥責道:「吾兒才四十來歲,怎會,怎會……」想起先帝的竇太後已說不下去,隻得閉目掩蓋淚水。
白髮人送黑髮人。
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此。
而和比竇太後悲痛稍淺的是劉啟的兒子與諸位近臣。
魯王劉越與趙王劉寄姑且不談。就說那些比劉瑞年長的兒子都生於北宮,多少體會過來自劉啟的父愛。再者,殘酷的阿父終究是阿父,再溫柔的兄弟還是兄弟。
而對近臣,尤其不是保皇黨的近臣而言,皇帝一死,他們也該極有眼色地告老還鄉了。
年過六十的也就罷了,要是擱上四十出頭的,那才叫令人心塞。
「我的兒啊!你可不能扔下阿母獨自離去。」受不了喪子之痛的竇太後擦幹眼淚,語氣變得嚴厲起來:「棄母而去,這可是大不孝,大不孝啊!」
「兒臣知道,兒臣知道……」劉啟的眼裏滿是複雜,但還是在胃痛的提醒下繼續下令:「朕之太子瑞,居於嫡室,德行出眾。先帝與太皇太後愛之憐之。居北宮而憂其民,處長樂而孝其君。故朕去後,由太子瑞承襲宗廟,繼承大統。」
難得說了一大段話的劉啟捂著胸口喘了一會兒,腹部的絞痛與湧上喉頭的噁心感讓他差點暈過去。
宦官令見狀,輕車熟路地替其緩和,然後熱了一碗藥茶端給皇帝。
劉啟就著宦官令的手抿了幾口,覺得自己活著還真不如死了。
竇太後心疼地撫著兒子的手背,小聲勸道:「孤看你氣色不好,要不先回去歇會兒?」
「不必了。兒臣本就整日整日地難受,生怕自己一睡不醒,索性趁著腦子清楚,舌頭利索,便把要說的都一一說了,省得日後又生事端。」竇太後不提倒好,一提便讓劉啟提起萎靡不正的精神,繼續說道:「朕無上天垂憐,得位不過十數年,較之先帝少活三年。論開疆拓土之功不及高祖,論休養生息之德不及先帝。故朕死後,諡字追封可擇中庸之詞。」
提起自己的死後大事,劉啟的臉上有了人氣,但還是以虛弱的姿態道:「朕知道功過理應後人評價,爾等就當這是朕的胡言亂語,不必將其放在心上。」